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换算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视力表换算视力表是用于测量视力的图表。
目前在国内常用来测量的是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此表为12行大小不同开口方向各异的“E”字所组成,测量从0.1-2.0(或从4.0-5.3)。
那么那些这两种视力表数值如何进行转换呢?其中0.1-2.0的计数表在市面上被称作“标准对数视力表”、“国际视力表”或者“旧视力表”;4.0-5.3的计数表在市面上被称作“小数记录视力表”、“中国视力表”或者“新视力表”计数。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是如何进行转换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公式:五分记录法=5-lg(1/小数记录法)注:五分记录法是“标准对数视力表”的测试数值,小数记录法是“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测试数值。
附1:“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对照表如下:标准对数视力表小数记录视力表5.2 --------------------1.55.1 -------------------- 1.25.0 -------------------- 1.04.9 -------------------- 0.84.8 -------------------- 0.64.7 -------------------- 0.54.6 -------------------- 0.44.5 -------------------- 0.34.4 -------------------- 0.254.3 -------------------- 0.24.2 -------------------- 0.154.1 -------------------- 0.124.0 -------------------- 0.1附2:通过公式互相转换标准对数视力表,就是通过对数算法来显示视力,上面已经列出了计算公式,但由于lg是以10为底的对数,所以不能直接计算,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公式来进行演算,得到更简单的公式。
这里有必要先把对数的一些转换公式展示下。
视力表换算,查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国际标准视力表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我们所见的国际视力表上每一行会有相关数字标记,比如1.0的正常视力记为5.0,而将视角为10分度时的视力记为4.0,其间相当于视力4.1、4.2直至4.9的E图形,各比上一排形成的视角小1.259倍,而log值为0.1;这样,视力表上不论原视力为何值,改善程度的数值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视力表换算,配镜前专业验光的时候,眼科医生常常会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才判断屈光不正人士具体的视力情况。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母为标准测试,验光者站在距视力表5米处,左右单眼分别配镜测试,一般以视力矫正到1.0为正常标准。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视力表换算_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
专业验光后的度数是框架眼镜的配镜度数,如果要选择配戴隐形眼镜,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
一般来说,近视或远视400度以下不需要换算,只有达到400度以上要需要根据专业换算公式换算成隐形眼镜度数。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旧新度数0.1---------4.0----------6500.12--------4.1 ---------550~6000.15--------4.2 ---------5000.2---------4.3 ---------4500.25--------4.4 ---------4000.3---------4.5 ---------300~3500.4---------4.6 ---------2500.5---------4.7 ---------2000.6---------4.8----------1500.8---------4.9 ---------1001.0---------5.01.2---------5.11.5---------5.2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视力表换算近视度数现在人们近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的人是因为遗传,有的人是从小用眼不当,导致视力不断衰退。
近视的人都知道,为了防止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进行定期地检查的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检查的时候,我们通常是会有一个视力表来测量,最后医生通过视力表度数的换算告诉我们的近视的度数。
那么,视力表是怎么换算近视度数的呢?视力表测的是视敏度(视力敏锐度),不能反应出眼睛屈光度(也就是你上面所说的近视度数),有经验的验光师可以凭借视敏度大概估测出屈光度。
屈光度一定要经过插片验光,或者散瞳检影等检测。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这需要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
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
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
以D 表示,f 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
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其实,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
眼镜的度数:是眼镜的焦点距离用公分表示的一个数值。
例如:焦点距离10cm的眼镜,便是10D屈光度(即常称的1000 度),焦点越长,度数越低。
国内使用的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对数视力表、兰氏(Landolt)环视力表。
从功能上分有近视力表、远视力表。
配镜前专业验光的时候,眼科医生常常会根据国际标准视力表才判断屈光不正人士具体的视力情况。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国际标准视力表是以“E”字母为标准测试,验光者站在距视力表5米处,左右单眼分别配镜测试,一般以视力矫正到1.0为正常标准。
标准视力表换算度数,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怀孕8周孕囊小怎么办怀孕8周的时候,已经到了孕两个月的时候。
近视眼度数换算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小数记录法标准对数记录法度数0.1 4.06500.12 4.1550-6000.15 4.25000.2 4.34500.25 4.44000.3 4.5300-3500.4 4.62500.5 4.72000.6 4.81500.8 4.91001.0 5.01.2 5.11.5 5.2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
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 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如果在半米内仍然看不清视力表上的E字缺口,那么就要测试者辨认指数,测手动、光感等。
按检查情况记录视力。
视力表上的数值与屈光度的换算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屈光度的概念。
人们口中的近视度数与屈光度关系密切。
1屈光度被定义为光线在通过镜片在镜片后一米处形成焦点。
以D表示,f表示焦距就有公式D=1/f。
距离如果镜片焦距是0.5米那么这个镜片的屈光度就是1/0.5=2,习惯上人们喜欢把这个叫做200度。
很多朋友想搞清视力表上的视力跟屈光度(近视度数)的关系,其实这两个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准确的换算关系。
近视度数对照表
我们都知道,一些专业的医护人员或者工作人员在体检时测视力的时候,都会用到视力表。
相信大家都会与测视力这一环节有印象,在测视力的时候会按照规则的进行识别视力表上面的“E”的方向,然后就可以知道最后的数值,那么视力表又是怎样换算的呢?
下面是视力表的一些换算方法:
视力4.0对应的近视度数是650
视力4.1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50-600
视力4.2对应的近视度数是500
视力4.3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50
视力4.4对应的近视度数是400
视力4.5对应的近视度数是300-350
视力4.6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50
视力4.7对应的近视度数是200
视力4.8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50
视力4.9对应的近视度数是100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使用的都是新版的视力表,视力在5.0或以上的都不算是近视,不过在平常也是要注意用眼。
新旧实力对照表。
视力表对应近视度数
视力表4.0对应近视度数是650度;视力表4.1对应近视度数是550~600度;视力表4.2对应近视度数是500度;视力表4.3对应近视度数是450度;视力表4.4对应近视度数是400度;视力表4.5对应近视度数是300~350度;视力表4.6对应近视度数是250度;视力表4.7对应近视度数是200度;视力表4.8对应近视度数是150度;视力表4.9对应近视度数是100度。
视力表5.0以上基本上视力正常。
其实视力表是根据视角原理设计的用来测量视力的图表,视力表的表现并不能说明视力度数,只能起一个参考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根据视力表可以来观测视力是否出现异常,但具体的度数并不能以此来判断,还是应当到正规的眼科机构通过验光核实。
所以大家要分清楚视力和度数这两种概念。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眼部清洁,并定期做眼保健操,缓解眼部疲劳,降低近视的几率。
标准对数视力表与小数记录视力表的换算查自己视力最简单、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视力表。
以前视力1.5就是最好了,对一些概念比较根深蒂固的人来说,对于现在的视力表记录方法感到不太直观,需要进行视力表的换算。
现在的视力表不再采用0.1-1.5这样的小数记录方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视力5.0、4.0之类,这种新的方法叫做标准对数记录法。
这两种视力表换算规则如下:旧新度数0.1---------4.0----------650 0.12--------4.1---------550~600 0.15--------4.2 ---------500 0.2---------4.3---------450 0.25--------4.4 ---------400 0.3---------4.5---------300~350 0.4---------4.6 ---------250 0.5---------4.7---------200 0.6---------4.8----------150 0.8---------4.9---------100 1.0---------5.0 1.2---------5.1 1.5---------5.2 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设计的。
所谓视角就是由外界两点发出的光线,经眼内结点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情况下,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所形成的视角为最小视角,即一分视角。
视力表就是以一分视角为单位进行设计的。
使用视力表测量视力时,被测者应距视力表5米(如不满可利用镜面反射),1.0及以上是正常视力。
一般是从视力表较低的水平往高水平辨别,直到不能辨认这样来测定;不过实际操作时由于整个群体的视力水平还算不错,为了节省时间会有一些施测者喜欢从最难的开始让测试者辨别,说到这里小编就想起一件趣事。
1有些朋友视力的确很糟糕,他们在5米内还是看不清0.1处E字缺口。
此时可让其走近直到能看清为止,这时他的视力为:视力=0.1×距离(米)/5。
视力表对应度数转换引言视力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科技的普及,人们对于视力保护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为了评估一个人的视力水平,常常会使用视力表来进行测试。
视力表将不同的视力水平对应于具体的度数,从而能够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视力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原理和应用,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自己的视力水平。
一、视力表的基本结构视力表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工具,主要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远视或近视程度。
视力表由多行具有各种大小和粗细的字母、数字或形状组成。
常见的视力表包括斯尼伦视力表、罗志海视力表以及ETDRS 视力表等。
在进行视力测试时,被测试者需要站在一定的距离上,通过看清楚视力表上的字母或数字来判断自己的视力状态。
二、视力表对应度数的含义视力表对应度数是将一个人的视力水平用数字表示的方式。
常用的视力度数是以6米为参照距离的,即6/6视力。
对于正常的视力水平,人的视物距离为6米时能够看清楚视力表上的最小字母行,此时的视力被定义为6/6视力。
而如果一个人的视力为6/12,则意味着他需要在6米的距离上才能看清楚正常人在12米处能够看清楚的字母。
同样地,如果一个人的视力为6/9,意味着他能够在6米处看清楚正常人在9米处才能看清楚的字母。
视力表对应度数越低,表示一个人的视力水平越好。
三、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原理视力表对应度数的转换是根据被测试者所能看清楚的视力表上的字母行所对应的视物距离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视力表上的字母行大小是根据被测试者距离视物的距离来设定的。
使用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试者需要站在视力表规定的距离上,确定自己能够看清楚的最小字母行,然后根据视力表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自己的视力度数。
在视力表中,一般来说每行的字母大小与上一行的两倍相对应。
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在6米处看清楚视力表上的第五行字母,而正常人需要在12米处才能看清楚这一行字母,那么他的视力度数就是6/12。
c字表1.0相当于e字表多少
c字表1.0相当于e字表1.2。
5米远看的视力表的C字视力表的1.0开口是1.454毫米,0.9是1.616毫米,0.8是1.818毫米,0.7是2.078毫米。
同样,E字视力表的E的笔画宽度和笔画之间的间隙也是同样的数值。
但是由于C字视力表每个符号有八个方向,而且只有一个缺口,所以更难看清(E字表只有四个方向而且有两个缺口)。
如果被检查人没有散光的话,C”字视力表的1.0相当于“E”字视力表也是一点零。
如果有散光的人“C”字视力表的1.0相当于“E”字一点二,一点五都有可能。
C表要严格的多,精确些。
C表一点零的人视力是非常好的。
E 表就不在话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