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化异化角度看电影《时光隧道》的字幕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113.57 KB
- 文档页数: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的传播和欣赏范围越来越广,其片名翻译也成为观众接触电影的第一步。
然而,在进行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面临一个难题,即归化和异化的选择。
尽管“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但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我们可以根据特殊的情境和目的来选择适合的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和异化是两种翻译理论中常用的策略,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翻译取向。
归化指的是将目标语文化接受对象文化的方式来进行翻译,使得译文与目标语文化的习俗和口味相契合。
异化则是将源语发出语言或文化具有的独特性保留在目的语中,用以一个新颖的角度呈现给接受对象。
以上两种都是根据目的语的文化特点和译者的翻译目的来选择的。
二、归化与异化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1. 归化的运用:以迎合目标语文化为主要目标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策略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土化:通过将电影片名与目标语文化的习俗、口味相符合,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中国市场的片名为《少年派的奇幻之旅》,这样的翻译更易被观众接受,并且能够准确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2)增加商业吸引力:归化策略可以通过片名和广告语的结合,更好地促进电影的市场推广。
比如,电影《变形金刚》在中国市场的片名被译为《机器人总动员》,这样的片名更符合中国观众对于科幻片的期待,并且突出了电影中机器人的角色。
2. 异化的运用:以保留源语文化特点为主要目标异化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也可以带来一些独特的效果。
(1)保留电影的特色:有些电影的片名是通过特定的单词或短语表达了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这些特殊性在异化翻译中有时能够更好地保留和体现。
比如,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片名在中国市场没有直接进行翻译,而是保留了原名的音译,“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翻译更好地传达了电影的悲壮和希望。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电影片名的翻译涉及到归化与异化两个策略,归化即将外语片名转化为符合中文习惯的片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电影内容;异化则是保留原片名,不对其进行转译,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电影的异域风情。
对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语义的差异,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
归化是指根据中文语境的习惯和观众的需求,对片名进行翻译和调整,使其更符合中文的话语习惯和审美观念。
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字面翻译是《肖申克的救赎》,但由于观众对未知名词“肖申克”的理解可能不够,因此在翻译时使用了归化策略,将其片名定为《美国往事》,力图通过更加贴近观众体验的方式来吸引观众。
而异化则是保留原片名,不对其进行适应中文语境的转译,以保持电影的异域风情和原始味道。
一方面,这种异化的翻译能够为观众带来新奇感和刺激感,增强对电影的兴趣。
这也有利于保持电影的原汁原味和海外市场的连贯性。
《The Godfather》被翻译为《教父》,虽然片名的文化内涵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在不同国家的观众中该片的品牌效应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归化和异化策略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翻译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片名的翻译中。
音译是指直接将原片名的音轨翻译为中文,不进行意义上的转译。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具有时代特征或特殊涵义的电影片名,如《Taxi Driver》被翻译为《出租车司机》。
也有一些片名使用了直译的方式,将原片名直接翻译为中文,不进行任何转译和调整。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具有浓厚外语气息或含义单一的片名,如《The Dark Knight》被翻译为《黑暗骑士》。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是根据中文语境和观众需求的不同进行选择的。
归化能够更好地适应中文习惯和观众的认知,增加片名的接受度和吸引力;异化则能够保持原片名的异域风情和独特魅力,增加电影的新奇感和吸引力。
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具有全球性的传播影响。
电影字幕翻译是将电影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翻译者需要保持原文的情感、语气,同时还要考虑目标语句子结构和语义。
在这个过程中,归化翻译法被广泛应用,以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归化翻译法,即将源文化元素“归化”成目标文化元素,以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翻译法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人名翻译在电影中,人物的名字往往是对整个电影情节的重要提示,而且不同语言的人名往往存在差异。
翻译者可以通过将人名直接翻译为目标语言,或者为其加上一个符合目标文化背景的名字,来实现归化翻译。
例如,电影《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可以被译为“Joe Guo”或者“郭乔”,分别符合西方和东方观众的口味。
2.文化背景翻译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如习俗、食物、音乐等)往往需要在翻译中考虑其文化差异。
翻译者可以根据目标文化背景,将源文化信息进行翻译、注释或者修饰,来实现归化翻译。
例如,在电影《功夫熊猫》中,主角吃的“面条”被直接翻译为“noodles”,来让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
3.口语表达翻译电影中的口语表达往往具有地方性和个性化特点。
翻译者需要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目标语言的语境和习惯。
有时候可以把口语表达译成与目标文化相同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归化翻译。
例如,《泰坦尼克号》中“你可能觉得我很冷,但其实我会勇敢地面对一切”这句话,可以被翻译成“您可能认为我一点都不怕冷,但实际上我会勇敢地应对一切”。
归化翻译能够增强电影字幕翻译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同时也能够保护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真实情感。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不断调整归化的程度,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简析归化异化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作者:王晶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2期【摘要】当代的翻译不再局限于语言分析或者文本分析,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里约大冒险》中文字幕的分析,旨在证明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归化;异化;字幕翻译;里约大冒险1 归化和异化1.1 归化翻译策略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源语文本与译语文本时所采用的方法。
在1995年,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中首次提出了归化和异化。
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作品不可能完全地等同于源文本。
宏观上来讲,归化指的是围绕着目标语所进行的翻译过程。
在此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使用目标语的表达习惯、方式及风格,淡化异域的语言及文化风格,减弱源文本会给目标语言读者带来的陌生感,使翻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目标读者的知识及经验范围以内,便于读者理解并接受。
归化翻译策略的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奈达,他认为翻译是不同语言间,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活动。
翻译的目的是使源文本具有可读性。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意义要高于其形式。
他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归化理论奠定了基础,并对翻译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
但韦努蒂对归化翻译策略提出了怀疑,反对以本民族文化为中心的思想。
他认为作为翻译策略的归化和异化与一个社会的文化、政治以及其历史都是密不可分的。
1.2 异化异化是针对源文化的翻译策略,这种策略尽量保持源语的语言特色,外国文化的特点,使目标语读者接触到异域民族的表达习惯、文化特征、习俗以及传统等。
不仅能使读者丰富自身的阅读经验,扩大视野,而且还能达到文化交流的效果。
与此同时,译文如果不能忠实地反映出源语国家的语言风格、文化现象等,就违反了翻译中的忠实原则。
但异化不能以丧失本民族文化为代价,在向目标读者传达异域文化的同时,要适当合理地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篇一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的高质量范文一、引言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其片名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高质量标准。
二、归化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中的应用归化翻译策略强调的是译文要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习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策略常用于将原片名中的文化特色和背景信息进行本地化处理,以更好地适应目标市场的文化环境。
例如,电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的中文译名《肖申克的救赎》,便采用了归化策略。
原片名中的“Shawshank”在英语文化中可能并无特殊含义,但在中文译名中,通过加入“肖申克”这一具有本土特色的词汇,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三、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中的应用与归化策略不同,异化翻译策略更注重保留原片名的异域特色,使观众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异化策略常用于具有独特文化背景或艺术风格的电影。
例如,电影《Inception》的中文译名《盗梦空间》便体现了异化策略的运用。
原片名中的“Inception”在英语中并无具体含义,而中文译名通过运用“盗梦”这一具有想象力的词汇,成功地将电影的核心理念传达给了观众。
同时,这一译名也保留了原片名的异域特色,使观众能够感受到电影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气息。
四、高质量的片名翻译标准高质量的电影片名翻译应遵循以下标准:首先,要准确传达原片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使观众能够快速了解电影的主题和风格;其次,要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标准,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最后,要有一定的创意和艺术性,使译名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五、结论归化和异化作为电影片名翻译的两种主要策略,各有优劣。
归化策略有助于降低观众的认知难度,使译名更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习惯;而异化策略则有助于保留原片名的异域特色,使观众能够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电影字幕翻译异化一、翻译的异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字幕翻译的异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女主人公莫尼卡向客人介绍她所做的饭时说:“Yeah,Ithinkwe’rereadyforourfirstcourse。
Ok,um,thesearerot—shrimpravioli,andcilantropandousauce,有人将此处的“ravioli”翻译成为云吞。
然而“ravioli”其实是指一种方形的意大利食品,内有馅。
而云吞是中国广东传统地方食品,如果这样翻译,很多的中国观众就会想,原来外国人也会做中国地方菜,这样既曲解了原意又不利于观众了解外国文化。
所以使用异化的翻译方式译为“意大利小方饺”就更为恰当。
《阿甘正传》是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一部好莱坞作品,曾一举获得1995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桂冠。
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片中语言贴近生活,政治、宗教等文化内涵丰富,许多对白被奉为经典而广为传颂:Forrest:LieutenantDan,whatareyoudoinghere?LieutenantDan:Well,thoughtI’dtryOU tmysealegs。
福雷斯:丹中尉,你来做什么?丹中尉:嗯,我想到海中施展拳脚。
剧中“sealeg”的含义是“不晕船”,此处译者没有直接使用归化的策略,将其译为“我想来看看我晕不晕船”,而是采用异化策略,保留了源语中“海”和“拳脚”的文化意象,这是符合人物个性的。
首先,丹中尉出身军人,言语中必然会有几分豪迈和张狂;其次,丹中尉在越战中失去双腿,强调他仍然有“脚”可施展,体现他不服输、敢与命运斗争的性格,为他最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又如中国电影《功夫》中“洪家铁线拳”,采用异化策略译为“IronFistfromtheHungSchool”;“昆仑派的蛤蟆功”译为“theToadStyleofKwanLunSchool”:“虎行”译为“TigerStyle”。
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翻译取向。
归化翻译强调与读者的文化习惯和语言习惯相一致,使译文更接近原文,更容易为读者理解;异化翻译则强调与原文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译法和异化译法都有其应用的空间和价值。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译法的应用来探讨这一问题。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门独特的翻译艺术,它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达原文的意思、情感和文化内涵。
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确保译文在目标文化中的通顺和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归化译法可以发挥其作用,使得译文更加贴近目标观众的习惯和文化背景,更易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还可以使得观众更加容易对影片中的角色和情感产生共鸣。
电影中的角色对白和情感表达是影片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核心,归化译法可以通过将原文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言和文化中更加容易引起共鸣的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连接。
原文中某个角色的台词或对白中带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表达,译者可以通过归化译法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和文化中更容易引起共鸣的表达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对角色和情感产生共鸣。
归化译法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可以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电影的故事情节,更加容易对影片中的角色和情感产生共鸣,更容易理解影片中的文化背景和细节。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电影的特点和观众的习惯和文化背景,灵活运用归化译法,在保留原文意义和情感的前提下,使得译文更加贴近观众的习惯和文化背景。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观众对电影的接受程度,也可以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情感和内涵。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归化译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电影观众的体验和理解程度。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来源:论文联盟作者:张翼飞,赵玉宏分享到:[字体:大中小]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摘要]电影字幕翻译,作为理解电影情节的辅助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类型转换,在翻译实践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义信息,本文采用例证法,着重阐述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处理不同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背景因素时的选择与运用。
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目的语;归化;异化伴随着世界文化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发展。
作为重要的生活休闲娱乐和艺术表现形式,经典外文影片表现出不俗的魅力。
看外文原版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观众对字幕的逻辑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类型转换,旨在最大限度地传递源语义信息。
归化和异化作为处理不同文化差异的两种翻译策略,在字幕翻译过程中配合使用得当,可以满足观众的欣赏习惯,拉近观众与情节的距离,真实地展现影片原貌,促进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一、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他1813年在“论翻译的方法”演讲中首次提出两种翻译途径:一种是译者尽可能不惊动读者,让作者去适应读者。
另一种是译者尽可能不惊动作者,让读者去适应作者;前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归化”(domestication),即在翻译中以目的语言或译文读者为主,译文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意在用传统的情调去取悦译文读者。
后一种方法就是后来的“异化”(forEIgnization),即在翻译中译文以原文语言或原文作者为主,而不是对读者妥协,要求读者接受异国的情调。
施莱尔马赫认为:译者只能沿着一条途径前进。
否则,如果将两者混而为一,就会出现无法预见的后果,作者与读者极有可能永远无法走在一起。
从归化异化理论看电影片名汉译_归化翻译策略论文导读::对这些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了翻译工作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即可以产生归化翻译策略和异化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策略则完全忽略译语文化中现成的表达方式。
论文关键词:电影片名的翻译,归化翻译策略,异化翻译策略一、引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近年来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外国电影,领略它们的魅力与风采。
电影巧妙地将声音和影像相结合,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
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电影片名有极强的“导视”作用,不仅能言简意赅地反映剧情,而且还会吸引观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随着大量国外电影的涌入,对这些国外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了翻译工作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要想让中国观众真正地接受一部国外电影,电影片名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个成功的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还要展现原语的语言特色。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将片名与内容完美的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还能让观众享受艺术,陶冶情操。
除此以外,成功的电影译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电影本身也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广的作用。
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归化翻译策略,指出归化和异化在指导电影片名翻译方面各自起到的作用,并通过例子分析来具体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以期对往后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所帮助。
二、归化异化翻译理论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意者可在这两种方法间进行选择[3]。
受到施莱尔马赫的启发,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归化法”(domestication)和“异化法”(foreignization)两种翻译策略。
根据韦努蒂的定义,归化策略(domestication)是指“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