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筑内部给水工程动画
- 格式:pps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二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目的要求:掌握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和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贮水池,水箱的设计计算,能够正确选用气压给水设备。
认识水质回流污染的现象,能够有效预防水质回流污染。
重点: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和水量的计算方法。
难点:建筑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水箱安装高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2.1 给水系统所需水压室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应该能将所需的流量输送至建筑物内最不利点(最高最远点)的配水龙头或用水设备处,并保证有足够的流出水头。
流出水头:是指各种配水龙头或用水设备,在规定的出水量(额定流量)时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其数值大小因配水龙头及用水设备而异,参见表2.1.1如果市政给水管网水压为H0 ,则有两种情况(1) H0≥H,表明市政给水管网水压满足室内给水所需要的压力。
(2) H0<H,说明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小于室内给水所需要的压力。
如果二者相差不大,可以适当调整局部给水管段的管径,减小H:值,使H。
≥H,即可满足供水需要;否则,只有采取升压的措施,所需提高的压力即为Ho与H的差值。
2.2 给水系统所需水量1. 生产用水用水量根据生产工艺过程、设备情况、产品性质、地区条件等确定 计量方法:①以单位产品用水量计②以单位时间某种设备上用水量计用水特点:有规律,均匀 2. 生活用水用水量根据卫生设备完善程度,气候情况,生活习惯、水价等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卫生设备的完善程度。
3. 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计算:根据用水量定额及用水单位数来确定d d mq Q = (2.2.1)TQ Q dp =phh Q Q K =p h h Q K Q •= 其中:d Q ——最高日用水量 (l/d)m ——用水单位数(人·床位)d q ——用水定额(l/人·日) h Q ——最大小时用水量(l/h)T ——建筑内用水时间h K ——时变化系数 p Q ——平均时流量例题.我校新校区住宅小区,居住人口共3000人,住宅类型为普通住宅Ⅲ,该小区由市政管网供水,计算该小区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应选何种型号水表?查表2.2.1d d mq Q = =3000×(180~320)=3000×300= 900 M 3p h h Q K Q •==2.2×900/24=82.5 M 3/h =22.91L/S2.3 给水设计秒流量设计秒流量:建筑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组合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
总目录第2章建筑内部给水工程2.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结构图2.2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2.1给水系统的分类2.2.2给水系统组成2.3给水方式2.3.1给水方式的类型2.3.2给水方式方案的确定2.4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2.4.1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2.4.2管网布置形式2.5水质防护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生活给水第2章建筑内部给水工程2.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知识结构图室内给水工程热水供应系统居住小区给排水水景及游泳池高层建筑给排水建筑中水系统室内排水工程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2.2.1 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1. 生活给水系统包括供民用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内饮用、烹调、盥洗、洗涤、淋浴等生活用水。
2. 根据用水需求的不同,生活给水系统又可再分为:饮用水(优质饮水)系统、杂用水系统、建筑中水系统。
生活给水要求水量、水压应满足用户需要;水质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2.1 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设置的用水系统。
包括供给生产设备冷却、原料和产品洗涤,以及各类产品制造过程中所需的生产用水。
生产给水系统也可以再划分为:循环给水系统、复用水给水系统、软化水给水系统、纯水给水系统等。
生产给水要求因生产工艺不同,生产用水对水压、水量、水质以及其他的要求各不相同。
2.2.1 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供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建筑中的各种消防设备的用水。
一般高层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车间都需要设消防供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可以划分为: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
消防给水要求▪要保证充足的水量、水压。
▪对水质要求不高。
2.2.1 给水系统的分类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按照用途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共用给水系统以上三种给水系统,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联合共用,根据建筑内部用水所需要的水质、水压、水量等情况,以及室外供水系统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组成不同的共用系统。
例如:生活和生产共用给水系统;生活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产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生活、生产和消防共用给水系统。
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引入管的定义:引入管也称入户管,是一个与室外供水管网连接的总进水管。
室外给水管网水表立管引入管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计量设备包括:水表流量计压力计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建筑给水管网包括:干管、立管和支管。
立管干管给水管系统图CAD设计图一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CAD设计图二在这里单击鼠标左键查看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给水附件定义:给水附件指给水管道上的调节水量、水压、控制水流方向以及断流后便于管道、仪器和设备检修用的各种阀门。
具体包括:截止阀、止回阀、闸阀、球阀、安全阀、浮球阀、水锤消除器、过滤器、减压孔板等。
单击这里查看给水附件图片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增压和贮水设备的作用: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不足,或为了保证建筑物内部供水的稳定性、安全性,应根据要求设置水泵、气压给水设备、水箱等增压、贮水设备。
查看增压、贮水设备图片2.2.2 给水系统组成▪引入管▪计量设备▪建筑给水管网▪给水附件▪增压、贮水设备▪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包括各类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配水龙头和生产、消防等用水设备等。
单把立式菜盆龙头面盆单把龙头2.3 给水方式2.3.1 给水方式的类型本章总目录给水方式:指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供水方案。
给水方式的基本类型直接给水方式设水泵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设水箱给水方式(A )设水箱给水方式(B )分区给水方式设水泵和水箱给水方式泄水管水平干管立管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但是一旦外网停水,室内立即断水。
适用场所:水量、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用水要求的用水场所。
直接给水方式特点: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共用一根立管供水可靠,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
缺点是水箱水用尽后,用水器具水压会受外网压力影响。
适用场所:供水水压、水量周期性不足时采用。
水箱泄水管特点:系统简单,投资省,可充分利用外网水压,但是水箱容易二次污染;水箱容积的确定要慎重。
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供水水压偏高或不稳定时采用。
水平干管水箱泄水管特点:水泵能及时向水箱供水,可缩小水箱的容积。
供水可靠,投资较大,安装和维修都比较复杂。
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内部给水管网所需水压,且室内用水不均匀时采用。
水池水箱水泵特点: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多。
适用场所:水压经常不足,用水较均匀,且不允许直接从管网抽水时采用。
水池水泵特点: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较多。
为了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
水泵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特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水泵效率低、耗能多。
适用场所:外网水压不能满足所需水压,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水箱时采用。
气压给水方式气压水罐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外网压力,供水安全,但投资较大,维护复杂。
适用场所:供水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时采用。
水箱泄水管水表水池室外给水管水压线室外给水管网室外排水管网饮用水给水系统杂用水给水系统水处理设备特点:根据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水质,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的建筑供水。
适用场所:小区中水回用等。
1.确保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4.1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管道尽可能和墙、梁、柱平行,力求管路最短。
干管应该布置在用水量大的配水点附近。
对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网不同管段设两条或两条以上引入管,具体方式见下图:室外给水管网室外给水管网水表水表立管立管引入管引入管2.4.1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2.满足美观和维修的要求对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给水管道可以暗设。
柔性管道宜暗设为了便于检修,管道井每层设检修门,暗设在吊顶和管槽内的管道,在阀门处应留有检修门。
3.满足生产和使用安全给水管的布置不能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
2.4.1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4.保证水质不被污染或不影响使用生活给水引入管与生活排水排出管管外壁的水平净距不能少于一米,要采取防冻、防露措施。
5.保护管道不受损害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重物下面,不能穿越生产设备的基础。
保护措施有:软性接头法、丝扣弯头法、活动支架法。
2.4.1 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的基本要求6.管道的明装与暗装明装安装维修方便,但不美观;暗装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但是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
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应预留墙槽。
7.管道敷设还应该注意的问题a.给水横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过楼板时均要预留孔洞。
b.引入管进入建筑内,穿过建筑物的浅层基础或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的敷设方法见下页图示。
引入管敷设方法2.4.2管网布置形式各种给水系统按照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可以布置成下行上给、上行下给、中分式和环状式。
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中分式环状式2.4.2 管网布置形式上行下给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管敷设在顶层顶棚下或吊顶之内,设有高位水箱的居住公共建筑、机械设备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多采用。
优缺点:与下行上给式布置相比,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稍高,安装在吊顶内的配水干管可能漏水或结露损坏吊顶和墙面。
2.4.2 管网布置形式下行上给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管敷设在低层(明装、暗装或沟敷)或地下室顶棚下。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在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时多采用这种方式。
优缺点:简单,明装便于安装维修,与上行下给式布置相比为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较低,埋地管道检修不便。
2.4.2 管网布置形式中分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干管敷设在中间技术层或中间吊顶内,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
屋顶用作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多采用。
优缺点:管道安装在技术层内便于安装维修,有利于管道排气不影响屋顶多功能使用。
需要设置技术层或增加某中间层的层高。
2.4.2 管网布置形式环状式特征及使用范围:水平配水干管或立管互相连接成环,组成水平干管环状或立管环状。
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工艺要求不间断供水的工业建筑常采用这种方式。
优缺点:任何管道发生事故时,可用阀门关闭事故管段而不中断供水,水流畅通,水损小,水质不易因滞留而变质,但管网造价高。
2.5.1防止管道、设备腐蚀污染管道、水箱、气压水罐等输水、贮水设备器材不少含有金属。
在输水过程中很容易氧化腐蚀,造成对水体的污染。
主要防护措施如下:1.采用耐腐蚀材料的管道、水箱和气压水罐2.采用除氧措施,减少水体的溶解氧3.采用水质稳定处理方法2.5.2防止水体滞留变质如果管网末端的水停留时间过长;水箱、水池容积过大或有死水区;消防和生活、生产给水管道共用;在这些情况下都会引起由于水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
对此采取的措施如下:1.管网尽量为环网,有条件时末端设回水管路。
2.合理确定水池水箱容积3.水箱进出管要对称布置,防止水滞留。
加强管理,定期清洗。
2.5.3防直接混接污染生活饮用水管路与非饮用水或设备直接连接,造成对饮用水水质的污染称为直接混接污染。
规范不允许混接,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必须混接时,应采取断流或其他防止水质污染的措施。
防止直接混接造成污染的措施如下:1.提高非饮用水的水质,在连接处要使生活饮用水的水压高于非生活饮用水的水压2.在非饮用水管路外涂明显色彩。
验收时要逐段检查,防止误接2.5.4防间接混接污染输送饮用水的给水管配水口,因安装不妥或使用不当低于受水容器最高溢出水位,而潜藏着水质被污染的可能的现象称为间接混接污染。
防止间接混接污染的措施如下:1.给水管配水出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给水管配水出口高出用水设备溢流水位的最小空气空隙,不得小于配水出口处给水管管径的2.5倍。
3.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直接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