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说课稿

高台一中高二文综组赵伟吉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1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

高一学生经过政治卷的学习,已经懂得了历史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思维,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本课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我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生通过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从中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学生通过解读史料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能够理解并分析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和影响,认识到古代人民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历史,但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接下来说我的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以下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和点拨升华。

导入新课: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农夫”二字,让同学们说说能联想到什么意思,然后我强调农夫有很多意思,比如“农夫三泉”“乐队农夫”这里讲的“农夫”是指“务农的人”,他们散播种子,种植食物,发明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等,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那么古代的农夫又经历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呢?于是导入新课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假设有一个从原始社会生活到封建社会末期的农夫,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生活,也经历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然后我会给出同学们一张表,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归纳各个时期的不同表现。(即是梳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并在适当的时候扮演这个农夫的角色。在讲第一子目时,我会示范表演如何扮演农夫的角色,巧妙的用第三人称引入神农氏的传说,进而引出原始农业的起源,用讲述法描述我作为原始农业时期一个农夫的刀耕火种的生活,然后以后的商周时期、春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都由学生自己来讲解。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多样化一点。在梳理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会穿插讲解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能认识到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城中,我会采用讲述法、讲解法、图片法、比较法、问题探究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要积极主动,在情境中把课本知识还原到真实的历史生活中。以此来突出重点。

对于本节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我首先会播放电视剧《天仙配》剪辑视频《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和七仙女的经典对唱,将学生经过半节课有点懈怠的情绪迅速激发起来,还可以让学生起来演唱这一段,然后很自然地引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接着我会让同学们阅读教材,并给出材料,分三组完成三个合作探究的题目:小农经济产生在什么时候?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然后由李绅的《悯农诗》引发对封建政权下小农经济的理性思考,即对小农经济做一个全面的评价。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合作学习,培养论从史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事物。

练习巩固:精选5—6道图文并茂、有难易层次的选择题,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点拨升华:师生共同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即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提炼关键词“发达”。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 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制、诏、玺)④皇位世袭 2.特点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 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辉煌属于希腊”——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体制的形成起了重要影响,城邦体制孕育了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勃兴的重要客观条件是:海洋和山峦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它只是不同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决定文明类型的根源是经济因素。2、城邦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1)含义: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公民资格: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3、雅典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 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 ②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最能体会人民主权和直接民主) 奠基——梭伦改革内容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 (BC 6C初)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⑤废除债奴制; 意义: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选举单位; 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 内容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⑤“陶片放逐法”; (BC6末)意义: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②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顶峰”——伯里克利改革内容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BC5C)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2)评价 ①积极:a、保证了雅典城邦的独立和发展;b、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c、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②消极a、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 b、小国寡民的产物;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认识: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还是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都适应了当时各国的需要,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 二、“宏伟归于罗马”——罗马法(保障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体系) 1、概念: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内容 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罗马法结构:公民发万民法 3、发展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根本原因:适应贵族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标志——《十二铜表法》的诞生(BC5C中期)(它是对习惯法的汇编,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③意义:审判、量刑有法可依,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知识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宗法制分封制被破坏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下移,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2.春秋大国争霸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发展起来。3.战国社会剧变公元前475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1)各大国国君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王”本来是周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各大国的国君改称“王”,反映出这些国君已经不满足于诸侯的政治地位,他们已经公开表示不再承认周朝的分封。(2)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卿大夫夺位,彻底打破了周朝分封的统治秩序。(3)由于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变革。各国变法改革以及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制度的宣战,最终使新的生产关系确立。 4.秦国的强大及统一1)秦的强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是秦国能够发展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主要原因。2)秦的统一:经过100多年的奋斗,它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二)“始皇帝”和三公九卿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1)首先是皇权至上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2)其次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皇帝称号建立后,嬴政规定自己死后帝位传给子孙,妄想皇位永远由他的后裔承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历史上称之为“秦始皇”。“始”——秦始皇希望自己皇帝的宝座传给子孙后代,源源不绝。2.中央政府的组成及特点1)三公九卿及其职权(1)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2)九卿: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2)中央政府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县制1)郡县制的推行2)郡县制的内容 2.秦朝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为维持各级官僚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带好地发挥应有效能,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秦朝细密、严苛的法律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秦法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朝法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的原则。秦律在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中央集权政体的作用和意义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 1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主要是帝位终身制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 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农耕经济发达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3、当时中国国力衰弱、内部危机严重。 二侵华的经过(5次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重点】 (1)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战争的结果(五亿(议)港元):签订《南京条约》(课本P24) 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需中英共同商议 (3)鸦片战争的影响 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课本P24表格 3.中法战争(1883-1885) 课本P24表格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重点】 (1)战争结果(速记:两口分工):签订《马关条约》(课本P25)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工厂(这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要求) (2)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重点】 (1)发动原因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不断发展 根本原因:民族矛盾(这里指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2)战争结果:签订《辛丑条约》(课本P25)(速记:兵民禁赌) ①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赌)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民)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成为“洋人的朝廷”);(禁)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兵) (3)影响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侵华的影响【重点】 1. 列强侵华的危害 (1)人权上: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2)思想文化上: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 (3)政治上:割地赔款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4)经济上: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 列强侵华的积极一面: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 (1)政治:闭关锁国被打破,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思想: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四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掀起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投降政策和<<马关条约>>的签定 (2)根本原因:列强对外扩张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更加剧烈. 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重点】 (1)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 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工业强国;忙于美西战争,在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也想染指中国,但其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出于分享权利的需要。 (2)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 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3)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①对中国: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对美国: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③对列强: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课

第一单元第二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三字经》中说:“周辙东,王纲坠。”这反映出(C)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B.封建社会已经确立 C.宗法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 D.人民渴望东周实现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被少数民族灭亡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但周天子大权旁落,王室日益衰微,诸侯逐渐强大,宗法制、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故答案选C项。 2.(2019·安阳高一检测)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最终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D) A.郡县制的出现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和分封制被破坏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宗法分封制进一步瓦解,一些诸侯被实力强大的卿大夫所取代,“田氏代齐”就是这一现象的表现。故选D项。 3.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D) A.分封制度B.世袭制 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故选D项。 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的是(B) A.炫耀文治武功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D.宣扬君权神授 [解析]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而为一,其主观目的是树立专制权威,故选B项;从题干表面上看有炫耀文治武功的特点,但不是主观目的,C、D两项与题意无关。 5.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7 第2课

专题七第2课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地中海东部两艘美国军舰向叙利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请问此前谁有权批准实施(D) A.国防部B.众议院 C.参议院D.总统 【解析】根据美国宪法,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故调动军队的权力属于总统。 2.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B)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D.首相、议会、上议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故选B。 3.下列关于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的表述,正确的是(B) A.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是本国权力的中心 B.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 C.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可以选举产生本国的政府 D.议会多数党的领袖都是首相 【解析】英国议会是本国权力的中心,美国权力的中心是总统,故A项错误;英国议员和美国国会议员都经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这是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英国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组成政府,而美国政府是由总统任命组成,故C项错误;D项

只符合英国。 4.“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的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C) A.白人的利益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D.议员的利益 【解析】材料意思是有钱才能当议员,才能参政,因此资产阶级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穷人没有钱,其政治权利被忽视。 5.(2017·湖南长郡中学)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D) A.采用共和政体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D.构建分权体制 【解析】共和政体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美国原本就不存在君主,故A项错误;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材料仅涉及防止君主制出现,故B项错误;美国制宪会议,确有修正原有的邦联制度的意愿,但材料并未涉及该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行政权不断增强,最终会演变成君主制,为防止一权独大,美国采取分权体制,故D项正确。 6.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这两种政治体制的相同点不包括(B) A.都反映了中央各部门的关系 B.都实行分权 C.都体现了集权的原则 D.都具有民主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专题小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冯劫曾是秦朝三公之一,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 A.丞相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皇权至高无上 D.书同文,人同伦 3.“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文中“秦制”指(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 C.宗法制D.郡县制 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 A.制定各种律例B.推行郡县制度 C.调整中央机构D.建立各地宗庙 5.秦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首创皇帝制度,规定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特殊的名号,独一无二。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 ) A.彰显秦始皇功绩B.维护中央政府尊严 C.体现皇权的至尊D.显示皇权来之不易 6.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说明秦朝“郡县制”( ) 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 B.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C.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 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7.秦朝,太尉一职并不是常设的,只在有战事之时而设,而且没有调兵权,“也许仅仅是起到高级参谋的作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选拔机制未建立B.官僚机构重新调整 C.当时社会政治较清明D.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8.李白曾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这主要反映出李白( ) A.对秦始皇炫耀武力不满 B.认为秦朝统一不利于思想解放 C.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充满赞叹 D.认为秦朝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秦朝实际上没有灭亡 B.秦朝皇帝改称秦王 C.秦始皇的后代犹存 D.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影响深远 10.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 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D.三公九卿制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随堂练习

中小学精品资料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选择题 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C)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独大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项正确。 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B)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B 项。 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B)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课标要求】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比较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提高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补充,了解法兰西共和之路的艰难,初步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 了解并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提高比较、概括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较英美法德代议制的不同特点及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有益启示,培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代议制等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的进步。 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的艰难性与曲折性,正确对待历史发展进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学会历史和客观分析评价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难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英雄交响曲》,提问曲名作者;打出贝多芬、拿破仑的图片。提出问题:贝多芬的这篇交响乐是歌颂拿破仑的,得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他愤怒地撕毁了手稿,后来改为《英雄交响曲》,这反映出什么问题?贝多芬与拿破仑的分道扬镳,反映了法国社会哪两种政体选择观念的斗争?法国是怎样艰难走上共和道路的呢? 知识梳理: 第一目: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打出幻灯片,展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示意图》,请学生分析法国政局的特点。

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二课教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 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2.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的中国历史围绕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使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本课我们将一起探究中国军民是如何筑起捍卫民族尊严的历史丰碑的。 (一)歌颂三元里:三元里抗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 ) 1.原因:(1)英军:入侵 (2)清政府:卑躬屈膝 (3)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反抗。 思考: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军入侵 2.概况: (1)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 (2)经过:①三元里人民及附近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的英军,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围攻。 ②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但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 ③人民群众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 3.特点:自发性 4.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 人民抵御外侮、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缅怀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政府官兵英勇抵抗) 1.背景:(新疆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还要收复?) (1)大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俄英侵略新疆)、西南(英国侵略西藏)和东南地区(日美侵略台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练习 2010.9.21 1、“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 A.政治体制的选择取决于自然环境 B.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古希腊各城邦选择了民主制C.政治文明特点由地理环境所决定D.特殊地理环境为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大会是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 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 C.国家发放参政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3、乘着时光隧道,当你回到希腊的伯利克里时代,你所看不到的情景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冈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了唇枪舌剑的驳论局面 D.雅典正举行特别公民大会,公民在一块陶片上写下他认为的危险分子,获得六千票以上的人被流放国外 4、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最能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的措施是 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B.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C.废除债奴制 D. 建立评审法庭 5、古代雅典执政官比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 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公民大会向全体居民开放 B. 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D. 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6、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加入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 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加入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 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7、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 的 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 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古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她的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了相当高度。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十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了一个行政区,贡组成了十个行政区,该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B.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C.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9、某班同学在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讨论时提出以下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是曲折复杂的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突破了小国寡民的束缚C.雅典民主政治直接孕育了近代西方民主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纯粹是外族入侵所致1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雪莱这名话强调是的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11、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2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核心是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2)秦朝中央官制的完备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统治。 (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诸侯争霸 (1)春秋时期 ①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②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2)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富国强兵,开始进行改革或变法。 2.秦朝统一 (1)条件 ①人民经受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意义: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又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公

元前221年。 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的创立 (1)确立: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2)特点 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3)影响:成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官制的确立 (1)建立: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政权组织。 (2)内容:以皇权为中心,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还有诸卿。 (3)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4)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轻巧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个集中: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二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中央官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地方机构:郡、县、乡、里。 [学思之窗](见教材P10)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1)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原则。丞相车骑数量过多有损皇帝威严,因此秦始皇非常在意。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秦朝的高度集权与秦始皇的暴政。 知识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由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2.推行: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内容 (1)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2)县令或县长:是县的长官。 (3)特点:郡守和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4.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