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38
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教案第三周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解决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问题,掌握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电机基础知识(1)电机的分类: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2)电机的工作原理;(3)电机的特点和应用。
2.电气控制电子(1)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电路、电子元件、开关控制等;(2)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3)电气控制电子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台工业机器人的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与实例分析(1)电机基础知识的讲解:介绍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电机的应用场景。
(2)电气控制电子的基本原理的讲解:介绍电路、电子元件和开关控制的基本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图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电气控制电子的理解。
(3)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的讲解:介绍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方法和技巧,以及常见故障的排查和处理方法。
3.实践环节(1)教师现场演示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践。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进行电气控制电子的调试实验。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4.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点,对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相关课后习题,并准备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小组讨论报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电气控制电子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分类;(2)掌握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熟悉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4)学会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电机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机概述1.1 电机的基本原理1.2 电机的分类1.3 电机的作用与地位第二章: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1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2 交流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3 步进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3.1 电机性能指标概述3.2 电机的运行特性3.3 电机性能测试方法第四章:电气控制基础4.1 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4.2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4.3 电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五章: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5.1 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5.2 电机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与诊断5.3 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2)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电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4)电气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其应用;(5)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的计算;(2)电气控制系统的的设计与调试;(3)电机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验相结合;(2)案例分析;(3)小组讨论;(4)现场教学。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实验设备;(3)案例资料;(4)现场演示。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2)实验报告;(3)小组讨论报告;(4)现场操作考核。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立足于常用机电设备的控制与电机拖动的一线工作的核心岗位,主要学习各种电机及电力拖动、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用机电设备的线路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专业能力能正确正确识别常用低压电器,能进行拆装与维护。
能正确识读电气控制原理图和常用机床电路原理图。
能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能正确安装调试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能从事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工作。
(二)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6、培养学生效率观念;7、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6S”工厂管理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吸收新技术和知识和自学能力;(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0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2.掌握电机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熟悉电机的常用控制方法和技术。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调试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
二、教学内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a.电动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b.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2.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a.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分类。
b.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电动机的参数a.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
b.电动机的额定转速和效率。
c.电动机的负载特性和起动特性。
4.电动机的控制方法a.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b.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c.电动机的起动和制动控制方法。
5.电气控制系统a.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b.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c.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三、教学重点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的理解和掌握。
2.电动机的分类和特点的熟悉和了解。
3.电动机的控制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资源1.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2.实验设备: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实验箱等。
3.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资料。
六、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讲授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结构,进行电机的分类和特点介绍。
3.分析不同电动机的参数,讨论其重要性和意义。
4.介绍电动机的常用控制方法和技术,讲解调速、起动和制动控制的原理和实践。
5.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调试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
6.结合实验和演示,让学生操作和观察电机的工作情况,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7.总结课程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疑惑和问题。
八、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掌握和理解。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相关推荐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电机与电气控制第一讲绪论0.1 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0.1.1 电机电机是生产、传输、分配及应用电能的主要设备。
电力拖动系统则是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各种生产过程所必不可少的传动系统,是生产过程电气化、自动化的重要前提。
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机械,它应用广泛,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分类方法也很多。
主要有如下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种是按功能用途分,可分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控制电机四大类。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为拖动各种生产机械的动力。
变压器的的作用是将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的电能。
控制电机主要用于信号的变换与传递。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电机的结构或转速分类,可分为变压器和旋转电机。
变压器为静止不旋转电机。
根据电源电流的不同旋转电机又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交流电机又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类。
综合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可归纳如下。
变压器直流电机电机同步电机交流电机异步电机控制电机0.1.2 电力拖动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按照电动机的种类不同,电力拖动系统分为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和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两大类。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控制设备→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通过传动机构把电动机的运动经过中间变速或变换运动方式后,再传给生产机械,驱动生产机械工作。
生产机械是执行某一生产任务的机械设备,是电力拖动的对象。
控制设备是由各种控制电机、电器、电子元件及控制计算机等组成,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运动,从而对生产机械的运动实现自动控制。
为了向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供电,电源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异步发电机异步电动机同步发电机同步电动机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由于电力拖动具有控制简单,调节性能好、损耗小、经济、能实现远距离控制和自动控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大多数生产机械均采用电力拖动。
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课1.什么是三相对称电源?三相对称电源的特点是怎样的?2.什么是功率因数?在工业企业中,各种生产机械为了完成各种工艺过程的要求,大多数需要原动机提供机械能,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从本节课起我们学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
第四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电动机:使用电能的原电机。
(电能→机械能)电力拖动系统: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
第一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简介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结构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由静止部分(定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
1.定子部分(1)定子铁心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小铁心损耗,一般由0.5mm 的厚硅钢片叠成,安放在机座内,而且在片间用绝缘漆绝缘。
为了冷却铁心,在大容量电机中,定子铁心分成很多段,每两段之间留有通风槽,作为冷却空气的通道。
(2)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工作时和三相交流电源相接,用以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所需的旋转磁场。
定子绕组:是由绝缘的铜或铝导线绕成的三相对称绕组、三相绕组在空间上相隔1200,可以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图11-6-2(a)是定子绕组的星形连接图;图11-6-2(b)是定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图。
图11-6-2 定子绕组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图2.转子部分转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以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1)转子铁心是电动机的一部分,一般用0.5mm厚硅钢片叠成,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
(2)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
笼型绕组及转子笼型转子是在转子铁心的每一个槽中,插入一根裸导条,在铁心两端分别用两个短路环把导条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自行闭合的多相短路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接上电源就会旋转,那为什么会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关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讲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
今天的讲座将围绕着《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展开。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关乎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本次讲座中,我将重点讲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大家能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作为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应用广泛。
电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作用。
电机内部有一个旋转的转子和一个固定的定子,通过电流在定子和转子之间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转子产生旋转运动。
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电磁学、机械学和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三、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电气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电气设备和电路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能源管理等领域。
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机的启动、停止、速度调节以及转向控制等功能。
在现代工程中,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时,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强调基础知识:在讲解电机原理和电气控制技术应用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3.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机和电气控制设备,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与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机作为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和应用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mponent Controlling课程编号:0420420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学时-学分: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2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和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在掌握线路及分析方法基础上熟练地设计出简单的控制线路,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类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基本电磁关系、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和控制、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常用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打下理论基础,为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电类相关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内容可分为常用电机与电器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两大基本部分,可以归纳为如下8个方面: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机、低压电器和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依据以上8个方面,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如下:第一章直流电机教学内容:直流电机基本理论;直流电机基本结构;直流电机磁场和换向;直流电机拖动。
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讲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这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机原理: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2. 电气控制技术: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电气元件、电路设计和PLC编程等;3. 电机控制方法:介绍电机的速度控制、位置控制和力矩控制等方法;4. 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思政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中,我们将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与社会: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影响;2. 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了解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于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关怀;3. 环境保护:强调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4.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在研究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业潜力。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电机和电气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设置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评估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讲稿教材采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高等出版社主编:赵承荻、王玺珍、袁媛2第一章 变压器第一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第三节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一、电工基本定律1、电路欧姆定律1)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UI R=,流过电阻R 上电流I 的大小与电压U 成正比。
2) 交流电路欧姆定律Z=ui ,流过阻抗Z 上电流i 的大小与电压u 的成正比。
2、磁路欧姆定律在磁阻m R 组成的磁路中,通过磁路中的磁通Φ与产生该磁通的磁动势F 成正比,与磁路的磁阻m R 成反比,即mF NI R AμΦ==lN 为线圈匝数,I 为流过线圈的电流,l 为磁路平均长度,A 为磁路的横截面积,μ为磁路的导磁系数。
3、发电机右手定则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为:e B =lve 为感应电动势;B lv 为磁感应强度;l 为切割磁感线的导体长度;v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感应电动势e 的方向可用右手定则判定。
4、电动机左手定则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F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定。
F BI =lF 为作用力;B 为磁感应强度;I 为通过导体的电流;l 为导体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
左手与右手定则:磁力线垂直穿过掌心大拇指所指为力的方向四指所指为电流的方向5、右手螺旋定则1)通电导线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的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其电流和磁场的方向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2)通电线圈右手螺旋定则通电的线圈在线圈内部及周围也会产生磁场,电流和在线圈内部的磁场方向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6、楞次定律当通过线圈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在线圈内部会产生感应电动势е,而感应电动势е的方向总是企图使它所形成的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阻止原磁通的变化。
二、单相变压器工作原理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主要由铁心和绕组组成。
两个相互绝缘且匝数不同的绕组分别套装在铁心上,两绕组间只有磁的耦合而没有电的联系,一次绕组加上交流电压1u后,绕组产生励磁电流1i,在铁心中产生与1u同频率的交变磁通Φ,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原、次边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1e和2e。
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课1.什么是三相对称电源?三相对称电源的特点是怎样的?2.什么是功率因数?在工业企业中,各种生产机械为了完成各种工艺过程的要求,大多数需要原动机提供机械能,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称为电力拖动系统。
从本节课起我们学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
第四章生产机械常用电气设备与拖动技术基础电动机:使用电能的原电机。
(电能→机械能)电力拖动系统:用电动机作为原动机来拖动生产机械运行的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生产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源五个部分。
第一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简介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结构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由静止部分(定子)和转动部分(转子)组成。
1.定子部分(1)定子铁心定子铁心是电动机磁路的一部分,为减小铁心损耗,一般由0.5mm 的厚硅钢片叠成,安放在机座内,而且在片间用绝缘漆绝缘。
为了冷却铁心,在大容量电机中,定子铁心分成很多段,每两段之间留有通风槽,作为冷却空气的通道。
(2)定子绕组定子绕组是电动机的电路部分,工作时和三相交流电源相接,用以产生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所需的旋转磁场。
定子绕组:是由绝缘的铜或铝导线绕成的三相对称绕组、三相绕组在空间上相隔1200,可以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图11-6-2(a)是定子绕组的星形连接图;图11-6-2(b)是定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图。
图11-6-2 定子绕组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图2.转子部分转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感应电流,形成电磁转矩,以实现机电能量的转换。
(1)转子铁心是电动机的一部分,一般用0.5mm厚硅钢片叠成,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
(2)转子绕组转子绕组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笼型转子和绕线转子两种。
笼型绕组及转子笼型转子是在转子铁心的每一个槽中,插入一根裸导条,在铁心两端分别用两个短路环把导条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自行闭合的多相短路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导入新授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接上电源就会旋转,那为什么会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