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6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方法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输液反应时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办、护理部和药剂科。
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消毒供应中心。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流程:输液反应的处理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㈠发热反应处理方法:⒈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
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⒉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⒊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5mg(小儿0.1--0.5mg/kg.次)。
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㈡急性肺水肿处理方法:①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人、小儿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病情允许,使病人呈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1. 引言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是指当患者在接受输血或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采取的处理措施和相关的报告制度。
该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记录和分析输血输液反应,以提高患者安全和质量护理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的相关要点。
2. 输血输液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1 输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输血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输血反应分为以下几类:•轻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发热等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和记录。
•中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肌痛、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重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2.2 输液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与输血反应类似,输液反应是指接受输液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输液反应分为以下几类:•轻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和记录。
•中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重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昏厥、心脏骤停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报告制度的流程和内容要点3.1 报告制度的流程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的流程如下:1.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并进行现场处理。
2.医务人员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生反应的时间、输血输液反应的症状等记录在报告表上。
3.医务人员将患者的报告表交给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进行审核和分析。
4.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对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5.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将分析和评估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并对医务人员的处理过程进行评价。
6.医务人员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
3.2 报告制度的内容要点对于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需要包括以下要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便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
种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正确处理输液反应对患者
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输液反应的处理流程。
首先,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将输
液管道关闭,以防止继续输入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同时,应及
时通知医生前来处理。
其次,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表现和输液部位的情况。
对于局部反应,护士应及时更换
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处理,如冷敷或热敷等。
对于全身反应,护
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如静脉曲张、抗组胺药
物等。
同时,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液反应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症状表现、处理措施和效果等,以便于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最后,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时安慰和鼓励患者,减
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同时,护士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
患者有关输液反应的知识,以及预防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方法,增强
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总之,正确处理输液反应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护士应具备
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输液反应
的情况,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护士们更好地掌握输液反应的处理
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输液反应时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与输液器。
2、病情紧急得患者准备好抢救得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与抢救过程、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办、护理部与药剂科。
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与消毒供应中心。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流程:输液反应得处理输液反应就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得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㈠发热反应处理方法:ﻫﻫ⒈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
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⒉换上一套新得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得液体(如原来就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⒊五联用药:ﻫ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化可得松100mg(小儿5-—10m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
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
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 5mg(小儿0。
1—-0.5mg/kg.次)、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㈡急性肺水肿处理方法:ﻫ①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与输液量尤其对老人、小儿与心肺功能不全得病人。
ﻫ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 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病情允许,使病人呈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③高流量氧气吸入。
ﻫ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与扩血管药物。
⑤给予心理安慰, 解除病人得紧张情绪。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办、护理部和药剂科。
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消毒供应中心。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流程:输液反应的处理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㈠发热反应处理方法:1.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
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3.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10-T5mg(小儿0.5-l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IoOmg(小儿5—IOnIg∕kg.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InIg∕kg.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πι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25mg(小JL0.1--0.5mg∕kg.次)。
一般在用药30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㈡急性肺水肿处理方法:①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人、小儿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如病情允许,使病人呈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③高流量氧气吸入。
④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⑤给予心理安慰,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图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这是一种不良反应,需要及时抢救。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图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迅速、准确地进行抢救。
下面将详细介绍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图内容。
首先,当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停止输液,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呼吸困难、皮肤红肿、恶心呕吐等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判断输液反应的类型,包括过敏反应、感染反应、机械性反应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输液反应,医护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对于过敏反应,可以考虑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以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
对于感染反应,需要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
对于机械性反应,需要重新调整输液速度,或者更换输液管路。
在进行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的情绪,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做好团队协作,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改善。
同时,对于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输液的药物、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以便进一步分析病因,并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总之,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图对于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输液反应的抢救流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本文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改换其他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以备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本文程序】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生→就地抢救→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及时上报→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家属有异议时封存。
液体质量不合格:如液体瓶、袋、瓶口、瓶盖等处有裂纹、沙眼、异物等。
配液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药液错输或未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而引起化学反应。
药液污染,如液体瓶口、瓶塞等与空气中杂菌接触而污染。
静脉穿刺技术不当,如针头位置不正,针头未进入血管或穿破血管壁等。
有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或患者体质较弱、耐受力差,如:升压扩管、抗癌化疗药物等。
有些药物有过敏反应的特点,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及清开灵等中药注射剂。
药液从组织间或皮下渗漏到皮下组织或组织间隙内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
某些特殊病人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心脏毒性反应等。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或违反操作制度等。
根据不同的药物、不同的过敏反应,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热型过敏反应:病人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9-40℃,同时皮肤潮红、出汗、手足湿冷,脉搏细速,皮肤苍白或青紫,重者神昏谵语、呼吸衰竭和休克。
血清病型反应:多于用药后7-14天发生,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和淋巴结肿大等。
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迅速出现皮肤瘙痒或荨麻疹、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恶心,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呼吸困难而死亡。
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各种皮疹:常于用药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表现为皮肤局限性水肿和荨麻疹样皮疹。
过敏性休克:常于用药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生,表现为全身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输液反应处理流程
输液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有时候患者在接受输液
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下
面将介绍输液反应处理的流程。
首先,当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确
保患者的安全。
然后,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包括时间、症状表现等,以便医生做进一步的判断和处理。
接着,护士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比如,如果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护士可以给患者停止输液的部
位敷冰敷,以减轻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护士应立即通知
医生,并做好呼吸道的通畅工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让患
者保持平静。
这样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护士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医生的指示
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医生可能会调整输液方案,或者给予患者相应
的药物治疗。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输液反应处理流程包括停止输液、记录症状、及时处理、心理护理和向医生汇报等环节。
护士在处理输液不良反应时,要保
持冷静,迅速、准确地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也要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1.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和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分别送消毒供应中心和药剂科,同时取相同批号的液体、输液器和注射器分别送检。
7.如患者家属有异议,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1.责任护士每15分钟巡视病人,如出现输血反应症状,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改换生理盐水。
2.保留原输血器及余血,报告输血科和控感办。
3.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长,配合医生,遵医嘱给药。
4.严重输血反应时,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师进行紧急救治,及时报告医务科和护理部。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和抢救过程。
6.协助医师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
7.如患者及家属有异议,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及余血进行封存及送检。
8.科室或护理单元配合输血科和医务部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协商处理相关问题,职能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追踪、评价、记录。
输液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1.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通路。
2.报告医师,分析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
3.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4.保留原输液器和药液,报告药剂科。
5.及时准确做好记录。
6.向家属讲解过敏反应相关知识,取得理解。
7.患者处理妥当后,病区进行分析讨论、借鉴总结。
防范措施:1.输注刺激性药物前,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输注目的、注意事项等,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2.护士应选用直且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周围静脉进行穿刺。
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再输注刺激性药物,并妥善固定,输注完毕再用生理盐水冲注后拔针。
3.输注刺激性药物时,输注侧肢体尽可能不动或少动,以免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剧痛、变性甚至坏死。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流程及处理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撤除所输液体,重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及物品 ,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应就地抢救,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报告院感办、护理部和药剂科.并按要求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护理部。
6、将保留液体、输液器分别送药剂科和消毒供应中心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液器具进行封存。
流程:患者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输液通道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遵医嘱给药,配合医生抢救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将换下的输液器与液体送检向相关部门汇报协助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单药剂科、护理部、感染办记录生命体征、抢救过程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的现象,其本身并无致死性。
但它可诱导病人基楚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
⒈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
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⒉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如原来是糖水则换成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⒊五联用药:①吸氧;②静注地塞米松 10--15mg (小儿 0。
5-1mg/kg.次)或氢化可的松 100mg (小儿 5—-10mg/kg。
次);③肌注或静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 0.5-—1mg/kg。
次);④肌注复方氨基比林 2ml(小儿0.1ml/kg.次) 或口服布洛芬悬液;⑤如未梢发凉或皮色苍白可肌注或静注 654—2 5mg(小儿0.1-—0。
5mg/kg。
次)。
一般在用药30 分钟后汗出热退而平稳下来。
处理方法:①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人、小儿和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
②一旦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输血、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出现输血、输液反应。
及时、准确地处理反应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建立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一、建立制度的必要性输血、输液过程中出现反应不可避免,而应对反应的处理与记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提高。
建立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规范管理:建立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将有助于规范临床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疏忽和错误。
2.风险提示:通过统计和汇报反应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反应特点和风险提示,增强对反应的敏感性和警觉性,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3.补救措施:对于输血、输液反应需要立即处理。
及时记录,有利于找出发生原因,制定补救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保证医疗质量:定期开展反应情况分析、内部诊断与匿名报告总结,对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进,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二、管理流程1.检查患者基本情况: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三查”程序进行检查,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无误。
2.记录反应症状:针对患者的症状,快速作出反应处置措施(包括暂停输血、输液操作等),同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大汗、胸闷、呼吸困难等等。
3.采取治疗对策: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策如:更换输液品种、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等。
4.报告上级领导:在处理各类反应过程中,及时上报医疗机构上级领导,安排处理。
5.填写反应处理单并寄送:及时填写反应处理单,提交医疗质量管理部门。
同时,将详细的反应过程、处理过程、结果及相关资料相关寄送至上级机构。
三、报告内容1.报告类型:报告应包括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上级医疗机构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等不同类型上报。
2.报告方式:可采用书面报告、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上报。
3.报告内容:应包含患者基本情况、反应类型、出现时间、严重程度、采取的处理方法及疗效等信息。
4.报告时间:采取立即报告、日报、周报、月报等方式上报相应部门,及时反映更多信息、减小风险。
静脉输液中的输液过敏反应处理静脉输液是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直接输入患者体内,以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然而,有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过敏反应,这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正确处理输液过敏反应变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输液过敏反应的分类输液过敏反应可分为急性过敏反应和慢性过敏反应两种。
急性过敏反应在输液后立即出现,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头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慢性过敏反应则是在输液后较长时间内出现,症状相对较轻,但时间较长。
第二节:输液过敏反应的处理步骤一旦发生输液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应以迅速、果断的态度处理。
以下是处理步骤的具体内容:1.中止输液:首先要立即中止正在进行的输液,停止进一步输入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或溶液。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避免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加重。
2.观察症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记录过敏反应的程度、症状的表现和持续时间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参考。
3.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等,以减轻和控制过敏反应的症状,并预防进一步的过敏反应。
4.处理严重反应: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包括静脉输入大剂量的肾上腺素、输注液体维持血压等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第三节:预防输液过敏反应的措施除了及时处理输液过敏反应外,医护人员在静脉输液中,还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包括:1.过敏史询问:在给予患者输液前,医护人员应充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了解患者是否对特定的药物、溶液等存在过敏反应。
2.皮肤过敏试验:对过敏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进行皮肤过敏试验,通过皮肤刺激试验,判断患者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倾向。
3.逐步加量:对于未进行过皮肤过敏试验的患者,医护人员在给予输液时,应逐步加量,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避免一次性输注过大量的药物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