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高一下半期语文试题(正卷)
- 格式:pdf
- 大小:406.94 KB
- 文档页数:6
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考语文试题2018.07 注意:1.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能拿到巨额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2017北京101中学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2017年XXX新高一分班考试语文真题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长篙(gāo)横亘(gèn)追悼(dào)载人飞船(zài)B.遒劲(qiú jìn)重创(chuàng)菲薄(fěi)叱咤风云(zhà)C.劣势(liè shì)纤巧(xiān qiǎo)浸溯(jìn sù)风尘仆仆(pú pū)D.XXX(niǔ nì)惩戒(chéng jiè)XXX(líng wǔ)长歌当哭(dà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A.殴打关键作揖变幻莫测B.撰写斑斓毕竟桀骜不驯C.租赁沧桑寂寥绿草如荫D.谄媚气概屠戮睡眼惺忪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XXX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原不死。
”XXX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九死不悔,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
从表面看他好像是抱定逆来顺受的道理,不声不响地过着苦难的日子。
可在他心里,却没有一刻的宁静。
C。
这个公司的考核制度一向严格,只有秋毫无犯的员工才可能获得年终奖,所以很多有想法有才华的人不愿意来。
D。
“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必定是刚直不阿、不逢迎、不偏私,他绝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向有权势的人摇尾乞怜。
”4、通过分析形声字形旁的意思可以辨别并修改错别字,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拌”从“手”,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从“纟”,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所以“绊脚石”应为“绊”而不是“拌”。
B。
“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
而“辐”从“车”,意为如车辐一样“从中心向八方伸展或传播”,所以“辐射”,应为“辐”而不是“幅”。
衡阳县2017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44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一个国家,民族的服饰,是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深沉地蕴涵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心理、气质、品格、神韵。
它给人们以国家的认同感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宗教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是文化亲和力,国家凝聚力,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有无比悠久的历史光彩夺目的创造、绚丽多姿的样式,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无与伦比,具有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服饰可溯源到旧石器时代的用树叶,兽皮遮体,“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
后世的人们用丝麻的织品来替代兽皮,将丝麻织品染成五色,制成服饰,这便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坤有文①,故上表玄,下求黄”。
上衣下裳样式的确立,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将宇宙天地,乾坤阴阳等形而上的道理寓于形而下的服饰之中的“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精神。
可见,中华民族的服饰从一开始便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精神的表征。
殷周以后,服饰“以五采章②施于五色作服”,五色的不同颜色服饰表示不同等级,衣服上不同的纹饰亦体现不同等级,把服饰当作礼仪的内容之一,服饰作为社会政治典章制度、等级名分、贵贱之别的表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人际关系的功能,所以受到历代王朝的重视。
汊以后,历代冕服制度都有所改革,到隋唐而历宋元明清,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灿烂美观,既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服饰文化中独占鳌头,凸显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无限的魅力,为人们所贊扬敬服。
隋唐服饰沿裳汉魏,有所改革,但无论男女都分礼服与便展两种。
隋文帝扬坚制定《衣服令》,规定皇帝服饰有哀冕、通天冠,白纱帽等,后又有所增加,皇太子,百官的服饰也各有规定。
唐初高祖李渊制定《衣服令》,对皇帝,皇太子、皇后、妃嫔等都做了规定;官员的常服服色基本按品级分为紫绯、绿、青等。
2017年高一语文科试卷答案和解析1.C 喜剧“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是在勾勒善和美时。
故选C。
2.D 本文没有将美与丑进行对比,将美与丑进行对比的是喜剧。
故选D。
3.B “观众的笑声中带着亲切感、契合感”是对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的人物形象。
故选B。
4、D A项,以偏概全,小说的写作目的除了“让人咀嚼隐晦岁月的苦湿”,还反映了旧社会战争时期的残酷现实,成功塑造了剃头张和小剃头张两个人物形象;B项,文章开篇介绍了剃头张的六字招牌,这不是细节描写;C项,小说主人公形象有不同侧面,不是发展变化,而且“抗日英雄”是对人物形象的过分拔高。
5、①小说介绍小剃头张人活络,朋友广,这是给地下党传递情报的条件。
②在父亲拒绝为中村剃头时,主动承担这个工作,为获得情报提供可能性。
③敌人扫荡游击队据点,游击队提前得到消息的情节,暗示了小剃头张为游击队提供了情报。
6、示例一:我更喜欢“剃头张”作为篇名。
①“剃头张”是小说主人公;②小说情节全都围绕“剃头张”展开;③“剃头张”身上表现出的朴素的爱国情怀是小说的主旨。
示例二:我更喜欢“绝杀”作为篇名。
①小说主人公剃头张用送终的刀工“绝杀”了自己的独生子;②暗示抗日军民对日本侵略者“绝杀”;③以“绝杀”为题,一语双关,更具匠心。
7、C A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D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故选C。
8、AC 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D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故选AC。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
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
⑧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成都七中2014—2015学年下期高2017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 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咏物诗歌中生命精神的文化渊源党天正古代咏物诗歌所富含的生命精神具有极为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
在先秦哲学中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崇拜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生”已经实现了生命抽象状态的精神跨越:从生命的物质状态上升为一种抽象的哲学精神。
《周易·系辞下》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天地间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
儒学认为,宇宙是一方充满生意的空间,而万物之生意最为可观,观之足可拓心胸、净性灵,进而在活脱脱的生命中体认“仁”的道德境界。
生之谓仁的生命观,既肯定了天地巨大的创造力,宣扬了泛爱生生的仁爱思想,更昭彰了活脱勃发的生命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之源的《周易》还提出了一个响彻寰宇的人生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道的运行刚毅劲健,永不停息。
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自应从大自然的律动中感悟生命,发奋图强,生生不已,这正是对生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无上张扬。
儒家文化是社会本位的文化,注重济世安民,关切社会,治国齐平,建立事功,强调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子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它以道作为化生万物的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蕴含着生命,而生命又承载着道的灵光和智慧。
整个宇宙浑灏充沛,生机勃发,是生命赋予这世界以意义。
老子以道为核心,对生命存在、生命精神、生命理想进行了理性审视,沉思、关注和珍爱生命,追求生命与宇宙本体的统一,强调个体内在生命的扩展和生命精神的彰显,从而肯定了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也由此获得了应有的尊严和与宇宙本体同样高贵的品质。
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学说,他把道的理论更多地引申到人生方面,在关注自身所处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思考整个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惑。
2017年高中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诗经》中的作品?A. 《庐山谣》B. 《离骚》C. 《关雎》D. 《九歌》2. 下列哪个朝代不属于“唐宋八大家”?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4. 下列哪个不属于“四大名著”?A. 《西游记》B. 《水浒传》C. 《三国演义》D. 《聊斋志异》5. 下列哪个不属于“初唐四杰”?A. 王勃B. 杨炯C. 卢照邻D. 白居易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2017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2017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皆不给分)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搭档(dàng) 屋檐(yán) 渐(jiān)染杀一儆(jǐng)百B.尘芥(jiè) 脑髓(suǐ) 树梢(shāo) 钻(zuàn)木取火C.攻讦(jié) 慰藉(jí) 蝙蝠(biān) 茕(qióng)茕孑立D.伺候(cì) 租赁(lìn) 镌(juàn)刻应(yìng)运而生2. 下面句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2014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胀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C.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的楹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科试题命题人:司徒美审题人:肖丽萍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但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也并非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受这种等级制度“礼”的影响,古代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身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
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就是“礼”的表现。
《礼记》中对衣着等级作了明文规定:“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以此文为贵也。
”《周礼》中记载:“享先王则衮冕。
”表明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服装的“礼”性功能亦有精辟见解。
如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这种观点的提出是与其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的形象密不可分的。
这种“礼”的功能还表现在服装的色彩上,如孔子曾宣称“恶紫之夺朱也”(《论语·阳货》)。
2018.5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107级高一下半期试题语文命题人:李丹何大红赵震夏润香审题人:林君杨秋兰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组成,共6页;答题卷共4页(另附机读卡)。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机读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留。
第Ⅰ卷(18分,每题2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酾.酒(shī)骋.怀(chéng)举匏.樽(páo)汗流浃.背(jiá)B.窈窕.(tiǎo)慰藉.(jí)系.鞋带(jì)大腹便.便(pián)C.荫.蔽(yīn)湍.急(tuān)凌万顷.(qǐng)丝竹管弦.(xián)D.渐.染(jiān)纤.维(qiān)会.稽山(kuài)如法炮.制(p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蛾眉沉缅釜底抽薪沧海一粟B.作祟骸骨平心而论得陇望蜀C.旌旗焦躁委屈求全病入膏肓D.磬石鸷鸟趋之若鹜锋芒必露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历朝历代的中国书法可谓汗牛充栋....,有名无名的不知道到底有多少。
然而,到今天能被人们提起的实在是可以如孩童一样掰着手指把它数清了。
B.4月13日晚,特朗普宣布美军联合英法两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发动空袭,空袭结束后,俄罗斯、伊朗相继对三国的危言危行....发声并表示谴责。
C.虽然澳总理特恩布尔已澄清未被中国拒发签证,但澳媒依然杯弓蛇影....,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
对此,我们不妨随它去吧。
D.4月10日上午,一条热门综艺《极限挑战》节目组将要去温州大学拍摄的消息在朋友圈中不胫而走....,圈友们纷纷发起“组团去茶山”的号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之所以出现的原因,是为了有效解决一直以来的三个线上难题:“我就是我”“我在办”“我还活着”。
B.在《经典咏流传》这档大型文化节目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诗歌的力量,重新体味诗歌承载的情感,然后内心平静地欣赏诗歌的美。
C.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席卷全球,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发展理念和机遇,在与世界的深度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的新动能。
D.恒大主场5-3逆转济州联,高拉特上演大四喜,成为球队获胜最大功臣,主帅卡纳瓦罗表示,高拉特已不需要大家过分的溢美之词。
5.下列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B.“牡”是指雄性的鸟或兽,亦指植物的雄株,与“牝”相对。
《红楼梦》中史湘云就曾说过:“牝为阴,牡为阳。
”C.“总角”是古时少男未冠、少女未笄时的丫髻式发型,后指少年时代;“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不能用于女子。
D.“褉事”,是古代汉民族为祈福消灾的一种风俗,三月十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认为这样可以祓除疾病和不祥。
6.下列关于“名著《家》导读”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不幸遭遇的女子。
她们性格不同:梅抑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相同。
B.《家》中,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C.《家》中觉新也是“新青年”,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长房长孙的位置与封建礼教的较多约束,让他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充满人格分裂的悲剧味。
D.《家》中“鸣凤投湖”一章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每题2分)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以谢。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
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
后谢病归。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驴徂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
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九阮籍传》,有删改)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于今无会因.C.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秦之.遇将军D.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而.未尝往也8.对下面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B.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C.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D.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阮籍孤傲不羁,嗜酒善琴。
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很多时候喜怒之情不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但族兄对他却赞叹佩服,认为他远超自己。
B.阮籍文才卓异,大智若愚。
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的文章;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
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
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后来因悲痛万分而差点丢了性命;坦然醉卧邻家买酒少妇之侧、在家哭吊兵家亡女。
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
本有治国安民志向的他,虽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而不问政事,但他对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很是不屑。
第Ⅱ卷(82分)三、(24分)10.翻译下面句子(7分)(1)籍驴徂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4分)译文:(2)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3分)译文: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和郭主簿其一陶渊明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①因时来,回飙②开我襟。
息交③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④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⑤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⑥。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注】①凯风:南风。
②回飙biāo:回风。
③息交:罢交往。
④营己:为自己生活谋划。
⑤秫shú:黏稻。
⑥华簪:华贵的发簪。
这里指富贵。
(1)下面选项中对原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二句写景,但着一平常“贮”字,就仿佛仲夏清幽凉爽的林荫下贮存了一瓮清泉,伸手可掬一般,化形象为抽象,化有形为无形,则平淡中有醇味,朴素中见奇趣。
B.第六句中“卧起弄书琴”,“弄”字本亦寻常,但用在此处,却微妙地写出了诗人回归田园后那种悠然自得、逍遥无拘的乐趣,而且在结构上又与上句“闲业”相应。
C.全诗从意象看,那蔼蔼的林荫、清凉的凯风、悠悠的白云,再联系结尾的“怀古”(怀念古人不慕名利的高尚行迹),不可能与诗人那品格、襟怀、节操,全无联系。
D.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白描,平淡冲和,意境浑成,令人感到淳真亲切、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通篇展现的都是人们习见熟知的日常生活,“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2)本诗写景、叙事、抒情全部紧扣诗中哪一个反映诗人情感的字词,请分条概括并做简12.请补全下列各题中空缺的语句(10分,每空1分)(1)《十五从军征》诗中从侧面暗示从征归来的老兵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能独自饮食的诗句是,。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对美好德行的追求仍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3)《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句子是,。
(4)《赤壁赋》中运用夸张从侧面描写箫声悲凉感染力强的语句是,。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对时人把生和死混同持否定看法的语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迟子建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