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7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产品白皮书(下)
- 格式:pdf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72
中国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白皮书Chinese Emerging Middle Class Wealth White Paper2018中国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白皮书3在本世纪头十年中期,中国的GDP 呈现了两位数高增长,在此过程中,居民财富实现快速积累,“中产”这一群体逐渐发展壮大,以一个新兴的阶层形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中坚力量。
与其它相继崛起的高净值人群、中高端富裕人群、大众富裕阶层等各富裕阶层群体构建起中国财富的金字塔。
所谓“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是以美国“橄榄型”社会结构所演绎出的概念,以其财富状况处于中间部分,是为美国数量最大的群体,也是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
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符合这样财富或资产水平的人群数量也越来越多,在中国以新兴的财富阶层强势崛起,称为“新兴中产阶层”,构成了中国“金字塔”型的财富人群中基数最大的基石部分。
对于“中产阶级” 的概念和界定❶,美国向来被认为是基准国。
按照瑞士信贷集团对于2015年的全球财富报告中的标准划分:在美国,拥有5万到5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30.65-300.65万人民币)财富的人被认定为中产阶级 2。
按照这样的财富标准划分,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有6亿6400万的成年人属于中产阶级,相当于全球成人总人口的14%。
其中,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达1.09亿,位列第一,美国紧随其后,为9200万。
而高盛集团则在2017年的相关报告中指出11%的中国人口(约1.76亿)被定义为“中产阶级”,他们主导了娱乐、饮食和旅游等非必需品的消费,企业需要加深对中国中产阶级的了解以便根据这个群体的需求来定价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尽管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的年平均增速在10%以上,但对于中国的新兴中产阶层人群,福布斯中国认为该群体是一个新兴的阶层,相对年轻,各方面都处于早期积累过程中。
特别是过去两年,资本市场浮浮沉沉、房地产市场逐渐被冰冻,中产阶层的资产配置也更趋向于收益不那么高的渠道和产品,故该类人群财富保值增值的空间存在一定天花板。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4题,每题1分)1.材料2021年7月22日,在中国数交会现场,数字人民币应用展台里里外外围了好多人。
大伙儿都围在一起,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说明。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纸钞硬币完全等价。
和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同,数字人民币自身就是货币,而非移动支付工具。
”工作人员介绍说,“2019年底,我国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等十个城市及冬奥场馆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到2020年10月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地区。
目前,在各试点地区的推广效果都比较好,远远超过预期。
”工作人员接着说:“我们早就发现,大伙儿对数字人民币很感兴趣,但由于对其缺乏了解,心中还存有疑虑不敢用。
于是,从2019年至今,各试点地区共举办了100多场数字人民币推广会、交流会,在网络、电视上也经常能见到宣传数字人民币的科普文章或短视频。
如果你关注金融财经类的博主、微信公众号等,也能第一时间掌握数字人民币的信息。
”该工作人员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21年10月,共有1.4亿人注册了数字人民币账户,交易金额达560亿元。
围观的市民王先生笑呵呵地说:“当年咱可都是揣着现金出门买东西,后来电子支付开始普及,人人都在用电子支付,现在呀,又要开始普及数字人民币喽,我们学起来会更快。
”“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了一批人成立团队,里面有金融领域专家,还有各商业机构负责人,主要对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流通相关技术以及日常管理进行专项研究,并制作编订了《数字人民币钱包APP服务方案》。
”中国银行数字人民币工程办公室范主任说。
2021年3月,中央在“十四五”规划部署中也明确指出,要将数字人民币作为长远发展计划。
2021年7月16日,央行易行长在《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白皮书》发布会上介绍:“以后的数字人民币,每张都有编码,大家只要在系统上输入编码,就能查到所有的交易数据了,而且这个数据谁都没法儿篡改,我们就能依法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跟踪监看了。
海银财富惠晓川:资产配置新浪潮下的方法论卢宝宜 上海报道“2001年,中国成为四大金砖国家之一。
经过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鱼跃成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中国,不能再用金砖形容,而是超新兴经济体。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投资策略官惠晓川受邀参与“2017第六届金砖论坛•中国年会”时表示。
刚过去的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国内经济体量与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的确,中国被称为“超新兴经济体”并不为过。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居民财富的积累,人们纷纷寻求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方法,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成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关注重点。
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如何解读未来的投资机遇?在此次论坛上,惠晓川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专访,聚焦私募股权,分享了海银财富破局资产配置大时代的方法。
资产配置大时代作为一家以投研为驱动的财富管理公司,海银财富每年都会发布独立的投资策略白皮书。
哪些领域值得关注并投资,成为越来越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据海银财富已发布的《2017投资策略白皮书》显示,新经济领域被看好。
2017年资本市场有两大表现,全球化配置与私募股权再兴起。
482017金砖论坛年会FEATURE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几个大类资产在2017年整体表现都是不俗的。
尤其是在早前结束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提及的绿色中国、新经济等领域。
”惠晓川表示,呼应国家战略的新兴经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是中国未来经济的引擎,如支付宝、新零售、共享经济等。
“新经济会关注,但是传统领域也不可忽略,例如长期以来代表中国的制造业。
如今,制造业逐渐向‘智造’业转变,当中潜藏了众多机会。
具备‘智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运算、智能芯片等高端制造产业也会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发动机。
”惠晓川补充道。
由于国内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将目光转移到了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全球资产配置浪潮。
海银财富2017投资策略白皮书摘要(一):国内外宏观中国宏观:政策稳为先,金融资产无须悲观中国焦点:防风险、促改革先行,稳增长靠后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预计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依次展现为:No.1:防风险。
按照当前金融市场风险程度来划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产、大宗商品、债券、股票。
股票风险偏好回升缓慢,估值水平有了一定合理的回归,在2017年的配置价值要大于债券。
整体而言,泡沫越小的资产越安全。
No.2:调结构与促改革。
调结构是我国政府始终如一的目标,但相对而言促改革的力度预计会大一些。
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2017年将是改革的“深化年”,力度会继续加大。
No.3:稳增长。
2017年“稳增长”的重要程度肯定服从于改革和结构调整。
2017政策并无根本性的方向变化,金融市场的向上驱动力仍将难以来自于经济增长层面,而从改革红利或结构调整中寻找受益标的将是2017年市场的主脉络。
中国经济增长展望:泡沫来,而泡沫消回顾日本、台湾、韩国等新兴市场发展历史,我们会看到经济结构转型之后基本都伴随GDP 增速的换挡。
若以2012年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起点,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有可能回落至5%-6%之间。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还没有到达“L型”经济增长的这一“横”,我们判断这一“横”可能会出现在2018年。
2015年我国GDP增长的“神助攻”是金融业,2016年我国GDP增长的“神助攻”则是房地产行业,但展望2017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处在弱势回落格局中,预计将跌破6.5%,落在6.3%-6.5%区间。
拖累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将拖累第二产业;二是2017年房地产将拖累经济增长。
中国通货膨胀:终端消费价格难以回升2016年我国CPI和PPI均出现上涨,但我们认为PPI与CPI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不清晰。
从PPI的内部构成来看,生产资料价格—生活资料价格的传导出现异常。
上游向下游的价格难以传导的原因在于:(1)下游需求相对疲弱,不稳定,难以形成良好的涨价基础。
报告精读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近日,智信资产管理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资产管理蓝皮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7)》带着“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为经济发展创造价值”的使命,资产管理行业(简称“资管行业”)走过了狂奔突进的五年,也有人称之为金融自由化的五年。
然而就像“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行业发展速度一旦下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2016年是监管导向和市场逻辑反转的一年,也是资产管理行业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相应的,2017年将成为资管机构合规整改的一年,也是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精耕细作、构建核心能力和差异化特征的一年。
一、2016年宏观经济环境回顾:稳增长让位防风险,资管泡沫成众矢之的伴随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诞生并蓬勃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从中长期看,前景仍然广阔。
2016年末,我国人均GDP达到8113美元2016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人口总量自然增长因素后的人均GDP实际增速为6.1%。
,有望实现2020年1万美元的目标,这一阶段正是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处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中的中国实体经济,也需要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为其多元化融资做支撑。
然而,资管行业对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的直观感受却是:资管的春天不在了。
稳增长不再是首要目标,各地大干快上的融资热情减退;前几年积蓄的金融风险持续释放,从2013年钱荒、2015年股灾,到2016年债灾、汇市动荡,风险事件的爆发频率逐步提高,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这背后是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是疲弱的实体经济无法承受过度金融创新的反映。
资管行业当认清形势,摒弃一切监管套利的短期利益,重新思考支持资管发展的长期趋势与动力——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为经济发展创造价值。
“十三五”开局之年,宏观经济走势现企稳迹象,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也是稳字当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 为744127亿元,同比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