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学习并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1.3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1.3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2.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个地方被誉为“绿色的宝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
2.自主学习2.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标记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2.3圈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3.1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
3.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课堂讲解4.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读音。
4.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表达效果。
4.3分析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5.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
6.2布置课后作业: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描绘一段美丽的自然风光。
3.收集关于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到了作者对美丽西双版纳的热爱之情。
夹河镇初级中学导学案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主备人:邓居全审核:八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学习四首古诗,了解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从多角度赏析古诗。
3、背诵默写古诗。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诗题。
你是怎样理解《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诗题的?或你见了这些诗题你有哪些思考?二、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背诵默写古诗比赛。
小组长小老师接受小徒弟检查,小徒弟接受小组长小老师检查,然后小组抽签在班上比赛。
第二课时一、再检查默写古诗情况。
抽四生展示。
二、赏析古诗。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然后从主要内容、思想感情、修辞手法、艺术特色、锤炼字词、独特意境等方面进行赏析。
看谁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并能与其他同学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我来展示根据我的理解填空。
(一)春望1、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林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此诗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此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了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无比喜悦之情。
2、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完成课后第一题。
4、本诗抒发了诗人的心情。
(二)泊秦准1、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
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第一句点明(),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作结,针贬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
2、完成课后第二题。
3、本诗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赏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完成课后第三题。
3、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过零丁洋1、本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的经历和()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2、请你自选角度谈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流传千古的原因。
(或语言,或意图,或情感。
《古诗四首》三. 朗读理解杜甫:忧国伤时,催人泪下安史作乱,长安沦陷,大唐王朝盛极而衰。
诗人杜甫目睹长安人民的惨祸,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万般感慨,融于笔端,挥笔写下千古传颂的《春望》。
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眼中所见。
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
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
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
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
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四. 作者的感情触目伤怀、忧国思家学习《泊秦淮》一.【诗人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某某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二. 朗读理解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
《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苏
教版
9.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四首诗。
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4.深入理解名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第一课时
●重点:
1.学习《春望》和《泊秦淮》两首诗。
2.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
3.掌握赏析名句的方法。
预习导学
1.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文章时做的笔记,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
杜甫(712—770), 盛唐时期诗人,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诗圣”,也被称为杜工部、杜拾遗,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
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承诺的分量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备课时间:11月日上课时间:11月日总课时数: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承诺生活中的承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承诺的内涵。
2、认识到承诺在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信守承诺所产生的后果、对社会的意义,增强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在生活中培养信守承诺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活中的承诺难点:培养信守承诺的习惯【预习指导与检测】1、许诺之后,不努力,而让许诺成为一纸空文,那不仅要受到、,有时。
2、既然作出承诺,就要,远比作出承诺重要得多,也困难的多。
3、信守承诺会获得。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有时你的承诺会给别人机会,同时它也会给你带来成功。
教学过程:一、承诺是什么?创设情景: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九色鹿救了溺水者,溺水者答应会保守秘密。
师:溺水者没有信守承诺,落了个可悲的下场。
而生活中更多的人还是在信守着对别人的承诺。
下面请听故事。
故事:十二个第一名(教参),回答下列问题1、林兰英对她母亲作了什么承诺,她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许诺的?2、你近来对同学、老师、朋友、父母作过什么承诺?你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许诺的?你的诺言没有兑现,你有什么感受?兑现了,你又有什么感受?3、父母和朋友对你曾许下过什么诺言?你是否期待他们兑现,如果他们没有兑现,你有什么感受?4、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承诺,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呢?承诺有多种形式。
(书本100页,小字)5、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承诺是什么?承诺给别人的是一份期待,给自己的是一份义务;承诺是要努力去兑现的;不努力兑现承诺,不仅要受到心灵的拷问、道义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上的惩罚。
二、生活中处处有承诺(承诺对社会的意义)1、阅读感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问父母、亲戚等方式,了解110的工作情况,并适当记录,上课交流。
2、公安机关的承诺(教参173页)3、司法机关的承诺(教参173—174页)4、政府的承诺(教参174页)5、国家对国家的承诺(书本103页)看了上述材料,你对承诺有了什么新理解?这些承诺兑现与不兑现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如果你将来成为一名警察或法官或政府官员,你会怎么做?老师小结:小到对个人的承诺,大到对人民、社会、国家的承诺,可以说我们身边处处有承诺,尤其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承诺打交道,承诺无时不在,无出不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四首》导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⒈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学习过程】活动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朗读。
2.品味全诗。
⑴整体品味: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⑵细节品味:首联的“破”与“深”怎么理解?颔联的“花溅泪”“鸟惊心”怎么理解?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活动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
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⑴最后两句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⑵“寒”、“犹唱”有何含义?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活动三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释题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2.诗歌主旨是什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3.分析“尚”“风吹雨”的含义。
活动四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
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3.品析鉴赏。
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检测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
风飘絮.()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九、《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意。
2、体会诗情。
3、品味名句。
学习过程
一、学习《春望》
1、诵读并谈谈感受
2、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诗歌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写了哪几个形象?各组成怎样的画面?请开展想象,对这些形象进行具体的描写。
3、把握意境,体验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感受诗人胸怀
谈谈你心目中杜甫的形象
5、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字读出来的?
二、学习《泊秦淮》
1、学习一二句
意思: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笼”是什么意思?
“寒”字令你想到什么?
2、学习三四句
意思:
商女:
《后庭花》:
这两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诗里的听众都是些怎样的人呢?
此情此景,作者的心情如何?
从而如何来概括诗的主题?
三、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写出来。
2、诗歌中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3、诗人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4、联系诗中的句、词、字来谈谈作者是怎样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的?
四、学习《过零丁洋》
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写出来。
2、联系诗中的句、词、字来谈谈作者是怎样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怀的?
3、试谈谈该诗的艺术结构。
五、课堂小结
试比较四首诗中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六、课后作业
品味名句(试从文字、修辞、情感三个角度来谈谈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