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合唱指挥中的预备拍
- 格式:pdf
- 大小:109.8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预备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作者:林舒雅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7期【摘要】预备拍是起声前的拍子(整拍、半拍或更短),其功能包含了演唱演奏时所需要的力度、速度、表情、气口等诸多参与音乐表现的要素。
本文从预备拍的重要性、预备拍在不同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如何安排好预备拍等方面论述了预备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
【关键词】合唱指挥;预备拍;音乐表现中图分类号:J61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7-0053-01一、预备拍的重要性预备拍是起声前的拍子(整拍、半拍或更短),其功能包含了演唱演奏时所需要的力度、速度、表情、气口等诸多参与音乐表现的要素。
预备拍必须准确、清楚。
有了准确、清楚的预备拍,起唱才会达到协调、统一。
优秀的指挥除了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外,还应具有处理好预备拍的能力。
预备拍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乐曲的开头,而且一直贯穿在乐曲的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之间。
作为一名合唱指挥,如果无法在起声前一拍、半拍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这一乐句的演唱时所需要的力度、速度、表情和气口等表现要素准确的传达给每一位合唱队员的话,那么由他指挥所演唱出来的乐曲一定是乱七八糟的;相反,如果指挥能够为合唱队员挥出预备拍的话,那么这首曲子从一开始便整齐划一了。
二、预备拍在不同乐曲中的运用预备拍是在起拍前一拍、半拍或更短的位置,所以根据不同的起拍类型可以明确不同的起拍位置。
起拍类型可分为整拍起(强拍起、弱拍起)和非整拍起(强拍弱起、弱拍弱起)。
强拍起,以《保卫黄河》为例,《保卫黄河》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起拍在第11小节第一拍,预备拍的位置在第10小节第二拍;弱拍起,以《歌唱祖国》为例,《歌唱祖国》是一首二拍子的歌曲,起拍在第4小节第二拍,预备拍的位置在第4小节第一拍;强拍弱起,以《飞来的花瓣》为例,《飞来的花瓣》一首四拍子的歌曲,起拍位置在第5小节第一拍的后半拍,预备拍的位置在第5小节第一拍的前半拍;弱拍弱起,以《游击队歌》为例,《游击队歌》是一首四拍子的歌曲,起拍位置在第4小节第四拍的后半拍,预备拍在第4小节第四拍的前半拍。
合唱指挥应如何起拍合唱指挥应如何起拍掌握了常见拍子的基本图式之后,在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各种不同的起拍、收拍和对一些特殊的节奏(切分、大附点等)、记号(自由延长、渐强、渐弱等)等等,这需要在基本图式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变异和技术处理,然后用手势体现出来。
第一节起拍起拍,即乐曲开始的拍子,是指挥所要重视和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掌握各种不同拍子起拍的规律特点,又要掌握各种不同起拍的手势变化。
起拍的关键是起拍前的预备拍,预备拍决定着起拍的内涵和质量,动作要做得具体而到位,预备拍的技术含量包含了下列内容。
一、起拍的技术含量(一)呼吸。
根据不同乐曲的歌唱需要和不同的起拍形式,通过预备拍提示队员做好演唱前的呼吸准备,是预备拍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速度、力度。
通过预备拍的预示,队员将准确预测到乐曲将要开始的强弱与快慢,队员心中有数,才能放松大胆地进行歌唱。
在做预备拍时,指挥要有充分的把握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有正确而良好的开始。
(三)表情。
手势做出预备拍的同时,还要通过脸部表情和眼神提示队员要以怎样的情感进行演唱,这是一种综合协调的统一,通过综合的预示,在一定时间内,队员得到正确的呼吸,明确乐曲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的表现的信息。
初学指挥者要养成将乐曲表情和手势表现协调统一的习惯,学会用眼睛说话,用表情提示,通过眼神与队员交流、沟通,传达指挥意图。
(四)预备拍。
根据音乐进入的拍子位置,双手有节奏地在其前一拍上(点后线)做出预备拍,并根据乐曲的力度、速度、表情需要,决定预备动作的不同内涵。
如四拍子的第一拍起,预备拍就是第四拍的点后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向上的预备运动与气息向下相矛盾,因此,动作要做得特别形象以示队员正确的呼吸,这样才能有好的歌唱准备。
预备(静止的)之后,预备拍(点后线)与点前运动(点前线)到击点是连贯而流畅的,队员可以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得到准确的指示。
二、起拍的预备与类型(一)强位起的预备。
合唱指挥基本手势
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
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二拍的准备动作了。
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
第三拍是次强拍,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音乐开始时先用右手,大合唱的时候用双手,没有指挥棒的时候,双手握住半个鸡蛋的大小,音乐结束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收住停止!。
合唱指挥的预备动作关于合唱指挥的预备动作合唱指挥的双手是表达音乐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工具。
我们在欣赏老一辈合唱指挥家的演出时,往往会赞叹他们的手会说话。
下面是介绍,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指挥的预备拍及左右手分工指挥的双手是表达音乐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工具。
我们在欣赏老一辈合唱指挥家的演出时,往往会赞叹他们的手会说话。
这时候,他们会透过老花镜很认真地看着你,告诫说:“指挥的功夫不在手上,而是在上台之前。
”诚然,“台下功夫”在前几章里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也知道那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学习与实践的积累。
但台上的那十几分钟、几十分钟却也是同样令人着迷的。
体现“台下十年功”的那“台上十分钟”其实是浓缩的“再现部”,二者是完美的统一体。
在所有的“手上功夫”中,最重要的是预备拍,然后是左手与右手的分工配合。
一,指挥的岗位在预备拍上预备拍也叫预示或预备运动。
它是指挥技巧中最重要的一个技巧,也是合唱指挥艺术的精华所在。
我曾求教于指挥大师严良堃老师,他说:“指挥合唱几十年,最重要的体会就是指挥的岗位应该在预备拍上!不打或打不好预备拍的指挥不是个好指挥!”我也曾求教于合唱大师马革顺先生,他说:“预示要早一点,清楚一点,大一点,而且要不断地预示!这个预示里包括了好多东西。
”小泽征尔的老师、日本著名指挥家斋藤秀雄则称之为“完全的预备运动”。
他认为“所谓预备运动,也可以称为速度和节奏的暗示运动。
预备运动的意义是:1.给演奏(唱)者明确指示发音的时间。
2.预先告诉所演奏(唱)乐曲的速度节奏。
”由此可见预备拍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在空间中形成的指挥“绝技”。
这里有三个缺一不可的程序:1.注意:要提醒大家注意了!乐队指挥是举起棍子,合唱指挥是抬起手,并用眼神与面部表情辅助。
这个“注意”包括全体合唱队及伴奏。
2.预备:这是关键时刻,一首歌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全曲的第一个预备拍。
(这第一个实际上是两次——一次先给伴奏,让他弹前奏,一次是给合唱队,如是无伴奏合唱,则直接给合唱队。
简论合唱指挥的案头准备作者:孟福强姜爱华来源:《艺海》2009年第07期合唱指挥的案头准备工作是排练成功的前提和保证,主要包括对作品写作背景、表现内容和情感,以及音乐本体的研究和指挥动作、排练计划等。
好的指挥会把作品应达到的音响效果、可能出现的困难都列入计划。
一般说来,排练前的案头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选择曲目选择曲目是非常慎重的工作,曲目选择,会直接影响排练的效果、合唱队水平的提高,甚至合唱演出的成败。
所以,选择曲目必须要根据合唱队目前的水平、作品演出的场合、听众等因素对所选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首先,选择曲目时必须了解合唱队的演唱水平、表现能力。
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队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合唱的水平。
所以,在选择曲目前,必须对合唱队进行认真的排练和摸底,要了解合唱队的编制、音域,以及队员的个人素质等,还要知道合唱队目前水平可以完成什么样的作品。
其次,要了解作品演出的场合和用途。
合唱是高雅的艺术,源于西方的宗教音乐,对演出场地要求较高。
曲目选择必须考虑演出的场合以及演出的主题等因素。
比如在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就可选择中外经典的合唱作品,比如《茨冈》、《金色的云朵过去了》、《铁砧之歌》、《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雨后彩虹》、《天路》、《工尺谱游戏》等等。
如果是庆祝性、纪念性的大型文艺演出,就没必要选择艺术性太强的作品。
比如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演出,就不适应选用《黄水谣》、《游击队歌》等曲目,选择《在灿烂阳光下》、《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会更适合。
当然,如仅为排练,就最好根据合唱队的基础和水平,选择一批技巧上循序渐进的作品,根据难易程度,制定比较长期的排练计划。
另外,排练一批合唱队现有演唱难度大或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也有助于提高合唱的表现能力。
选择一批音乐形象鲜明、艺术水准高、富有感染力的作品作为合唱队的保留曲目,时常排练,精雕细琢,有利于合唱队的稳定建设,形成良好传统。
谈一谈预备拍在合唱指挥中的运用所谓预备拍, 就是在起唱前的预示动作, 它是和起唱动作连贯在一起的, 在指挥技法中合称为预示指挥动作与起唱指挥动作。
!1∀预备拍与起拍是不同的, 起拍是歌曲开始的第一拍, 预备拍是指起拍的前一拍或前半拍。
预备拍的作用是明确指示出歌队应在何处起唱, 并预示歌曲的速度、节奏、呼吸、音量及乐曲情绪等。
预备拍必须准确、清楚。
!2∀有了准确、清楚的预备拍, 起唱才会达到协调、统一。
指挥就是在预备拍的强弱、快慢、松紧、刚柔、动静、纵横、连跳、高低等的无穷变化中,塑造出美好而高雅的立体音乐形象的。
优秀的指挥除了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外, 还应具有处理好预备拍的能力。
预备拍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乐曲的开头( 即起唱前), 而且贯穿在乐曲的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之间。
西安音乐学院刘大冬教授在他的指挥讲座中重点强调了预备拍的三种要素: 乐曲的速度意义、乐曲的表情意义、乐曲的呼吸意义。
正确理解与运用这三要素是我们掌握预备拍的重要环节。
一、预备拍的击拍位置与乐曲速度意义预备拍的作用首先是提示乐曲起唱的速度, 是歌声整齐与统一的关键。
因此预备拍的准确击拍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1整拍起唱的预备拍在整拍起唱中包括强拍起唱与弱拍起唱。
强拍起唱的预备拍击拍位置是在起唱的前一拍, 即前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击出。
当然, 不同节拍歌曲(比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的预备拍各拍强弱关系不同, 挥拍方向也不尽相同。
( 1) 强拍起唱的预备拍。
强拍起唱的歌曲用前一小节的最后一拍作为预备拍, 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在强拍上起唱的二拍子歌曲, 预备拍就在前一小节的弱拍上击出。
由于是弱拍, 预备拍的动作应该由外向里、向上弹起(弹起动作为虚线) 紧接向下击出第一拍的起唱拍。
( 2) 弱拍起唱的预备拍。
弱拍起唱的歌曲用该小节的强拍作为预备拍, 例如#歌唱祖国∃是在弱拍上起唱的二拍子歌曲, 预备拍就在小节的强拍上击出。
由于是强拍, 预备拍应该由里向外弹起( 动作要稍小一点),然后连接弱拍的起唱拍。
合唱指挥的起拍技术合唱指挥的起拍技术导语:指挥的起拍动作是指挥基本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在时间上虽然短暂,但这一动作做的准确与否,明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良好表达和整体的演唱效果。
让我们了解一下吧!毫无疑问,起拍动作的基本意义,就是向队员暗示开始唱、奏的指令,带领队员整齐地投入合唱表演。
有过初步指挥实践者,均可较为准确、明了的作出这一动作,而队员们也完全可以依照这一单一目的的手势整齐地投入唱(奏)。
但是,要使人们相信,一个丰富的、高度统一的、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艺术表现将会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手势下出现是困难的。
也许与这样指挥合作的队员可能是优秀的演唱、演奏员。
他们常常各自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较强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然而,当共同进行艺术表演的时候,他们却都要全面服从于指挥,统一在指挥的手势之下。
在将要开始的艺术展现前的一瞬间,需要指挥给他们明确地指令,让他们明确了解应该以什么样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和情感来开始这共同进行的艺术展现的第一个音乃至乐句,而不是依照各自的理解和想象去唱奏。
这种要求是艺术表现所不可缺少的。
缺少了它,一个几十人乃至上百人所共同进行的良好的艺术展现的开始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当指挥即将发出动作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有一个对作品全面、正确解释的指挥意图,并应在起拍的时候,将其准确无误的传递给队员。
所以指挥的起拍动作,仅仅包含了预备——开始这层意义,并把它做好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把向队员提出不同的作品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包含的乐素(包括速度、力度、音量、音色、音区、方位及音乐情绪等)列入指挥起拍意义的范畴,并同预备——呼吸一同融进指挥的起拍动作之中。
也就是说,指挥应该在这最有准备、最醒目、最先作出因而也就是最重要的第一个动作中,将以上所谈的起拍的全部内容融为一体,爆发于一挥间,向队员作出准确、明了而全面的暗示。
1、起拍技术范例我们不妨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领唱与合唱歌曲为例,来剖析一下它潜在的音乐内涵和指挥的起拍所应表现的内容,以及具体运用什么样的动作规范来实现这种暗示——即指挥起拍之内涵。
合唱指挥起拍核心技巧合唱指挥起拍核心技巧指挥员在合唱中起着引领方向的作用,那么指挥员如何指挥起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合唱指挥起拍核心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在合唱指挥中与起拍技巧相关的问题我们常听人说,没有不好的合唱队,只有不称职的指挥者。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指挥者的重要性,在一场合唱演出中,指挥者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演员们的演奏及演出的成败。
( 一) 合唱指挥中起拍的重要性合唱指挥要遵守“精、简、美”三原则,其中的“精”就是指指挥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与音乐无关的动作都是多余且百害而无一利的; “美”就是要求每个动作的力度、速度、线条都给人以美的感觉。
合唱指挥步骤大体可分为: 准备、预备拍与起拍、收束三个环节,其中起拍又是指挥动作中基本技术之一,虽然在时间上较为短暂,可起拍动作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整个作品的完整表达及演出效果,会对音乐的力度、速度、音乐性格及演唱法起决定作用。
起拍意味着音乐的开始,演奏者将全身心投入到表演当中。
我们可以说,有多少作品就有多少种起拍方式。
但无论有多少种起拍方式,它们的基本原则却是不变的,均要在这些相通的基础上进行变化,正确理解与掌握起拍技巧是掌握好挥拍技巧的前提与关键。
( 二) 合唱指挥中起拍依据的原理在合唱音乐表演中,时间对于指挥与表演者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候的音乐基本上就是一种时间艺术,无论起拍还是收束拍都要求做到统一及准确无误,合唱指挥者与表演者必须达到瞬间同步的要求,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除了多次的配合联系及较高的音乐素质外,还要有一种预先提示的信号,以便表演者与指挥者能达到瞬间同步的反应效果。
这也就是说,起拍与收拍前,指挥者们要给表演者们发出预示与动作两部分内容。
在合唱指挥中起拍技巧的步骤( 一) 关于合唱指挥中的两种起拍理论在现代合唱指挥音乐中,流行着两种起拍技巧,它们分别是两步起拍论和三步起拍论。
两步起拍论是指挥动作中的“预备———起拍”这两个步骤,由于指挥艺术的迅速发展,两步起拍的使用受到局限,已无法尽善尽美地表达作品的内涵,我国著名音乐指挥家严良堃因此就提出了三步起拍论,即在两步起拍论“预备———起拍”的基础上加入了“注意”这一步骤,这样,三步起拍论的步骤就成为了: “注意———预备———起拍”的形式,“注意”这一步的作用就是合唱指挥把合唱团的注意力集中到指挥者的手上来,提醒大家在短时间内做好准备,进入预备拍状态,两步起拍论与三步起拍论表面看起来技术理论不同,实际上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克服瞬间同步信号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