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矿物成因、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81.44 MB
- 文档页数:53
复习思考题一、绪论1.什么是矿物?2.什么是晶体?晶体和非晶体有何本质区别?3.现代结晶学有哪几个分支?4.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哪些是矿物,哪些不是矿物?冰糖金刚石沥青水晶玻璃水空气方解石二、晶体的基本性质1.什么是晶体结构中的等同点?2.面网密度大的面网,其面网间距也大,这种说法对不对?试画简图加以定性的说明。
3.为什么晶体被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4.晶体有哪些基本性质?5.为什么形态各异的同种晶体,其对应晶面夹角恒等?三、晶体的发生与成长1.形成晶体有哪些方式?2.成核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3.在溶液中,过饱和度为低、中、高的情况下,晶体的生长分别以什么方式?4.为什么晶核一定要达到一个临界尺寸才可以继续生长?5.阐述布拉维法则的内容,并加以定性论证。
6.影响晶体生长的外部因素有哪些?四、晶体的宏观对称1.对称的概念。
晶体的对称和其它物质的对称有何本质区别?2.什么是晶体对称定律?证明之。
3.怎样划分晶族和晶系?下列对称型各属何晶族和晶系?L2PC 3L2PC L 44L25PCL 66L27PC C 3L44L36L29PCL 33L 2 L 33L23PC 3L24L33PC4.对称面、对称轴可能出露的位置。
5.中级晶族晶体中能否有或P与唯一的高次轴(、、)斜交?为什么?6.能否说,当晶体中有而无对称中心时,此必为,当晶体中有P与垂直时,此L3必为L i6?五、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1.晶体定向的原则,各晶系晶体定向的方法和晶体几何常数的特点。
2.为什么四方晶系和三、六方晶系的晶体的轴单位具有a=b≠c的特征?3.{111}、{100}和{110}在等轴、四方、斜方、单斜(L2PC)和三斜晶系中分别代表什么单形?4.{10-11}、{11-20}和{11-21}在三方和六方晶系中各代表什么单形?5.简述整数定律的内容。
6.证明四轴定向的晶面符号中h+k+i=0。
7.晶面()是否肯定在c轴上的截距最短?对于三个水平结晶轴来说,是否肯定在d轴上的截距最短?为什么?六、单形和聚形1.单形和聚形的概念。
矿物成因机理研究一、矿物成因机理的定义矿物成因机理是指矿物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包括矿物结晶、物理化学条件、地质结构、变化和地球化学过程等多方面的因素。
二、矿物形成的方式矿物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晶体化: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会在热液中结晶,并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形成矿化产物。
2. 沉积成因:矿物沉积产生在海水或湖泊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结构的变化,因沉积物和生物残骸的深埋而形成。
3. 热液成因:地幔破裂后,形成高压高温的地表热液,这些热液中的溶液在运动中进行化学反应,逐渐降温,形成矿物。
4. 变质成因:矿物在地壳岩石中经受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形成。
5. 热润滑成因: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地热作用导致地下岩石的变化,使岩石内部的矿物与液态热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热润滑。
三、矿物成因机理的分类根据矿物成因的不同分类方式,矿物成因机理可被划分为以下几类:1. 成岩成矿作用:在岩浆和与地表岩石接触的地方形成金属矿物的作用。
2. 沉积成矿作用:在海洋、湖泊和河流中沉积物的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3. 热液成矿作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状态会形成热液,这些热液中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形成天然金属矿。
4. 变质作用成矿作用:变质岩内形成的矿物。
5. 热流体成矿作用:为了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经常进行高压注水或采用地热能等方法,来促进油气、煤、烟煤、化石燃料等地下矿物的产出。
四、矿物成型过程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
在形成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经历以下的过程:1. 溶蚀作用:各种矿物长期在水、空气中进行分解反应,最终会产生溶蚀过程,不同的化学矿物具有不同的溶蚀特性。
2. 合成作用:多种矿物反应为新的化合物,并逐渐形成新矿物。
3. 沉淀作用:由于环境中一些元素浓度过高,形成一定的重量,使其沉积在水或空气中,形成矿物。
4. 热液交代作用:在热液介质中,一些矿物质晶体形成,热液中的离子和矿物显著变化。
5. 围岩反应作用:在矿体与围岩接触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相互渗透和溶解,产生了多种反应,创造了许多新矿物。
矿物的分类与特征矿物是地壳中自然形成的固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它们在地球岩石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物的分类与特征不仅是地质学和矿物学的重要内容,也关乎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与理解。
本文将介绍矿物的分类与特征,并探讨其在地壳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矿物分类矿物可以根据其组成元素进行分类。
常见的矿物元素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矿物是指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矿物,如铁矿石、铜矿石等。
非金属矿物是指以非金属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矿物,如石膏、石墨等。
半金属矿物则含有一部分金属元素,一部分非金属元素,如硫铅矿石等。
此外,矿物还可以按照其晶体结构进行分类。
晶体结构是矿物的内部排列方式,决定了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根据晶体结构的不同,矿物可以分为六晶系,分别是立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和六斜晶系。
二、矿物特征1. 化学成分: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确定其分类和特征的重要依据。
矿物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确定,这样可以了解其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矿物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性质和用途,不同的化学成分使不同的矿物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功能。
2. 晶体结构:矿物的晶体结构是由其元素组成的晶格形成的。
晶体结构直接影响着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不同的晶体结构使得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硬度、光泽、颜色和密度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矿物。
3. 外部形态:每种矿物都有其独特的外部形态。
矿物的外部形态是由其晶体和晶面的生长方式决定的,包括晶体的形状、表面特征和断口特征等。
通过观察矿物的外部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的矿物种类,并进一步确认其物种。
4. 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光泽、颜色、密度、磁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矿物的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
例如,矿物的硬度可以通过莫氏硬度刮痕实验来确定,光泽可以通过观察其表面反射光线的方式来判断。
矿床的成因及分类矿床的成因及分类一、内生矿床内生矿床主要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有用组分富集起来所形成的矿床。
内生矿床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矿产,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岩浆的发展顺序和冷凝成矿阶段,内生矿床可以分为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气化热液矿床和火山矿床。
1.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岩浆分异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有用组分聚集而成的矿床。
可以说它是岩浆侵入地壳产生的第一批矿床。
这类矿床一般形成于具有较高温、压环境的地下深处,相当于深成岩的形成部位。
形成矿床的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由于是在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形成的,故矿石矿物一般为熔点高、密度大、成分简单的矿物,如铬铁矿、铂族元素等。
矿体几乎都产于超基性或基性侵入体母岩内,实际上矿床就是火成岩体内有用组分相对富集的地段,母岩即是围岩,二者多呈逐渐过渡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铬、镍、铂族元素及相当数量的钒、钛、钴、稀土等矿产,都产于岩浆矿床中。
2.伟晶岩矿床伟晶岩是一种由粗大晶体组成的呈脉状岩体产出的岩石。
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在挥发成分的影响下,通过岩浆分异或气液交代作用,使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伟晶岩矿床。
各种成分的岩浆均能产生相应的伟晶岩,但分布最广、工业意义最大的是花岗伟晶岩矿床。
我国伟晶岩矿床产地很多,如内蒙古大青山白云母伟晶岩矿床、新疆阿尔泰稀有金属(钽、铌、铯、锂、铍等)伟晶岩矿床等。
3.气化-热液矿床成矿物质在热气和热液中被搬运并填充到岩石裂隙里所形成的矿床,统称为气化-热液矿床。
4.火山矿床是指在火山活动过程中,产于地表或接近地表(0~1.5km)的矿床。
根据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火山岩浆矿床、火山气液矿床和火山沉积矿床。
二、外生矿床在地表外力作用下使有用元素或有用组分聚集所形成的矿床,称外生矿床。
根据成矿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两大类。
另有一类是由生物堆积而成的可燃有机岩矿床,从广义角度看,它属于沉积矿床的范畴,但因其形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一般又作为专门的成矿理论进行研究。
矿物学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形成的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准晶体:质点的排列符合短程有序但不体现周期平移重复,即不存在格子构造。
3、非晶体:与晶体结构相反,内部质点不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的固体,即称为非晶质体。
4、晶面发育的一般规律:(1)层生长理论模型(科塞尔理论模型):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列,然后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再开始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最外面的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而生长的。
(2)布拉维法则:实际晶体的面网常常是由晶体格子构造中面网密度大的面网发育成的。
(3)面角守恒定律:同种物质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角度守恒。
5、3个晶族,7个晶系,32个晶类的划分:6、单形: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组合。
聚形: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聚合。
在任何情况下,单形的相聚必定遵循对称性一致的原则,即只有属于同一对称型的单形才能相聚!7、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这样一些物质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晶体,则称为同质多像变体。
8、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被它种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不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9、矿物的力学性质:(1)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性质,叫做解理。
裂成的光滑平面,叫做解理面;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2)断口:具极不完全解理的矿物,尤其是没有解理的晶质和非晶质矿物,她们受外力打击后,都会发生无一定方向的破裂,其破裂面就是断口(3)裂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有时可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裂成平面的非固有性质,称为裂理或裂开。
岩石学1、岩石的成因分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地壳或者上地幔中的岩浆喷出地表或者侵入在地壳内形成的。
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因矿物是自然界中固态的物质,通常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
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因是研究矿物学的重要内容,对了解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晶体结构指的是矿物的原子排列方式和晶体的几何形态。
矿物的晶体结构决定了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对其在地球中的分布和形成起到重要影响。
矿物的晶体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原子键连接而成的,原子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矿物中最常见的是离子键,即不同电荷的离子通过电磁作用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结构稳定,熔点高,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光学性质。
矿物的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来确定。
X射线衍射通过测定矿物晶体中X射线的散射情况,可以确定晶体中原子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通过研究晶体结构,可以推测矿物的性质和成因。
二、矿物的成因矿物的成因指的是矿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矿物的成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热液矿床、岩浆矿床、沉积矿床等。
1. 热液矿床热液矿床是由地壳中的热液作用形成的矿床。
热液是地壳中的水或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溶解物质。
当热液在地壳中流动时,会与周围的岩石和矿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
例如,金矿、铜矿等许多金属矿床就是由热液作用形成的。
2. 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由岩浆中的溶解物质在岩浆冷却过程中析出形成的矿床。
岩浆是地壳中的熔融岩石,具有高温高压的特点。
当岩浆冷却时,其中的溶解物质会逐渐凝固并形成矿物。
例如,石英、长石等许多硅酸盐矿物就是由岩浆形成的。
3. 沉积矿床沉积矿床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
沉积作用是地壳中碎屑颗粒和溶解物质在水或风等介质的作用下沉积并形成沉积岩的过程。
在沉积岩中,常常含有一些矿物颗粒或晶体。
例如,煤矿、石灰石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矿物学家通过研究矿物成因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和地壳演化的过程,揭示矿床形成的规律,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矿物命名的原则:1.依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钛铁矿,最主要的命名。
2.依物理性质命名,如重晶石比重大,橄榄石橄榄绿色。
3.依形态命名,方柱石四方柱状。
4.依人名,地名命名,章氏硼镁石纪念章鸿钊香化石我国湖南香花岭。
含石字结尾的矿物,主要是具有非金属外表特征或主要不用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如长石、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等;以矿结尾的矿物,主要是具有金属的外表特征能提取金属元素的矿物,如方铅矿、硫铁矿、黄铜矿等。
用玉晶华矾命名的,玉为宝石,晶为透明,华为地表附近,呈松散被膜状,矾为易溶于水的硫酸盐。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按照演化历程分为1.内生作用,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反应(如结晶等)形成矿物的作用。
2.外生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处,与太阳能,空气和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有关的作用。
能形成新的矿物,使某些矿物发生次富集现象。
3.变质作用,以形成的矿物,受到构造变动或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及新成分的加入而受到改变的作用。
内生作用对象:岩浆三个阶段1)岩浆作用阶段在地下冷却,先析出含量高的硅酸盐矿物。
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长石、云母、石英等。
岩浆冷却形成各种侵入岩的作用叫岩浆作用。
可按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分为,超基性(橄榄岩),基性(辉长岩),中性(角闪岩),酸性(花岗岩)侵入岩。
钾钠很高贫二氧化硅的碱性岩。
还能形成铂族自然元素、铬铁矿、磁铁矿、铜铁镍的硫化物等金属矿物。
温度800以上高温,压力数千大气压。
2)伟晶作用阶段(岩浆作用的后续阶段)随着熔体的析出,挥发分的相对增加,在挥发分不迅速逸出的条件下(压力较大),形成富含挥发组分(CO、2 S、Cl、B、F等)的所谓“伟晶岩浆”,并形成矿物H2的作用,称为伟晶作用。
作用位置岩体的顶部或者裂隙中,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叫伟晶岩。
其特点为:1.以硅酸盐为主,晶粒巨大。
原因是挥发分能加快各种质点的运动,有利于矿物的交代和重结晶。
分布最广的使花岗岩伟晶。
第一章1、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2、工程地质条件:。
①土。
和岩石的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④水文地质条件⑤不良的。
地质现象⑥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法、试验方法、计算方法。
4、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
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5、矿物按成因分类: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次生矿物,如高岭石;变质矿物,如蓝。
晶石。
6、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1)自色。
2)他色。
3)假色(其中他色和假色对鉴定矿石没多大意。
义)光泽: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
不透明的。
7、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②解理:解理是指矿。
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华平面的性质③断口: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任意。
方向发生的不规则裂口称为断口。
8、有些矿物还具有一些特性,如方铅矿具有脆性;自然银具有延展性;云母具有弹性,磁。
铁矿具有磁性等。
9、岩石: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10、岩石按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12、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大类:。
(1)深成岩(2)浅成岩(3)。
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熔岩流、火山锥。
14、根据。
SiO2。
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几类:。
1)酸性岩类(2)中性岩类(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2).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
和空间分布情况。
岩石与矿物的鉴别与分类鉴别与分类岩石与矿物岩石和矿物是地球地壳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准确地鉴别和分类岩石和矿物对地质学、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岩石和矿物的鉴别与分类方法。
鉴别矿物的方法:1. 物理特性鉴别法:-颜色:观察矿物的颜色变化,但并非所有矿物的颜色都是明显的判别特征。
-硬度:使用莫氏硬度尺来测量矿物的硬度,硬度越大,矿物越不容易被划伤。
-光泽:观察矿物的外表光泽,如金属光泽、玻璃光泽、半金属光泽等。
-透明度: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如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断口:观察矿物的断口形态,如贝壳状、贝壳状断口、参差不齐的断口等。
2. 化学性质鉴别法:使用化学反应对矿物进行鉴别。
例如,加入酸液或其他试剂检验矿物反应,根据反应的结果可以判断出矿物的成分。
3. 结构特征鉴别法:观察矿物的晶体形态和结构,如结晶外貌、晶体系统、晶体面、晶体形状等。
分类岩石的方法:1. 成因分类法:根据岩石形成的过程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内部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作用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结构和矿物发生改变,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2. 岩石组成分类法:根据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将岩石分为石英岩、长石岩、辉石岩等。
3. 岩石颗粒分类法:根据岩石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组合进行分类,如细粒岩、碎屑岩等。
鉴别与分类岩石和矿物对于了解地壳结构、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鉴别和分类,可以有效地研究岩石和矿物的成因与形态,进而推断地质过程和资源分布规律。
此外,鉴别和分类还有助于判断矿石的品质和潜在经济价值,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鉴别和分类岩石与矿物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工作。
通过运用物理特性鉴别法、化学性质鉴别法和结构特征鉴别法,可以准确地识别不同的矿物。
以成因分类法、岩石组成分类法和岩石颗粒分类法等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过程和岩石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