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71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教案第一章:中学生物学教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掌握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1.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生物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生物学教学案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第二章: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策略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掌握针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2.2 教学内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针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来掌握教学策略2.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程度教学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兴趣调查:评估教学方法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第三章: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3.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的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3.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支持学生的学习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掌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4.2 教学内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生物学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能力5.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的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5.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改进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掌握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6.2 教学内容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的策略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含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教材,演示分析过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6.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课程标准含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根据课程标准选择和使用生物学教材的理解程度第七章:生物学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7.1 教学目标掌握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学会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7.2 教学内容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和策略互动教学法:通过模拟教学活动,让学生实践教学技巧和策略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7.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课堂教学基本技巧和策略的理解程度模拟教学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教学技巧和策略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解程度第八章: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掌握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8.2 教学内容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的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8.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将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开展生物学科研并与教学相结合的理解程度第九章: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1 教学目标理解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2 教学内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策略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9.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理解程度第十章: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掌握生物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学会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生物学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的策略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教学创新实例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适应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10.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些章节主要介绍了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目标、方法、资源和实验教学设计等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生物学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1.1 生物学教学的定义1.2 生物学教学的目标1.3 生物学教学的意义2. 生物学教学的原则2.1 科学性原则2.2 启发性原则2.3 实践性原则2.4 针对性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生物学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学方法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讲解:讲解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生物学教学案例。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内容(续)4. 生物学教学的方法4.1 讲授法4.2 实验法4.3 探究法4.4 小组合作法5. 生物学教学的技巧5.1 课堂组织与管理5.2 教学媒体的运用5.3 教学评价与反馈5.4 教学反思与改进七、教学设计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生物学教学的目标。
2. 分析教材内容:梳理生物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 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步骤。
4. 制定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八、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生物学教学。
2.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初中实习教案学科:生物年级:初中课题: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繁殖方式。
2.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功能。
3. 能够分析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4. 能够设计实验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的繁殖方式3. 植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功能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及功能。
2. 掌握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
2. 设计实验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2. 实验器材:显微镜、植物样本、显微镜玻片、溴酚红溶液等3. 实验报告模板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的生殖器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部分。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原理。
3. 实验操作(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生殖器官结构,用显微镜观察花药、花粉等,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10分钟)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理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繁殖方式。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设计更多关于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实验。
2. 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身边的植物,分析其生长与繁殖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高中生物实习教案范文
实习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植物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 学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并识别植物细胞。
实习材料: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果蔬片
4. 植物切片玻片
5. 染色试剂(碘液、苏丹红等)
实习步骤:
1. 理论讲解:介绍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液泡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操作:将植物切片置于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
加入染色试剂以突出各细胞器官的特征。
3. 实验记录:通过绘制草图或拍摄照片,记录不同植物细胞的观察结果,并标注各细胞器
官的位置和特征。
4. 分析讨论:与同学们分享观察结果,讨论不同植物细胞的异同之处,并总结各细胞器官
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实习评价:
1. 参与度: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2. 观察记录:是否有准确、完整的实验记录和分析。
3. 知识掌握:是否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所理解和深入探讨。
实习延伸:
1. 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2. 探究植物细胞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3. 研究植物器官特化的原理和机制。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体、细胞质等。
2. 能够描述植物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并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细胞的不同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示或实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2. 实验法: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
-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质体:存储物质、维持细胞的稳定。
- 细胞质:包含细胞内的各种器官和结构。
2. 植物细胞的作用:- 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完成光合作用产生能量。
- 呼吸作用:通过线粒体完成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 分裂生长:通过细胞分裂完成细胞生长。
3. 实验操作:- 准备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样本。
-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报告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比较它们的结构和特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探讨植物细胞的功能与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引言:生物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设计一节初中生物学实验课,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在设计实验课前,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生物学实验课中,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环境适应、遗传与变异等方面。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通过实验设计,可以选取多种生物学实验内容,如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行为观察、生态环境的调查、遗传实验等。
以下为一个生物观察实验的设计:实验内容:观察不同水平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选取适合观察的植物品种、浇水容器、土壤、盆栽,灯光装置等。
2. 实验设置:将植物分为三组,每组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例如强光组、弱光组和无光组。
每组各放置相同数量的植物。
3. 实验观察: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和颜色等指标。
4. 数据分析: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 实验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
第三部分:实验目标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情况,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影响因素,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如种植植物、调整光照条件等,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部分:实验评估实验课程的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共11篇)初中生物教学心得体会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刘继红我叫刘继红,是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二十多年的生物教学生涯,甘苦自知。
泪水有过,欢笑有过,迷茫困惑,欣喜执着,酸甜苦辣,百味俱全。
但无论如何,我始终坚持,不曾放弃过。
为承前启后,我将自己生物教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虽然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理念的更新多年来,我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也认为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
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种教学理念造就的只是精英,它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是教育的不公平体现。
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其教学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多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
因此,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载体。
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经历了困惑和努力,我渐渐探到生物教学的本质。
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剖析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
教学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细胞的功能及其关系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细胞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以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具体展示细胞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胞的形态特征。
3.探究(20分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细胞的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细节结构,并且和上一步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然后,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推测细胞的功能。
4.讲解(25分钟)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对比,讲解细胞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并与生物体的功能进行关联,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的重要性。
5.练习(15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巩固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6.总结(1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展示给全班,让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探究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使学生了解不同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物展示一块花瓣和一片叶子,并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这两种细胞有什么不同?(2)呈现: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具体介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让学生了解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等结构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的存在情况。
(3)探究:带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给予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切片的显微观察任务,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结构的差异。
(4)讲解:根据学生们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并讲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
同时,进行知识扩展,让学生了解其他不同类型的细胞。
(5)练习:设计几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总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举手陈述,老师进行点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述
•教学设计的特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设计的概念
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了学习的安排。
任何织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
教学设计的概念
国内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
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日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试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ID)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的特点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l 应用系统方法
l 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
l 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
l 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
l 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教学产品
三个设计
层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
和教学理论。
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
目的------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内涵------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
确定目标;
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评价其结果。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学习的定义狭义的学习:指人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和动
物的学习
学习学习理论研究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心理学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v刺激—反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S-R)•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
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
“刺激应强”理论
•强调了外在环
境对学习的影
响,主张运用
奖励和处罚
巴浦洛夫—华生的
经典条件作用:刺激的替代作用桑代克的
联结主义理论:试误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主要观点:
一切行为都是
由反射构成,学习
主要在于形成条件
反射。
操作学习:
斯金纳箱
Simple rewarding and small acts can condition complex behaviors.
程序教学法:
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因人而宜,自定步调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
(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
(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
(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
(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v认知学习理论(S-AT-R)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对所遇到
的环境条件的认知。
•学习过程是信息的接收、加工、使用的过程促进学习有两个条件: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强调学习积极主动的过程
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强化作用
奥苏伯尔的
意义学习论:讲解式教学
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论:强调主动思考、探索求知
布鲁纳:认知
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将学习情景和教材性质解释清楚,便于学生在学习情境中主动获得知识;
•材料的呈示应适合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按由简到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由简化的整体到复杂的整体;
•教师从事知识教学时,要配合学生经验将教材适当组织;
•教材安排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
•学习者自定目标是学习的重要促动因素;
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维果斯基的思想:
强调学习是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为学习的发展起到了支持和促进作用
皮亚杰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生成学习模式(M.C.Wittrock)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情景
协作会话意义建构
支架式抛锚式认知学徒随机通达
问题(疑问、项目、分歧)相关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支六部分模型:
四大要素:多学科专题学习
合作调查学习
基于资源的独立学习情景化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1)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与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支持学习者发掘问题作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
学习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以致用。
(2)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应具有与实际情境相近的复杂程度,避免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要求。
(3)让学习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
教师不是主观武断地控制学习过程,而为他们提供思维上的挑战。
(4)为学习者提供有援学习环境。
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偏离方向时应给予有效的援助和支持。
(5)鼓励学习者体验多种情境和验证不同的观点。
鼓励各种合作学习。
个人理解的质量和深度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可互相交换想法,通过协商趋向一致。
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
系统论认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工的有机整体。
教育系统(教学系统)
达到一定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教育、教学功能
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设计基本原理
教育系统
媒体方法
基础知识
非智力因素
学习为
认知程度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传播者(谁)教师
信息(说什么)教学内容
媒介、信道(通过什么途径)教学媒体
受传者(对谁说)学生
传播效果(产生何效果)教学效果
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信息质量,权威性,可靠性。
师生的传播技术、知识水平、心理因素。
传播媒体、内容、受者需要的配合程度。
传播时机,信息量的合适程度
传播环境、媒体本身的问题等。
验之塔
”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做)
设计经验(理解)参与活动(演戏、表演)
观摩示范
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电视扩音、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视觉符号语言符号
两个著名心理实验(Treicher)
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
视觉83%
听觉11%
嗅觉 3.5%
触觉 1.5%
味觉1%记忆持久性:阅读10%听20%看30%听\看50%说70%
教学设计模式与教学方法
v教学设计的模式
教学设计的模式分为三类:以系统理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作为建构
基础的过程模式;以传播理论作为建构基础的过
程模式。
以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建构基础的过程模式是数量较多的一类模式,其特点是基于学习理论和
教学理论并用系统理论指导设计过程。
这类模式
中有代表的有:迪克-凯瑞(W.Dick & L.Carey)教学设计模式;梅里尔(M.D.Merrill)教学设
计模式;肯普(Jerrold E.Kemp)教学设计模
式;史密斯和雷根(P.L.Smith & T.J.Regan)
的教学模式。
克凯瑞教学开发模型
肯普教学系统开发模型
尼文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设计分析阶段设计选择和
决策阶段
设计发展
阶段
设计评价和
修改阶段
生物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的内隐理论
•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学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