自考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真题及答案201504[整理版]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7
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根据《环境保护法》,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DA、个人B、企事业单位C、生产经营者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关于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表述错误的是DA、具有非法出售行为B、具有非法收购运输行为C、具有非法猎捕、杀害行为D、具有非法人工繁育行为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表述正确的是DA、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回顾评价B、所有的建设项目都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C、未依法进行环评的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的,可以补办环评手续D、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符合经批准的环评文件的要求4、关于海域利用与保护,表述错误的是CA、海域属于国家所有B、海域使用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C、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所称的海域不包括内水D、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5、关于排污许可管理,表述错误的是DA、排污申报C、监督管理排污许可证6、下列不属于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是BA、国家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重污染天气发生时,错误的应对措施是A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C、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D、停止幼儿园和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8、我国《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基本国策是DA、对土地实行特殊保护B、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C、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9、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除了赔偿损失,还应当AA、排除危害B、处以罚款C、限期改正D、恢复原状10、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控制对象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指B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环境污染问题D、生态破坏问题11、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是CA、渔业部门B、海事部门C、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卫生部门12、国际环境法实施措施中,属于〃命令与控制措施〃的是CA、保险B、补贴C、环境标准D、联合履约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包括AA、政策B、综合性规划C、专项规划D、建设项目14、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是DA、流域管理B、区域管理C、用途管理D、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15、根据违法行为主体的不同类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政责任可以分为BA、惩罚性和补救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B、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C、财产性和非财产性的环境资源行政责任D、环境资源保护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16、根据《环境保护法》,关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表述错误的是CA、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B、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C、公民个人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D、重点排污单位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环境信息17、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有权批准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的部门是AA、国务院B、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C、保护区所在的省级政府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表述错误的是CA、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B、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实行统一的区块登记管理制度C、我国实行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并存的矿产资源权属制度D、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19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成果中不包括CA、《21世纪议程》B、《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D、《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20、某化工厂将污水排入王某的果园,造成果园的果树全部死亡,王某起诉要求化工厂赔偿经济损失关于此案正确的说法是BA、王某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B、法定免责事由的举证责任应由化工厂承担C、化工厂非故意排污造成损害不需要承担责任D、化工厂排污行为与果树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由王某承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21、某法学院6名师生共同起诉某化工厂污染河流,请求法院判决化工厂治理污染对此表述正确的是BEA、法院必须受理该案B、本案原告不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C、本案原告符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条件D、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E、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22、体现环境法受益者负担原则的制度有BCA、循环经济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清洁生产制度E、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3、适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活动有ABCDEA、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的活动B、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科学研究等活动C、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生产、旅游等活动D、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等活动E、在我国管辖海域外,造成我国管辖海域污染的活动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浓度限值的大气污染物是ABDE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臭氧E、PM2、525、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应当做到ABCDA、分类投放B、分类收集C、分类运输D、分类处理E、分别管理26、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的主体是ACA、土地使用权人B、地方人民政府C、土壤污染责任人D、林业草原主管部门E、自然资源主管部门27、李某在明知王某没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以每车300元处置费的价格委托其处置化工厂的有毒物质,王某将有毒物质倾倒于市区下水道中关于此案说法正确的是ADEA、李某和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B、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C、只有王某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李某不构成D、如果本案未严重污染环境,则不构成污染环境罪E、如果本案构成污染环境罪且情节严重,可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8、可以申请环境行政复议的情形有BCDA、李某对某市发布的《环境保护条例》不认可B、某企业对生态环境局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不服C、李某对生态环境局作出责令停产停业的决定不服D、李某认为环境资源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其履行环境资源保护义务E、李某对某市生态环境局任命王某为综合监督处副处长的决定不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9、简述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答1妨害人类正常生活并导致人类心理和感官上对环境和自然舒适性认识的降低;2导致人类生命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破坏;3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以及历史和文化遗产价值的逸失;4造成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30、简述预防原则的意义答首先,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环境效益其次,采取预防措施有利于扭转我国环境保护的被动局面31、简述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含义和意义答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是指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广泛开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的原则国际合作原则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应当并且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动;二是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和合作32、简述突发环境事件的定义与分类答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种安全事件,辐射环境污染事件三类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四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33、论公众参与原则的含义和实施该原则的制度措施答公众参与原则也称环境民主原则,是指公众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开发决策、建设项目有相应的知情、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权利参与的主体是公众,参与的对象是影响到公众的建设项目,参与的方式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参与的内容包括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决策权与监督权实施公众参与原则的制度措施有1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2环境行政许可和环境行政处罚中的公众参与制度3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4鼓励各类非政府环保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5建立公众参与的司法保障制度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34、2018年6月,一头亚洲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多次闯入A 村,毁坏了该村大量庄稼,造成该村村民严重经济损失村民李某年满16周岁损失最为严重,李某为防止亚洲象再次毁坏庄稼地便将该头亚洲象杀害问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2A 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答1李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李某构成犯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属于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李某主观上存在杀害亚洲象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因此构成非法捕猎、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A村村民遭受的损失能否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谁?为什么?能得到补偿补偿主体是当地政府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因保护本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3亚洲象的所有权归属于谁?归属于国家,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35、2010年,李某经当地政府批准在沿海滩涂上经营了一个鲍鱼养殖场自2016年5月开始,当地的几家化工厂将产生的污水经鲍鱼养殖场所在滩涂流入大海2018年5月,李某发现鲍鱼大面积死亡,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经相关部门监测,鲍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养殖海域内存在大量有机物经环保部门对养殖场附近排污企业监测,发现总共有两家排污企业排放有机物其中,A化工厂排放有机物严重超标,B化工厂排放的污水虽然未超标,但污水所含物质仍为有机物问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3若A 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答1假若李某想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相关污染企业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应以谁作为被告?为什么?A化工厂和B化工厂都可以作为本案被告企业承担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不以排污是否超标作为判断依据,A化工厂和B化工厂的行为皆构成环境侵权2若李某2020年5月才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2条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计算3若A化工厂所在地甲市乙县生态环境局针对其超标排放行为作出了责令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A化工厂对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哪些部门提起环境行政复议?请说明理由乙县人民政府和甲市生态环境局环境资源保护行政相对人认为针对其的行政处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向其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代码】00228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限定在(C)A、社会因素范畴内B、经济因素范畴内C、自然因素范畴内D、人文因素范畴内2、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环境利用行为分为(A)A、本能利用行为和开发利用行为B、本能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C、环境容量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D、环境功能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3、根据《水法》的规定,处理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错误的是(A)A、当事人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B、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C、当事人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4、关于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错误的是(A)A、国家实行危险废物名录和认证制度B、转移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C、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D、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5、秦某未经许可擅自砍伐公益林数额巨大,构成滥伐林木罪,检察机关以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为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关于此案说法错误的是(C)A、检察机关可以要求秦某补植复绿恢复原状B、本案中检察机关是以公益诉讼人身份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C、秦某辩称自己是林木的实际经营者和所有权人,有权砍伐,故不构成犯罪D、秦某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社会公共利益遭受到损害,应当承担生态修复责任6、H公司在正对张某住宅的购物中心外墙上设置LED显示屏播放广告,产生的强光直射进入张某的住宅居室,导致其夜间无法睡眠,影响正常生活。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可纳入环境法律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A.人工培育的稻种B.人文遗迹C.动物园里的狮子D.月亮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只包含环境B.生态系统以人类为中心C.生态系统只包含自然资源D.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组成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最高立法依据是A.宪法B.环境基本法C.民法D.立法法4.某食品公司为提升企业形象采取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是推行清洁生产;主动对外宣示企业环境保护守则A.使用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的原料B.接受有关部门对排污设施的检查C.按照排放标准排放污水,并缴纳排污费D.主动申请通过ISO14000环境标准体系的认证5.企业排放标准是指企业自行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相比,企业排放标准A.比国家标准高,比地方标准低B.更宽松C.比地方标准高,比国家标准低D.更严格6.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它的名称是A.《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B.《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C.《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D.《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7.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建立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B.在已经建立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达标排放的排污口禁止设置排污口C.在S省某市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应当由该市人民政府批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D.对在二级保护区内扩建的排污项目罚款30万元,并由有关人民政府责令拆除8.某公司持有倾倒许可证,在向许可证指定的倾倒区倾倒废弃物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附近海域污染,给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对该事件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是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9.《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三化”原则是指A.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B.减量化、工业化、无害化C.资源化、无害化、工业化D.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行为,应当A.予以审批B.征收一定的费用C.予以禁止D.严格监视11.新化学物质年生产量或者进口量1吨以上的,应当在生产或者进口前向环保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提交新化学物质申报报告,办理A.简易申报B.重大事项申报C.常规申报D.科学研究备案申报12.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A.2002年制定,2012年修订B.2002年制定,2010年修订C.2003年制定,2012年修订D.2003年制定,2010年修订13.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缓冲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B.实验区面积不少于三分之一核心区所占面积不得低于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3 ;实验区所占面积不得超过该自然保护面积的1/3C.核心区可以自由开展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开展旅游及科学试验、教学实习等活动D.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政府,可以在必要时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外围地带14.我国对特殊用途岛实行特别保护,特殊用途岛不包括...A.领海基点所在海岛B.无居民海岛C.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海岛D.国防用途海岛15.我国《草原法》规定,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P218A.1年B.2年C.3年D.5年16.以下做法中,符合《水法》规定的是P221A.甲县与乙县发生水事纠纷,协商不成后,乙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B.周某和郑某因利用河水灌溉发生纠纷,协商不成后请当地水行政部门调解,郑某对调解结果不服,以水行政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协商解决;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C.王某和村委会就水库水资源利用出现争议,王某直接向法院起诉D.在张三和李四的水事纠纷解决前,张三将原来的拦水坝擅自挖开,直接取水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17.根据《渔业法》,我国渔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是p223A.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B.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C.捕捞为主,捕捞、养殖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D.养殖为主,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18.我国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主要用途是P230A.矿产资源保护B.矿产资源利用C.矿产资源勘查D.矿产资源开采19.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p271A.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算B.3年,从污染损害发生时起算C.2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算D.2年,从污染损害发生时起算20.1973年,在华盛顿签订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根据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的濒危程度,采取了P298A.监视制度的措施B.分级保护的措施C.资源档案的措施D.分类控制的措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D】A:产生时期B:强化时期C:改革完善时期D:发展时期2:不属于我国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是【D】A:《水法》B:《森林法》C:《草原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3: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是【A】A:《环境影响评价法》B:《环境保护法》C:《循环经济促进法》D:《政府信息公开条例》4: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属于环境污染中能量污染的是【D】A:固体废物污染B:化学物质污染C:废弃物污染D:噪声与振动污染5:甲某趁乙某不备,将乙某种植在自留山上的2株红豆杉砍伐,经查该被砍伐的红豆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甲某的行为涉嫌构成【A】A: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B:非法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C:盗伐林木罪D:滥伐林木罪6: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禁止新建、改建、护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区域是【B】A:饮用水水源涵养林B: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C: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D: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7: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负责监督管理海洋倾倒区的使用,组织倾倒区环境监测的部门是【C】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8:关于节能管理的表述,错误的是【B】A:实行能效标识强制标注制度B:实行强制性节能产品认证制度C: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D: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设备9:关于环境与资源行政处罚的表述,正确的是【A】A:罚款是最常用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方式B: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为3个月C:环境与资源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复议程序D: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可视情况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10:关于环境监管失职罪的表述,错误的是【A】A: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B:本罪的主体为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导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构成本罪D:构成本罪的,对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1: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不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原则的是【C】99-A:保护优先B:规范利用C:预防为主D:严格监管12: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B】A:核心区、过渡区、实验区B: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C:绝对保护区、缓冲区、实验区D:核心区、缓冲区、相对保护区13: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占用林地的单位应缴纳【D】A:环境保护税B:资源税C:生态补偿金D:森林植被恢复费14:《水法》的保护对象不包括【C】A:河流B:湖泊C:土壤含水D:地下水15:根据《渔业法》的规定,负责批准发放内陆水域捕捞许可证的是【B】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6: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D】A:国际环境习惯B:一般法律原则C:公法家学说D:国际环境条约17: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是【B】A:《巴塞尔公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外层空间公约》18:关于《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A:国家对所有大气污染物实行排污权交易B: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C: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D: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19: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是【C】A:1年B:2年C:3年D:4年20:下列环境与资源是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国际环境法客体的是【D】A:北极B:公海C:大气层D:长城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1.对环境和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是()A.环境法学B.环境科学C.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2.“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行动以及国际合作的关键词,始于()A.1909年在巴黎召开的“保护自然国际大会”B.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C.1982年在内罗毕召开的“人类环境特别会议”D.1992年召开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3.下列法律文件制定于整合型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时期的是()A.美国《清洁空气法》B.美国《公共汽车尾气控制法》C.日本《烟煤控制法》D.日本《森林法》4.下列属于我国污染防治立法的是()A.《水法》B.《森林法》C.《环境保护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5.环境公益诉讼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A.美国B.德国D.法国C.英国6.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下来,是在()A.197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B.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C.200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D.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7.国务院环保部门对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原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是在()A.1979年B.1989年C.1998年D.2008年8.政府实施环境与资源保护管理的手段中,下列不属于行使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管理权的是()A.开发利用环境许可权9.行政强制权C.代表国家行使民事索赔权D.开发利用环境的监督管理权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中,公众参与的内容()A.环境知情权B.参与决策权C.监督权D.环境开发权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A.分级管理B.统一管理C.分类管理D.集中管理12.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有密切关系,但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还不能把它作为保护对象,这是因为()A.它是人类共同财产B.人类不能对它产生影响C.它可以作为民法的保护对象D.它的价值无法计量1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在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与资源活动中产生的()A.人类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B.人类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C.既包括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13.我国首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宪法是()Λ.1954年宪法 B.1972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14.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Λ.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地位B.是在我国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健全的基础上制定的C.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制定依据D.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标志15.我国《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等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是()A.半小时内B. 1小时内C. 2小时内D. 3小时内16.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最基本的法律制度是()A.自然保护区制度B.自然资源权属制度C. 土地资源管理制度D.自然资源规划制度17.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据以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依据的环境标准是()A.环境质量标准B.环境标准样品标准C.环境保护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18.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19.与其他行政决策相比,环境行政决策往往具有()A.范围广泛性B.科学不确定性C.事后反应性D.手段多样性20.依照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的,必须经(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国务院备案D.国务院批准21.依照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经我国管辖的内水和领海以外的其他海域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事先取得()Λ.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B.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C.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D.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22.依照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重点水污染总量控制区域内的企业排污超过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A.排污许可证B.特殊排污许可证C.普通排污许可证D.临时排污许可证23.我国对自然保护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A.国家环境保护总局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保护行政主管部门2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A.人与物的关系B.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5.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26.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发出注意环境污染的警告是由下列哪事件引发的?()A.海河流域污染B,淮河流域污染C.官厅水库与北京西郊污染D.滇池污染27.基于环境问题自身的特点和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首先提出“预期的环境政策”、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的是()A.《人类环境宣言》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C.《内罗毕宣言》D.《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8.为弥补、恢复、更新自然资源的减少、流失或破坏而向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者收取的费用是()A.开发使用费B.保护管理费C.惩罚性收费D.资源补偿费29.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的是()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C.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D.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以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3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是()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31.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是()A.《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3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标准(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适用于()A.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B.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C.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D.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二、多项选择题33.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和单行法的关系是()A.它们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B.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单行法是基本法的具体化D.基本法是单行法的立法依据E.基本法主要对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作出原则性规定,单行法则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作出具体的规定34.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确立的许可证形式有()A.城市建设用地许可证B.海洋倾废许可证C.总量控制许可证D.森林采伐许可证E.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许可证35.中国现行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A.《放射性污染防治法》B.《水污染防治法》C.《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D.《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E.《海洋环境保护法》36.按照我国《草原法》的规定,在下列哪些地区可以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C.饮用水水源区的草原D.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E.有重要人文遗迹的草原37.国家对个体采矿实行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允许个人开采的矿产资源有()A.矿产储量规模较大的矿产资源B.零星分散资源C.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D.为生活自用而开采的少量矿产资源E.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38.在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其主要的特征有()A.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B.环境立法的数量迅速增多C.环境法调整对象和范围更加广泛D.制定了大量环境法典E.强调了风险预防原则39.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主要法律手段包括()A.直接对污染物排放量作出限制性规定B.对开发、利用资源及其排污行为实行全程管制C.实行排污收费制度D.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E.采用税收、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环境标志等经济刺激措施40.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A.授予取得B.转让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法定取得E.确认取得4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防止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措施是防止()Λ.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直接向海域排放B.在海岸滩涂设置废弃物堆放场或处理场污染海洋C.沿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染海洋D.陆源污染物通过江河进入海洋环境E.海岸工程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损害42.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固体废物实行的“三化”原则是()A.再生化B.无害化C.减量化D.资源化E.有效化43.我国《矿产资源法》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缴纳()A.资源税B.资源使用税C.资源补偿费D.资源利用费E.资源管理费44.我国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法规规定的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措施包括()A.明确管理体制,设立管理机构B.禁止侵占风景名胜区的土地和进行破坏景观的建设C.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动植物D.在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活动,不得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破坏E.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省级和国家级两大类45.1945年以前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环境纠纷案例有()A.美国加工稣鱼案B.加拿大金枪鱼案C.墨西哥金枪鱼案D.太平洋海豹仲裁案E.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46.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首次提出了与环境性质相似的“国土空间”概念,即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A.内水B.陆地C.陆上水域D.领海E.领空47.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社会性特征的决定因素有()A.该法具有阶级性B.环境要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C.该法具有民族性D.破坏与维护环境的受害或者获益群体具有广泛性E.环境与资源和人类关系密切48.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体系的有()Λ.《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C.《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D.农业部颁布的《草种管理办法》E.《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条例》49.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的有()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E.环境基础标准50.根据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A.责令有关企业停产或者限产B.禁止机动车行驶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停止工地土石方作业和建筑物拆除施工E.停止露天烧烤51.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包括()A.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C.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D.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E.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52.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于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的管理措施有( )A.禁止进口B.限制进口C.自动许可进口D.自由进口E.配额进口53.根据《海岛保护法》的规定,在无居民海岛上禁止的行为有()A.采石B.挖海砂C.采伐林木D.采集生物样本E.旅游三、简答题54.简述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于l989年进行了修订,又在 ( D ) A. 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B.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C.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D.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制定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法律的国家是( A )A.罗马尼亚 B.日本C.英国 D. 美国3.我国首次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是( C )A.《环境保护法》 B.《循环经济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4.下列法律中,属于我国环境基本法的是(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国务院于2006年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即经济建设受环境保护制约的文件是( B )A.《环境保护法》B.《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D.《环境影响评价法》6.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是指( C )A.重点开发区域 B. 限制开发区域 C. 优化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7.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 D )A. 红、橙、黄、绿 B.绿、黄、橙、红 C.红、橙、黄、蓝 D. 蓝、黄、橙、红8. 下列表述,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是 ( A )A.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B.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C.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D.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9.有权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 ( C )A.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是 ( D ) A.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C.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D.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11. 依照我国相关规定,铀矿退役费用由 ( B )A.勘探人负担 B.国家财政预算安排C.开发人负担 D.环保部门支付1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与自然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存在部分重合B.自然保护法在保护各种环境要素时侧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分配、储备和利用C.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效能的保护D.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保护13.根据《海岛保护法》规定,可以在无居民海岛进行的活动是( D )A.采石 B. 挖海砂 C.采伐林木 D.气象观测14.根据《森林法》规定,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不包括( C )A.用材林 B. 经济林 C.防护林 D.薪炭林15.我国通过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水资源管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分为( A )A.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B.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C. 区域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 D.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16、依据我国相关规定,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须经( D )A、县级人民政府批准B、省级人民政府批准C、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17、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依据是( D )A、开采矿产资源种类B、开产矿产资源数量C、矿产资源开采对化境的破坏程度D、矿产资源的销售收入1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中,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场合可以使用( A )A、简易程序B、一般程序C、听证程序D、普通程序19、第一个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C )P279A、保护自然国际咨询委员会B、世界绿色和平组织C、世界自然保护同盟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第一个关于废弃物物造成环境损害与赔偿责任的全球性国际条约是( B )P294A、《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B、《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所造成损害的责任和赔偿问题的议定书》C、《伦敦倾废公约》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二、多项选择题21、能够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国际贸易活动主要表现包括(ABCDE )P53A、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国际贸易B、热带木材交易C、水产品类交易D、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废弃物E、发达国家将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2、促使日本于1967年制定《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四大公害事件”包括(BCDE )A、博帕尔事件B、熊本水俣病事件C、新泻水俣病事件D、富山痛痛病事件D四日市哮喘病事件2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调整人类环境与资源利用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该法的目的包括( BD )P65,考环保法的定义A、确认自然资源权属B、保护和改善环境C、提高自然资源流转秩序D、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侵害E、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4、确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有( BDE )A、用作环境案件判案的依据B、指导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C、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D、弥补法律规定的不足E、反映一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精神和本质25、着中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进入到以源头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阶段的法律包括( AE )P108A.《清洁生产促进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水污染防治法》E.《环境影响评价法》26.下列关于海洋保护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ABD E )P199A. 海洋特别保护区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不同B.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由国家海洋局进行审批C.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宗旨之一是维持海洋自然景观和资源再生产能力D.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保护不是单纯保护菜一种资源或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或现有状态,而是对所有资源积极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E.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27.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活动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的有( ABC )P205 A. 征收基本农田 B.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C. 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D.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0公顷E.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35公顷28. 下列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CE )P282A.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国家承担相同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B. 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唯一途径C. 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与合作D. 各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损害发生E. 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并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5年1O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卷(课程代码 00228)本试卷共5页。
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是新中国第~部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于l989年进行了修订,又在A。
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B.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C.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D.2014年4月24日再次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制定世界上首部保护自然遗迹法律的国家是A.罗马尼亚 B.日本C.英国 D. 美国3.我国首次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是A.《环境保护法》 B.《循环经济促进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4.下列法律中,属于我国环境基本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5.国务院于2006年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即经济建设受环境保护制约的文件是A.《环境保护法》B.《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C.《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D.《环境影响评价法》6.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定,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是指A.重点开发区域 B. 限制开发区域 C. 优化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7.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A. 红、橙、黄、绿 B.绿、黄、橙、红 C.红、橙、黄、蓝 D. 蓝、黄、橙、红8. 下列表述,符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是A.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并需缴纳排污费B.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免于缴纳排污费C.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超标排污费D.污染物排放浓度可以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但需缴纳排污费和超标排污费9.有权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C.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D.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0.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是A.保险人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 B.船东和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C.保险人和承运人共同承担风险 D.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11. 依照我国相关规定,铀矿退役费用由A.勘探人负担 B.国家财政预算安排C.开发人负担 D.环保部门支付1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保护法与自然保护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与自然保护法的保护对象存在部分重合B.自然保护法在保护各种环境要素时侧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分配、储备和利用C.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各种环境要素的环境效能的保护D.自然资源保护法侧重于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直接保护13.根据《海岛保护法》规定,可以在无居民海岛进行的活动是A.采石 B. 挖海砂 C.采伐林木 D.气象观测14.根据《森林法》规定,可以转让的森林资源不包括A.用材林 B. 经济林 C.防护林 D.薪炭林15.我国通过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进行水资源管理,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分为A.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 B.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C. 区域综合规划和流域综合规划 D.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25.标志着中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进入到以源头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阶段的法律包括A.《清洁生产促进法》B.《海洋环境保护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水污染防治法》E.《环境影响评价法》26.下列关于海洋保护区的表述,正确的有A. 海洋特别保护区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的不同B.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区由国家海洋局进行审批C.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宗旨之一是维持海洋自然景观和资源再生产能力D.海洋特别保护区内的保护不是单纯保护菜一种资源或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或现有状态,而是对所有资源积极的采取综合保护措施E.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27.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活动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的有A. 征收基本农田B.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C. 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D. 征收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0公顷E.征收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超过35公顷28. 下列关于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A. 国际环境合作原则要求所有国家承担相同的国际环境保护义务B. 国际环境合作是保障所有国家有效参与国际环境事务的唯一途径C. 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社会成员普遍的参加与合作D. 各国应通过立法、行政或其他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损害发生E. 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当并有权参与保护和改善国际环境的行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024年4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
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一规定包含的内涵是A.将资源作为财产保护B.维持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利用C.生态学的“以时禁发”D.生产与保护、开发与抚育2.首次明确提出“请求将全人类健康和福祉不受灾难侵害的环境享受权利,以及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中包括自然美在内的自然资源享受权利作为基本人权之一种,并将该原则在法的体系中予以确立”的环境权主张的是A.《东京决议》B.《海牙公约》C.《蒙特利尔条约》D.《联合国宪章》3.关于环境公益诉讼错误的是A.检察机关能够提起环境诉讼B.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民诉讼C.只适用于民事诉讼D.《民事诉讼法》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法律依据4.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特征之一的综合性表述正确的是A.政策与法律的融合B.自然与社会的融合C.公法与私法的融合D.立法与司法的融合5.最有效、操作性最强的环境预防措施是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清洁生产制度C.循环经济制度D.三同时制度6.按照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标准主要包括A.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环境基础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7.关于强制性环境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A.强制性环境标准虽属于技术性规范,从法的角度来看其规范性是确定的B.各国制定、适用和解释环境标准的权力一般均由立法机关享有C.对强制性环境标准的司法审查应该尊重专业判断D.强制性环境标准只需经过立法确认即可以具有相应的法的拘束力8.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超标排污的,按照应缴纳排污费数额A.1倍以上3倍以下处以罚款B.1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C.2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D.3倍以上5倍以下处以罚款9.对环境污染实行的限期治理制度最早见诸于1979年的A.《环境保护法(试行)》B.《大气污染防治法》C.《水污染防治法》D.《海洋环境保护法》10.我国第一部以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专门法律是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D.《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1.根据海洋污染防治法相关立法规定,符合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情形是指A.违反规定设置入海排污口的B.违反规定不按照指定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的C.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进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D.未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拆除海洋工程环保设施的12.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当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开工以前的法定期限之内,向工程所在地的有关部门提出申报,该期限是指A.7日B.10日C.15日D.30日13.不属于《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对生产经营者实施清洁生产要求的是A.指导性B.自愿性C.强制性D.规范性14.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规定,海滨风景旅游区属于A.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B.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C.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D.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15.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A.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70%以上B.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75%以上C.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80%以上D.占本行政区内耕地的85%以上16.根据《森林法》的规定,森林可以划分的类别数量是A.四B.五C.六D.七17.针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的违法行为者适用频率最高的法律责任形式是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经济责任18.在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处罚中最常用的处罚方式是A.警告B.罚款C.责令停产整顿D.没收违法所得19.当前我国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模式属于A.刑法典模式B.附属刑法模式C.特别刑法模式D.混合型立法模式20.第一个旨在防止海洋污染的国际条约是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B.《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C.《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D.《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A. 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B. 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C. 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D. 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2. 下列关于环境法律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法律、法规和文件等构成的环境法体系B. 环境法律制度只包括环境保护法律体系C. 环境法律制度是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 环境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刑法等各类法律体系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B. 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C. 研究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 研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之一是()A. 程序性B. 综合性C. 高度规范性D. 技术性5. 环境资源评价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A. 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B. 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价C.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益评价D. 环境可持续评价和资源利用评价二、简答题1. 解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环境保护法和资源保护法,旨在研究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
其基本任务是研究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以及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法律保障。
它既关注于环境科学与法学的融合,又注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特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有以下特点:- 程序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注重研究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方法,旨在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 高度规范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法律规范,因此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指导性。
- 技术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需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等来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