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一、背景和目的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特制定本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酒店、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
三、责任和义务
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消毒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落实
消毒工作;
2. 消毒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员工应遵守消毒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并参与消毒工作。
四、消毒措施
1.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把手、
电梯按钮等;
2. 餐厅、厕所等特殊场所应加强消毒频率;
3. 使用专业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确保其有效性。
五、消毒设备和工具
1. 公共场所应配备适当的消毒设备和工具,包括喷雾器、蒸汽清洁机等;
2. 消毒设备和工具要定期维护和清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个人卫生管理
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2. 不得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吸烟等,以防交叉感染。
七、消毒记录和监督
1. 消毒工作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
2. 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
八、处罚措施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公共场所,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以上为《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望各公共场所管理者和员工认真执行,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学校、医院、办公楼等。
第三条定义1. 公共场所: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供人群活动、休息或使用的区域。
2. 消毒:指通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工具,杀灭或去除病原体、病菌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第四条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负责制定和实施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消毒措施。
2.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按照管理者的要求,积极参与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公众应遵守公共场所的消毒规定,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二章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2. 消毒管理岗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二)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主要包括
以下内容:
1. 消毒设施和器具的配置:公共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和器具,如消毒剂、消毒液、喷雾器等,以便对场所进行消毒。
2. 消毒计划和频率: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和人流量,制定消毒计划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要求每天对公共场所的常用区域进行消毒,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卫生间等。
3. 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确定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时间,推荐使用物理消毒方式,如紫外线消毒等。
4. 消毒管理责任人:指定专人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和
有效性。
5. 消毒记录和档案管理:建立消毒记录和档案,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
消毒情况,并保存一定时间,以备查阅。
6. 员工培训:对负责消毒管理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消毒知识、消毒方法和操作
规程等,以提高其消毒技能和意识。
7.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8. 监管和监测:政府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管和监测,确保消毒工作符合
相关标准和要求。
9. 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对消毒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消毒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频繁出入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场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因此在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提供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健康。
2. 目的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止公共场所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增强公众对场所的信任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4. 责任和义务4.1 落实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每个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配合。
4.2 定期培训•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范和流程。
•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3 消毒记录•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消毒方式。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可供监管部门查阅。
5. 消毒措施5.1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设置合理的消毒频率。
•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消毒。
5.2 消毒产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产品。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5.3 消毒区域•高风险区域(如厕所、厨房、休息区)应加强消毒频率,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如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应定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5.4 消毒方式•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包括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6. 操作指引6.1 消毒前准备•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准备好所需的消毒产品和工具。
6.2 消毒程序1.清洁:用清水清洗消毒对象,去除表面污物。
2.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确保充分杀灭病菌。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商场、学校、医院、办公楼等。
第三条定义1. 公共场所: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供人群活动、休息或使用的区域。
2. 消毒:指通过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工具,杀灭或去除病原体、病菌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第四条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负责制定和实施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消毒措施。
2.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应按照管理者的要求,积极参与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公众应遵守公共场所的消毒规定,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二章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消毒管理职责与要求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岗位,明确相关职责。
2. 消毒管理岗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消毒剂的购置和储存、消毒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工作。
第三章消毒管理措施第六条消毒区域划定1. 公共场所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定消毒区域,包括但不限于门禁区、公共设施、卫生间等。
2. 消毒区域应设立明显的标识,提醒人员注意消毒工作。
第七条消毒频次1. 根据公共场所的使用情况和人员流动性,制定相应的消毒频次。
2.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定期检查消毒工作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第八条消毒剂选择与使用1. 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明确的杀菌消毒作用。
2.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第九条消毒设备维护与保养1. 消毒设备应定期检修,确保正常工作。
2. 消毒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维护和放置。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第十条监督与检查1. 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2. 监督部门应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公众也可向相关部门举报公共场所的消毒问题。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前言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预防疾病传播,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楼、商场、酒店、医院、学校等。
4. 责任和义务4.1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4.2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制定消毒计划,按时进行消毒工作。
4.3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消毒培训,并按要求实施消毒工作。
4.4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物品,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5. 消毒程序5.1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易滋生、传播的区域。
5.2 消毒应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杀菌剂,确保灭活或杀灭病原体。
5.3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记录消毒工作的日期、时间、区域和消毒方法等相关信息。
6. 消毒频率6.1 高风险区域,如厕所、餐厅、医疗设施等,应每日进行消毒。
6.2 一般区域,如走廊、办公室等,应每周进行消毒。
6.3 公共场所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卫生安全。
7. 环境卫生管理7.1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定期清洁公共区域,清除各类污垢和污染物。
7.2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监测环境卫生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卫生隐患。
8. 培训和宣传8.1 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消毒培训,了解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8.2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消毒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9. 监督和检查9.1 消毒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抽查,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9.2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整改不合格项。
10. 处罚和奖励10.1 如发现公共场所未按本制度要求进行消毒,相关部门有权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10.2 如公共场所按要求做好消毒工作,并超出标准,相关部门可给予表扬和奖励。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
二、责任部门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维护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
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消毒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的工作。
三、消毒频率1. 日常消毒:公共场所应进行日常消毒,重点消毒人流密集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等。
2. 定期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桌椅、扶手、门把手等。
3. 特殊场合消毒:特殊情况下,如有确诊病例出现,应对整个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四、消毒标准1. 消毒剂选择:应选择对人体无害、能有效杀灭病菌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类消毒剂等。
2. 消毒方法:应采用喷洒、擦拭、喷雾等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确保全面覆盖。
3. 消毒时间:消毒剂接触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病菌被有效杀灭。
五、消毒设备与防护措施1. 消毒设备:应配备专用消毒器械,确保消毒效果和工作效率。
2. 防护措施: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避免受到消毒剂的侵害。
六、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
2. 评估标准:设立相关评估标准,定期评估消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提升公众健康保障水平。
希望各部门能够认真执行该制度,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消毳管理工作。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持公共场所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医院、学校、公园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
第四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并保持消毒记录,确保消毒工作的实施和效果。
第五条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加强职工的卫生健康培训,并提高职工的卫生健康意识。
第七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消毒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消毒剂和设备。
第八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二章消毒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消毒管理岗位,并指派专人负责场所的消毒工作。
第十条消毒管理岗位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消毒工作计划、采购消毒用品、指导职工进行消毒操作、做好消毒记录等。
第十一条消毒管理岗位应当具备相关的卫生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应当建立消毒工作的档案,包括消毒计划、消毒记录、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购进记录等。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应当定期召开消毒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章消毒工作的流程第十四条消毒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 消毒管理岗位负责制定消毒工作计划,明确消毒目标、对象和频次。
2. 职工应当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
3. 检查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的使用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4. 了解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要求。
(二)消毒操作1. 根据消毒计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
2. 消毒操作应当遵循正确的消毒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消毒剂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消毒剂。
4. 消毒操作结束后,应当对消毒设备和消毒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交通枢纽、公共厕所等地方。
三、消毒管理责任1. 所在地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督导,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公共场所所有者或经营者应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四、消毒管理程序1. 建立消毒工作台账,明确消毒计划、消毒频次、消毒范围、消毒人员及消毒工具等相关内容。
2.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重点区域,如门把手、扶手、桌椅、卫生间、餐具等进行重点消毒,确保公共区域的卫生安全。
3. 选择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4. 设置消毒时间,避免在使用高峰期进行消毒,以免影响公共场所的正常使用。
五、消毒管理措施1. 在公共场所设置消毒提示,告知公众本场所的消毒时间及消毒内容,提醒公众注意个人防护。
2. 对于食品餐饮行业及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消毒培训,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科学进行。
3. 建立消毒检查制度,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消毒管理奖惩制度1. 对于消毒工作得到突出成效的公共场所,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激励。
2. 对于消毒工作不力、存在违规操作的公共场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指导整改。
七、消毒管理监督1. 消防、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2. 公众可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渠道,对发现的公共场所消毒问题进行举报,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调查处理。
八、附则1. 对于特殊时期,如突发传染病等,应加强对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住宿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工作,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柜,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客房座便器应每日一消毒。
5、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6、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7、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8、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沐浴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或保洁橱,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间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已用或受污染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6、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7、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美容美发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1、应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营业面积超过50平米的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密闭消毒间;营业面积低于50平米的场所,应设有清洗消毒专区。
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容器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理发工具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6、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
成员:
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
一、84消毒液
1、一般物体表面→→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擦拭、喷洒、拖洗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2、白色织物→→1份“84消毒液”与24份“水”相溶合。
有效氯含量:500mg/L。
消毒时间:30分钟。
消毒方法:浸泡消毒后用清水洗净。
3、消毒饮食具:用原液按照1:9的比例兑水(半盆水倒入6盖),将需要消毒的器具置于稀释好的液体中浸泡20分钟。
4、一般物体表面(厕所、马桶、地面等)和公共场所环境(下水管道、沟渠、垃圾桶等):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或抹布、拖把擦洗,或用塑料壶喷洒。
5、织物(毛巾等,衣物尤其是彩色衣物不要使用):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兑水(半桶水倒入4盖),浸泡20分钟后用清水过净。
二、过氧乙酸
1、空气消毒:0.05%过氧乙酸喷洒,3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2、餐饮具: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3、卫生洁具:0.2--0.5%擦拭,5--10分钟后可达消毒效果。
三、酒精
常用于理发工具、话筒等顾客用品用具的消毒,用75%酒精棉球擦拭物品的各面,作用时间5--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