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
- 格式:docx
- 大小:20.99 KB
- 文档页数:3
触龙说赵太后重点注释触龙说赵太后全文翻译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qiǎng)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tuò)其面。
”1、赵太后:即赵威后,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2、赵氏:指赵国,先秦时对朝代、国名常用“氏”字,构成一个名词;3、长安君:赵威后幼子的封号,孝成王之弟;4、质:人质,当时各国之间结盟,常要国君的儿子或兄弟留住在盟国,作为执行盟约的人质;5、强谏:极力规劝。
左师触龙愿见。
太后盛(shèng)气而胥(xū)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zēng)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xì)也,故愿望见。
”太后曰:“老妇恃辇(niǎn)而行。
”1、左师:官名;2、盛气:怒气冲冲;胥:等待;3、徐趋:慢慢地用小碎步走上前来,“趋”是小步疾走以示恭敬。
触龙托言足疾,不能急行,故做出“趋”的姿态,以表恭敬;4、谢:告罪;5、窃自恕:私下原谅自己;6、玉体:贵体;7、郄:疲劳,指不舒服;8、恃:凭借;辇:古代帝、后所坐的车。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qiǎng)步,日三四里,少(shǎo)益嗜(shì)食,和于身。
”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1、衰:减少;2、殊:极;3、嗜食:爱吃的食物;4、和于身:使身体舒畅和适;5、色少解:怒气略微消了些。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shào),不肖(xiào);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mò)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shào),愿及未填沟壑(hè)而托之。
”1、贱息:对人谦称自己的儿子;2、不肖:原指不像父亲那样好,引申为不贤、不成材;3、愿令补黑衣之数:希望能让他补进黑衣卫士的数目里;黑衣,指王宫卫士,当时这种卫士都穿黑色军衣;4、没死以闻:冒着死罪把这个请求说给太后听;5、敬诺:恭谨应答之词,犹言遵命;6、及:趁着;7、填沟壑:这是古代谦称自己死的说法,意即死后无人埋葬,被扔在山沟里。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
原文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
没死(11)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题解】本篇记叙触詟劝说赵太后将她的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以取得援军救赵的故事。
整个劝说以闲谈的方式进行,逐层深入,听起来体贴入微,于情于理都打动了赵太后,使她最终自愿将爱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
【原文】赵太后新用事①,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②,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而揖之③。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④,故愿望见。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⑤。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⑥!”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⑦。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⑧。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⑩,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11。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触龙说赵太后两汉:刘向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译文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太后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触龙说赵太后》古文赏析【作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
【原文】触龙说赵太后出处:《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3)。
太后盛气而揖之(4)。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6)。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7),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8),最少,不肖。
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9),以卫王宫(10)。
没死以闻(11)。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2)。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3)。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4),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1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必修⼀语⽂⽂⾔⽂触龙说赵太后翻译 《触龙说赵太后》是⾼⼀语⽂的⼀篇⽂⾔⽂。
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必修⼀语⽂⽂⾔⽂《触龙说赵太后》的翻译,相信这些⽂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必修⼀语⽂⽂⾔⽂《触龙说赵太后》原⽂: 赵太后新⽤事,秦急攻之。
赵⽒求救于齐,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妇必唾其⾯。
” 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揖之。
⼊⽽徐趋,⾄⽽⾃谢,⽈:“⽼⾂病⾜,曾不能疾⾛,不得见久矣,窃⾃恕,⽽恐太后⽟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妇恃辇⽽⾏。
”⽈:“⽇⾷饮得⽆衰乎?”⽈:“恃鬻⽿。
”⽈:“⽼⾂今者殊不欲⾷,乃⾃强步,⽇三四⾥,少益嗜⾷,和于⾝。
”太后⽈:“⽼妇不能。
”太后之⾊少解。
左师公⽈:“⽼⾂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
”太后⽈:“敬诺。
年⼏何矣?”对⽈:“⼗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托之。
”太后⽈:“丈夫亦爱怜其少于乎?”对⽈:“甚于妇⼈。
”太后笑⽈:“妇⼈异甚。
”对⽈:“⽼⾂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必勿使反。
’岂⾮计久长,有⼦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然。
” 左师公⽈:“今三世以前,⾄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有。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远者及其⼦孙。
岂⼈主之⼦孙则必不善哉?位尊⽽⽆功,奉厚⽽⽆劳,⽽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陵崩,长安君何以⾃托于赵?龙⾂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诺,恣君之所使之。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
【原文】触龙说赵太后出处:《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2),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3)。
太后盛气而揖之(4)。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6)。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7),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8),最少,不肖。
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9),以卫王宫(10)。
没死以闻(11)。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12)。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13)。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4),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18),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触龙说赵太后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曰:“此其近者祸及身,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
恣君之所使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昧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译文: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和翻译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
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
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
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
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的故事。
原文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3)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4)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5)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6)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7)食,和于身。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8)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
愿令得补黑衣(9)之数,以卫王宫(10)。
没死(11)以闻。
”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12)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13)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14),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赵之为赵(17),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
”曰:“微独(18)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19)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1新用事2,秦急3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4。
齐曰:“必5以长安君6为质7,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8谏9。
太后明10谓左右11:“有复言12令13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14!”左师15触龙言16愿见17太后。
太后盛气18而揖19之。
入20而徐趋21,至而自谢22,曰:“老臣病足23,曾24不能疾25走,不得26见27久矣,窃28自恕29,而恐太后玉体30之有所郄31也,故愿望见32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33辇34而行。
”曰:“日35食饮得无36衰37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38殊39不欲食,乃自强步40,日41三四里,少42益43耆44食,和45于身也。
”太后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46少解47。
左师公48曰:老臣贱息49舒祺50,最少51,不肖52,而臣衰,窃爱怜53之,愿令54得55补黑衣56之数,以卫王宫。
没57死以58闻59!”太后曰:“敬60诺61。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愿62及63未填沟壑64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65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66于67妇人。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68!”对曰:“老臣窃以为69媪70之爱燕后71贤于72长安君。
曰:“君73过74矣,不若长安君之甚75。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76,则为77之计78深远79。
媪之送燕后也,持80其踵81为之82泣,念悲83其远84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85思也,祭祀必86祝之87,祝曰:…必勿使88反89。
‟岂非计久长90有子孙91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92以前,至于赵之为赵93,赵王之子孙侯94,其继95有在者96乎?”曰:“无有。
”曰“微独97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
”曰:“此98其近者祸及身99,岂人主100之子孙则101必不善哉?位102尊103而104无功,奉105厚而无劳106,而挟重器多也。
今媪尊107长安君之位,而封108之以膏腴109之地,而不及今110令111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112,长安君何以113自托114于赵?老臣以115媪为116长安君计短117也。
故以为其爱不若118燕后。
太后曰:“诺119。
恣120君之所使之121。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122百乘123,质与齐,齐兵乃出。
[1]子义124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125,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1.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2.新用事:刚刚掌权。
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3.急:加紧。
4.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
于:向,介词。
5.必:一定。
以……为:把……作为。
6.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7.质:人质。
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8.强(qiǎng):竭力,极力。
9.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10.明:明白地。
11.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12.复言:再说。
13.令:让,使。
14.唾:吐唾沫,动词。
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15.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16.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
“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17.见:谒见,拜见。
18.盛气:怒气冲冲。
19.揖:应为“胥”。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
胥:通“须”,等待。
20.入:进入殿内。
21.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
徐:慢慢地。
趋:小步快走。
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
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22.自谢:主动请罪。
谢:道歉。
23.病足:脚有毛病。
病:有病,动词。
24.曾:竟,副词。
25.疾:快。
26.不得:不能。
27.见:指拜见太后。
28.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
29.自恕:原谅自己。
恕:宽恕,原谅。
30.玉体:贵体,敬词。
古人重玉,所以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
后来,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
31.郄(xì):同“隙”,空隙,引申为毛病。
所郄:是具有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有所郄:有什么毛病。
32.望见:这是一种表敬的说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远处望望。
33.恃(shì):依靠,凭借。
34.辇(niǎn):古代用两人拉的车子,秦汉以后特指皇帝坐的车子。
35.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36.得无:副词性固定结构,与语气词“乎”相呼应,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可译为为“该不会……吧”。
37.衰:减少。
38.今者:近来。
者:助词,附于时间词后,使时间词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并起提顿作用。
39.殊:很,特别,副词。
40.强(qiǎng)步:勉强散散步。
步:散步,步行,动词。
41.日:每天(步行)。
42.少:稍微,略微,副词。
43.益:增加,动词。
44.耆(shì):同“嗜”,喜爱。
耆食:喜爱吃的食物。
45.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
46.色:脸色,指赵太后的怒色。
47.少解:稍微不和缓了些。
48.公:对人的尊称。
49.贱息:卑贱的儿子。
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
息:儿子。
50.舒祺:触龙幼子的名字。
51.少(shào):年幼。
52.不肖(xiào):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成材、不成器。
肖:像,似。
53.怜:怜爱。
文言里的“爱”和“怜”在亲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
54.令:让(他)。
“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
55.得:能够。
56.黑衣:指卫士,王宫卫士穿黑衣,所以用“黑农”借代卫士。
以:来,连词。
57.没(mò):冒昧。
没死:冒着死罪。
58.以:连词,来。
59.闻:使上级知道,使动用法。
这里可译为“请求”。
60.敬:表示客气的副词。
61.诺:表示答应的意思。
敬诺:意为“答应”,是应答之词。
几何:多少。
62.愿:希望。
63.及:趁。
64.填沟壑(he):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
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
壑:山沟。
托之:把他托付给(您)。
65.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66.甚:厉害,形容词。
67.于:比,介词。
68.异甚:特别厉害。
69.以为:认为。
70.媪(ǎo):刘老年妇女的尊称,同今之“老太太”。
71.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
72.贤于:胜过。
73.君:您,对人的尊称。
74.过:错。
75.之甚:那样厉害。
76.子:这里泛指子女。
77.为:替,介词。
78.计:打算,考虑。
79.深远:长远,作动词“计”的补语。
80.持:握持。
81.踵(zhǒng):脚后跟。
燕后上了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离去。
82.为之:为她。
泣:小声哭。
83.念悲:惦念并伤心。
84.远:远去,形容词用如动词。
85.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词。
86.必:一定,副词。
87.祝之:为她祈祷。
祝:向神祈祷。
88.使:让(她)。
89.反:同“返”。
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况下,才能返回本国。
所以赵太后为燕后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
90.计久长:打算得长远。
91.有子孙:(希望燕后)有子孙。
92.世:代,古代父子相继为一代。
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
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
“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349—前326)。
93.赵之为赵: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
前“赵”指赵氏家族。
后“赵”指赵国。
之:助词,变主谓句为词组,作状语。
为:成为,建立,动词。
赵国国君原是晋文公大臣赵衰的后代。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赵烈侯山晋国一个大夫变为诸侯,正式建立赵国。
94.侯者:被封为侯的人。
侯:封侯,活用为动词。
95.继:活用为名词,继承人。
96.在者:在侯位的人。
97.微独:不仅,不但。
微:不,否定副词。
独:仅,副词。
98.此:这,指代上面说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没有继承侯位的这件事。
99.身:指“侯者”自身。
远者及其子孙,“及”前竹略“祸”字。
100.人主:国君,诸侯。
101.则:就,连词。
善:好。
102.位:地位。
103.尊:尊贵,高贵。
104.而:可是,转折连词。
105.奉:同“俸”,俸禄,相当现的工资待遇。
106.劳:功劳。
107.尊:使……尊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108.封:古代帝王或诸侯把土地分给子孙或臣下作为他的食邑或领地。
109.膏腴(yú):比喻土地肥沃。
膏:汕脂。
腴:腹下的肥肉。
“以膏腴之地”是介词结构,在这里是补语。
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状语,按“以膏腴之地封之”翻译。
110.及今:趁现在(您在世)。
111.令:是“令(之)"的省略,让(他)。
112.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们的死不同寻常,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113.何以:疑问代词。
以:介词。
何以: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
114.自托:寄托自己。
115.以:认为,动词。
116.为:替,介词。
117.计短:考虑得太短浅。
118.不若:不如。
119.诺: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可译“对”。
120.恣:任凭。
121.使之:支使他,派遣他。
前“之”,助词,不译;后“之”,代词,代长安君。
122.约车:套车。
约:捆缚,套。
123.乘(shèng):量词,古代一车上马叫“乘”。
质于齐。
质:作人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124.子义:赵国贤人。
125.犹:还。
尊:用作名词。
指尊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