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期刊出版业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一)美国出版业:(1)美国出版史上有两个较大的发展时期:一是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出版业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进入繁荣期,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等出版中心逐渐形成;二是“二战”后,随着科研、文化人才大量流入美国,科技文献供需两旺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刺激了出版业的发展。
(2)目前,美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
(3)图书出版是美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
(4)美国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者,一般只在在企业所在州、郡或市登记后即可成立出版社、书店等。
(5)美国的图书发行中间环节包括出版社的发行公司、发行代理商、独立销售代表、批发商和馆配商等。
批发商为独立书店、连锁书店和图书馆充当一站式购书中心的角色。
(6)美国的图书零售环节包括连锁书店、独立书店、库存书经销商、专门商店以及附设于药店、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售书处等多种类型。
电子书阅读器成为美国出版市场新宠。
(二)英国出版业:(1)英国出版业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英国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
其印刷水平和规模长期落后于欧洲大陆。
英国印刷厂全部集中在伦敦。
(2)19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语图书市场得以了扩展。
英国出版业的一个鲜明特点----图书出口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目前英国是世界上的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之一。
图书出版是英国出版业中最大的门类。
(4)英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但其中90%为中小型出版社。
大型出版社主要是跨国传媒公司。
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之间的两极分化严重。
(5)英国图书发行体系一般涵盖发行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三个环节,有时也只经过一个或两个环节,形成不同的间接渠道和直接渠道类型。
(6)英国对出版企业的设立实行登记制,对外资也没有限制。
另外,英国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
但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仍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一.报业管理1.基本情况(1).报业大国余威犹存英国是世界近现代报业的发源地。
早在1702年,伦敦舰队街就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张定期出版的报纸——《每日报》。
如今尽管其国势已大不如前,但英国报纸在世界上仍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专业水准向来为各国同行所推崇。
《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太阳报》等著名报纸,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在各自领域均是许多国家报纸效仿的对象。
具体说来,英国报业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①.全国性报纸唱主角:一批以伦敦为基地,发行量巨大的全国性报纸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英国报纸的重要特征。
英国报业的这种全国性报纸占主导的结构,成因非常复杂,比较清晰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文地理因素:英国主要人口集中在英格兰东南部的狭小地带,这为全国性报纸迅速到达比较大的读者群提供了便利;二是交通因素:早在19世纪,英国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铁路网,伦敦的报纸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可以轻易覆盖英国全境;三是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美国或欧洲的德国等国家,政府在权力分配上大多是“小中央”“大地方”,而英国刚好相反,英国的中央集权程度相对其他国家要高得多,伦敦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传统上,一个英国人如果想要知道这个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就必须看来自伦敦的全国性报纸。
②.市场细分各据一方:从市场定位上说,英国人对报纸有精确的划分,他们把报纸分为上游市场报纸、中游市场报纸和下游市场报纸。
在英国的10份全国性日报中,处于上游市场的包括《泰晤士报》(The Times)《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卫报》(The Guardian)《独立报》(The Independent)《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中游市场小报有《每日邮报》和《每日快报》。
位于下游市场的小报有三家,分别是《每日星报》《每日镜报》和《太阳报》。
③.产权逐渐集中化:目前,几乎所有英国报纸均属私人企业或上市公司所有,在市场经济中按企业化运作。
一、出版业简况英国虽然版图狭小,人口只有6200万,却是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全英国注册的出版社有两万余家,活跃的出版社(公司)约2400家,每年出版新书超过12万种,若加上再版的书籍,英国每年印刷的书籍种类超过100万种,年销售图书超过50亿英镑。
出版业是英国创意产业中最大的子行业。
伦敦是英国出版业的中心,绝大多数出版社集中在伦敦,另外在牛津、剑桥、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也有一些重要的出版社。
英国年出书100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公司)有40多家,年出书50~100种的中型出版公司有340多家。
英国主流出版社英国出版实力最强的大型出版公司有: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企鹅集团(英国)(Penguin Group UK)、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哈伯考林斯(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布莱克维尔科学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泰勒与弗郎西斯(Taylor & Francis)、霍德-黑德林(Hodder Headline)等。
英国大型出版集团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或分公司,或在别的国家、地区并购著名的出版社(公司)。
英国主要的政府出版机构是皇家文书局(Her/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出版业的法律环境英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比较完整,形成了以普通法为主、以专业法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法律环境。
英国没有《出版法》,但涉及出版的有关部门法律约二十个,基本上涵盖了出版的各个环节,除了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等专业法之外,涉及出版内容的其他法律还有儿童保护法、邮局法、官方机密法、商品销售法、消费者保护法、贸易活动限制法、转卖价格法、公平交易法和竞争法等。
英国传媒业09国传捷克语新闻徐晨学号:20090626113传媒业在英国相当发达。
在英国这样一个拥有6000万人口的国家,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
而且由于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英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角色,英国的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传媒不但为大众提供了新闻信息和休闲娱乐,而且成为一种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是GDP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英国传媒业基本情况如下:一.通讯社全国共有3家通讯社。
路透社:1850年成立,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
在15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拥有1930名记者。
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
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和《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业及企业界提供信息服务。
在欧洲各国、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设在伦敦。
二.广播、电视全国有4家广播电视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BC)始于1922年,有一些无线电广播器材制造商联合成立,通过征收执照费和广播器材的销售利润支撑财政运转,国家也拨一部分款项,基本是半官方的电视公司。
在英国无线电广播中,BBC迄今保持着统治力量,收听率达到了人口的56%,其节目产出占所有广播节目的30%。
另外,BBC不但制作电视节目,也制作广播节目,目前BBC就已经拥有了全球1.2亿的听众。
另外还有商业独立电视公司ITV、SKY、BSB电视台。
广播电台,除电视公司办广播以外,另有三个全国性商业电台。
在英国最早的电视新闻业的供应商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始于1922年。
BBC 是由一些无线电广播器材制造商联合成立,通过征收执照费和广播器材销售利润支持财政运转。
BBC于1926年被国家化,也是从那时起,他才开始被许可作为推动和促进知识、品位、品行的一个文化、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为大众服务。
研究与观察40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2期)英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管窥及启示李月华摘要:英国作为世界现代出版业的起源国,当下的发展依然领先世界。
文章从坚守出版业的核心价值、秉持用户思维、内容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英国出版业发展良好的原因,并进一步给出对中国出版业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现代出版业DOI :10.19619/j.issn.1007-1938.2018.02.008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先进的蒸汽动力印刷机得以广泛应用,传统的以手工生产的出版业发生巨大变革,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产生了现代出版商,现代性的大众阅读市场逐步形成。
英国作为现代工业的起源地,也是世界现代出版业的起源国。
早在工业革命产生之前100年就有了引领现代出版思想的《论出版自由》,约翰•弥尔顿的这部名著至今仍被奉为现代出版人的“圣经”。
工业革命之后的200多年间,英国在生产力和商业双向维度上一直领跑现代出版业,英国出版至今仍被世界出版业同行模仿学习。
一、英国依然保持全球出版业领跑者的地位当下的英国出版业依然令世界同行瞩目和尊重,这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上,它依然有着傲人的成绩。
英国出版业整体规模目前居全球前五的位置,2015年总销售收入达到44亿英镑,2016年总销售收入达到48亿英镑。
而且在美、日、德等国出版业销售整体下滑的情况下,英国出版业在2015年还保持了增长势头,并且2016年的增长达到了9%。
这是自2007年数字出版被列入统计后,10年来英国出版业增长幅度最大的一次。
这样令人艳羡的成绩在全球前五中只有中国可以与之媲美,但中国的高速度增长是市场上升期的必然结果,英国这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能持续爆发,确实值得认真关注和分析。
更重要的是,英国出版在技术革新实践和产业格局上也远远走在了世界同行前面。
在技术革新实践上,一方面,英国数字出版发展迅速,新技术引领新业态,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2016年,英国数字出版板块的销售额达到17亿英镑,在出版业总销售额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出版业作为传统信息传播行业,其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与程度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
英国作为全球出版业的重要国家,其数字化转型的状况值得关注。
本报告旨在调研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现状1. 数字化阅读普及近年来,英国数字化阅读人数持续增长,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等新型阅读方式受到广泛欢迎。
据统计,2022年英国数字化阅读用户已超过纸质书阅读用户,显示出数字化转型在阅读习惯上的明显改变。
2. 数字化营销推广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英国出版业积极采用数字化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推广、网络广告等,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量。
数字化营销已成为英国出版业重要的营销方式。
3. 数字化平台建设英国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搭建电子书销售平台、在线阅读平台等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数字化阅读服务。
这些平台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
三、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1. 版权保护问题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版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数字化内容的易复制和传播特性给盗版行为提供了便利,严重侵犯了版权方的利益。
如何有效保护版权,成为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虽然英国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搭建了诸多数字化平台,但商业模式的创新仍显不足。
如何结合数字化阅读的特点,开发出更加合理、高效的商业模式,是英国出版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3. 数字内容质量与编辑问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内容的编辑、校对等工作面临挑战。
与传统纸质书相比,数字内容的编辑、校对流程需要更加严谨和高效,以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
然而,目前英国出版业在数字内容质量与编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规范和管理。
四、英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趋势1. 强化与科技公司的合作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英国出版业将进一步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借助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英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和发行格局作者:杨状振来源:《对外大传播》2009年第06期一、英国出版业的市场规模与零售格局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标准产业代码分类,在目前的英国国内出版市场上共有图书和报纸期刊出版商7700余家。
其中,图书出版商2720家,报社540家,期刊出版商2086家,其他出版商1500余家,报刊代理机构880余家。
英国出版商协会(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的相关统计数字表明,作为英国最具活力的文化产业之一,2007年英国图书出版业总产值约为80.4亿美元(其中图书销售额58.8亿美元,出版商其他非图书性收入21.6亿美元),约占当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33%。
如果再加上期刊收入,英国出版业的年生产总值达到100.4亿美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0.41%。
英国图书零售业的构成格局在1991年《净价书协议》之后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变化。
随着在英国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定价制度的瓦解,书价打折现象成为图书销售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获得迅速推广的营销手段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超市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对图书销售做畅销排行,并且将最畅销的图书打折让利销售,让图书区设在靠近入口处,在结帐处摆放可促成购买冲动的图书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和便利措施,都使得超市购书方式成为越来越受英国人欢迎的购书方式之一。
根据英国图书销售公司(BML)的调查数据,超市在英国图书销售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后呈现出全面增长态势。
超过50%的消费者倾向于在超市购买图书,并会在图书品种扩大的情况下增加他们的购买册数。
与新兴的超市购书方式相比,传统的连锁书店发行模式仍显得霸主味十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大连锁书店企业纷纷在英国各中心城市推出营业面积2万平方英尺以上的超大型书店,其常备图书品种增加到10万种以上。
这些“超级书店”借助全国连锁甚至国际连锁的优势,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统一牌号,却单独分销,不但在价格竞争上占据了有利地位,而且享有着众多中小型独立书店所无法拥有的庞大客户资源。
英国期刊出版业概况分类:行业期刊作者:徐春莲何海林字数:3649 来源:传媒第3期12pt英国是西方出版业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而且出版在英国并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出版物对英国的教育制度及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在英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对出版物征税、产权集中、出版物内容是否涉及个人隐私、猥亵和诽谤的规定,以及准许出版商使用个人信息数据的尺度掌握等诸多问题的立法和政策出台上左右为难、谨小慎微中可以反映出来。
另外,英国人口不足6000万,土地面积也只有24万平方公里。
若以面积、人口计算,仅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可是,2005年英国的GDP总量达1.14多万亿英镑。
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加上英语在国际交流中传统的主导地位及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普及运用,使英国出版业、特别是期刊出版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为世界期刊的出版强国,英国拥有许多大名鼎鼎的杂志出版商,如IPC传媒(IPC Media)、Emap集团、国家杂志出版公司(National Magazines)、BBC杂志公司(BBC Magazines)、Haymarket集团、康泰纳仕国际出版公司(Conde Nast)、励德商讯集团(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鲍尔出版公司(H. Bauer)等,不仅出版有大部分的国际著名品牌杂志,如《Vogue》(时尚)、《大都会》(Cosmopolitan)、《魅力》(Glamour)等等,而且创办、出版了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英国本土品牌杂志,如《男人装》(FHM)、《墙纸》(Wallpaper)、《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
各种类别、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杂志不仅为大众提供了新闻、娱乐和休闲资讯,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英国期刊出版商协会(Periodic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统计,2005年,英国出版消费类期刊(Consumer magazines)和商业类期刊(Business-to-business magzines)共8474种,其中消费类期刊3366种,占期刊总数的39.7%;商业类期刊5108种,占总数的60.3%。
2000年以来英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特征和趋势研究李武Featuring Trend Analysis of British Publishing Industry since 2000摘要本文基于对2001到20007年英国图书出版产业权威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英国出版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和趋势:在图书出版产业链环节,年度出版新书书目和注册增值税的出版公司数量有所下降、出版集团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数量基本稳定,但薪水有所提高;在图书销售环节,图书销售量和销售额整体上呈逐年稳步发展态势、其中虚构类图书是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儿童图书发展最为迅速、图书出口市场表现优于国内图书市场和美国图书出口市场;大型连锁书店仍然是最为主要的发行渠道,通过在线购买图书方式发展非常迅猛,而图书批发业务则进一步趋向集中。
在图书消费环节,与图书销售情况相对应,整体上图书消费量和消费额也在稳步发展,但作为主要团体用户的图书馆在图书购买方面表现极其平庸。
关键词出版产业英国出版出版现状产业特征1.引言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整合、全球发展和技术变革,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英国出版业有了长足的发展[i]。
从出版图书数量的角度来看,英国是与美国、中国一样每年出版的新书种类超过12万种;从图书销售市场的角度来看,英国仅次于美德日中拥有第五大国内市场,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出口国[ii];从出版管理和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英国拥有先进的出版管理理念和操作技术,是其他国家同行学习的典范。
本研究基于出版产业链的研究视角,通过收集和整理2000/01到2006/07年英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数据,试图分析和总结2000年以来英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以期有助于中国同行更好地了解英国的图书出版现状和制定相关的决策。
表n:英国出版媒体产业年度收入﹡,2001,2003,2005,2007﹡报纸和杂志的收入包括广告收入和会议收入等。
英国期刊出版业概况
英国是西方出版业起源最早、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而且出版在英国并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出版物对英国的教育制度及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在英国政府和立法机构对出版物征税、产权集中、出版物内容是否涉及个人隐私、猥亵和诽谤的规定,以及准许出版商使用个人信息数据的尺度掌握等诸多问题的立法和政策出台上左右为难、谨小慎微中可以反映出来。
另外,英国人口不足6000万,土地面积也只有24万平方公里。
若以面积、人口计算,仅相当于我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可是,2005年英国的GDP总量达1.14多万亿英镑。
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加上英语在国际交流中传统的主导地位及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普及运用,使英国出版业、特别是期刊出版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为世界期刊的出版强国,英国拥有许多大名鼎鼎的杂志出版商,如IPC传媒
(IPC Media)、Emap集团、国家杂志出版公司(National Magazines)、BBC杂志公司(BBC Magazines)、Haymarket集团、康泰纳仕国际出版公司(Conde Nast)、励德商讯集团(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鲍尔出版公司(H. Bauer)等,不仅出版有大部分的国际著名品牌杂志,如《Vogue》(时尚)、《大都会》(Cosmopolitan)、《魅力》(Glamour)等等,而且创办、出版了不少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英国本土品牌杂志,如《男人装》(FHM)、《墙纸》(Wallpaper)、《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等。
各种类别、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杂志不仅为大众提供了新闻、娱乐和休闲资讯,而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英国期刊出版商协会(Periodical Publishers Association)统计,2005年,英国出版消费类期刊(Consumer magazines)和商业类期刊
(Business-to-business magzines)共8474种,其中消费类期刊3366种,占期刊总数的39.7%;商业类期刊5108种,占总数的60.3%。
另外,还代理出版消费类杂志(Customer magazines)约900种。
英国国内市场对期刊不断增长的需求无疑是英国期刊繁荣和发展的推动力。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远程通讯和数字电视的出现与应用,在英国报业呈现衰落迹象的同时,人们对期刊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热情。
英国的期刊出版商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充分利用杂志品牌的力量,向网络、广播、电视及会展、演出等媒介延伸,成功地吸引到了新生代读者,同时又将他们的兴趣引回到杂志这一平面印刷媒体。
2005年,英国出版的消费类期刊的种类就比10年前增长了24%,而英国居民在期刊的消费方面继2004年首次突破20
亿英镑大关之后,2005年又攀升至21.57亿英镑,10年实际增长31%。
2004年,英国期刊业的产值达64.44亿英镑,其中消费类期刊的产值超过29.61亿英镑,商业类期刊的产值达30.98亿英镑。
另外,代理出版消费类杂志的产值约3.85亿英镑。
按照收入来源分,2004年,英国消费类期刊的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和发行,其
中广告收入占36.7%,发行收入占63.3%。
商业类期刊的广告收入占82%,发行收入占18%。
显示在英国消费类期刊总体的经营模式中,传统的发行收入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大,商业类期刊则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
据Ad Barometer的国际广告市场分析报告,2005年,由于英国的国内家庭消费及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和下降,导致报纸、期刊及电台的广告经营增长放缓。
2005年,英国期刊的广告经营总收入为18.91亿英镑,在报纸(36%)和电视(30%)两大主要媒体之后,占广告投放份额的14%。
其中,消费类杂志的广告收入为8.27亿英镑,占整个期刊广告收入的43.7%;商业类杂志的广告收入为10.64亿英镑,占整个期刊广告收入的56.3%。
最近几年来,英国的期刊市场中,女性期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几乎撑起了消费类期刊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电脑与互联网、电脑游戏、名人、男性和纪实等几大类期刊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例如,在男性期刊方面,月刊《男人装》和《马克希姆》(Maxim)发行超过60个国家,在全球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Nuts》、《Zoo》等新办周刊的出现,男性周刊这片期刊市场“处女地”表现出的上升势头令人惊喜,而且其国际市场的潜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那些瞄准高收入、高消费年轻男性消费者市场的广告商而言,这是一块非常有吸引力的蛋糕。
此外,名人期刊在英国的发展也颇为迅猛,从最早、最有名的《Hello》到最近的《Heat》、《Now》和《Closer》,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已有名人类杂志不下15种,其中不少已成为世界同类品牌刊物的领先者。
在特殊兴趣和专业类期刊市场方面,英国定期出版发行的刊物有8000多种,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最具创意的专业期刊市场之一,所出版的汽车与电脑游戏类杂志在国际上相当令人瞩目,其中《汽车》(Autocar)拥有17个国际版本,《汽车测试报告》(Top Gear)也在中国、印尼和韩国等8个国家出版。
而在电脑游戏类期刊中,未来出版集团(Future Publishing)与索尼游戏机之间的长期合作是这个细分市场增长的催化剂,同时也大力推动了两者在国际上的成功合作。
未来出版集团在全球33个国家已取得了159张出版许可证。
另外,旅游指南类的杂志《Time Out》也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已在世界上12个城市出版。
英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和专业出版市场之一,领衔的有励德商讯、联合商业传媒(United Business Media)、Emap通讯(Emap Communications)和DMG全球传媒(DMG World Media)等著名商业和专业出版机构,其商业出版物对全球的商业通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例如,著名的《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杂志在全世界197个国家发行,销量超过100多万份,是世界顶级商业信息品牌杂志之一。
近年来,英国期刊的发行连续呈上升趋势。
2004年,英国期刊的销售总收入达19.77亿英镑,全年销售总量为13.39亿册,平均每人每年拥有22册,人均杂志消费量仅次于居全球首位的丹麦(25册)等国而在欧洲乃至世界名列前茅。
英国人喜欢读杂志是英国期刊市场繁荣的基础。
英国人对期刊的态度非常积极,认为期刊是他们喜欢的出版物。
他们在闲暇时通过阅读期刊来放松身心,从杂志中找回流逝的兴趣爱好,并从中得到有用的产品和信息资源。
从读者规模来看,英国人口5860万,16
岁以上的成年人4740万,其中女性2450万,男性2290万。
根据英国全国读者调查(National Readership Survey)的统计,消费类期刊的阅读率达成年人的77.4%,其中成年男性为71.3%,比全国性报纸的阅读率还高出36个百分点;成年女性为82.3%。
商业类期刊的阅读率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中达到99%,87%的决策层和高管为了工作而定期阅读商业类期刊,其中71%的人视其为必读刊物,超过其他任何媒体而成为首选对象。
社会中上层、中产阶级和中下阶层的期刊阅率最为集中――达81.3%。
英国居民平均期刊阅读时间为每天54分钟。
作为全球期刊出版的一个强国,英国期刊海外扩张的步伐也越来越大,现在有7%英国版的消费类期刊和12%的英国版商业类期刊销往海外。
国际强势品牌和纵横世界的传统赋予了英国的期刊出版商创办一流杂志所必需的激情、实力和经验,加上消费类杂志高达近90%的发行完全靠零售市场销售,促使英国期刊界在杂志的编辑内容、封面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每一环节都追求卓越和完美。
英国期刊行业各种业务的培训也为期刊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英国期刊界不仅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出版奇才,而且也向美国期刊界“输出”了不少声名显赫的优秀人物,如全世界最权威的时尚杂志――美国《Vogue》的总编辑安娜·温托(Anna Wintour),在美国出版业颇具影响力的丹尼斯出版公司(Dennis Publishing)的“掌门人”菲力斯·丹尼斯(Felix Dennis),美国最畅销杂志《荧屏导视》(TV Guide)的主编伊恩·伯茨(Ian Birch)和著名时尚杂志的主编格兰达·贝利等等。
英国的期刊出版集团还通过直接收购或兼并重组国外出版公司的渠道打进国际期刊市场,使得英国期刊出版业的全球化正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
作者徐春莲系家庭期刊集团管委会主任兼家庭杂志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