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4
现代西方哲学讲义2015.06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 (2)第二讲新黑格尔主义之鲍桑葵 (4)第三讲意志主义之叔本华 (8)第四讲意志主义之尼采(1) (12)第五讲意志主义之尼采(2) (17)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20)第七讲精神分析学之弗洛伊德 (25)第八讲实用主义之詹姆斯 (31)第九讲科学哲学之波普尔 (35)第十讲现象学之胡塞尔 (40)第十一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一) (44)第十二讲存在哲学之海德格尔(二) (51)第十三讲:存在哲学之萨特 (57)第十四讲分析哲学之维特根斯坦 (62)政治哲学之罗尔斯 (65)第十六讲哲学的终结与后哲学 (70)第一讲现代西方哲学概论三、现代西方哲学(一)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1. 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和基本走向。
实际上,西方哲学一直有两条线,分别由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开启。
前者重概念和先天,后者重具体事物和经验。
2. 唯实论与唯名论:中世纪早期主要以柏拉图主义为其思想资源,后期则转向亚里士多德主义。
基于共相与殊相关系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也源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唯实论是柏拉图哲学的产物,唯名论则与亚里士多德有不解之缘。
3.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延续了柏拉图路线,经验论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后裔。
康德看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于是对二者加以综合,形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
4.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19世纪晚期,穆勒基于德法两国和英国哲学家对康德的不同回应,首次在欧洲大陆哲学和英国哲学之间做出区分,后来这种区分逐渐被双方的哲学家所采纳和加强,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哲学传统,从而构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而是“做哲学”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二十世纪的哲学史是刺猬与狐狸的历史,是那些努力想认识一件大事物的哲学家与那些只满足于认识许多小事物,甚或只是一件小事物的哲学家的历史。
浅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现代西方哲学是指从17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出现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其特征在于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批判和超越,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分析,以及对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现代西方哲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学术成果,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进行浅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思想体系的本质和内涵。
第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二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统一。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哲学思想相互交织、相互补充。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思维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通过理性分析和推理而得到的;而经验主义则强调经验和实证,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而得到的。
现代西方哲学试图通过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统一,建立一个既能充分尊重理性思考又能充分重视实践经验的哲学体系。
康德的“合乎经验的先验概念”和黑格尔的“理性的辩证法”,都试图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中寻求一种统一和统合。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三是价值取向。
现代西方哲学不仅在理论上对现实世界进行精细的分析和思考,而且对人类存在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哲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的自由、平等、正义、爱、善、美等价值观念的思考,试图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和更加美好的世界。
康德的“人格尊严”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的“超人”理念,都是现代西方哲学对人类价值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四,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四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整合。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更加频繁,现代西方哲学也更加注重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整合。
从20世纪初的存在主义哲学到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现代西方哲学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的接受和整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和包容。
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性思维、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统一、价值取向和多元文化交融等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上的深刻思考,也为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深远的哲学思考与理论支持。
绪论一、什么是哲学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二、哲学有用吗?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三、哲学的不确定性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
哲学就是试图去说清楚什么,说清楚了的就是科学,不能说的东西,就必须以虔诚的沉默来对待。
”哲学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
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
智慧的痛苦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
1
法兰克福代表人物: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本雅明著作等身,其中一篇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知。
阿多诺
狄奥多·阿多诺 (该学派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了霍克海默、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
阿多诺认为,通过侵害革命意识的客观基础,通过冻结曾作为批判意识之基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就他来看,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纵。
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
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马尔库塞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
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在知识论上的主张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旨趣(knowledge interest)。
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技术的认知旨趣;“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包含实践的认知旨趣;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 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
疯癫文明
临床医学
词与物
知识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
性史
教程。
浅析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现代西方哲学是指近现代以来西方思想界在哲学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它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持续至今。
现代西方哲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倾向。
本文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进行浅析,并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第一,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一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并存。
在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一直是两种主要的哲学思潮。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这两种思潮的并存表现在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方式上。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能力和普遍真理的存在,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思维和推理来认识世界。
而经验主义则强调经验和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和真理源自于感觉和经验。
现代西方哲学在这两种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元的知识观和认识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讨也更加深入和多元化。
第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二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启蒙运动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倡导批判性思维和质疑传统权威。
启蒙运动提倡理性、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偏见,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批判性思维成为一种基本精神,哲学家们以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来审视传统观念和权威,提出新的理论和见解。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现代西方哲学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思考的空间。
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三是多元化和综合性。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速了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现代西方哲学吸收了来自不同文化的思想和理论,形成了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哲学家们常常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出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和观点。
在哲学领域,现代西方哲学的多元化和综合性体现在不同学派和思潮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上,哲学理论也更加注重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第四,现代西方哲学的特征之四是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现代西方哲学越来越关注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和价值。
绪论么么哒一、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特别是其本体论的超越,对二元分立哲学模式的超越,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超越,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越。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从整个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型过程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可谓是这一转型的过渡期,而从20世纪初至今可谓是其完成期。
过渡期的基本哲学倾向是实证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前者采取了马赫主义等形态,后者主要有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以及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实用主义(特别是詹姆士)兼有上述两种倾向。
此外,还有一些既较多地保留又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以及各种形式的实在主义。
完成期可分为20世纪上半期的西方哲学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
上半期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的出现和盛行。
它们标志着西方哲学在总体上已由近代思维方式转向现代思维方式。
20世纪初罗素和摩尔对黑格尔主义的公开驳斥标志着分析哲学运动的正式形成。
现象学运动肇始于胡塞尔,广义地说,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和梅洛-庞蒂等的存在主义是整个现象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时期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形而上学不彻底性及实用主义倾向作了进一步的改造,更为强调哲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宗教哲学和神学方面兴起了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和新正统主义神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现代西方哲学目录[隐藏]【时代背景】【基本特征】【历史演变】【主要论题和发展趋势】【概述】现代西方哲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主要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
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新流派,在这些大的流派之中又有相当多的分支,比如现象学中,几乎每一位大思想家都可独自立派。
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基础主义、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对境域的关注,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哲学思维。
这种变化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具有了很强的向其他学科渗透、与之交叉的能力,以及建立新的次级学科的能力,比如科学哲学、环境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技术与不少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文学艺术实践之间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
而且,由于思想方式的转变,相比于传统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距离拉近,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对话可能。
此外,现代西方哲学是活着的、还在不断出新的,在当今这种全球化的形势中,对中国的各种思潮有着巨大和持久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西学东渐”的现象屡屡出现,并势将不断出现。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未来哲学的塑造中,现代西方哲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编辑本段]【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最后确立。
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继之而来的则是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以及与之相应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的深化。
一般说来,这个时期的各种矛盾和危机,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现代西方各流派的哲学之中。
在这段时期里,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西方得到了巨大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演绎逻辑的形式化使数理逻辑成为科学知识系统化和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物理学中相继出现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起了科学技术的革命,使科学概念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明人类的认识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2 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科学技术革命,更加扩大了人类知识的领域,呈现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新特征,也在现代西方各哲学流派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
[编辑本段]【基本特征】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的哲学相比,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逐步抬头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由A.孔德开始,由B.A.W.罗素发展起来的分析经验论(见分析哲学)。
实用主义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哲学流派也倾向于经验论。
这一时期,理性论仅仅在新经院哲学(见新托马斯主义)中还有点影响。
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运动,力图恢复理性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
而对经验论最沉重的打击,是来自心理学方面。
蓬勃发展起来的认识心理学派,给理性论提供了反驳经验论的最有力证据。
按照认知学的看法,心灵完全不是一块白板,即使最简单的知觉也受认知作用的影响,决不是单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
一个意象更是信息储存与检索的复杂操作,经验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存在,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中,认知的模式或范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科学实在论根据新的物理实验结果对经验论所作的批评,也为理性论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经验论者不仅忽视了心灵或理性的作用,而且还否认或怀疑外物,即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的存在,并以可观察性作为实在性的标准。
大多数科学实在论者反对经验论主张的这种观点,有些实在论者还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科学哲学中最后的裁判员不是理论,而是实验,不是我们怎样思想,而是我们如何行动。
在他们看来,能够产生效果的理论对象,即使本身是不可观察的,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实在的。
经验论和理性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易位,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科学明显地对经验论有利。
然而现代科学并不支持经验论,由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囿于经验论的传统,他们往往试图从经验论立场解释新的科学发现。
随着现代科学中理性论再度被重视,导致它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
这样,结构、整体、范式等,便代替逻辑原子、感觉资料、观察语句而成为最流行的哲学概念。
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和决定论在逻辑、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普遍出现了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决定论的倾向。
哲学家不再信奉那种永恒不变、普遍有效、独一无二的规范、准则、标准或范式,承认道德规范、合理性标准、科学范式等都相对于文化和时代而发生变化,甚至逻辑规则也可以根据约定而有所不同。
例如,R.卡尔纳普提出的容忍原则,就允许有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语言构架;M.福柯揭示了文化史上各种不同的认识型;T.S.库恩指出了科学史上各种不同的范式;P.K.费耶尔阿本德强调合理性标准随时代而改变。
这些哲学家对多元主义的趋向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是可以容忍的;有的承认这些是人类学和科学史上所揭露的事实;有的则表示热烈拥护。
费耶尔阿本德指出,一个科学家不仅是理论的发明者,而且是事实、标准、合理性形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发明者。
现代西方哲学在文化史、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方面,还普遍地带有相对主义的特点。
一个多元主义者如果进一步主张同时或先后出现的不同标准、范式等等是不可通约或不可比较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并无正确、不正确之分,并无进步、退化或优劣之别,他就成了一个相对主义者。
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的后期结构主义、解释学以及在英美的分析哲学中,相对主义并不罕见。
19世纪德国哲学家F.W.尼采可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典型。
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
尼采早在19世纪末期就反对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的实证主义,他针对实证主义者“有的只是事实”的口号说:“不,恰恰没有事实,有的只是解释”。
库恩和费耶尔阿本德则在20世纪60~70年代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对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信奉的既是经验意义标准也是理论评价标准的观察证据提出质疑,认为没有任何中立的观察,只有充满理论或受理论污染的观察。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比较流行的有道德相对主义,还有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并未占统治地位。
有些多元主义者或历史主义者既反对固定不变的标准,也反对相对主义。
普遍重视对语言问题的研究西方古代、近代的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过哲学考察,但他们并不认为这种考察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必要条件或预设。
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
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的主要哲学流派如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研究和阐明,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
分析哲学家往往认为科学问题是事实问题,科学研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而哲学问题本身就是语言问题,或者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
他们所关注的主要在于分析形式化语言或日常语言,但其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种是把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看作对各种不同语言或谈论的分析和阐明,如对宗教、伦理和科学的谈论等等。
这样,哲学谈论就是对谈论的谈论,是属于第二层次的、使用元语言的谈论。
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有在人工语言或形式化语言中,才能被明确区分出来。
持这种看法的哲学家认为,日常语言有许多缺陷,无论分析那一种谈论,都必须或应当构造一个形式语言系统,代替那些实际上被使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阐明该谈论中出现的许多词、句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
例如,在分析科学语言时,主要不是分析科学家实际使用的语言,而是分析那些经过合理重建的科学理论和观察报告等等。
另一些分析哲学家则致力于分析与日常语言中的哲学至关重要的词汇和语句,反对用人工语言代替日常语言。
他们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毫无问题,毛病主要出在对日常语言的误解。
正是由于不懂日常语言的用法或使用不当,造成了奇怪的、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
因此,只要对日常语言进行细致分析,阐明有关词、句的意义和用法,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哲学困惑得到“治疗”。
在语言问题上,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和解释学与主要流行于英美国家的分析哲学有所不同,这些学派比分析哲学更注重语言分析,它们不只是分析语言,而且把一切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心理现象甚至自然现象,都当作一种代码或符号系统,或者当作一个文本加以分析和解释。
例如,法国结构主义者C.勒维-斯特劳就把神话和亲属关系看作具有象语言一般的结构。
按照他的分析,神话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是努力解决人的生存和社会组织问题的尝试。
他把语言和通讯作为哲学的关键概念,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解释学专门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语言、社会制度等本质上有意向的现象,它把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和一条法律等等,都看作是具有语言的性质,并需加以解释的文本。
[编辑本段]【历史演变】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文哲学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继续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的经院哲学、1 7~18世纪的理性论和经验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等,都对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流派发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仍然是现代西方哲学所讨论和研究的重点。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从时间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这个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晚期。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如唯意志论、生命哲学、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等。
他们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A.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在19世纪40~50年代和70~80年代曾两度流行于德国。
叔本华根据I.康德关于现象和本体的划分,区别了自我的两个方面,他把作为知觉对象的自我看成现象,把作为意志体现的自我看成本体,并强调意志在有机界和无机界中的作用。
尼采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把“生命”作为其哲学的重要概念,认为对一个信念或判断,最关键的不在于它是否“真”,而在于它是否“肯定生命”,即是否能够赋予持这个信念的人们以力量、权力和自由之感。
在他看来,诉诸理性或真实性,仅仅是一个“意志”为确立其对另一个的权力所能够采取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