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与税法差异处理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81.96 KB
- 文档页数:3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重难点归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一、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二、前期差错更正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涉税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重新调整报出日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董事会批预计对外再次对外一般情况下资产此期间发生与日后事项相关事项,负债表日后期间需要重新调整报表和报出日。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归纳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预计负债——未决诉讼:【归纳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调整减值准备的:【归纳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销售退回和折让的(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下):【归纳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差错的,所得税的调整原则:(一般情况下)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原则(一)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1.税前调整2.所得税的处理方法3.留存调整的调整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同时,相应的调整“盈余公积”科目。
4.进行上述账务处理的同时,还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包括:(1)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末(即资产负债表)或本年发生数(即利润表);(2)当期编制的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即资产负债表)或上年数(即利润表);(3)上述调整如果涉及附注内容的,还应当调整附注相关项目的数字。
【强调】日后调整事项不需要在附注中披露。
5.。
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本章考情分析近年考试中,本章内容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等内容也可能与其他章节相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掌握。
【相关知识】追溯调账的原则1.会计政策变更(绝非错误)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绝对不允许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项目科目正常写利润表项目科目要换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项目同“前期重大会计差错”知识点一、会计政策概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知识点二、会计政策变更一、满足下述两种情形之一,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法定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
(自愿变更)【手写板】二、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对其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将自用的办公楼改为出租,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而是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少量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法改为五五摊销法)知识点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年限、百分比、特殊金额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知识点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一、追溯调整法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含义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特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虽然不影响资产负债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
举例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共8点)a.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三篇)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 1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__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简称为调整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简称为调整减值)。
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根据当时资料判断某项资产可能发生损失或永久性减值,但没有最后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最好的估计金额反映在会计报表中。
但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所取得的新的证据证明该事实成立,即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损失或永久性减值,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予以修正。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简称为调整收入)。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差错更正)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属于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存在的财务舞弊和差错,应当作为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
一般说来,财务舞弊均是重要事项;但发生的差错,可能是重要差错和非重要差错。
甲公司2010年12月15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丙企业,取得收入10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税率17%),甲公司发出商品后,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80万元。
此笔货款到年末尚未收到,甲公司按应收账款的4%计提了坏账准备4.68万元。
2011年1月15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本批货物被退回。
按税法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均不能在税前扣除,本年度除应收丙企业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2011年4月28日完成了2010年所得税汇算清缴,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甲公司2010年财务会计报告在2011年3月31日经批准报出。
根据规定判断,该销售退回应作为调整事项进行处理:①2011年1月15日,调整销售收入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 __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__贷:应收账款__②调整坏账准备余额借:坏账准备__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__③调整销售成本借:库存商品__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__④调整应交所得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__-__)×25%] __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__⑤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费用) __贷:递延所得税资产(__×25%) __[注:原应收账款资产的账面价值为__元(__-__×4%),计税基础为__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__元,按25%的税率,原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现将其冲回]⑥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即减少的净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__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__(__-__-__-__+__)⑦因净利润减少,冲回多提的盈余公积借:盈余公积(__×10%) __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__⑧调整报告年度报表(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费用等。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点讲义第二十一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
【例题】甲上市公司2019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于2020年3月20日编制完成,注册会计师完成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并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020年4月15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20年4月17日,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的日期为2020年4月21日,股东大会召开日期为2020年5月12日。
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的规定。
甲上市公司2019年度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20年1月1日至4月17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如果在2020年4月17日至21日之间发生了重大事项,需要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或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假设经调整或说明后的财务报告再经董事会批准报出的日期为2020年4月26日,实际报出的日期为2020年4月29日,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为2020年1月1日至4月26日。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一)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以下几项: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告舞弊或差错。
第三十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财务报告的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资产负债表日与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间往往存在时间差,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事项可能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有重要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标准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确实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日是指会计年度末和会计中期期末。
其中,年度资产负债表日是指公历12月31日;会计中期通常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等,会计中期期末相应地是指公历半年末、季末和月末等。
如果母公司或者子公司在国外,无论该母公司或子公司如何确定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其向国内提供的财务报告都应根据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
〔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通常是指对财务报告的内容负有法律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批准日期。
财务报告的批准者包括所有者、所有者中的多数、董事会或类似的管理单位、部门和个人。
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有权批准对外公布财务报告,因此,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对于非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三〕有利或不利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所称”有利或不利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肯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既包括有利影响也包括不利影响〕的事项。
如果某些事项的发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任何影响,那么,这些事项既不是有利事项也不是不利事项,也就不属于准则所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是自资产负债表日次日起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止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报告期下一期间的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有哪些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有哪些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出现的错误。
出现会计差错,应该怎么处理?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有关会计差错的账务处理方法有:一、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事项和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事项。
1、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于发现时调整本期的相关项目。
如企业于1998年度应于资本化的工程人员工资计入了管理费用,则应将计入管理费用的人员工资调整计入工程成本。
会计分录为:借:在建工程贷:管理费用2、对于本期发现的属于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不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但应调整发现当期与上期相同的相关项目。
属于影响损益的,应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
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
如:某企业1998年发现1997年管理用设备少提折旧1000元,对于这非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应将1997年少提折旧1000元,计入1998年的管理费用,同时调整累计折旧的账面余额,即于发现当期作分录为:借:管理费用 1000贷:累计折旧 1000公司在申报所得税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二、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事项对于发生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期初数。
如影响损益,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损益的影响数,并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成收益,会计报表相并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
如:某企业于1998年发现1997年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利息费用200000元,计入了1997年度的损益。
发现该项差错后该企业在1998年的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未分配利润、应交税金、在建工程等项目的年初数。
其帐务处理为:(1)调整工程成本借:在建工程 20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2)计算应交税金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6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6000(3) 结转净损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4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000(4)报表调整该企业1998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应交税金、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的年初数均应调整,利润分配表中财务费用、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等项目的上年数也应调整。
涉及资产负债表⽇后涉税调整事项有哪些涉及资产负债表⽇后涉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后事项》(以下简称29号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间发⽣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期”。
29号准则中的资产负债表⽇,正常情况下指的是会计年报的资产负债表⽇,即每年12⽉31⽇。
(⼆)资产负债表⽇后调整事项29号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进⼀步证据的事项”。
这些事项的发⽣按准则规定应当对报告年度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年报)进⾏调整。
(三)资产负债表⽇后涉税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后涉税调整事项,是指发⽣的资产负债表⽇后事项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调整,即涉及企业报告年度损益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后涉税调整事项财税处理的相关规定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规定:(1)如果报告年度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发⽣于年报批准报出⽇之前,汇算清缴时涉及的需要调整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核算并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2)如果报告年度所得税清缴发⽣于年报批准报出⽇之后,汇算清缴时涉及的需要调整所得税费⽤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进⾏核算并相应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的年初数。
2.财政部编写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以下简称《讲解》)要求:(1)资产负债表⽇后调整事项发⽣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年报包括应缴所得税在内的相关项⽬,并作相应的纳税调整;(2)如果资产负债表⽇后调整事项发⽣在汇算清缴之后,则只能调整年报税前损益的报表项⽬,不调整相应的所得税,不因此作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应按照税法规定将该事项在税收上作为本年度纳税调整事项,在会计上作为本年度所得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