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上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32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室内的各种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学具:学生座位上的书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讲解与示范: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并示范如何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移动座位上的书本、铅笔等学具,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
4. 观察与描述: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黑板、桌子和椅子的位置关系。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2. “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家里家具的位置关系。
2.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高低、上下等位置关系,并学会用“上下”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上下》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到目前为止对于1-20的数字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空间知识的掌握还不够。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是建立在前一课时前后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生活经验。
因此,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本节课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和巩固新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解法,创设情景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鸟、小松鼠、小鸟的图片;小丑图片等。
七、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T: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老师知道同学们非常的喜欢画画,所以今天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但是呢,老师总是觉得这幅画有一点怪怪的,所以想请最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的我们4班小朋友来帮帮老师,找一找,这幅画少了什么呢?S:鼻子,鼻子在眼睛的下面/鼻子在嘴巴的上面。
T:同学们真厉害,听完你们的发言后,老师一下子就找到了鼻子的位置,那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听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表示位置和顺序的词语,“上面”和“下面”。
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们的新朋友——上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上下的含义以及上和下表示相反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1.探究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T:那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大森林里看看,在美丽的大森林中,住着一位树爷爷,看(出示情境图)他善良慈祥,有好多小动物都是他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我们树爷爷的生日,好多小动物都来给爷爷庆祝生日啦,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出示课件图)S:小鸟和小白兔T:谁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鸟在什么位置呢?S: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T:谁又能用上下来说一说小白兔在什么位置呢?S: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开2号盒子找到宝物)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
4.思考题?四、总结全课,收获“上下”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五、布置作业布置作业P65页第2题板书上下教学反思及评课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李老师执教的《上下》的这堂数学课充满了“数学味”,课堂上点燃和激发了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理性之美,体会到数学不是冷美人,数学是有温度和深度的,数学也是有情感的。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返璞归真,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
具体而言:本节课,李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从主题图中隐含的三层意思去感知体会:两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上下位置的相对性问题。
思维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找出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又将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本质属性找出来,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丰富学生对物体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这节课,课堂气氛和谐生动,全体学生积极、专注,教师教得有思想,学生学得有智慧。
数学思维教育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感知、比较与感悟数学本质的时间和机会,展现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或层次性。
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和思维的变化提升,李老师站在大课程观下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终身发展开了个好头!“上下”的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相当深的体会。
本节课以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感知上下。
后使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认真讨论交流,大胆发言,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体会“上下”的基本含义,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与欲望。
最后通过送礼物,寻找宝物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上下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四、教学策略:五、教学准备:PPT、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在故事激趣师:在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树爷爷在森林里面住了几十年了,从来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他觉得很孤单,不过在森林里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经常陪着树爷爷,看小鸟在给树伯伯梳头,小兔在陪树爷爷聊天,仔细观察,图中哪只小动物在最上面,哪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生:小鸟在最上面,小兔在最下面。
师:说得真好,“上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小眼睛(看老师),咱们一起来认识“上下”这两个字。
(板书)师:你们能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表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板书)师:说得真完整,谁再来说一遍。
师:好全班一起来说。
师:上面和下面这两个词,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表示物体位置的词。
(指黑板)二、在探究中学习活动一:说一说师:听到小兔、小鸟和树爷爷聊得这么开心,可爱的小松鼠也跑来了,谁来说说小松鼠在什么位置生:小松鼠在中间师:在谁的中间,你能说清楚吗生: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师:你能用上下来表示小松鼠的位置吗?生: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位置与顺序上下∣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五个主题,位置与顺序,具体是上下位置。
我选择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是教材的第一章,上下位置。
我会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书本、笔筒等,还有学生的学具,如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画有两排物品,一排在上,一排在下,并用箭头连接,表示上下位置。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五样物品,用语言描述它们的上下位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练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细节二、观察和操作的细节在让学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时,我安排了观察和操作的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位置,并动手调整它们的位置,来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这个观察和操作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三、例题讲解的细节在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后,我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讲解。
我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描述书桌上的物品的上下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解答。
这个例题讲解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因为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位置与顺序》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上下》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师:上一节课我们学过的前后位置关系你还记得吗?请你用前后来说一说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
【评价反馈】通过巩固前后知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中。
【主要内容】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请听藏宝物的小狗怎么说?(出示PPT8)“宝物放在1号盒的下面”师:宝物可能藏在?生:2号和3号盒子里。
师:你猜得出来吗?生:不能。
师:为什么?生:因为说得不够具体。
师:好,那我们继续接着看小狗怎么说。
“宝物放在3号盒的上面”生:2号盒!师:对了,宝物就藏在2号盒里面。
(出示PPT8动画)师: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说一个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是在谁的上面,谁的下面。
师:看大家学得这么开心,起司同学很不服气,他要向你们发起挑战,他带来了他的书柜(出示PPT10)师:你觉得他带书柜是来展示的吗?他可是来挑战大家的,怎么可能空手而来?他还带来了几个问题!你会被他难倒吗?拿出你的学习单,先自己填一填。
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生说,师出示正确答案)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说)师:你把起司没有想出来的问题你都解答了,真厉害,起司已经输得心服口服了。
【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出摆放位置。
2.通过引导,学生都能用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上面两种方式完整地表示出位置。
3.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说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操表扬一下自己怎么样?全体起立,我说一句你们跟着我说一句好不好?生:好!师: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已经熟悉了是不是?那我们最后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非常棒!表扬一下自己吧!棒棒你们真棒!棒棒向你们学习!师: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了,下课!【评价反馈】1.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反应出前后上下,但对于左右这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就没有这么准确,可以通过之后左右的学习来引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2课时《上下》。
二、设计理念首先通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先让学生观察两只动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在思维、交流、汇报叙述中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让学生举一些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接着引入松鼠进行观察三只小动物,让学生学会用____在____的上面,___在___的下面来描述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在交流中体会到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通过“我说你摆”的游戏,加深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并感知这种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到学就在身边。
最后通过一个砸金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上下”这个教学内容属于《位置与顺序》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个单元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
上下的位置关系是学生接触较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概念,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材通过叙述“小动物的位置”,引出“上下”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理解两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教材创设了同一物体可能产生不同位置的情境,即物体摆放的位置是相对的。
通过引入一只松鼠,描述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让在交流中体会到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逐步体会到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易接受新鲜、有趣的食物。
在他们的头脑中已存在浮浅的上下概念,但是社会物体具有相对性,准确描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物体间的相对关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难点。
上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难点:重点:能确定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今天是森林里大树爷爷的生日,小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了。
你们看,(出示课件)他俩站在哪?生:小鸟站在树上面,小兔站在树下面。
师:小鸟和小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各站的位置不一样。
这节课,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师板书:上下)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图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谁还能和他一样的说一遍?2、引入松鼠师:小松鼠也是大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大树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小松鼠站在哪?师:把你的想法小声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开始。
师:谁来说说小松鼠站在哪?师: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小松鼠的具体位置?生:小松鼠站在小兔的上面,站在小鸟的下面。
师:谁还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师:怎么一会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说小松鼠在下面呢?师: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接下来淘气和笑笑想来考考你,你能经的住考验吗?猜一猜,它是谁?它在小兔的上面。
它是……它不在最上面。
它是……师:哇,你们还厉害呀,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单,铅笔准备,开始。
请完成第一幅图填一填。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齐读一遍。
全对的举手,非常棒,掌声送给自己。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摆一摆师:下面淘气和笑笑想和同学们比一比,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准备好了吗?师:把数学书放在桌子上。
第五单元地点与次序教课方案教课内容:上下教课目的:1、在详细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地点与次序,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
2、能确立物体上、下的地点与次序,会用上、下描绘物体的相对地点。
3、初步培育学生按必定次序进行察看的习惯。
教课重难点:能确立物体上、下的地点与次序,会用上、下描绘物体的相对地点是要点;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和按必定次序进行察看的习惯是难点。
教课器具:1、学具:学习导案2、电子白板、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激发兴趣小鸟和小兔刚参加完丛林运动会,就到大树爷爷家去报喜了。
你们想知道它们都说了什么吗?二、新课研究,活动一:教课小鸟和小兔的地点关系1、白板出示小鸟和小兔图。
说一说谁在谁的哪一面。
2、学生察看议论,达成学习导案。
11 / 33、全班沟通,解决问题。
师:板书课题:上下活动二:教课小鸟、小兔和小松鼠的地点关系1、在小鸟和小兔地点图上增添小松鼠图片。
(白板演示)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变化。
2、学生察看、小组议论 3 只小动物的地点关系。
3、达成学习导案中 3 只小动物的地点关系表。
4、全班沟通,指名回答。
活动三:互换小鸟和小兔的地点。
1、(白板出示)小鸟和小松鼠地点变化的情形图。
调皮的小松鼠和小鸟互换了地点,请同学们想想 3 只小动物此刻的地点关系。
2、学生察看、小组议论 3 只小动物的地点关系。
3、说一说此刻 3 只小动物的地点关系。
4、达成学习导案中 3 只小动物的地点关系表。
活动四:教师说学生摆1、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
2、把簿本和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边。
3、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放法。
(有两种可能)4、铅笔盒不在最上边。
三、稳固练习、扩展思想22 / 31、填一填,说一说。
(第 65 页的第 1 题2、说一说 65 页 3 题(课件)3、请你分房屋(第65 页的 4 题)(课件)(要求把确立的地点与简单的推理联合起来)4、第 59 页的 5 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边?谁在最下边?四、讲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依据学生的回答,调出电子白板中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说一说物体的地点关系。
《上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上一节课“前后”教学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初步发展空间念。
基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在生活或是具体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体验和理解,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1.说一说。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师提出“小鸟在小兔的()面”的问题,为学生做了示范,即在说上下关系时,要用“()在()的()面”的方式进行表述。
接着又问“小兔在小鸟的()面”,借助对比初步体会交换位置来说上下的相对性。
2.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小动物们的位置。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小鸟下面有谁?”,“小兔的上面有谁?”借助生活经验体会小鸟的下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才是下面,而小兔的上面不单单是指与它相邻的才是上面。
教师再次提问“那小鸟、小松鼠、小兔它们当中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呢?”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3.理解一只动物的相对性。
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上、下表述松鼠的位置,通过交流引导一致得出“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的表述。
这时候教师抛出疑问“为什么一会说松鼠在下面,一会又说松鼠在上面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发现松鼠是在中间的,说它在上面是因为它和最下面的兔子比,说它在下面是因为它和最上面的小鸟比。
学生的感知认识可能不够全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总结引导。
4.猜一猜,它是谁?有了第二环节的支撑,学生不再以为小兔的上面只有松鼠了,从看图表述到根据对话推理猜测,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上下》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学生齐读。
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松鼠也赶来了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三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引导学生推理,根据第一句话推出宝物可能在号、号哪个盒内
根据第二句话,确定宝物在第号盒内。
3、教师把小朋友的头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贴出它们在楼房的位置,再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总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