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第二十一章 产毛的营养需要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5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动物营养需求掌握动物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动物是地球上的一种有机体,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昆虫,它们的生长和生存都与营养息息相关。
不同的动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对营养需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了解动物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有助于提高动物饲养的效率和健康。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营养需求的各个阶段。
1. 幼年期在幼年期,动物的生长速度快,体重增加明显。
此时,动物的主要营养需求是能量和蛋白质。
能量是动物维持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它对促进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则是细胞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对细胞修复和增长至关重要。
因此,在动物幼年期,饲料中应包含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成分。
2. 青年期青年期是动物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体型和内脏器官进一步发育,活动量也增加。
此时,动物的营养需求扩大,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如骨骼生长、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等。
因此,在青年期,应该提供均衡的饲料,以满足动物全面的营养需求。
3. 成熟期成熟期是动物进入性成熟和繁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主要集中在繁殖和生殖健康上。
雌性动物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孕育和哺乳。
雄性动物也需要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维持精子的正常生产。
同时,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对繁殖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在成熟期,饲料应注重提供与繁殖相关的营养成分。
4. 老年期老年期是动物生命的后期阶段,与人类一样,老年期的动物身体功能逐渐衰退。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应该特别关注老年健康和免疫力的维持。
老年动物需要摄取适量的抗氧化剂、蛋白质和维生素,以保持关键器官的功能。
此外,老年动物的消化系统变得不那么高效,因此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要易于消化吸收。
综上所述,动物的营养需求随着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了解动物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可以为动物饲养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品种、种类的动物又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参考书:《动物营养学》(第二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Ⅰ.考查目标动物营养学1.系统地掌握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试验技能,能够认知动物在生长、繁殖和生产过程中对饲料养分和能量利用基本规律。
2.能够运用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均为闭卷三、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名词解释题 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实验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分析论述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Ⅲ.考查范围动物营养学一、动物营养学概述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二、动物与饲料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三、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诸因素。
四、水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五、蛋白质营养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了解蛋白质周转代谢。
六、碳水化合物营养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非淀粉多糖的概念及营养特性,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七、脂类的营养脂类的理化特性和营养作用、动物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八、能量代谢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和各种能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九、矿物质营养动物体内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矿物元素营养的基本特点,矿物元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十、维生素营养维生素分类及特性,各类维生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乏症,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营养与皮毛健康宠物饲养者都希望宠物有健康亮丽的外表,皮毛的健康是宠物主人最关注的健康特点之一,宠物主人通过触摸、观察宠物的皮毛并闻其气味可初步判定宠物的健康状况。
按照现代动物营养理论,均衡的营养对保持良好的皮毛状况至关重要,因而动物的皮毛健康状况是衡量动物营养状况的既显著又灵敏的指标之一。
影响宠物(犬猫)皮毛健康的营养因素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某些矿物质、维生素等。
一、蛋白质犬猫的被毛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皮毛中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80%左右。
一般情况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使合成皮毛的原料缺乏,会导致犬被毛粗乱无光泽,皮毛角质化不正常,皮肤易受损,毛变细、褪色易折断,表皮脂肪层受损,从而导致皮肤呈鳞屑、油腻状。
皮毛蛋白质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特别是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可达到4%以上。
如果宠物食品中其它氨基酸满足需要但缺乏含硫氨基酸也会导致皮毛发育不良。
每年的8-10月是犬被毛生长最快的时期,此时所需的蛋白质量因其被毛长短而有差异,需要量在0.2g/kg-0.6g/kg。
当把这部分蛋白质转化为日粮中所需蛋白质时,则约等于犬维持需要的1/3。
犬在蛋白质缺乏时,还表现为食欲下降、生长受阻、体重下降等。
二、脂肪酸日粮中脂肪不足可导致犬毛色晦暗,皮肤呈干鳞片状,皮肤创伤难以愈合,皮屑增多,皮肤形成脂肪被膜,皮肤发生脓皮症、脱毛、皮疹,外耳道,趾(指)间出现湿性皮炎。
必需脂肪酸中ω-6和ω-3的含量和比例也影响皮毛质量。
ω-6脂肪酸包括: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乙基γ-亚麻酸(DGLA)、花生四烯酸(AA)。
ω-6系列脂肪酸有利于宠物维持被毛和皮肤的健康。
ω-3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ω-3系列脂肪酸对与一定的皮肤机能紊乱有关的严重的炎症具有治疗作用。
美国爱荷华州医学院的Archana Mishra等研究证明,DHA以及EPA对改善以白细胞增多并介导组织损伤为特点的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有显著作用。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动物营养学章节知识点绪论1、营养、营养学、动物营养及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3、简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4、论述动物营养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养分、ADF、NDF、CF、概略养分分析法的概念。
2、饲料概略养分分析包括几大成分?分别怎样测定和计算?3、简述营养物质的功能。
4、试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5、论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哪几种?2、什么是消化率?怎样计算?3、简述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怎样提高动物对养分的消化率?4、简述微生物消化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中的作用。
第三章水的营养1、简述水的生理作用。
2、水的来源和流失分别包括哪几种方式?3、简述动物的需水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水的质量包括哪些指标?与动物的营养有何关系?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RDP、UDP、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真可利用氨基酸等。
2、生长猪、禽的必需氨基酸包括哪几种?3、简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5、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6、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7、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各是什么?8、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9、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10、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第五章碳水化合物的营养1、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2、碳水化合物在瘤胃降解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将提高什么的组成比例?3、比较猪和牛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异同。
4、简述纤维的营养生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