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专题6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5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有何关系?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
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如BaSO4、CaCO3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归纳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是电解质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反复考查。
在学生已经学过化学平衡理论并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和离子间发生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有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因素,通过图象分析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等,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本文做了详细的总结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启发,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一、弱电解质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简称电离平衡。
任何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存在电离平衡,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在该条件下的电离程度最大。
2.电离平衡的特征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属于化学平衡中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存在电离平衡“动”——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等”——v(=v(分子化)≠0离子化)“定”——达到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是一个定值“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形成新的平衡。
二、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符合勒?夏特列原理)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
2.外因①温度: 升高温度,由于电离过程吸热,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②浓度: 加水稀释,使弱电解质的浓度减小,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因为溶液浓度越小,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大;所以,稀释溶液会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如:在醋酸的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A 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变大,但c(CH3COOH)、c(H+)、c(CH3COO-)变小;B 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正向移动,c(CH3COOH)、c(H+)、c(CH3COO-)均增大但电离程度小;③外加相关物质(同离子效应)例如:0.1 mol/L的CH 3COOH溶液CH3COOH CH3COO-+ H+向其中加入CH3COONa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c(H+)减小,pH增大。
专题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②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难溶,但它溶解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BaSO4等仍为强电解质。
)③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④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电解质电离用“==”,弱电解质电离用“”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
2、特点:(1)“等”:v电离= v结合(2)“动”:动态平衡,v电离= v结合≠0(3)“定”:平衡时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4)“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要移动,移动的方向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但如果溶质为挥发性物质,则加热会导致浓度下降。
浓度:①将弱电解质加水稀释,平衡向移动,电离度;浓缩,平衡向移动,电离度;②减少生成物浓度,可以电离;③加入与阴阳离子相同的离子时,可以电离;4、电离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用K表示。
注:浓度指平衡浓度。
(2)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K值越大,说明电离程度,酸碱也就;K值越小,说明电离程度,离子结合成分子就越容易,酸碱就越弱。
(3)影响K的外界条件:对于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K只随而变化,一般温度升高,K值变大。
若不指明温度,一般指25℃。
(4)多元弱酸、多元弱碱的电离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电离,且第一步为主要过程,起决定作用。
而多元弱碱的电离则可一步书写。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1.水的电离:H2O H+ + OH—,属于吸热反应。
2.水的离子积——纯水及电解质溶液中:有c(OH-)·c(H+) = K w,K w只受温度影响,常温时(25℃)K w = 1×10-14,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实验六:电导法测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一、实验目的:1、掌握惠斯登电桥法测定电导的原理。
2、学会实验测量的操作技术。
3、学会图解法求算解离度,了解电导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由电导G来量度,它是电阻的倒数,即:电导的单位是“西门子”,符号为“S”,。
将电解质溶液放入两平行电极之间,若两电极距离为l,电极面积为A,则溶液的电导为:式中电导率,其物理意义是l=1m,A=1m2时溶液的电导,其单位为S·m-1。
定义电导池系数则通常将一个电导率已知的电解质溶液注入电导池中,测其电导,根据上式即可求出K cell。
在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经常使用摩尔电导率,其定义为:式中c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的单位是:S·m2·mol-1。
对于弱电解质(例如醋酸)来说,由于其电导率很小,所以测得的溶液的电导率应包括水的电导率,即电解质溶液是由正、负离子的迁移来传递电流的,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解离部分的离子才对电导有贡献,而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电解质全部解离,其摩尔电导率是正、负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率之和。
即式中ν+,ν-分别为正、负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可查表得到。
与的差别来自两个因素,一是电解质的不完全电离,二是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很低,彼此相隔较远,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则与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推导)式中α为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醋酸在水溶液中有下列平衡:其解离平衡常数为(推导)将代入上式整理可得此式称为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稀释定律。
改写成线性方程为:以对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截距为,由此可求得和(推导) :整理可得:电解质溶液的电导通常利用惠斯登(Wheatston)电桥测量,但测量时不能用直流电源,因直流电流通过溶液时,导致电化学反应发生,不但使电极附近溶液的浓度改变引起浓差极化,还会改变两极的本质。
因此必须采用较高频率的交流电,其频率通常选为1000Hz。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自身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且熔化状态下自身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化合物。
概念理解: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溶液(混合物)、金属(单质),但他们不属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自身电离:SO2、NH3、CO2、等化合物能和水反应形成酸或碱,但发生电离的并不是他们本身吗,因此属于非电解质;③只能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电解质有酸或者某些易溶于水高温下易分解的盐,如液态氯化氢是化合物,只存在分子,没有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又如NaHCO3在高温时即分解,不能通过熔融态证明其为电解质;只能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的电解质是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他们在溶液中便不存在,要立刻反应生成键,因此不能通过溶液中产生离子证明;既能在水溶液中又能在溶液中发生电离的物质是某些高温难分解盐,绝大多数盐溶解在水中都能发生完全电离,某些盐熔融时也发生电离,如BaSO4。
④电离不需要通电等外界条件,在熔融或者水溶液中即能够产生离子;⑤是电解质,但是要产生离子也要在溶液状态或者熔融状态,否则即便存在离子也无法导电,比如NaCl ,晶体状态不能导电。
⑥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如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带电荷数等有关。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常见的电解质为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其中强电解质与偌电解质常见分类: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离”①强电解质:如H 2SO 4:H 2SO 4===2H ++SO 2-4 。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1.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旨在教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同时,本节课也旨在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使研究者能够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交互作用进行概念、理论建构。
教学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演绎推理能力,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条件改变后平衡的移动的认识。
2.教材分析及研究者分析本节课作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不仅是对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等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前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
本节课也为学生后续研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比较抽象,所涉及的都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因此学生对此可能存在认知障碍。
3.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核心思路是培养学生的定量观,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多依赖于量化分析,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从大量的、基于实验的数据中,经过归纳梳理,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科学规律。
因此,将本节内容设计成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再质疑,再论证,让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数据猜测、计算、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化学数据之美,感受科学探索之美。
4.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创设情境、投影展示:导入新课时,可以使用油画《拉瓦锡和他的夫人》等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借鉴实例,巧用数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作用。
例如,可以提出“海水提取镁考虑的工业设计”和“工业提取金属中所考虑的工业设计”等问题,让学生分析和归纳数据的作用。
投影醋酸品读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投影展示醋酸品读数等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定量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浓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2.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建立电离平衡的概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传感器进行定量实验设计,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以及电离平衡的移动教学难点:稀释对电离平衡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探究、对比教学过程1.如何用电离方程式表示HCl和CH3COOH的电离?2.醋酸溶液中存在哪些粒子?为什么溶液中的这些粒子浓度不再改变?【讲述】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速率相等,就达到了电离平衡。
【展示图像】v-t 图【小结】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规律和化学平衡的相似。
思考回答:HCl=H++Cl-CH3COOH CH3COO-+H+存在微粒:CH3COOH、CH3COO-、H+、(H2O、OH-),达到了平衡。
【看书】p58电离平衡概念,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
思考,理解。
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电离平衡。
【教学环节】电离平衡的移动【连接引导】如果改变条件,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讲解】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不同,主要是由于物质结构的不同,因此结构是电离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外界条件,我们主要研究浓度和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连接】我们先来考虑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如果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如果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如何移动?【练习】向0.1mol/L CH3COOH溶液加入下列物质,平衡如何移动,c(H+)、c(CH3COO-)、pH如何变化?【提出问题】加水稀释,电离平衡如何移动?【探究问题】请你利用现有的pH 传感器等仪器,以醋酸为例,设计实验,探究“稀释对弱电解质的电结合学过的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可能回答出:浓度、温度、压强。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以CH3COOH的电离为例:注意:电离平衡是一种特殊的平衡,所有平衡的相关原理和知识(如勒夏特列原理)均适用于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以CH3COOH CH3COO-+H+为例:(1)写出CH3COOH电离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________________,CH3COOH电离的平衡常数叫做CH3COOH的电离常数,记作__________。
(2)Ka可以衡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弱酸的Ka越大,其酸性越_______(填“强”或“弱”)。
(3)Ka的大小只与_________有关,它们的相互关系为:________越大,Ka越_______。
(4)写出CH3COOH电离转化率的计算式:α=________________,CH3COOH电离的转化率叫做CH3COOH的电离度。
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度一般小于______________。
注意: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_______步电离。
如H2S的电离为:H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1)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相同的离子,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或“向右”),电离度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离子,电离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左”或“向右”),电离度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浓度: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水稀释,电离平衡_______移动(填“向左”或“向右”),电离度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即稀释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3)温度:弱电解质电离时要破坏_____________,电离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的,因此升温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离子化速率和分子化速率相等,则建立电离平衡。
(2)弱电解质的平衡移动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
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离子浓度一般会减小。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因为电离是吸热反应。
同离子效应: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电离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
加入稀HCI也一样。
能反应的物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3,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弱酸的酸式盐不完全电离。
NaHSO4、NaCO3
熔融状态:NaHSO4
4,证明强弱电解质的方法。
(1)导电性的比较。
(2)反应速率的比较。
(3)浓度与pH关系。
(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
(5)稀释与pH关系。
(6)用试剂颜色的变化,说明存在电离平衡。
(7)利用较强的酸制的较弱的酸。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最新考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中:(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A.NaOH溶液B.CuC.液态HClD.液态CH3COOH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CuSO4晶体I.石墨J.无水乙醇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H22H+ + S2-B.NaHCO3 ==Na++ H+ + CO32-C.H2CO3H+ + HCO3-D. HClO == H+ + ClO-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溶于水:NaHS Na+ + HS -B.(NH4)2SO4溶于水:(NH4)2SO4 2NH4+ + SO42-H3O+ + F-C.氢氟酸溶液:HF + H溶于水:NaHCO3 Na+ + H+ + CO32-D.NaHCO5、在一定温度下有: 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3)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考点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特征(1)电离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1)动——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2)定——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3)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电离平衡的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1)温度的影响: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会促进电离。(2)浓度的影响:溶液浓度越小,越有利于电离。如加水稀释,会促进电离。(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4)能反应的离子:在醋酸溶液中加入NaOH,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对于电离平衡NH O + -(电离方向为吸热)3、电离平衡常数和电离度(1)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
HA H + + A -()()()HA c H c c K +⋅=-A①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与_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②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一般温度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 ________; ③电离平衡常数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通常用K a 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用K b 表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 越大,弱酸的酸性越____;K b 越大,弱碱的碱性越______。
④多元弱酸每一级电离都有电离常数,且逐级减小,多元弱酸的酸性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2)电离度%100⨯=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已电离的弱电解质浓α注: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而言,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
【巩固练习】1、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小 D.醋酸分子的浓度减小2、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 +)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 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3、在RNH 2·H 2O RNH 3++OH -的平衡中,要使RNH 2·H 2O 的电离程度及c (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 )A.通入氯化氢B.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C.加水D.升温 4、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 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 4Cl 晶体,则溶液颜色 ( ) A.变蓝色 B. 变深 C.变浅 D.不变 5、化合物HIn 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 (溶液) H +(溶液)+ In -(溶液) 红色 黄色浓度为0.02 mol/L 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 ②石灰水 ③NaCl 溶液 ④NaHSO 4溶液 ⑤NaHCO 3溶液 ⑥氨水 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有 ( )A .①④⑤B .②⑤⑥C .①④D .②③⑥6、相同温度下,两种氨水A 、B,浓度分别为0.2 mol/L 和0.1 mol/L,则A 和B 的OH -浓度之比A.大于1B.小于2C.等于2D.不能确定 7、(2010·长春市调研)将pH=3的盐酸a L 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后,混合液均呈中性:①1×10-3 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10-3 mol·L-1的氨水c L③c(OH-)=1×10-3 mol·L-1的Ba(OH)2溶液d L其中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b>a=d>cB.a=b>c>dC.a=b>d>cD.c>a=d>b8、(2010·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在一定条件下,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ΔH>0(1)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1 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a.加入少量0.10 mol·L-1的稀盐酸b.加热CH3COOH溶液c. 加水稀释至0.010 mol·L-1d.加入少量冰醋酸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f.加入少量0.10 mol·L-1的NaOH溶液(2)25 ℃时,该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为1.75×10-5 mol·L-1。现有:①0.10 mol·L-1 CH3COOH溶液; ②0.0010 mol·L-1 CH3COOH溶液。其c(H+)之比为①:②=________。[提示:进行简化计算,平衡时的c(CH3COOH)可用起始浓度代替,水电离出的c(H+)、c(OH-)忽略不计,下同]【高考再现】1、(09年海南化学·6)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2、(09年山东理综·15).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高A.Ⅱ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高考资源网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a点K w的数值比c点K w的数值大高考资源网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高考资源网3、(07天津理综卷)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 w不变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 w增大,pH不变4、(06全国理综I 11)在0.1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巩固练习]1(1)ABGI (2)CDH (3)FJ(4)CH (5)D2、D3、 C4、 C5、(1)b>a>c(2)b>a=c(3)c>a>b(4)c>a=b(5)a=b=c a=b>c(6)c>a=b[巩固练习]1-5 D B D C C6-7 B A8、:(1)bcf (2)10:1【高考再现】B B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