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金管理-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1
四川长虹应收账款管理案例分析? ? ? ? ? ?案例背景:四川长虹概况? 四川长虹是1988年6月由国营长虹机器厂独家发起并控股成立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同年7月经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分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普通股3600万元。
1994年3月11日,四川长虹在上海A股上市,每股发行价1元,但上市首日开盘价达到16.80元,收盘为19.69元。
在1997年5月一度达到66.18元的历史最高位。
?案例背景:应收账款问题? ? ?应收款项居高不下一直是严重困扰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当初PT水仙(原600625,现已终止上市)的巨亏,一直到2021年ST长岭(000561)等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巨亏,无一不是和巨额的应收款项密切相关。
长虹也存在着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隐患。
上市之初,四川长虹的利润连年快速增长,然而在利润高速增长的背后,应收账款也迅速增加,并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且明显低于其它3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巨额应收账款的存在,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现金周转的困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案例材料:海外扩张四川长虹上市之初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长,从1998年开始,彩电价格战愈演愈烈,使得彩电业的利润很快被稀释掉,而且市场上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此时四川长虹的经营业绩开始直线下降,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5.3亿元和2.7亿元。
?为遏制经营业绩的下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股价下跌,2001年2月,原长虹集团总经理倪润峰再度出山,选择了走海外扩张之路,力求成为“全球彩电霸主”,欲为四川长虹寻找一个新的利润来源。
长虹的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曾为“中国彩电大王”,“长虹”品牌也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 ??案例材料:美国经销商Apex数次赴美考察后,四川长虹与美国Apex Digital Inc公司进行了商谈。
长虹集团应收账款管理案例(一)长虹集团的背景长虹集团是成立于1988年的电器股份制企业,1994年3月,长虹集团上市。
该公司经营范围非常广,包括电视产品、空调产品、电子医疗产品、电力设备、机械产品、数码相机、通信及计算机产品等。
但彩色电视机是长虹集团的拳头产品,长期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
(二)应收账款危机的发生自1996年以来,长虹集团的应收账款迅速增加,从1995年的1900万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50亿元,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0.3%上升到2003年的23.3%。
长虹集团不仅应收账款大幅度增加,而且应收账款周转率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4.67%下降到2005年的一季度的1.09%,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彩电业上市公司的同期应收账款周转率。
巨额应收账款大幅度减少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1999年的30亿元急剧下降到2002年的-30亿元。
截至2004年年底,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亿元。
2004年12月底,长虹集团发布公告称,2004年,长虹集团计提坏账准备3.1亿美元。
由于计提大额坏账准备,该公司今年将面对重大亏损。
受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因素等影响,长虹集团的主要客户——美国进口商KR公司出现了较大亏损,全额支付公司欠款存在较大困难。
KR是长虹集团的最大债务人,应收账款金额达到38.38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6.4%。
据此,公司决定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当时预计最大计提坏账准备金额为3.1亿美元左右。
长虹集团2003年的净利润为2.6亿元人民币,以此为标准,长虹集团至少需要为此笔债务背上10年的包袱。
上市10年的首次亏损,留下债务10年难尝。
短短数日之内,长虹集团的股价跌幅近30%,总市值损失30多亿元。
2004年上半年,长虹集团的净利润只有6000多万元。
由此可以看到,导致长虹集团巨额亏损的罪魁祸首是美国的经销商——KR公司。
美国从2001年7月开始,长虹集团将其彩电源源不断地发往KR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