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临沂市-上学期高二学分认定考试.doc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08-2009学年度山东临沂市高二高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一高二化学试题2009.1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II卷5-8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第I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有溴元素,只需要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溴单质B.从海水中可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12C.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A.①B.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 + 2B (g) ≒C(g)+D ( g)。
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B物质的量浓度A. ②③④B.②和③C.①和④D.只有④4.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 (ΔH > 0)的正确图像5.在2A+ B≒υ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υ(A)=0.5 mol/(L. s)B. υ(B)=0.3 mol/(L. s)C.υ(C)=0. 8 mol/(L. s)D.υ(D)=1 mol/(L. s)6.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A.在Na2SO4溶液中,c(Na+):c(SO42-)B.相同温度下,0.2 mol / L CH3COOH溶液中c (H+)与0.1 mol /LCH3COOH溶液中c(H+)C.在密闭容器中,反应N2(g) + 3H2(g)≒2NH3 ( g)已达平衡时的c (NH3)与c(N2)D.液面均在“0"刻度时,50mL碱式滴定管和25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体积7,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 (H+)>c(OH-)的操作是A.往纯水中加人碳酸钠固体B.将水加热煮沸C.向水中通入氯化氢气体D.往水中加食盐晶体8.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关系为A。
化学试题第1页 (共8页)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高二化学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电力 B.核能 C.太阳能 D.氢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B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 .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D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分子拆成原子D .原子组成分子 4.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 .H 2O(g)===H 2O(l) ΔH =-44.0 kJ/molB .2HI(g)===H 2(g)+I 2(g) ΔH =+14.9 kJ/mol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 的化学反应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5.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的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其他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A .0.50 mol/L 盐酸,0.50 mol/L NaOH 溶液,100 mL 量筒1个B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100 mL 量筒2个C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50 mL 量筒1个D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50 mL 量筒2个6.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 2和CH 4)有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
实验测得:101 kPa 时,1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 kJ的热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东至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化 学 试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反应肯定是自发的是A .△H <0,△S >0B .△H <0,△S <0C .△H >0,△S >0D .△H >0,△S <02.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 的NaHCO 3和Na 2CO 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C.c (OH -)前者大于后者D.分别加入NaOH 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 33-)均增大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 =1的溶液中:Fe 2+、NO -3、SO 2-4、Na +B .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4mol/L 的溶液中:Ca 2+、Cl -、HCO -3、K + C .c (H +)/c (OH -)=1×1012的溶液中:NH +4、Cl -、NO -3、Al 3+D .c (Fe 3+)=0.1mol/L 的溶液中:K +、ClO -、SO 2-4、SCN -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已知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 ·mol -1,则H 2SO 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 =2×(-57.3) kJ ·mol -1B .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 3OH(g)+12O 2(g)===CO 2(g)+2H 2(g) ΔH =-192.9 kJ ·mol -1 则CH 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C .H 2(g)的燃烧热是285.8 kJ ·mol -1,则2H 2O(g)===2H 2(g)+O 2(g) ΔH =+571.6 kJ ·mol -1D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 ·mol -1,则12C 6H 12O 6(s)+3O 2(g)===3CO 2(g)+3H 2O(l) ΔH =-1400 kJ ·mol -1 5.向体积为V a 的0.05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mol ·L -1KOH 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CH 3COO -)>c (K +) B.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H +)>c (OH -)C. V a <V b 时:c (CH 3COO -)>c (K +)> c (OH -)> c (H )D. V a与V b任意比时:c (K+)+ c (H+) =c (OH-)+ c (CH3COO-)6.室温下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B.HX、HY、HZ三者均为弱酸C.在X-、Y-、Z-三者中,Z-最易发生水解D.中和1mol HY酸,需要的NaOH稍小于1mol7.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山东省临沂市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B. Ba(OH)2·8H20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2. 25℃时,将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H4+)=c(SO42-)B. c(NH4+)>c(SO42-)C. c(NH4+)<c(SO42-)D. c(OH-)+c(SO42-)=c(H+)+c(NH4+)3.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e-=2H2OB.O2+4H++4e-=2H2OC. H2-2e-=2H+D.O2+2H2O+4e-=4OH-4. 可逆反应2HI(g)I2(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中的四项中的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B.混合物的颜色C. 容器内压强D.混合气体的颜色5.已知:(1)Zn(s)+1/2O2(g)=ZnO(s)△H=-348.3kJ·mol-1(2)4Ag(s)+O2(g)=Ag2O(s)△H=-62.0kJ·mol-1则Zn(s)+Ag2 O(s)=Zn O(s)+2Ag(s) △H 等于()A. -379.3kJ·mol-1B. -317.3kJ·mol-1C. -332.8kJ·mol-1D. 317.8kJ·mol-16.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C.在X-、Y-、Z-三者中以最易发生水解D.中和1molHY酸,需要的NaOH稍小于1mol7.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途径有关9.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g) 4NO(g)+6H2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10.可逆反应mA(g)nB(g)+pC(s); △H=Q,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右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m>n, Q<0 B.m>n+p,Q>0C.m>n, Q>0 D.m<n+p, Q <011.可以判定某酸(HA)是强电解质的事实是()A.该酸加热至沸腾不分解B.0.01mol·L-1该酸的pH=2C. 该酸可以溶解Cu(OH)2D. 该酸与CaCO3反应放出CO212. 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种溶液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 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 若分别加入25mL 0.1mol/L盐酸,pH最大的是①D .若3种溶液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是③>①>②13.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Cl-)>c(NH4+)>c(H+)=C(OH-)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1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模块考试化学试题本试题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Zn 65第I卷(选择题,共46分)注意事项: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A.核能转化成热能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2.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H2 (g) + 1/202(g) == H20 (g) △H= a kJ.mol-1H2 (g) + 1/202(g) == H20 (1) △H= b kJ.mol-12H2 (g) + 02(g) == 2H20 (1) △H= c kJ.mol-1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铜,用铜作阳极4.下列不属于化学电源的是A.碱性锌锰干电池 B.铅蓄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 D.太阳能电池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 B.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反应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D.电解反应都属于自发反应6.冬天使用的各种暖身贴,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炭粒、食盐,发热原理是利用原电池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加热。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临临清清三三中中22001111--22001122学学年年度度第第一一学学期期高高二二年年级级期期末末模模块块检检测测化学试题本本试试卷卷分分为为第第ⅠⅠ卷卷((选选择择题题))和和第第ⅡⅡ卷卷((非非选选择择题题))两两部部分分。
第第ⅠⅠ卷卷11至至44页页,,第第ⅡⅡ卷卷55至至88页页,,共共110000分分。
考考试试时时间间9900分分钟钟..注意事项: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必须对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填空题答案必须写在对应的答卷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Zn:65第第ⅠⅠ卷卷(共计42分)C.任何化学反应只要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都可以被设计成原电池,为外界提供电能。
D.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水溶液中是否全部电离。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H2(g)+Br2(g) 反应。
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是:4、已知25℃、101kPa下,如右题图所示,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1kJ/mol,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1kJ/mol 。
下列说法或表达正确的是:A.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B. C(s、石墨)=C(s、金刚石) △H=+1.9 kJ/molC. △H1<△H2A B C D放电充电D. 如果使用催化剂,△H 1和△H 2都变小5、对于工业制硫酸中接触室内的反应:2SO 2(g)+O 2 (g)2SO 3(g) △H <0 。
达到平衡时,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 升高温度 B. 恒温、恒容充入氧气C. 恒温恒容充入SO 3D. 加入催化剂V 2O 5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实验室通常将固态氯化铁溶解在盐酸中,再稀释到相应浓度来配制FeCl 3溶液。
7、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起的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 验 事 实结 论A 其它条件不变, 0.01mol/L 的KMnO 4酸性溶液分别与0.1mol/L 的H 2C 2O 4溶液和0.2mol/L 的H 2C 2O 4溶液反应,后者褪色时间短。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化学试题班级类型:理科班;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 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 卷(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r 52第I 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B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焓变C .若将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D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 -T △S<0的方向进行 2. 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RTX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①223Na+CO C()+C()+Na CO −−−−→一定条件金刚石石墨(未配平)该方法比1955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②101800C 1.210PaC()C()︒⨯−−−−−−→石墨金刚石。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 .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C .在反应①中每生成12g 金刚石需要消耗23g 金属钠D .反应①和反应②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3.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 2 ( )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4. 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 .CH 3CH 2OH(g)+H 2O(g)→4H 2(g)+2CO(g)△H= +255.6kJ·mol -1b .CH 3CH 2OH(g)+1/2O 2(g)→3H 2(g)+2CO(g) △H= +13.8kJ·mol -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 路线制氢更加有利B .降低温度,可提高b 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C .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D .由a 、b 知:2H 2(g)+O 2(g)=2H 2O(g) △H=-483.6kJ·mol -1 5. 对于mA (s )+nB (g )pC (g )△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 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 <p B.n >p C.x 点的状态是v 正>v 逆 D.以上答案都错误 6.已知反应①:CO(g)+CuO(s)CO 2(g)+Cu(s)和反应②:H2(g)+CuO(s)Cu(s)+H 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和K 2,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 2O(g)CO 2(g)+H 2(g)的平衡常数为K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年级化学(理科)选修4模块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第I 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小题) 1.下列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铝和盐酸反应B .焦炭和二氧化碳共热C .石灰石的分解D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2.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 +(aq)+OH -(aq)==H 2O ( l)ΔH=-57.3 kJ / mol ,分别向1 L 0.5 mol / 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 1、ΔH 2、ΔH 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 .ΔH 1>ΔH 2>ΔH 3 B .ΔH 1<ΔH 3<ΔH 2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2<ΔH 3<ΔH 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B .M 与N 是同素异形体,由M =N ;△H =+119KJ /mol 可知,M 比N 稳定C .l mol H 2SO 4与1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 4.已知某可逆反应aA(g) + bB(g) cC(g) + dD(g)。
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C .a + b < c + dD .增大压强,B 转化率增大 5.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 )+3H 2(g )2NH 3(g )的反 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H 和K, 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 3(g)2N 2(g )+6H 2(g )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A .2△H 和2KB .-2△H 和 K 2C .-2△H 和 K -2D .2△H 和-2K 6.在N 2+3H 22NH 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 s 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 mol ·L -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3 mol ·L -1·s -1 B.0.4 mol ·L -1·s -1C.0.6 mol ·L -1·s -1D.0.8 mol ·L -1·s -17.S (单斜)和S (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江西省寻乌中学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阶段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Ba-137第Ⅰ卷一、选择题(48 分,每小题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反应PCl 5(g) PCl3(g)+Cl2(g)①2HI(g) H2(g)+I2(g)②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
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A.均增大B.均不变C.①增大,②不变D.①减小,②不变2、饱和石灰水中存在溶解平衡:Ca(OH)2(s) Ca2+(aq)+2OH-(aq),向其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的pH 不变B.溶液中Ca2+的浓度减小C.溶液中OH-的数目减小D.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3、下列过程属于熵增加的是( )A.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B.H2 燃烧生成水C.将散落的火柴放入火柴盒D.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B.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所需氢氧化钠等于醋酸C.将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1/2D.如果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二倍,则盐酸的H+浓度也是醋酸的二倍5、为了除去CuCl2 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这种试剂是( )A.稀氨水B.NaOH 溶液C.硫氰化钾溶液D.Cu2(OH)2CO3 固体6、串联电路中的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1 mol·L-1 的下列溶液,用铂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变小的是()A.盐酸B.NaCl C.AgNO3 D.KNO37、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ÄH2>ÄH1 的是()A.2H2(g)+O2(g)===2H2O(g) ÄH12H2(g)+O2(g)===2H2O(l)ÄHB.S(g)+O2(g)===SO2(g)2ÄH1S(s)+O2(g)===SO2(g) ÄH21C.C(s)+O2(g)===CO(g) ΔH12C(s)+O2(g)===CO2(g)ÄHD.2HCl(g) === H2(g)+Cl2(g)2ÄH11 1Cl2(g)===HCl(g) ΔH2H2(g)+2 2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0.50 mol•L-1,在温度不变时,把容器容积缩小到原来的0.5 倍,使其重新达到平衡,测得A 的浓度为0.90mol•L-1。
高二年级化学科《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分认定试题说明:1、本卷分值100分,测试时间10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C ~ 12,N ~ 14,O ~ 16, Na ~ 23,S ~ 32,Cl ~ 35.5,K ~ 39,Fe ~ 56,Cu ~ 64,Zn ~ 65 。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 时)∶S(s) + O 2(g) = SO 2(g) ΔH = -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S 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 .S(g) + O 2(g) = SO 2(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C .S(g) + O 2(g) = SO 2(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D .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 2(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2、在一个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2C (A.B.C 均为气体)。
若最初加入的A 、B 都是4mol,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 后容器中的B 是A 、3.6molB 、3.2molD 、1.6mol3、一定条件下反应A 2(g )+B 2(g (g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υ(正、A 2)= υ(逆、A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的同时,生成n mol 的B 2D .A 2、B 2、AB 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4、在一定的温度下, 向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1 mol A 和 1 mol B, 发生下列反应: A(g ) + B(g ) C(g ) + 2D(g ),平衡状态时,C 的含量为 m%,保持温度不变,若按照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放入起始物质,达到平衡状态时C 的含量仍然为m%的是A. 2mol A + 1mol BB. 1 mol C + 1 mol DC. 2mol C + 2mol DD. 0.5mol A +0.5mol B +0.5 molC +1mol D5、已知25℃时,下列酸的电离常数:醋酸:175105.⨯- 氢氰酸:4931010.⨯- 氢氟酸:72104.⨯- 甲酸:177104.⨯- 则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 ·L -1的上述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 、 醋酸B 、 氢氰酸C 、氢氟酸D 、甲酸6、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 、2H + +2e - = H 2↑B 、Fe 2+ + 2e - = FeC 、2H 2O + O 2 + 4e - = 4OH -D 、Fe 3+ + e - = Fe 2+7、碱性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 + 2MnO 2 + 2 H 2O = Zn(OH)2 + 2MnOOH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ZnB 、碳棒C 、MnO 2D 、MnO 2和H 2O8、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H <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9、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而生锈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ωc A 的转化率 D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10、A、B、C是三种金属,根据下列①、②两个实验: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上有气泡逸出,B逐渐溶解;②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C混合盐溶液时,阴极上先析出C(使用惰性电极)。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山东省临沂市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分认定考试化学试题(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B. Ba(OH)2·8H20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2. 25℃时,将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H4+)=c(SO42-)B. c(NH4+)>c(SO42-)C. c(NH4+)<c(SO42-)D. c(OH-)+c(SO42-)=c(H+)+c(NH4+)3.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酸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电池负极反应为()A.H2+2OH--2e-=2H2OB.O2+4H++4e-=2H2OC. H2-2e-=2H+D.O2+2H2O+4e-=4OH-4. 可逆反应2HI(g)I2(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中的四项中的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B.混合物的颜色C. 容器内压强D.混合气体的颜色5.已知:(1)Zn(s)+1/2O2(g)=ZnO(s)△H=-348.3kJ·mol-1(2)4Ag(s)+O2(g)=Ag2O(s)△H=-62.0kJ·mol-1则Zn(s)+Ag2 O(s)=Zn O(s)+2Ag(s) △H 等于()A. -379.3kJ·mol-1B. -317.3kJ·mol-1C. -332.8kJ·mol-1D. 317.8kJ·mol-16.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C.在X-、Y-、Z-三者中以最易发生水解D.中和1molHY酸,需要的NaOH稍小于1mol7.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途径有关9.对于可逆反应4NH3()+5O2(g) 4NO(g)+6H2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10.可逆反应mA(g)nB(g)+pC(s); △H=Q,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右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m>n, Q<0 B.m>n+p,Q>0C.m>n, Q>0 D.m<n+p, Q <011.可以判定某酸(HA)是强电解质的事实是()A.该酸加热至沸腾不分解B.0.01mol·L-1该酸的pH=2C. 该酸可以溶解Cu(OH)2D. 该酸与CaCO3反应放出CO212. 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种溶液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 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 若分别加入25mL 0.1mol/L盐酸,pH最大的是①D .若3种溶液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是③>①>②13.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c(Cl-)>c(NH4+)>c(H+)=C(OH-)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1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
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l) △H=-571.6kJ·mol-1C. 温度、浓度的改变一定会引起速率的改变,所以化学平衡一定会移动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c(H+)=c(OH-)=10-6mol/L的溶液一定呈中性15.已知各物质的溶度积:FeS:Ksp=6.3×10-18mol2·L-2CuS: Ksp=1.3×10-36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后,Ksp(FeS)变小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FeS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做沉淀剂16. 图Ⅰ是NO2(g)+CO(g)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
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Ⅱ。
反应过程 图ⅠNO 2(g )+CO(g ) 能量E 1=134kJ/molE 2=368kJ/mol CO 2(g )+NO (g ) 图Ⅱ X 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H =-234kJ/molB. 若X 表示体系的压强,则Y 表示的可能是NO 2的转化率C. 若X 表示温度,则Y 表示的可能是CO 2的物质的量浓度D. 增大CO的起始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热增大 17如下图所示是根据图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像(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这个量x 表示( )A .各电解池析出气体的体积B .各电解池阳极质量的增加量C .各电解池阴极质量的增加量D .各电极上放电的离子总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9分)18. 25℃时,硫氢化钾溶液里存在下列平衡:(a )HS -+H 2O OH -+H 2S (b )HS -H ++S 2-(1) 是电离平衡; 是水解平衡(2)当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c(S 2-)变 (填“大”或“小”)(3)若将溶液加热至沸腾,c(H +)·c(OH -)将变 (填“大”或“小”)19.(12分)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池中均为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①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___________棒,乙池中的____________棒。
②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溶液: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甲池中碳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池碳极上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若乙池转移0.02mole-后停止实验,池中溶液体积是200mL,则溶液混匀后的pH=____________20.(6分)25℃时,取0.1mol/LHA溶液与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不计),测得混合溶液的pH=8,试回答以下问题:(1)混合溶液的pH=8的原因是)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0.1mol/L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3)求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c(Na+)-c(A-)=______ mol/L。
21.(10分)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3H2(g)CH3OH(g)+H2O(g),右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H>0,△S>0; B.△H>0,△S<0;C.△H<0,△S<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_________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22.(6分)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 2O2(g)=2NO2(g) △H=67.7kJ·mol-1N2H4(g)+ O2(g)=N2(g)+2H2O (g) △H=-543kJ·mol-11/2H2(g)+1/2 F2(g)=HF(g)△H=-269kJ·mol-1H2(g)+1/2O2(g)=H2O(g)△H=-242kJ·mol-1(1)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有人认为若用氟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肼和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3.(共9分)甲同学在0.5mol/L的FeCl3溶液中滴加0.1mol/LKI溶液即呈现红棕色,再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CCl4层呈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