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自然地理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38.98 MB
- 文档页数:28
茶树栽种要注意什么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适应性广泛,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茶树的栽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地理环境选择: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栽种最为适宜。
同时,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以酸性土壤为宜,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要高,排水良好。
2. 品种选择:根据栽种目的和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常见的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不同品种的茶树在生长习性、茶叶产量和品质上有所区别,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品种能够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种子/苗木选用:茶树可以通过种子或者苗木繁殖。
选择优质的种子或者苗木,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无病虫害和畸形。
种子或者苗木来源要可靠,以确保后期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4. 地块准备:在茶树栽种之前,需要对地块进行充分的准备。
首先清除杂草和病虫害,确保整洁和健康的栽种环境。
其次需要进行翻耕和施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5. 播种/移植:如果选择种子繁殖,可以在盆中播种,等苗长到一定高度后再移植到地块中。
如果选择苗木繁殖,则可以直接将苗木移植到地块中。
在移植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根系,避免损伤。
6. 管理养护:茶树的管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茶树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过度浇水会导致根部缺氧。
在茶树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化肥。
同时需要及时发现并防治茶树的病虫害,保持茶树健康生长。
7. 修剪/摘心:茶树在初步产茶期后需要进行修剪,控制树冠形态,促进茶树的生长。
通过修剪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在揭芽期,需要进行摘心操作,促进分枝和新叶的生长。
8. 防治病虫害:茶树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包括茶青虫、红蜘蛛等。
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的重要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9. 收获:茶树的茶叶一般在春季、夏季和秋季进行采摘,采摘期间要注意使用专业的采摘工具,避免对茶树和茶叶产生损伤。
茶叶的采摘要根据茶树的品种和产区的习惯进行,一般采取嫩叶带芽的方式。
普洱市是我国重要的普洱茶产区根据材料分析普洱市种植茶树的有利普洱市是中国重要的普洱茶产区,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种植茶树提供了许多有利因素。
以下是对普洱市种植茶树的有利条件进行的分析。
首先,普洱市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气温适中,年平均气温约为18℃-22℃,年降水量在1000-3000毫米之间。
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普洱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也适宜茶树的种植。
普洱市地势起伏,多山地和丘陵地形,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土地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且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这些因素使得普洱市的土地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茶树的根系在坡度大的山地上能够更好地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促进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第三,普洱市的森林资源丰富,有助于茶树的生长。
普洱市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林区,有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这些森林为普洱茶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茶树可以在森林中自然生长,与其他植物共同构建生态系统,这种森林下种植茶树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普洱市还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茶叶加工经验。
普洱市有着悠久的茶树种植历史和丰富的茶叶加工传统,在茶叶种植和加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普洱市的茶农和茶叶加工师傅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传承,熟知茶树的生长习性和加工工艺,能够有效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综上所述,普洱市种植茶树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经验,这些因素使得普洱市成为中国重要的普洱茶产区。
茶树在普洱市的生长环境非常有利,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保证,这也使得普洱市茶叶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和竞争力。
茶叶种植的土壤条件
茶叶种植需要适宜的土壤条件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和产量。
以下是茶叶种植的土壤条件:
1. pH值:茶树生长的最佳土壤pH范围为5.5至6.5。
过酸或
过碱的土壤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2. 土壤质地:茶叶适宜生长的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或砂壤土为主,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
过于黏土质地的土壤排水性差,容易积水,对茶树的根系发育不利。
3. 营养含量:茶叶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有机质可以提供养分,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保肥性。
土壤中应含有足够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4. 通气性:茶树的根系对通气性要求较高。
土壤通气性良好可以保持根系的健康,并有助于养分的吸收。
5. 排水性:好的排水性对茶树的生长非常重要。
土壤排水不良会导致根系缺氧,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茶叶种植的土壤条件还与品种、栽培技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茶叶品种可能对土壤条件有所不同。
因此,在种植茶叶之前,最好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性质,以便采取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提供合适的土壤环境。
2019年第06期综述武夷山地区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铸就了所产之茶的优良品质。
武夷茶区是乌龙茶茶区重要的一个分支,武夷岩茶属乌龙茶品类,是我国茶叶体系中一个特殊类别,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唐代徐夤诗云:“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之“岩韵”,高度概括了岩茶在滋味和香气上的独特风格。
武夷岩茶品质的形成因素很多,从茶园管理到加工工艺甚至泡饮技艺,涵盖种植品种、栽培技术、施肥灌溉、鲜叶采摘、加工技术等诸多方面。
但是无可复制的就是茶原料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一特定的自然条件包括地理地貌、土壤、降雨、光照、温度等条件。
本文聚焦土壤条件视角,综合阐述土壤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以期为武夷茶区茶园生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武夷岩茶产业发展助推。
1武夷茶区概述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以其碧水丹山、群峰竞秀、沟谷纵横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
武夷山境内气候温和适宜、年降雨适量、云雾弥漫,为茶树生长创造了理想的水热气光条件,赋予了极佳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2006年颁布实施的国标《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武夷山茶区定义为武夷山市所辖行政管理区域的2078平方公里范围以内[1]。
武夷茶区范围之广,茶区内又因不同“山场”而有所划分,“山场”因不同的地质地貌而有所区分。
武夷岩茶独特“岩韵”风味因产地的不同,韵味表现不同,品质也有所差异。
目前普遍认为“岩韵“纯正与否与茶树生长的山场有较大关系。
传统上武夷岩茶茶区划分为正岩区、半岩区、洲茶区[2,3],这种划分方式是武夷茶人和消费者的普遍认知,正岩区指的是武夷山核心地带,著名的三坑两涧地区以及九龙窠等,该地区土壤水肥条件优越且富含K 、Mn ,因此所产之茶为岩茶之极品;半岩区则主要指九曲溪一带的企山、星村等丘陵地带,是属于丹霞地貌和河谷地貌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所产之茶较正岩产区而次之[2,4,5];洲茶区以河谷地貌为主,包括祟溪、九曲溪、黄柏溪两侧在内的冲积土洲地,土壤肥力较好,透气透水性较差[6]。
四川种茶优势中国四川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
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人工种茶的地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有1000多年的贡茶历史。
2.茶区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四川盆地多大山,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综合条件极好,平原活野,水旱从人,物产丰富四川茶区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盆地周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条件独特,日照少、气温适宜、云雾多、湿度大、漫射光丰富,是发展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
3.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我省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品种资源,现在种植的省级以上的优良品种有40多个,其中本省地方良种有20多个,国审品种10余个。
目前,我省茶叶重点推广的名山131,特早213,天府茶11号、28号等无性系良种,具有发芽早、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等优点,并已从国外引进了近20个品种进行观察、试验、示范,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4.茶叶上市早,是我国最大的名优早茶优势生产区由于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加之春季气温回升早而快,四川茶区开园采摘普遍比浙江、江苏等主产茶省提前20~30天,特别是川南茶区2月上中旬即可开园采摘新茶。
故每年的2~3月大批省外客商云集我省主产区收购早茶,其数量占我省同期产量的70%以上。
因此,四川的名优早茶全国第一,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开发潜力。
5.茶叶产品种类丰富我省茶叶产品应有尽有,不仅有绿茶、红茶、花茶、保健茶等,而且还有条形、针形等形状的茶及工艺茶,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
6.产品有较高的知名度我省蒙顶山产茶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历史,茶叶产品历来为世人所赞誉,知名度高,附加的文化价值大。
此外,后来居上的竹叶青、龙都香茗、叙府龙芽等茶叶产品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7.劳动力丰富,茶叶生产成本低茶叶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用工量大。
四川是农业大省,工业经济不发达,农业劳动人口众多,因茶叶生产比较效益较高(高于粮食作物3~10倍),故茶农生产积极性高。
白茶所需的主要环境条件
白茶是一种独特的茶叶,其生长环境对于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白茶所需的主要环境条件:
1. 地理位置:白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福建、江西、广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白茶茶树的生长,有利于茶叶的形成和发育。
2. 海拔高度:白茶的生长海拔一般在800米至1200米之间,海拔高度适中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也有一定影响。
3. 气候条件:白茶生长的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水适中。
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促进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积累。
4. 土壤条件:白茶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有利于茶树的吸收养分,从而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5. 水质条件:白茶生长的地区水质清洁,没有污染。
优质的水质对于茶叶的生长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6. 生长环境:白茶的生长环境应该远离工厂、车站等污染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这样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茶叶的生长,也有助于茶叶中各种芳香物质的积累。
白茶所需的主要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质条件和生长环境等方面。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生长出质量优良、口感鲜爽的白茶,满足人们对于优质茶叶的需求。
希望大家在挑选白茶时,可以关注白茶的产地和生长环境,选择符合标准的高品质白茶,享受纯正的茶香和滋味。
描述茶叶种植场面茶叶种植场是一片绿意盎然的土地,茶叶树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曳生姿,茶农们在田间忙碌着。
茶叶种植场通常选址在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地方,这种地理环境有利于茶叶的生长。
茶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充沛的雨水,这样才能生长出优质的茶叶。
在这样的地方,山峦叠嶂,村庄密布,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茶叶种植场大多采取有机种植的方式,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持生态平衡,茶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茶树,一片碧绿的海洋。
茶农们在茶园中辛勤劳作,有的在挑选茶叶嫩芽,有的在修剪茶树,有的在除草施肥,每一个环节都显现着勤劳和耕耘。
在茶叶种植场,茶树通常分布在整齐的梯田上,这是因为梯田可以利用山坡地的雨水和土壤,使茶树更容易吸收养分。
梯田也方便了农民的种植和管理,农民可以更加方便地操作每一块地块,确保茶叶的生长品质。
茶叶种植场的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这是茶叶生长的良好土壤。
在茶叶种植场上,土地经过几代农民的耕作和改良,土壤的肥力增加,这有利于茶叶的生长。
茶叶种植场上还有一些设施,比如绿茶干燥房、晾晒场等。
在这些设施中,茶叶会经过鲜叶初制、摊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最终成为我们熟悉的茶叶。
茶叶种植场不仅是茶农的劳作场所,也是游客们的旅游胜地。
很多茶叶种植场都有茶文化展示馆,可以让游客了解茶文化和茶叶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参与采茶、制茶等活动,亲身体验茶农的辛苦劳作。
茶叶种植场的夏天是最忙碌的季节,这个季节叫做采茶季。
此时茶园一片生机勃勃,茶农们忙着采摘茶叶,他们细心地挑选嫩芽,用篮子装载,然后将茶叶装入竹篓,经过简单加工制成绿茶,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份馈赠。
此外,夏季也是茶叶种植场里的雨季,大雨过后,整个茶园焕然一新,清新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芳香,让人陶醉。
而到了秋季,茶叶种植场则是硕果累累,茶叶也迎来了采收季。
这时,茶叶的含水量较高,需要立即进行制茶处理,关键要做好杀青、揉捻等工序。
临沧茶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以及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及其知识。
介绍临沧茶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以及各个分区的分布情况及其知识。
1.茶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临沧是地处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中下游之间,年平均气温17.5°C,年降雨量1400mm,北回归线从境内穿过,全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低纬度、高海拔,水资源丰富,土壤红壤PH值偏酸,最适宜茶树生长。
同时,海拔高的地区,茶叶的生长周期较长,茶叶的品质也就相对好,正是所谓的“高山云雾出好茶”。
这里的茶园大多在温暖湿润、云雾缭绕的茶树原产地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远离污染源,是天然优质无公害茶,土层深,落叶层厚,土壤有机成分含量高,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空气湿热,十分有利于茶园的生长,茶树资源非常丰富。
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十分卓越。
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
临沧茶区位于在云南西南部,与思茅市景东、镇沅、景谷、澜沧县接壤,辖临沧、凤庆、云县、双江、镇康、耿马、沧源、永德8县1999年全区有茶园665264亩.是世界著名的云南大叶种茶的故乡,亦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带,临沧境内有众多规模连片的野生茶树群分布和保存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人工栽培大茶树。
国内植物学家和茶叶界专家通过多年对茶树起源的考察研究表明,中国云南沿北回归线两侧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
2.茶树面积和各茶品种年产量临沧市云南第一产茶大市,是普洱茶料的的最大产地、孟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还是闻名中外的“滇红之乡”。
临沧茶园大都分布在海波1500-2000m之间,目前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园9万多亩),无性系高优生态茶园25万亩,有机茶园3.5万亩,茶叶总产量3.5万吨,出口的滇红茶8千多吨,生产普洱茶成品1万多吨、普洱毛茶1.4万吨,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亿多元。
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与茶地文化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然后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
茶地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并深入了解茶地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一、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茶的生长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因此茶的产地与具体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联系。
茶树通常生长在温暖、湿润和海拔适中的地区。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和斯里兰卡是传统的茶产地。
而其他国家如肯尼亚、阿根廷和巴西等也因其地理位置适合茶树的生长而成为主要的茶叶出口国。
除了自然环境外,茶与人文地理的关系还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茶叶的栽培、采摘和加工是一项艰苦而专业的劳动。
因此,茶叶主要生产地区往往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茶文化。
这种文化不仅包括农业技术和茶叶加工的传统,还包括茶的品尝和饮用仪式,甚至是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和哲学。
茶的文化意义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承。
二、茶地文化的特点与影响1. 亚洲茶文化的多样性亚洲作为茶的发源地,拥有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中国的功夫茶、日本的茶道、印度的马萨拉奶茶等都代表了不同地区的独特茶文化。
这些茶文化通过茶的制作方式、茶具和品茶仪式等方面,展示了各地区特有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观念。
茶成为了亚洲国家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茶与交流茶的传播和贸易带动了各族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茶叶的贸易使得各地区人民有机会了解其他文化,并且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和纽带的作用。
茶船贸易在中国古代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也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茶园和茶楼也成为了人们交流、商谈和文化交融的场所。
3. 茶与艺术茶在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茶的品味和香气启发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成为了绘画、诗歌、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题材。
茶叶、咖啡、可可区位条件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潮湿、温暖、隐蔽、表土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高山茶叶较平地优良,尤其是海拔200-600米之间。
历代“草本”类医书在提及茶叶时均说它有止渴、提神、解困、分解脂肪、防治燥热等功效.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但藏区不产茶.材料二“茶马古道”是穿梭于云南、四川与西藏高山深谷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即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做交易,由于当时是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材料三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产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1)试分析高山茶较平地茶优良的原因.(2)分析唐宋时期川、滇与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成因。
【答案】(1)高山气温较低,雨量充沛云雾较多,品质好;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高山坡度较大,利于排水(2)藏区属于高寒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奶肉是藏民的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饮茶能够帮助分解脂肪,故藏民喜食酥油茶;由于藏区不产茶而产良马,川、滇两地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暖湿的气候、适宜的地形和土壤等条件),盛产茶叶;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马匹,于是产生了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17℃,较为潮湿、荫蔽的环境,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茶叶滋味微苦甘醇,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贵州余庆县地处喀斯特地貌腹地,山清水秀,总人口30. 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 75万人。
20世纪七十年代,部分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苦丁茶树。
生态茶园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生态茶园的概念及特点1. 生态茶园是指在种植茶叶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保护,以保持茶树生长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的茶叶种植模式。
2. 生态茶园的特点包括: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生态规律;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自然生态平衡;提倡无公害和有机种植,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注重提高茶叶品质,追求生态茶叶的绿色产品。
二、生态茶园的构建与管理1. 生态茶园的选址: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如海拔高度、气温、降雨量等,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水质等因素。
2. 发展茶园生态环境:丰富植被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打造自然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 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采取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施用,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4. 茶树的种植与管理:选择优质的茶树品种,合理的密植和疏伐,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5. 水源保护和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水源保护区、水库和人工湿地,有效处理废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6. 野生动物的保护: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增强生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环境的稳定性。
三、生态茶园的生态效益1. 保护自然环境: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维护水土资源、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2. 减少污染:生态茶园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提高产品品质:生态茶园采用自然的生长环境和有机种植方式,产出的茶叶品质更加优良。
4. 提升经济效益:生态茶园的生态理念和高品质产品受到市场的认可,带动了茶叶销售和茶叶加工的发展,提升了茶叶产业的经济价值。
四、生态茶园的社会效益1. 保障农民权益:生态茶园的建设和管理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促进乡村振兴:生态茶园的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乡村振兴。
3. 保护传统文化:生态茶园的兴起保护了茶叶制作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和发展了茶文化。
旧课标新课标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运用资料,说明保护传统文化和特色景观应采取的对策。
关于传统文化,新旧课标主要在选修《城乡规划》中提及。
新旧课标主要针对在城乡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保护好传统文化和特色景观。
培养学生形成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年份试卷命题情境 命题分析2019Ⅰ卷 以安仁古镇古建筑传统文化为考查背景关于传统文化,近年高考要么以某传统文化为试题背景,要么直接考查某种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传承和保护的措施 Ⅲ卷 考查日本越后妻“大地艺术祭”传统文化价值 2018 Ⅱ卷 考查 “佛手山药”的开发价值及措施Ⅲ卷 以油纸伞传统文化为考查背景 2017 Ⅰ卷 考查桂林江头洲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 Ⅱ卷 以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和戏曲为考查背景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备考建议如下: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意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针对这一时代背景,结合高考考查方向,地理学科关于传统文化的备考要点是:理解某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分析因地制宜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措施。
地理环境传统文化 自然环境人类认识顺应 自然规律 影响 保护和传承措施人文环境 本微专题以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例,运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可持续发展观等地理知识,认识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加工、贸易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从而渗透如何从地理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这些传统文化与地理有密切关系如:古建筑与地理、节气节日与地理、民间艺术与地理、饮食、服饰与地理、中医药、茶与地理、文房四宝与地理等等。
蒙顶山茶文化简明知识——天下名山世界茶源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局钟国林1、茶祖故里世界茶源—名山区位: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部,东距成都110公里,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村,总人口28万人。
区位优越明显,交通便捷,是雅安桥头堡,成都后花园。
环境: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8.5%,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被誉为“绿色世界”、“天然氧吧”。
沿革:名山历史悠久,公元553年,始建蒙山县。
公元593年,改蒙山县为名山县至今。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名山县,设立名山区。
特色:名山是是仙茶故乡,以茶为特色,因茶而闻名,是世界植茶始祖吴理真的故乡,境内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茶是名山强区之路、兴业之基、文化之魂、富民之本。
茶园面积达30余万亩,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1.26亩,位居全国第一。
全县98%的村产茶,90%的农户以茶为生,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茶产业已成为名山的特色优势产业。
“蒙顶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山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名山是中国绿茶第一县。
2、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蒙顶山又名蒙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西部,因大禹治水蒙山旅祭的故事出自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有“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山名之一。
海拔高1456米,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温暖多雾,素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
山上文物古迹众多,著名文化古迹有天盖寺、甘露灵泉石牌坊、甘露井、皇茶园、天梯古道、智矩寺、永兴寺、千佛寺等,新建景点有茶坛、世界茶史博物馆等。
蒙顶山茶更闻名于世。
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23个产茶国专家代表共同发表的《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得到世界公认。
正山小种地理标准
正山小种是一种优质的中国茶叶,其地理标准通常涉及产区、气候、土壤、海拔等方面。
正山小种一般产自中国福建省,以下是相关的地理标准内容:
1. 产区:
- 主产地:正山小种主要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正山小种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2. 气候条件:
- 温暖湿润:武夷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茶树生长。
这种气候有利于茶树的茶叶生产,形成了正山小种独特的风味。
3. 土壤要求:
- 酸性土壤:正山小种一般生长在酸性土壤的环境中,这有助于茶树吸收矿物质,形成茶叶的特有风味。
- 岩壤:武夷山地区的土壤以岩壤为主,这种土壤有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并影响茶叶的品质。
4. 海拔要求:
- 高海拔地区:正山小种通常生长在较高海拔的山地,海拔对于形成茶叶的特殊香气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
5. 茶树品种:
- 小叶种:正山小种采用小叶种的茶树,这种茶树的茶叶更加嫩滑,带有特有的茶香。
总体而言,正山小种的地理标准强调了产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和海拔等因素。
这些地理条件为正山小种茶叶的生长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其特有的风味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