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国际渔业保险发展经验的对比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渔业政策解读分析国内外渔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和机遇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渔业政策。
本文将对国内外渔业政策进行解读分析,探讨这些政策对渔业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机遇。
一、国内渔业政策我国的渔业政策主要包括资源保护政策、渔业开发政策和渔业扶持政策。
资源保护政策是保护我国渔业资源的基石。
通过设立渔业保护区、实行渔业休渔期等措施,限制渔业的捕捞强度,避免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
这一政策的实施,尽管会给一些渔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能够使我国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渔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渔业开发政策是促进我国渔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鼓励水产养殖、推动渔民转产、引进先进渔业技术等措施,提高渔业的产业化程度和效益。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渔业产值持续增长,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渔业扶持政策是为了帮助渔民渡过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
通过提供渔船补贴、借贷支持、培训补贴等措施,减轻渔民的经济负担,提升其收入水平。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渔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国内渔业政策的实施对渔业行业带来了诸多影响和机遇。
其一,资源保护政策的实施使得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二,渔业开发政策的实施加快了渔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提升了渔业的发展水平。
其三,渔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改善了渔民的生活状况,增加了其收入来源。
二、国外渔业政策国外渔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总体趋严,强调可持续发展。
各国通过设立保护区、实施配额管理、限制捕捞强度等措施,控制渔业资源的利用,防止过度捕捞。
同时,各国也加强了渔船监管、强化执法力度,减少非法捕捞和捕鱼压力。
国外渔业政策对我国渔业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其一,国外渔业政策的实施推动了渔业资源保护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我国加强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国内外渔业法规及监管的差异最新杂志:作者:徐海龙张桂芬王晓蕾乔秀亭单位:天津农学院水产科学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渔业生产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也要求有相应的规范加以约束、引导,使之合理、有序进行。
早在周代,我国就规定了禁渔期,一年之中春季、秋季和冬季为捕鱼季节,夏季鱼类繁殖,禁止捕捞。
周代对渔具、渔法也作了限制,规定不准使用密眼网,不准毒鱼和竭泽而渔。
上世纪中期,我国渔业生产长足发展,但由于对渔业经济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认识不足,管理不力,致使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成倍增加,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主要经济鱼类产量大幅度下降,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保护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渔业生产活动亟待完善的法律保障。
我国的近邻日本,作为一个渔业发达国家,其渔业法律法规相对完善,资源保护较好。
通过对比中日渔业法规和管理模式,可为我国完善和实施渔业管理提供参考。
一、两国渔业法律法规的异同(一)两国基本渔业法律法规概况中、日两国渔业法律的立法体系存在不同,但立法机关相似,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都是由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我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日本则由日本国会通过《渔业法》。
相关规范性文件,我国是由国家相关部委,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地方主管部门制定,日本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会)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各地方立法机关(都、道、府、县)制定。
我国关于渔业的规定以部委及地方性法规文件较多,而日本则是渔业法律较多,涉及内容上也要比我国的完备。
日本在水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沿岸渔场开发、沿岸渔业振兴、渔业生产组合、渔业灾害赔偿、渔船损坏赔偿、渔船、渔港等诸多方面都制定了单独法律法规,并且每一单行性法律法规都有相应的实施细则来补充。
这使每一特定的渔业活动都受到既定法规的支配,从而保护了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了投机因素,确保了整个渔业活动的良性、稳定、有序进行。
我国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Suihua University Graduation Paper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sheryInsurance in China摘要渔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认为是风险十分高的产业。
渔业具有作业范围广,生产方式分散等特点,受气候影响程度剧烈,因此渔业,尤其是其中涉及到的海洋捕捞业往往被认为是灾害频发、死亡率最高的产业之一。
现如今,渔业所遇风险越来越高,但其行业内对于风险的防范机制仍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
渔业是我国传统行业之一,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而渔业生产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相关作业人员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安全隐忧,同时也十分影响整个渔业发展的稳定性。
当前国内的和谐发展与经济腾飞的美好愿景,都与渔业息息相关,可见,做好渔业保障工作,对渔业保险进行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渔民;渔业保险;保险政策AbstractFisheries are considered globally high-risk industries. Fisheries have a wide range of operations, scattered production method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severe climate impact, so the fishery, especially the involved marine fishing industry is oft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ndustries with frequent disasters and highest mortality. Nowadays, the risks encountered by fisherie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but the industry's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has not yet been perfected. Fisheries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existence of risk in fishery production poses a huge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 for the relevant operators, and it also greatly affects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fishery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domestic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the good prospects for economic growth are all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shery industry. It can be seen that doing a good job in fishery secur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ystematic research on fishery insurance.Key words: fishermen; fishery insurance; insurance policy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农业保险行业,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起步较晚。
尽管我国水产资源丰富,但在养殖技术、保险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二、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发达地区如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水产养殖业保险相对发达,而内陆地区的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较为滞后。
三、产品设计不完善:目前的水产养殖业保险产品在保险责任、保险周期、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产品设计需要更加贴合养殖业实际情况,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四、保费费率不合理: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的保费费率多数过高。
高额的保费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成本,导致很多养殖户不愿购买保险或者购买保险的积极性较低。
五、市场宣传不足: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市场宣传力度不足,使得许多养殖户对于保险产品的认知度较低。
市场宣传需要加大力度,提高保险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六、理赔程序复杂:目前水产养殖业保险的理赔程序相对复杂,养殖户在遭受损失后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和信息,并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和评估。
这增加了养殖户的操作负担,也造成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七、政府支持不足:相对于其他农业保险行业,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在政府支持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
针对上述问题,我有以下建议:一、加强行业协作:各地养殖业保险机构应加强合作,共享养殖业保险经验和数据,形成优势互补,推动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发展。
二、优化产品设计:保险机构应根据不同水产养殖行业特点和地区情况,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保险产品,提供更全面且适应性强的保障方案。
三、合理定价:保险机构应根据水产养殖行业风险评估结果,合理确定保费费率,确保养殖户购买保险的成本合理且可负担。
四、加强市场宣传:保险机构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保险的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保险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增加养殖户的购买意愿。
渔业政策与法规了解各国渔业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渔业是一个涉及重要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不同国家制定了各自的渔业政策和法规,目的是保护渔业资源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了解各国渔业政策和法规对行业的影响,有助于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跨国渔业合作。
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美国和挪威三个国家的渔业政策与法规,分析其对渔业行业的影响。
一、中国的渔业政策与法规中国的渔业政策和法规旨在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生产效益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渔民养老保险制度、限制海外捕捞、禁止非法捕捞等。
首先,中国制定了涉及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是中国渔业法律的基本法规,旨在保护渔业资源、规范渔业经营行为并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还加强了对水产养殖的管理。
《中国水产养殖法》规定了水产养殖的准入条件、养殖业务操作规范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有助于规范水产养殖行为,提高水产养殖的利用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该法规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渔业资源的生态平衡。
以上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对中国的渔业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方面,这些政策和法规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了渔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渔业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这些政策和法规帮助解决了渔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美国的渔业政策与法规美国的渔业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渔业资源为核心。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监管渔业经营、设立保护区域等方式来管理和规范渔业。
首先,美国制定了《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法案》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用于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民的利益、提高渔业的可持续性。
例如,美国政府实施了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渔业配额制度,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其次,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
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特点,问题和建议
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发展的特点包括:
1. 快速发展: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业保险的需求也在增加,保险公司纷纷进入这个领域,并提供相应的保险产品。
2. 风险多样化:水产养殖业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天气灾害、疾病、水质污染等,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这些风险制定对应的保险方案。
3. 地区差异明显:由于水产养殖业的特点,不同地区的保险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保险公司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情况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问题:
1. 保险产品不足: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保险产品相对较少,覆盖范围较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养殖业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样化的产品。
2. 保险服务不完善:保险公司在理赔、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以提高水产养殖业主的满意度。
3. 信息不对称:有些水产养殖业主对保险的了解仍不够充分,保险公司可以加强宣传,提高养殖业主对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建议:
1. 保险公司可以与养殖业主、养殖协会等合作,共同制定保险方案和产品,提高保险的贴近度和实用性。
2. 建立健全的理赔机制,提高理赔效率和准确性,确保被保险人在遭受损失时能够及时得到赔付。
3. 在保险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4. 加强保险行业监管,规范保险市场秩序,防止存在不合规行为的保险公司进入水产养殖业保险市场。
5. 加强保险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业主对保险的认知度和抗风险意识。
渔业互保的现状与策略探索渔业互保是指针对渔民损失的保险制度,旨在为渔民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和安全生产环境。
然而,当前国内渔业互保存在许多问题,如保险数量不足、保险覆盖面狭窄、理赔难度大等,这些问题导致渔民难以从中获得实际的益处。
因此,本文将对当前渔业互保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策略,以期改善和优化渔业互保制度。
一、渔业互保的现状1、保险数量不足当前国内渔业互保制度中的保险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渔民的需求。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约有1.5万个渔村,但累计渔民参加互保的数量少于10万人,同时,许多地区没有推出渔业互保,渔民缺乏保障。
这种现状使得许多渔民难以在遭遇自然灾害等风险时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补偿。
2、保险覆盖狭窄目前,国内渔业互保制度覆盖范围较窄,仅限于部分地区和部分农民合作社。
同时,保险资金仅用于渔船或生产设备受损的赔偿,未能涉及渔民的人身安全。
如遇到人员伤亡、健康问题,依靠渔业互保无法得到补偿。
因此,渔民往往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不得不自己承担风险,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3、理赔难度大在现有的渔业互保制度下,渔民在发生损失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赔流程。
但现实中,由于保险公司的赔偿流程复杂,渔民面临着较大的理赔难度。
而且,一些渔民缺乏法律常识和理赔技巧,在面对复杂的理赔流程时更加不利。
因此,大多数渔民都存在理赔难度大的问题,导致保险制度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二、渔业互保的策略探索1、加大保险数量为满足渔民的需求,应积极推进渔业互保制度的普及,提高渔民参保的数量。
各级政府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渔民参保意识。
同时,保险机构应该加强与渔民联系,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保险方案,满足渔民需求。
2、拓宽保险覆盖范围应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扩大渔业互保的覆盖面,使得更多渔民能够从保险制度中获得益处。
同时,保险资金应该用于涵盖人身伤害风险,确保渔民的人身安全。
3、简化理赔流程针对当前理赔难度大的问题,建议简化理赔流程,降低渔民的理赔难度。
我国与国际渔业保险发展经验的对比分析作者:程斌琪张汉林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2年第09期渔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一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是一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渠道,因此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对比我国渔业保险的现存问题,日本、韩国、法国的渔业保险制度值得审视。
首先,日本是世界上渔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渔场位居世界三大渔场之列,鱼类资源丰富,但其渔业极容易受到各种不确定性意外因素影响,目前在日本已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渔业保险制度。
其次,韩国作为世界重要渔业国之一,位于北太平洋渔场南面,三面环海使之具有发展渔业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短时间内韩国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渔业保险法律制度。
最后,法国以渔民互助共济为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将防险与保险相结合而组织起来的渔业合作保险,具有互助救济、金融和生活福利三种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渔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随着畜牧业、种植业、林业等相继被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范围,高风险的渔业也呼唤着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本文将我国现阶段渔业保险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日、韩、法三国渔业保险发展经验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一、我国渔业及渔业保险发展历程及现状(一)我国渔业现状概括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广博海岸线,2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海域,辽阔的大陆架及滩涂,为畜牧业带来了精饲料,为种植业提供了优质肥料,为化工、医疗业供应着重要原料,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发展条件。
高蛋白含量的水产品也为世界提供了多样化食品。
渔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以来,我国渔业产量也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还将持续主导水产养殖生产,预计2020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将达到世界产量的61%。
经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渔业不仅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对提高渔农收入和扩大出口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二五”规划针对渔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完善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稳定增收。
作为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渔业保险势必为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渔业保险发展沿革自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开始办理涵盖渔业保险在内的农业保险以来,人保在渔业保险行业一直独挡一面,直到1985年平安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的相继成立才打破了人保的垄断局面。
总的来说,我国渔业保险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由混业到分业等几个阶段而逐渐演化、发展,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深入推进,并先后进行了商业性保险机构、渔业互保协会、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等多种形式的探索。
1. 商业性保险公司。
作为我国渔业保险发展进程中的开拓者,商业保险公司最早开办了隶属于农业保险的水产养殖保险。
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渔业保险风险巨大等原因,使得众多商业性保险公司接连宣告停办此类保险。
目前,虽然它们的身影犹存,却只占市场份额的极小部分,业务范围狭小,通常仅限于渔船船东雇主责任险和大型渔船保险。
2.渔业互保协会。
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小型渔船投保无门,增强渔船船东的抗灾风险,农业部主导设立了中国渔业互保协会。
其宗旨是通过组织会员互助共济,为会员生命财产损失提供经济补偿,并向会员提供安全生产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此后,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宁波市渔业互保协会等机构逐渐发展壮大。
自渔业互助保险开展18年来,已累计承保渔民557万人(次),承保渔船35万艘(次),提供风险保障3850亿元,共支付经济补偿金近11.5亿元,并已在24个省市区设立办事机构开展渔业互保工作,业务范围还涉及到香港、澳门。
渔业互保协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体系,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
3. 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
2004年3月2日,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的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它是由11家参股企业依法共同认购,股东主要是上海市各区县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此后,保监会先后批设了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和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等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而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费收入在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中约占30%。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它们必将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农业保险全面化、多样化、专业化。
二、现阶段我国渔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补贴优惠政策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近年来,虽然渔业保险中涉及省级财政补贴比例在不断提高,例如山东省就计划每年拨付600万元以支持政策性渔业保险,但是补贴总额仍不足以满足广大渔民、渔船保险需求。
2010年,沿海省级财政补贴比例由去年的20%提高到30%,市县补贴比例为10%;沿海渔船全损险、一切险、渔工责任险补贴达到40%。
渔船保额也在提高,保额由船舶价值的50%~70%提高到60%~80%。
但是,对比我国拥有1300万渔业劳动力,2400万渔业人口,而海洋渔船每年每10万人就有140人死亡,死亡率比煤炭行业要高出24%的现状,保险范围及险种仍存在结构不对称的问题。
另外,保险赔付率也十分低,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渔业保险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灾害发生后的赔偿。
(二)渔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我国渔业保险形成了以渔业互助保险为主体、其它形式保险机构辅助协调发展的模式,虽然我国《保险法》第155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规范另行规定,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未建立具体渔业保险法律,以确立渔业互助保险在我国渔业保险中的重要地位、职责义务、运行模式、监管机制等,对渔业保险相关参与主体也未进行明确法律规范。
长期来看,一方面,保障性法律法规的缺失必将阻碍渔业互助保险发展,另一方面,渔业互助保险也将因为缺乏必要监管和指导而逐渐丧失领导能力。
(三)渔业保险附属服务机构缺失实践证明,我国渔业保险中形成的“政府引导、渔民互助、协会运作、全国一盘棋”的互助保险体制符合我国渔业发展实际,显示出较强生命力。
但现存渔业保险各相关机构分工仍不明确,实际技术部门不成熟、再保障机构的建立并未完善。
技术方面,我国缺乏甄别渔业风险造成损失的专业人才,对于损失金额,大多数标的在理论上是可以确定损失金额的,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技术性的难点,例如渔业风险损失原因的确定,相对于一般财产保险而言具有较大难度;再保险方面,逐步建立政府在渔业保险中承担主要责任的同时,分散责任风险事关紧要。
(四)保险范围狭小、种类单一由于渔农对渔业保险不熟悉,对保险种类和保险细则不了解,使得尤其是海水养殖业的大部分渔农参保率低,渔业保险现有的险种单一、保险范围狭小。
目前,我国渔业保险险种虽在增加、保险费率也在逐步降低、试点范围逐渐扩大,却仍旧不能满足潜在的保险需求。
在渔民中大力宣传保险知识的同时,保险机构和研究中心应走在潮流之前,致力解决险种单一、保险范围狭小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事关继续推动建立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险制度,探索构建渔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体系,提升渔业全行业风险保障能力等。
三、借鉴国外渔业保险发展经验给出的解决建议(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由于渔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渔业保险建立初期的经历也使我们清楚看到,政府在保障渔业发展、促进渔业保险健全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环顾世界其它渔业大国,如日本、韩国、法国,这些国家都已建立了完善的政策性渔业保险体系。
日本政府通过补贴促进完善渔业互保。
日本以渔船保险中央会为核心实行渔业互保模式,政府在其中进行直接或间接引导以促进中小型渔船实现稳定经营。
日本政府在100总t以下的渔船所有者义务加入渔船保险时,对渔民最高补贴保费可达30%。
韩国政府通过强制性保险保障渔农利益。
韩国的渔业保险实行以水协中央会共济保险部主持,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机动渔船强制入保模式。
韩国政府在20总t以下的渔船的所有者义务加入渔船保险时,由国库出资,对渔民最高补贴保费可达50%。
法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制度。
继法国政府成立中央互助保险机构以及再保险机构后,法国政府于1986年又出资设立了国家保险公司---农业相互保险集团公司,法国政府对渔民所交保费补贴率较其它国家甚高,比例为50-80%。
即渔民只需缴纳20-50%的保费就可享受低费率高补贴的保险政策优惠。
目前,我国沿海省市区的渔业保险补贴额仍不足以满足巨大的渔业保险需求,小型渔船仍未全部纳入渔业保险补贴范畴。
2009年,中央财政政策性渔业保险保费补贴仍为1000万元。
各试点地区累计承保渔船17247艘、渔民22253人,落实补贴资金1356.5万元。
中央财政补贴政策拉动全国各级地方财政共落实配套补贴资金1.17亿元,较2008年地方落实的配套补贴资金量增加2973万元。
因此,为减轻渔民经济负担、切实保障渔农利益,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渔业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补贴额度发放。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任何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与之配套的法律规范。
为了涵盖全国渔船保险,法国国会制定了《农业保险法》,针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和渔业实行强制性保险。
日本政府则制定了《渔船损害补偿法》,其中规定,所有渔船都有义务加入渔船保险,并根据法号267的第 1 段第 86 条具体指定渔业部、农业部、林业部各司其职。
韩国政府则颁布了《水协法》和《水产业协同组合共济规则》等,对负有义务加入保险的渔船范围、渔船保险业务等做了详细规定。
在我国,直至目前为止,还未有专为渔业保险设立的详细法律法规,因此,政府应针对地位和影响逐渐增强的渔业互保协会等组织,出台相应法规,明确其地位,保障且监督其经营和发展。
(三)建立发展有关保险机构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自身就具有技术含量高、管理复杂化等特点,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大力促进相关风险分散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要引进跨国再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的机构组织。
韩国水协中央会共济保险50%的保险责任由韩国政府建立的再保险公司承担,其余责任由水协中央会共济保险自行在国际保险市场寻求分保;日本政府对渔船保险中央会承保的保险项目负有再保险责任。
例如当渔船装载保险、渔东责任保险、普通损害保险等赔付率超过一定比例时,政府就出面弥补这部分损失;法国政府主导成立、隶属于渔业保险集团的渔业再保险公司主要对国内的各种渔业保险实行国内外分保。
从各国经验来看,渔业保险体系的紧密联合,对国内渔业保险进行跨区域、跨国界分保或再保险,一方面,对进一步保障渔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国家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