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243.61 KB
- 文档页数:2
中草药课程实践与探究活动方案篇一:中草药课程实践与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特制定本实践与探究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增进学生对中草药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3. 激发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环境、种植方法、药用价值等信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中草药种植体验(2-3课时)学生将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并实际操作中草药的种植。
包括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子的选择与处理、种植的技巧和方法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对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2. 中草药辨识大赛(4-6课时)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图片等方式,学习和辨识多种中草药。
在辨识过程中,学生需要描述中草药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等信息,并能够根据导师的提问进行回答和讨论。
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对中草药的识别能力和记忆效果。
3. 中草药烹饪制作(4-6课时)学生将在烹饪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中草药茶饮、药膳等美食。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将了解中草药的食用方法和功效,并能够掌握一些药膳的制作技巧。
同时,学生还将了解不同中草药之间的搭配禁忌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通过美食制作,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关注中草药的食用价值和文化内涵。
4. 中草药创意手工(2-3课时)学生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制作与中草药相关的手工艺品,如香囊、挂饰、摆件等。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究中草药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方式和方法。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
5. 中草药知识讲座(1-2课时)邀请中草药专家或教授为学生进行一场关于中草药的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和现代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讲座。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年31期 229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就业胜任力结构调查顾小玲 矣晓飞 王应芳 王 梅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中医药院校毕业生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大历史责任。
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对中医药类毕业生的需求加大,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毕业生就业胜任力培养方面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距离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 创业型”中医药人才仍有极大改进空间。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就业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31-0229-021 研究背景作为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中医药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涉及到各种文化领域,至今仍然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
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文化的保护高度重视,进而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大增加。
从每年中医药院校录取的学生人数中可以明显看出,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与此同时,各高校针对近年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从政策、制度、人力、财务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大量改革和探索,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如何,以及这些指导工作的开展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提升,将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2 就业指导现状与就业胜任力结构调查本次调查共选取云南中医学院350名2015届本科毕业生开展问卷调研,回收问卷345份,有效问卷343份,有效回收率98%。
调查对象专业涵盖中医学类、药学类和管理学类,内容涉及就业胜任力自评、就业指导项目参与情况、就业指导预期等方面。
在就业胜任力自评方面,调查列举了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实干精神、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成就动机、独立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经历、敬业奉献精神、道德品质、服务意识等十四个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身就业胜任力强弱项进行自评(结果见表1)。
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医类专业课程优化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项目编号1292B16041项目负责人王洪琦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1立项依据1. 1中医类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修订的情况1999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共同特点如下:结合专业调整,普遍实行宽口径、大基础、分化方向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一综合素质课程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程一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我校的教学计划修订特点:—大幅度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增加综合素质学分课程,并作为必修学分的一部分。
—制定方向分化课程套餐,根据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课时压缩10-20%,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加学生自学时间。
几所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比较1. 2中医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现代医学、现代科学课程薄弱课程体系不能反映时代特色1. 3本项目的意义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最为困难的核心部位一一课程体系探索突破点,由此带动其它改革1. 4本项目的依据指导思想:坚持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主导地位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和创新中医学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整体设计、稳妥推进、分步实施依据:国内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长期实践经验我校的教学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必要性2、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2. 1具体改革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 1 . 1改革内容课程组合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改革现行中医类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基本构想:从以下核心课程组合入手中医学基础、基础方药学、经络学 中医诊断学、临床方药学、针灸学中医基础课程: 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专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内经》、《难经》中医临床提高课程:中医临床经典( 中医人文课程: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 □必修 □限选3、课程体系优化组合图表注:课程后面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参考学时数。
2012年第03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3,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1期)Total No .291收稿日期:2012—01—18作者简介:赵树明(1975—),男,吉林长春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王子薇(196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药学。
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赵树明,王子薇,李萍(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摘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已成为目前各高校做好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开展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说明,同时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054—02在大学生中开展全程就业指导课程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结合我校就业工作部门在对学生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做法,对中医药院校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几点思考。
一、我校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内容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唯一一门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过程的课程,全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开设8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学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大学生的自我塑造;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尽早地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针对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18学时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主要讲授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职场礼仪等内容,提升学生职场能力与职场竞争力。
第三阶段:针对毕业前一年的学生,开设16学时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向学生讲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政策与相关法规;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准备、方法与技巧、择业的基本程序等内容,使学生尽早为求职择业做好思想、心理、能力、条件等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