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
- 格式:docx
- 大小:23.66 KB
- 文档页数:4
探讨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一、引言二、逆向思维法的概念逆向思维法是一种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思考方式,即通过反向思考问题或寻找相反的解决方案来突破困境、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写作中,逆向思维法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得作文更加有深度和独特性。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逆向思维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相反的立场出发进行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2.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逆向思维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写作指导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逆向思维法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的作文更具创意和独特性。
3.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逆向思维法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法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题目,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也可以培养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逆向思维法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逆向思维法能够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开阔视野,培养写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法来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从而使得作文更加有深度和内涵,提高写作的质量。
1.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
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法来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体会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这种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进行逆向思维的讨论。
作文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运用新会圭峰小学张思逆向思维,又叫逆反思维,即是突破思维定势,从相反的方向去考虑问题。
生活中人们常说的:“反过来想一想”,便是逆向思维的启用。
这种思维方式,看似荒唐,但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运用于写作,即古人说的“翻案法”,其特点是从作文的题目、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作文方式。
小学生写文章,一个突出的弊病是“俗套”与“表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写作指导因循守旧,不重视教法上的创新,更未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也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
其实困惑与豁朗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一经捅破,便别有洞天。
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从逆向思维来启发学生作文,学生写的文章往往达到出人意料、立意新颖、别出心裁的效果。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反弹琵琶”,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启发呢?一、逆向审题逆向审题,采用的是逆向思维审题方法,这种方法又叫穿透障碍法。
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从何下手。
但是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
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
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篇作文,从题目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
探讨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逆向思维法是一种通过逆向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题目,展开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本文将探讨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逆向思维法的介绍逆向思维法是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从反方向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法的核心理念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可以帮助人们破除固有的思维定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深入思考作文题目,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写作水平。
1. 解读作文题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来解读作文题目。
通常,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去理解,如果题目比较抽象或者含糊不清,学生容易陷入困惑。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从题目的反面去思考,通过反向思考,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
2. 拓展写作思路逆向思维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去展开写作,这容易导致思路狭窄。
而逆向思维法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新的写作思路。
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可以尝试从反方向思考,通过逆向思维法来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和论证方式,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
3. 突破写作瓶颈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写作瓶颈,无法顺利展开写作。
这时,逆向思维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反面思考问题,寻找突破写作瓶颈的方法。
通过逆向思维法,学生可以重新审视问题,找出新的解决方案,从而突破写作瓶颈,提高写作效率。
作文题目是“秋天的景色”,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法,从“非秋天的景色”去思考,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可能会有“色彩斑斓”、“清新明亮”等词汇,从而更好地把握作文题目。
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法,从反面思考问题,比如把“不同意见”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和对比,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和论证方式,从而拓展写作思路,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课堂艺术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就是打破传统习惯、传统思维的定势,想人所示所想,发人所未所发,提出新颖、有独创性的新的观点的思维活动。
它在不违反科学常识的前提下,对思维定势的“反动”与“逆转”,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式。
创新作文、个性写作要求学生要写出具有新意、展示个性风采的文章,逆向思维就是使作文立意新颖独特、学生个性彰显的一种好方法。
逆向思维——作文立意创新角度:一、回避平淡角度,开拓崭新的领域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传统固有的观念,选取新奇,高雅的角度,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观点。
成语,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经历时间的历练越发显得珍贵,但换个角度留心细推一些成语时,也会发现一些新的诠释,却也不无道理,并且还能启发人们心智。
“知足常乐”原意为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
此语出自《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长足矣。
”乍一看来,老子的言训,很有道理,人应该有满足感,决不能好高骛远,这本应是好事。
但转眼一想,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说此类话,必有其原因。
又翻阅资料后得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主张“绝圣弃智”,甚至幻想人应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
基于这一点,老子所提倡的“知足常乐”似乎有满足于现状这层消极意义在。
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闻不问,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这大概是知足常乐最浅显的表现了吧?李白《将进酒》诗里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借酒浇愁,以醉求乐,把世事一股脑儿抛开,其实是一种消极回避的人生观。
众所周知,物质世界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
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过程,静止也是运动的特殊形式;事物的运动不断呈现为前进上升的形式,表现为一个过程,这就是发展。
知足者常乐否定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他们由于眼前取得暂时成功,陷入了自我满足状态,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不再前进,他们也许忘记了这样一句俗话: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反弹琵琶出新意——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1、故事导入以“小”欺“大”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
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
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食,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
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
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2、什么是逆向思维?它有什么作用?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
敦煌壁画上有一幅仕女图叫“反弹琵琶”。
壁画中的仕女,在弹奏琵琶时一改常态,不是“犹抱琵琶半掩面”地正面去弹,而是将琵琶放在身后,反手去弹。
这幅壁画告诉我们:弹琵琶不能只是“拘于古法”地一味“正弹”,也可另辟蹊径,“反弹”同样能奏出妙音,并且在技巧、姿势等方面比“正弹”的难度更大,从而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逆向思维法的基本概念逆向思维法,也称为反向思考法,是一种在思考问题时采取相反或反向的方式来寻找答案的思考方法。
它主要是通过逆向思考问题,寻求与之相反的答案,从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教学策略2. 教学方法3. 提高写作效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法还可以帮助学生改善文章结构,提高文章的写作质量。
例如,在写抒情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结尾处采用逆转手法,使文章充满悬念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优美动人,激起读者共鸣。
4. 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要求学生从反向思维的角度去创作作文,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1. 鼓励学生写对立观点在写作中,学生可以尝试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写出对立的观点。
例如,在写旅游介绍类作文时,可以要求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写出一篇反旅游的作文,或是选择某个旅游景点,从坏的方面去介绍。
2. 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是一种运用逆向思维法的常见手法。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主题,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去阐述,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该主题。
例如,在写爱情类作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不义之恋”的文章,与一般的传统爱情故事区别开来。
3. 增强写作的时代感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选取一些与时代潮流相反的话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增强作品的时代感和时代性。
例如,在写现代少年的成长历程时,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写出一个“渐渐消逝的年代”的故事情节。
四、结语总之,逆向思维法对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作文的写作质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等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
近年来,语文教师们已经开始尝试将逆向思维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促进了学生成绩提升及文学鉴赏能力的增强。
浅谈作文中逆向思维的运用(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论文)浅谈作文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八仙过海》中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倒”。
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行为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通之处,如果把这种逆向思维合理地运用到写作中,可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艺术效果。
本文主要从“立意”、“选材”、“构思”三方面谈谈作文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维“意犹帅也”,立意好,先声夺人,立意平平,则“泯然众人矣”。
因此,立意的优劣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要使自己的作文立意立得鲜明,立得深刻,立得新颖,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就要考虑好立意的角度。
可以采用顺向思维立意,也可采用逆向思维立意,但有时逆向思维中独特的立意却使文章标新立异。
例如:半命题作文《从未这样……》,顺向思维一般填《从未这样激动过》,《从未这样幸福过》等,逆向思维可以填《从未这样伤心过》,《从未这样苦恼过》等,后者更具新鲜感和吸引力。
再如:《我渴望……》,顺向思维一般填“友爱”、“理解”、“一副乒乓拍”,立意一般,容易落入俗套,如果采用逆向思维可以填“走出题海”、“有一双翅膀”、“麻将声从此消失”、“地球绿起来”,则切中时弊,且有新意。
二、选材上的逆向思维文贵创新,即文章要有新意,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有“新”、“奇”,与众不同,方能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章要出“新”就必须在选材上下一番功夫,要避开一般人容易采取的选材思路,做到别出心裁。
我们应选取“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的素材,也就是写一些别人和自己原先未曾发现留意和涉及的东西,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即使是同一内容,别人从正面写,我们就从侧面写,甚至从反面写,这样才能使文章有新意。
有的题目从正面入手选材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情感深度不足以打动读者,有的同学就独辟蹊径,从反面入手选材,写出了富有新意的好文章。
例如:写《平静的夜晚》、《一个平凡的人》,前一个题目如果只一味地运用顺向思维写夜晚的平静,文章必然会平庸肤浅,如果能运用逆向思维写出平静中的不平静,则会不同凡响。
逆向思维作文构思方法在写作的世界里,常规思维如同一条平坦的大道,引领着我们走向常见的表达和观点。
然而,逆向思维却像一条隐藏在丛林中的小径,虽然充满挑战,但往往能带领我们发现独特的风景,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那么,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来构思作文呢?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逆向思维。
简单来说,逆向思维就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当大多数人都朝着一个方向思考时,逆向思维者却朝着相反的方向探索。
在作文构思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颠覆传统观点。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和观念,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思考:“一分耕耘,真的就一定有一分收获吗?”也许在某些情况下,即便付出了努力,由于方向错误、方法不当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成果。
通过对这类传统观点的质疑和重新审视,我们能够挖掘出更深刻、更独特的见解。
其二,从结果反推原因。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原因来推断结果。
但逆向思维要求我们从已知的结果出发,去反推可能的原因。
比如,看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大家往往会赞扬其领导者的英明决策和团队的高效执行。
但如果逆向思考,我们可以探讨这个企业是否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失误或者某个特殊的机遇而获得成功的。
这种反向推理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为作文提供新颖的视角。
其三,转换角色和立场。
在很多故事和论述中,都存在着固定的角色和立场。
比如,在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时,人们通常会指责企业的过度排放和消费者的浪费行为。
但如果我们转换立场,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面临着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的无奈;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可能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这种角色和立场的转换,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从而写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作文。
为了更好地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作文构思,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要敢于质疑。
不要轻易接受现有的观点和结论,要有勇气提出自己的疑问和不同看法。
作文教学中的逆向思维在写作中,为了避免一般化,可以从三个方向运用逆向思维能力,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维。
立意新颖,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篇作文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逆向思维。
如对“夕阳”的抒写,李商隐有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对美好的事物即将逝去不会长久的惋惜伤感之情。
现代作家朱自清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进黄昏”,则脱去了感伤之情。
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则写道:“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阳明”这样一写,意境全变,抒发了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构思上的逆向思维。
构思既文章的组织和构造。
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与文章的构思密不可分。
即使是同一立意,同一题材,文章构思不同,写出的文章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如果构思匠心,就会出奇制胜,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佳作来。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通过街头流浪汉苏比一心想进监狱度过寒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最后在他不想进监狱之时却又意外地的被抓进监狱的这种内心动机与现实结果之间戏剧性的冲突,揭示了小人物无可奈何的不幸命运,以及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与荒唐不公。
“意外结局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构思精妙为人称道。
三、选材上的逆向思维。
所谓选材上的“逆“,是指在选材上突破大众化,以其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材料给读者耳目一新的快感。
写出别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异域生活情趣,这类材料符合人们喜新好奇的心理特点,容易满足读者阅读的愉悦感。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的思维。
写作中为了避免论为一般化,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层次地加以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写作技巧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写作是一门艺术,而运用逆向思维则是一种突破创新的有效方法。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常常按照习惯思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但是这往往导致作品的平庸和缺乏独特之处。
然而,通过逆向思维的运用,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逆向思维来提升写作技巧,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定义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逆向思维在写作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思维模式使得我们往往陷入一种固定的框架,思路受限,难以突破。
而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看待问题,从而产生出新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创造出独特而与众不同的作品,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突破感。
二、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1. 反常识思考:逆向思维的核心之一就是打破常规,超越传统框架。
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反常识思考来破除传统的观念和思维定式。
比如,在论述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与通常相反的观点出发,提出一些颠覆性的想法,从而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思维的多样性。
2. 转换观念:逆向思维还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看待问题。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转换观念,尝试从对立的立场来论述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寻找到新的切入点和解决方案。
3. 反向思维:运用反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摆脱一成不变的思维习惯,寻找到新的思路和创意,进而提升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如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虽然能够带来创新和突破,但它也是需要培养和提升的。
下面给出几种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技巧:1. 多元思考: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常常首先会选择最直观的答案或者方式,而这往往是按照传统模式思考的结果。
要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尝试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同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2008高考语文作文复习逆向思维在作文构思中的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立意2、能力目标:学会在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立意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强化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作文立意新颖独到,不落窠臼。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逆向思维”立意2、难点:使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方法及步骤:讨论、归纳、讲解、练习、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 故事一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
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
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
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
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
”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2.故事二:有位阿拉伯大财主,有一天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胜了,谁将得到我的全部财产。
但这次不是比快,而是比慢。
我到绿洲去等你们,看谁的马到的迟。
”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地行走。
太阳炙烤着沙漠,热浪灼人。
不久俩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
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给俩人出了一条妙计,两个人很快结束了比赛,分出了先后。
请大家想一想:智多星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妙计?明确答案:两人掉换马骑,由比慢变为比快。
提问:这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二、明确概念,小试牛刀1、什么是逆向思维立意所谓逆向思维,也叫反弹琵琶,即同样一个话题,避开一般同学的构思和立意,“人褒我贬,人贬我褒”,巧妙地从相反或相对立的角度去立意,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
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举例说明逆向立意在生活中的妙用,使学生通俗形象地理解什么是逆向立意。
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和反转反转思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巧,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创新的思考方式。
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和反转可以使文章更加有趣、引人入胜,并突出特定的观点或主题。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和反转,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巧创作出独特而精彩的文章。
一、逆向思维的概念和作用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与传统思维方向相反,通过反向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
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势,发现隐藏的机会和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写作中,逆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挑战传统的观点和结构,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
通过反向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打破常规,展示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1. 文章开头:常规的文章开头往往是引言或者背景介绍,但是逆向思维可以让你试试以一个奇特或者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引入文章,比如一个谜语、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
2. 观点陈述: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提出独特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证。
通过反向思考问题,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挑战传统观点。
这种辩证思维将使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深度,并增强读者对你观点的共鸣。
3. 结构布局:传统的文章结构往往是问题陈述、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展示,但是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改变这种常规结构,比如先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再引出问题。
这种反转的结构将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并引发他们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4. 行文技巧: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你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一些巧妙的技巧,比如逆向论证、逆向描写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巧,你可以更好地展示你的观点,使文章更有张力和吸引力。
三、逆向思维的局限性和解决办法逆向思维虽然在写作中非常有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逆向思维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其次,在运用逆向思维时,要注意保持逻辑性和可读性,避免过于离谱和难以理解的观点。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应对:1. 找到合适的平衡点:逆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习惯和规则的,但是我们需要在保持新颖和有趣的同时,保持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逆向思维作文构思在写作的广阔天地中,逆向思维就如同一位神奇的向导,引领我们探索与众不同的路径,发现那些被隐藏在常规视角背后的精彩。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顺着既定的思路和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去思考和表达。
比如,说到勤奋就能成功,我们会列举一系列勤奋带来成就的例子来加以论证。
但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我们或许会思考:勤奋一定能成功吗?是不是在某些情况下,盲目勤奋反而会陷入困境?又比如,大家都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而逆向思考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春天也有它的烦恼,比如花粉过敏、传染病多发等。
逆向思维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反其道而行之,而是对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审视和重新评估。
它要求我们有勇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在作文构思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首先,逆向思维能够使我们的作文立意新颖,脱颖而出。
当众多考生都在千篇一律地阐述常见观点时,一个独特的逆向观点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
比如,在探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话题时,如果我们逆向思考,提出“成功是失败之母”,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如成功可能带来骄傲自满、失去警惕等,从而导致失败,这样的立意必然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逆向思维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促使我们不盲目接受既有的观点,而是去质疑、去分析、去探究。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反思,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在作文中展现出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比如对于“知足常乐”这一观点,逆向思考时,我们可以探讨在某些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知足是否会导致失去进取的动力,进而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要成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作文构思,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
扎实的知识基础是我们进行逆向思考的基石。
只有对所探讨的话题有充分的了解,我们才能知道传统观点的依据和漏洞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逆向观点。
比如在谈论历史事件时,如果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等一知半解,就很难进行有价值的逆向思考。
敏锐的洞察力则帮助我们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问题和矛盾。
如何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带来新的角度逆向思维,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思考方式,在写作中可以为文章带来新的角度和独特的创意。
通过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观点、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呈现内容,让读者产生新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带来新的角度。
一、重新审视问题在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时,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所要表达的问题。
通常我们会习惯性地按照逻辑思维的方式来分析问题,而逆向思维则要求我们打破固有的观念,以非常规的思考方式来审视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传统的写作方式可能会从环境破坏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而运用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从"逆向"的角度出发,探讨环境破坏的影响、好处和可能带来的改变。
这样的思考方式将给文章带来一种新的视角和创造力。
二、颠覆传统观点逆向思维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就是颠覆传统观点。
通过扭转常规的认识方式,我们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并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观点。
以"如何减少塑料污染"为例,常规的观点可能会认为应该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倡环保袋和可降解塑料的使用。
但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增加塑料污染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文章中,我们可以列举增加塑料污染的潜在好处,例如推动塑料回收产业的发展、鼓励对塑料污染进行科学研究等,从而带来更广泛的思考和讨论。
三、引起反思和反向思考逆向思维的另一个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反思和反向思考。
通过出人意料的观点和结论,我们可以激发读者主动思考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审视。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大学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论证、列举实例等方式来支持这一观点,引发读者对教育体制的反思和重新评估。
这种逆向的观点将使文章与众不同,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
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逆向思维教学法,是一种与人们惯常相反的思维方式,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方法。
高中作文一直是教师在教学上不易攻克的难题,学生在学习上难以逾越的绊脚石。
它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它在高考语文中占有较大分值,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写作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辨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而,是否具备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语文写作现状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写作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关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逐年递增。
笔者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整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目前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学生写作素材单一老旧;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反省意识等。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这三个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动力的源泉,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经笔者的课堂观察发现:在一堂45分钟的作文课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充分与教师互动,认真思考问题,积极练习写作,而大部分学生的表现则是心不在焉甚至昏昏欲睡。
相比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其他教学内容的课堂表现,不难发现学生在作文课上学习兴致确实不高,容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写作素材老旧单一在高中语文的高分作文中往往需要大量经典、新颖的论据作为文章论点的支撑。
优秀的论据能够使作文论点更为突出,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而相比之下,在大部分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素材却常是老旧单一甚至是重复雷同。
例如在论证“成功离不开努力”需要列举一位名人以及相关内容作为论据时,许多学生会运用爱迪生以及其“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贝多芬以及他作为一名钢琴家,在失去听力后凭借努力获得极大成就等著名人物的名言或是事迹,这些素材虽然准确但太过老旧,缺少新意。
写作文要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英姑和“倒骑毛驴”的张果老之所以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反”和“倒”。
这种与常理相悖的表现方式与逻辑上的逆向思维有相通之处,把这种逆向思维合理的运用在写作中,可以收到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
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逆向思维呢?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维立意,就是确立主题。
如果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了,可见主题的确立在一篇文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立意要新颖,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运用逆向思维,即“反其意而用之”。
如古人写到落花,往往写得很凄惨。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如果据此立意写文章,总也摆脱不了悲凉、凄惨的情调,我们不妨反其义而用之,借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立意,歌颂落花,就能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记得在讲完《荔枝蜜》后提问:“文章热情赞美了蜜蜂高尚的可贵的牺牲精神,然而,他是否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呢?你能否由物及人,展开一下思考和联想呢?”于是学生纷纷发言:“蜜蜂不敢按劳取酬,整天忙碌,到头来自己的劳动成果却被别人占有,这不是现代人应持的生活态度”,“蜜蜂太保守,世世代代只会埋头苦干,缺乏开拓精神,就像过去的农民只靠单一的种田吃饭一样”,“蜜蜂爱憎不分明,竟好坏不分,什么人都蜇。
”学生的这些观点也许不一定全对,但毕竟打破了单一的僵化的思路,能从多侧面考虑,进行逆向的思维,这是应该鼓励的。
又如我让学生以“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一般习惯于从正面去“赞雪”,如写雪的“洁白无瑕”、“装扮世界”、“大公无私”等,而运用逆向思维的学生,则从相反的方向上去思考,贬雪的“虚伪”、“残酷无情”、“见不得阳光”等。
这样的立意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构思上的逆向思维构思即文章的组织和构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1-2设计理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既能尊重他人的成果,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标准》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而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
《反弹琵琶出新意》这堂课试图通过讲故事寓抽象于形象提升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考虑到成语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课堂分析又便于操作,因此花一定时间用成语进行思维训练。
最后用学生习作《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兼给“驴”正名》来给学生提供整篇文章的示范,努力使这次作文指导的课堂结构更趋完整。
具体过程:一、故事导入以"小"欺"大"北京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3家裁缝,手艺都不错。
可是,因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一块有吸引力的招牌来招揽顾客。
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门前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这块招牌,连忙也写了一块招牌,第二天也挂了出来,招牌上写的是:全中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眼看着两位同行相继挂出了这么大气的广告招牌,抢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里很是着急。
这位裁缝为了招牌的事开始茶饭不食,一个说"北京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说全国最好的裁缝",他们都大到这份上了,我能说世界最好的裁缝?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虚假了?这时放学的儿子回来了,问明父亲发愁的原因后,告诉父亲不妨写上这样几个字。
第三天,第三个裁缝挂出了他的招牌,果然,这个裁缝从此生意兴隆。
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呢?原来第三块招牌上写的口气与前两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缝"!"本街"最好,那就是这三家中最好的。
你看,聪明的第三家裁缝没有再向大处夸自己的小店,而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在选用广告词时选了在地域上比"全国"、"北京"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词。
这个小小的"本街"却盖过了大大的"北京"乃至"大大"的"全国"。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它有什么作用?“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
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
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
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
例如: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
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
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
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
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
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
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
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
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
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
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
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
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我们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
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采用逆向思维,有许多成功的发明创造的例子。
刀削铅笔,刀动笔不动;采用逆向思维,笔动刀不动,于是就有了旋笔刀。
人上楼梯,人动梯不动;采用逆向思维,梯动人不动,于是就有了电梯。
三、运用成语进行训练成语是个极丰富的语言宝库,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认识。
但由于社会的变迁,不少成语在沿用时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
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这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我们把成语俗语中的这种逆向思维用于指导学生作文,既能扩大选材范围,又容易确定立意新颖的命题,“反弹琵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其讽刺意味是很明显的。
而华罗庚却主张“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意义就更深刻了,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少走弯路,大大提高自己的技艺,更快地向别人推销自我,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良药苦口利于病:是说正确的批评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不乐意接受。
但它对于治病大有好处。
逆向思考就是:良药不见得苦口,自从出现糖衣药片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正确的批评并非是急风暴雨,为了治病救人选择正确的方法就不见得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强调规矩对方圆的重要性。
逆向思考却是过分强调规矩,限制过死,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新意识。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说做事不思进取,消极度日。
逆向的新含义是:撞钟是和尚的分工,是和尚的职责,和尚们能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兢兢业业地做着枯燥而平凡的工作,正是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应该大加褒奖。
墙倒众人推:原比喻当人受挫折时,众人乘机来打击他,逆向思考:碍事的墙、挡道的墙、老朽的墙就得推,不仅推旧墙,还应众人立新墙,才能建设新世界.东施效颦:对东施有着明显的贬斥态度,现在人们都用来耻笑那些丑陋、低能的人显示自己。
但如果就东施的精神而言,还是有利可讲的,她见先进就学,精神可嘉。
杞人忧天:是说古代那位杞人非常担心天要崩塌下来将无处栖身,真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忧天”也有一定的道理,强调人类对地球应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防患未然。
艺高人胆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胆大人艺高”更有道理,因为胆大的艺人会勇敢地向高难动作探讨,不断创出新招。
滥竽充数:你说南郭先生灰溜溜地跑了,我说他有知耻之心,他会改弦更张,开始新的生活。
龟兔赛跑:你说兔子骄傲在半路睡觉结果赛跑失败了,我却说兔子应该睡觉它有逆向心理,它觉得与乌龟赛跑的制度不合理。
四、逆向思维要注意什么?立论要经得起推敲。
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1、"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
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
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
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
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如反对改革开放,主张闭关自守。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一般不宜反弹。
如刘胡兰不怕牺牲。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五、经典例文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兼给“驴”正名近读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忽然感悟:千百年来,人们加在“驴”身上的骂名--“黔驴技穷”,实乃污蔑不实之辞。
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后来,驴被虎“断其喉,尽其肉”,“驴”可谓死得悲,死得掺!死后还留下“黔驴技穷”的骂名,又可谓死得屈,死得冤!“驴”本来是拉车推磨的,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也就无可用,无可用当然也就无法显其能。
“驴”倘若不到黔这无用武之地,那么就不会出现“无可用”的局面,当然也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厄运。
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老先生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制造的。
“好事者”是罪魁祸首。
但人们不追究“好事者”的罪责,却把罪责加在“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万年错案。
“黔驴技穷”责任不在“驴”,而在“好事者”!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使用。
何谓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显其能,并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
那么人才是怎样才能显其能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人才要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