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第二节,主要讲述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法;4. 掌握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能说出其原理和结构;2. 能正确地连接变阻器,并进行实际操作;3. 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连接方法。
难点: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电路图、导线、灯泡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调光台灯,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变阻器。
2. 知识讲解: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原理和结构,通过电路图让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变阻器的连接操作,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连接方法。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手机充电器、电动汽车等,让学生分析其中变阻器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其中包含变阻器,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变阻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变阻器1. 概念: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这两个部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变阻器》。
详细内容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电阻器与变阻器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学会运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变阻器调节台灯的亮度,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改变电阻可以调节亮度?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
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
3. 例题讲解给出具体电路图,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讲解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4.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讲解。
提问学生,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定义、原理、分类2.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3.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变阻器的原理。
绘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图。
计算给定电路中,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的百分比。
2. 答案: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或横截面积,从而改变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应用图:根据实际电路设计。
电流百分比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路图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类型的变阻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概念:介绍变阻器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变阻器的原理: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丝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等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3. 变阻器的种类:介绍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压器等常见变阻器的特点和应用。
4. 变阻器的连接方式:讲解变阻器的基本连接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5.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如调节亮度、音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3. 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连接方式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式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压器等。
2. 学具:电路图、实验器材、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调节灯光亮度,让学生感受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和连接方式。
3. 例题讲解: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实际应用,如调节音量、亮度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及其应用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种类4. 变阻器的连接方式5.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个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图。
2. 简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变阻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3篇)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篇一引入:学生上台用调速器调出不同转速问题1:两次电流大小?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引导分析:总电压不变,调到旋转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阻器变阻器教案篇二变阻器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是一个常见的电子器件,好多同学在学习变阻器的过程中容易对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法产生疑惑,尤其是实物电路的时候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应该从原理上把变阻器掌握好,在应用的时候就有理有据了。
01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能分析滑片移动时引起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原因。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根据电流变化的要求连接和调节滑动变阻器。
0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学习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03学习要点一、变阻器原理变阻器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二、滑线变阻器1、图示。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3、几个问题:(1)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解析:刮去绝缘漆,才会在滑片滑动的时候上下电路部分形成通路。
(2)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解析:下边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不变,为最大阻值。
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小,几乎是零。
(3)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解析:上面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小,几乎是零。
4、滑线变阻器接法: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04自我评测1.滑动变阻器主要是由金属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密绕在瓷筒上的每圈电阻线之间都是__________的。
2.滑动变阻器是用_____________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变阻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阻器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变阻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阻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电路图、实验器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调节电视音量、调节灯光亮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是如何实现调节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种类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使用变阻器。
3. 课堂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阻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变阻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原理2. 变阻器的结构3. 变阻器的种类4. 变阻器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学生想调节书桌上的台灯亮度,应如何使用变阻器实现?答案: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过旋转变阻器的旋钮,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实现调节台灯亮度的目的。
2. 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应用实例。
答案:电视机的音量调节、空调的温度调节、灯光的亮度调节等。
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导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变阻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变阻器应用价值的肯定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知识结合进行变阻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并能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介绍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兴趣,并提出如下问题: - 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用到过变阻器? - 变阻器有什么作用?2. 实验观察(20分钟)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每组实验材料如下: - 变阻器 - 电流表 - 电压表 - 电源 - 连接线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 1. 将实验材料连接好,搭建电路。
2. 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3. 用手旋转变阻器,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 当变阻器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 当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别会发生什么变化? - 从实验观察来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重点内容包括: - 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
- 变阻器的作用和应用。
- 变阻器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 小组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有关变阻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 提出一个有关变阻器的问题。
- 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解决方案。
教案: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14.2《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7苏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学会变阻器的接线方法;4. 能够应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能够说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变阻器的接线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2. 教学重点: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变阻器、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变阻器,以及相应的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如电视遥控器、音响等;2. 讲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演示变阻器的接线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变阻器的接线技巧;4. 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5. 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6.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接线方法;4.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变阻器,并说明其作用;2. 画出变阻器的接线图,并说明其接线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变阻器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并填写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变阻器,如线性变阻器和旋转变阻器,并能够分析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章《电路的控制》,主要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分类、连接方式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分类及连接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变阻器。
3. 培养学生运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分类、连接方式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变阻器、电源、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变阻器、电源、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使用变阻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变阻器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讲解变阻器的分类、连接方式。
(3)分析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1)演示如何正确连接变阻器。
(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计算变阻器的阻值。
(2)分析变阻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变阻器的阻值。
(2)设计实际电路,让学生运用变阻器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工作原理2. 变阻器分类与连接方式3.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说明变阻器的分类及连接方式。
(3)设计一个电路,用变阻器控制灯泡的亮度。
2. 答案:(1)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
(2)分类:固定变阻器、可调变阻器。
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3)电路设计:电源、变阻器、灯泡串联,通过调节变阻器阻值,控制灯泡亮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阻器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研究变阻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4篇)变阻器教案篇一一、生活中的电阻器1、电阻器:2、符号:3、作用:4、应用:改变导体电阻有哪些方法?你认为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二、滑动变阻器1、原理:2、构造:瓷筒、接线柱、金属杆、滑片(滑动触头)、线圈(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3、结构示意图和符号:4、使用:①通常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路中电流不得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②接线时接线柱应“一上一下”连接。
③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
1、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在电路中应如何连接才能改变电流大小呢?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图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改进实验电路图。
填入方框内。
3、进行实验。
4、总结。
三、其他变阻器1.电阻箱2.插入式变阻器3.旋钮型变阻器[随堂检测]1、下列用电器中不需要用到变阻器的是( )A.普通家用白炽灯B.电视机上的音量调节旋钮C.调光书写台灯D.调温电熨斗2.下图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电阻变大的是( ).3.如图所示电路,在、n两点间接—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灯的亮度,电路图的上方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要求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灯逐渐变亮,则变阻器连人电路的方式应采用( )A. 接a,n接bB.接d,n接bC.接b,n接aD.接c,n接d4.给出以下元件: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开关及导线,请按下述要求画出电路图,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灯泡的电流,且滑片右移灯变暗,并且一合上开关就能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篇二引入:学生上台用调速器调出不同转速问题1:两次电流大小?大小是如何改变的?引导分析:总电压不变,调到旋转改变了接入电路的电阻——变阻器进行新课篇三问题2:类似的变阻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调光灯,展示后设问:我们是否也来设计一个调光灯电路?问题3:根据所给的器材,你能否也来设计出一个调光灯电路,并调出两个不同的亮度?变阻器教案篇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各种定值电阻实物。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知道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
2. 让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能够熟练地调节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能说出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 掌握变阻器的结构、原理,能正确使用变阻器。
3. 通过对变阻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变阻器实物、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包括变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亮度可调的台灯,让学生观察到亮度的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亮度改变的原因。
2. 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演示:进行变阻器的使用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调节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变阻器概念: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工作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结构:电阻线、滑片、固定电阻等使用方法:调节滑片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请说明如何使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举例说明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1.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
2. 使用变阻器时,通过调节滑片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难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使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引发学生对变阻器的兴趣。
2. 讲解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3.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5. 运用案例教学法,介绍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6. 课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变阻器应用电路。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变阻器概念、种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变阻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变阻器应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设备:变阻器、电源、导线、开关等。
2. 教学课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变阻器实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变阻器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2. 第2课时: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实验演示。
3. 第3课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4. 第4课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介绍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5. 第5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变阻器应用电路。
九、课后作业1. 绘制一个变阻器的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变阻器教案篇一当我们学完电流,电压这些知识点后,就要开始认识电阻了。
对于电阻不少同学会做题真正理解比较少。
因为前面学习电流电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电流表,电压表很直观的测出来。
这电阻这里它就没有这么明显了。
它要用到我们物理试验方法里面的转换法来研究它,认识它。
思维上转不过来那就麻烦了。
通俗的话就是前面是直接认识,后面是间接认识。
关于电阻和变阻器的知识点我们要核心掌握的知识点是以下这些:1、电阻的定义我们是这样定义电阻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那么我们怎么去知道它阻碍作用的大小呢?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
我们课本中是这样来辅助我们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通过做如上的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越亮那么通过的电流越大,因而我们认为它的电阻比较小。
显然这样的认识还不够,于是我们为了很直接的看出电流的大小,我们接下来把电流表连接进去了。
所以我们认识电阻是借用电流表的示数大小变化来看的,以及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来一个直观对比。
2、电阻的单位单位有:欧姆、千欧、兆欧,单位符号分别是:Ω、kΩ、MΩ。
电阻的单位我们必须要熟悉,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一定要熟练掌握好。
3、电阻的符号电阻的符号和电阻的单位千万不要搞混了。
一个讨论的是单位,一个讨论的是物理量。
这种根本性区别一定要弄明白。
电阻的符号就是一个长方框,一边长了一只手。
4、影响电阻的因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也不是突然间就发现了。
而是通过做很多的实验,发现当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材料他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
进而得到结论,材料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知道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
2. 让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能够运用变阻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变阻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能说出变阻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能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影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因素。
3.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在电路中的作用,能正确画出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路。
4. 通过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连接方法、在电路中的作用。
难点:影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参数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机的亮度调节开关、调光台灯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 介绍变阻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
(2)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3) 讲解变阻器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变阻器可以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实验演示:进行滑动变阻器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因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大小的因素。
5. 知识拓展:介绍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参数,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参数的含义。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变阻器概念: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作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线的长度、电阻线的横截面积、电阻线的材料七、作业设计1. 描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学会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和接线柱的选择;4. 理解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描述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 能够正确连接变阻器并选择接线柱;4. 能够解释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连接方法和接线柱的选择。
难点: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变阻器演示仪,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变阻器演示仪,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变阻器的概念和作用;(2)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3)讲解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和接线柱的选择;(4)解释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原理。
3. 例题讲解:利用变阻器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在不同电阻值下,灯泡亮度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套件,观察并记录不同电阻值下,灯泡亮度的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变阻器概念:__ __作用:__ __原理:__ __结构:__ __连接方法:__ __接线柱选择:__ __调节电流原理:__ __七、作业设计1. 描述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2. 说明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和接线柱的选择;3. 解释通过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电流的原理;4. 完成实验套件,观察并记录不同电阻值下,灯泡亮度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类型的变阻器,如线性变阻器和滑动变阻器,并探究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变阻器的原理和结构一、原理解析1.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元件,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阻的调节。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二、变阻器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变阻器是什么,以及它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变阻器的原理: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丝的电阻变化、电流的变化等。
3. 变阻器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变阻器,如滑动变阻器、旋钮变阻器等。
4. 变阻器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知道它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能够解释不同种类的变阻器。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阻器的原理、种类和应用。
难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变阻器实物、电路图。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调节音量的收音机,让学生观察音量调节旋钮,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旋钮是如何工作的。
2. 讲解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在电脑上展示变阻器的图片,讲解变阻器是什么,以及它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讲解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投影仪展示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图,讲解电阻丝的电阻变化、电流的变化等。
4. 介绍不同种类的变阻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变阻器,如滑动变阻器、旋钮变阻器等。
5. 讲解变阻器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中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7.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变阻器在不同电阻值下的工作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变阻器的定义、原理、种类和应用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变阻器的定义和作用。
答案:变阻器是一种能够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调节电压和电流,以满足实际需要。
2. 请解释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或粗细,从而改变电阻值,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2 变阻器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概念,知道变阻器是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电子元件。
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变阻器是如何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3. 学会使用变阻器,能够熟练地调节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能正确使用变阻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和作用。
2.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1. 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变阻器演示仪。
2. 电流表、电压表。
3. 实验用导线、电阻丝等。
学具:1. 学生实验套件。
2. 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调节音量功能的收音机,让学生观察到音量调节旋钮可以改变音量大小,引导学生思考音量调节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变阻器的概念,解释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3. 原理演示:利用变阻器演示仪,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改变电阻丝长度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5. 例题讲解:针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联系生活:讨论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灯光亮度、电子设备的音量调节等。
六、板书设计1. 变阻器的概念。
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 电阻、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阻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及作用。
2、能画出变阻器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2、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形成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二)教学难点
分析滑动变阻器在简单电路中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知识准备:
1、⑴1500Ω=________ k Ω=_________ M Ω。
⑵43.210M ⨯Ω=_________ k Ω=_________ Ω。
2、导体的电阻表示导体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导体对___________作用的大小。
3、导体的电阻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在 材料、温度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阻值越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将__________,但有些特殊的 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反而_________。
新课讲解:
由上节课的调光灯,问老师手里的开关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调光?
要想弄清楚刚才老师是用什么实验器材来改变灯泡亮度的,请先看一个类似的简单器材,从中我们来学习它的原理是什么。
演示:(电阻由大到小)提醒学生观察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长度、灯的亮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夹子移动时有没有改变镍铬合金线的总长度?如果没有,那么改变的是什么的长度?
学生讨论交流得:改变的是镍铬合金线接入电路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灯泡中的电流。
进一步问题:
(1)刚才的实验中引起电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电阻)
(2)请同学们回忆上节,思考如果要改变电阻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哪些因素来实现?
(3)在以上的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答后教师讲解:综合各方面考虑以后,科技人员发明了各种各样比较方便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器材,如: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等。
(出示实物)我们今天着重要学习的就是利用了刚才实验中的原理制作而成的滑动变阻器。
1.介绍构造:教师把刚才演示实验中学生没看到的滑动变阻器拿出来,向学生介绍各部分构造。
2.画出结构示意图及电路符号
3.思考: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瓷筒上用滑片与其接触?变阻器上的那条发亮的线是什么?思考后,老师做简单的介绍其实质。
4.刚才大家都看到了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实验时要不要全部接入电路?
滑动变阻器只接两个接线柱,那么可能会有几种接法?教师选择一种接法演示,学生自己完成各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思考:
(1)有没有效果完全相同而接线方法不同的?如果有,为什么接线方法不同而效果想同呢?
A B C
D P
P
(2)有没有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连接方法?
(3)正确的接线方法应该怎样?
(以上几样都要针对结构图给予分析)
(4)大家注意一下,每个滑动变阻器上都有一个小金属牌,上面除了生产厂家和名称外,还写了什么,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5)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前你认为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好?接入电路时是串联还是并联接入。
到现在为止,你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了解了多少,请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总结:
1、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各接一个。
2、铭牌上的“50Ω2A”的含义是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3、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介绍电阻箱及其读数。
1、原理:通过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自身电阻。
2、构造:电阻线、瓷管、滑片、金属杆、支架、四个接线柱。
3、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C D
P P
A B
4、使用规则
(1)观察铭牌。
(2)滑动变阻器要串联在电路中。
(3)接线柱要接正确:上下各选一个接线柱。
(4)开关闭合前,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