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抑郁药特点比较(米氮平专业版)
- 格式:ppt
- 大小:14.36 MB
- 文档页数:96
米氮平机制
摘要:
1.米氮平的概述
2.米氮平的作用机制
3.米氮平的临床应用
4.米氮平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正文:
米氮平是一种抗抑郁药,其化学名称为米氮平酮,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
米氮平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睡眠。
同时,米氮平也能减少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行为,对治疗抑郁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米氮平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症,尤其是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米氮平还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强迫症和恐慌症等。
然而,米氮平也有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口干、便秘、头晕等,但这些副作用一般较轻,且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消失。
在使用米氮平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有严重心脏病、肝病的患者应慎用米氮平。
总的来说,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小,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选择之一。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作者:方永修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04-01【摘要】目的比较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
方法以CCMD-3作为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米氮平,另一组服用帕罗西汀,治疗6周。
结果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疗效相近,两组无显著差异,米氮平组起效更快,6周末疗效相近。
米氮平组副反应较帕罗西汀少且轻微。
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剂,起效较快,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米氮平帕罗西汀抑郁症疗效不良反应米氮平是第一个属去甲肾上腺素(NE)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5-HT)能抗抑郁药,米氮平对5-HT的作用具有独特性,较少引起恶心、激越和焦虑等。
另据国外研究报道,米氮平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安慰剂发生率的仅有嗜睡、过度镇静、口干、食欲亢进和体重增加。
为验证米氮平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帕罗西汀为对照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据WHO估计全球抑郁症患者逾3亿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易致残的疾病之一。
也是所有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
因此,快速,有效,依从性高以及副反应少的药物治疗值得推荐。
故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的疗效与安全性,借此指导临床医师安全有效使用抗抑郁药物。
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为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入组标准:年龄20~58岁;性别不限;首次发病;无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1]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总分>17分;来诊前未用过任何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正常。
排除标准:排除焦虑症、其他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及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障碍;有药物过敏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药物滥用者;双相障碍者。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米氮平治疗抑郁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米氮平治疗抑郁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伴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米氮平治疗。
观察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其抑郁状态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显效率分别为90%、87.5%,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抑郁和焦虑共病患者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伴焦虑症的疗效与米氮平相近,与米氮平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更加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抑郁伴焦虑症Title: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and mirta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and mirtaz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Methods:Eighty patients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enroll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40 patient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rtazapine. The anxiety,depression,quality of lif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morbidit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and mirtazapin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 87.5%,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ffect was equivale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5%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0%,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l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mirtazapine. Compared with mirtazapine,escitalopram oxalate is safer and more reliable. Clinically promoted.Key words:escitalopram oxalate;mirtazapine;depression with anxiety 前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心理障碍疾病,在临床上主要有心境明显持续低落、意志消沉和兴趣丧失等表现,发病率、复发率及自杀率均极高,而且易伴发其他精神疾病,如焦虑症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甚大[1]。
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探讨作者:郭军波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3期摘要:目的对比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w。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w末各评定一次,根据结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结果经过对照研究,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
结论首发抑郁症采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相近,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可以在临床使用。
关键词:米氮平;帕罗西汀;首发抑郁症近年来新型抗抑郁剂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为精神科医生和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1,2]。
其中米氮平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直接作用于相应的受体拮抗剂,增强神经传导,改善症状,在国外已经有大量临床使用经验[3,4]。
我院于近几年对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也证明了米氮平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接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0例,年龄19~64岁,分为两组。
其中米氮平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64岁,平均(33.9±6.2)岁。
帕罗西汀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9~64岁,平均(34.8±6.0)岁。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hamd17项总分≥18分,与国家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相符,所有病例进行研究以前均由患者本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排除双相情感障碍,处于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状态的患者;排除有严重自杀倾向者;排除药物过敏及患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1.3 方法入组前服药者予停药2w清洗。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患者的药效比较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患者的药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4例初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米氮平药物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5.74%与对照组的91.49%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近,但米氮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予以临床应用。
【关键词】米氮平;帕罗西汀;初发抑郁症;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94-02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自杀率及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
目前,临床治疗初发抑郁症的主要药物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中帕罗西汀药物应用较为广泛。
该药物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但副作用较多,故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产生不良影响。
米氮平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可对特异性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产生双重抑制作用,且安全、无毒副作用[1]。
为验证米氮平治疗初发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本研究将观察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初发抑郁症患者的药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诊治的94例初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有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分在17分以上;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②有严重自杀倾向。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抗抑郁药米氮平单用和与氟西汀联用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米氮平;治疗组50例则在口服米氮平的同时口服氟西汀。
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1%, 对照组有效率为75.0%,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氮平与氟西汀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均有肯定疗效,前者副反应更轻微,更能提高老年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氟西汀;米氮平;老年期抑郁症;安全性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后首次发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
抑郁症为老年人常患的精神障碍,其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抗抑郁药。
国外已有研究显示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对老年抑郁症安全有效[1]。
我院近3年来采用氟西汀与米氮平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经统计它们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对象为2006年1月-2009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9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均首次发病,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60-78岁,平均病程(11.2±4.7)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l8分;部分老年患者伴有白内障、慢性胃炎、退行性关节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排除其它精神疾病、严重脏器疾病。
90例患者根据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
对照组40例患者口服米氮平治疗;治疗组50例则在口服米氮平的同时口服氟西汀。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抗抑郁药米氮平的六大优点米氮平也叫瑞美隆,是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
此药于1996年获得美国FDA认证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在70多个国家均有销售。
2009年12月,米氮平被列入我国国家医疗保险人员的用药目录(随后相继进入各省的省级医疗保险人员的用药目录),成为我国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此药是第一种可同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抗抑郁药,具有很强的抗抑郁作用。
临床实践证实,米氮平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以下6大优点:1.起效迅速大多数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均较慢。
而米氮平在进入人体后可迅速生效,因此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此药在进入人体后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等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抑郁症患者在使用米氮平进行治疗的第1~第2周内就可明显感觉到其起效迅速的特点。
随着用药疗程的延长,此特点会愈加明显。
起效迅速的抗抑郁药可使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得到缓解,提高其进行药物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从而可显著地增强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2.药效强而稳定研究表明,米氮平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抗抑郁药。
此药不仅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精神方面的症状(如神情淡漠、无精打采、意志消沉等),而且对其他并发症(如失眠、早醒和体重减轻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米氮平的血药浓度较为稳定。
患者在服用此药3~4天后,其体内的血药浓度即可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很少会发生波动,更不会发生药物成分在体内聚积的现象。
因此,抑郁症患者长期使用米氮平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可得到保证,其病情复发的几率可显著降低。
3.用法简单米氮平的半衰期很长,约为20~40个小时,因此抑郁症患者每日只需服用1次就可取得可靠的疗效。
米氮平的用法为:每次服15毫克,每晚服1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在3个月内不可停药)。
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将该药的用量增加至每日服30毫克(应在1周内逐渐增加)。
米氮平—新一代抗抑郁剂(NaSSA)抑郁症在ICD-10和CCMD-3中均分类于情感障碍,其发病机制经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多数结果认为与脑内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有关,其中尤以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影响情感活动和动力的递质功能不足关系密切。
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具有高自杀风险的精神障碍,但半个世纪以来的临床实践说明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只要能够及时识别、及时求医、合理治疗,抑郁症预后良好。
回顾抑郁症的治疗,在本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休克治疗挽救了不少抑郁症患者的生命,改善了疾病带来的损害。
但电休克疗法要求专业技术和特殊的设备,难以普及,目前已很少有精神卫生机构在应用。
5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特效抗抑郁药物-丙咪嗪(Imipramine)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其抗抑郁效果。
对丙咪嗪的进一步研究,为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脑内单胺递质功能不足,提供了线索,并为进一步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基础,相继开发了一系列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是抗抑郁药发展的第一高潮。
50年代到80年代三环类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去甲丙咪嗪、氯丙咪嗪……)及其相关的四环类药物(如麦普替林、又名路滴美)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挽救了不少抑郁症患者。
时至今日,在我国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基层专科医院,三环类抗抑郁药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药物,据WHO/中国精神卫生信息系统提供的10个专科医院1996-1997年的住院病人数据库分析,三环类药物和四环类麦普替林的使用率仍占抑郁症治疗的第一位。
经历40多年临床治疗的过程,在看到三环类抗抑郁药为抑郁症患者建立功勋的同时,也不难看到由于此类药物的非特异性药理学特点,即除药物可以通过阻滞神经元突触前膜单胺递质5-HT和NE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保留足够浓度的5-HT和NE维持其生理功能外,还对其它递质(如胆碱能、组胺、α-肾上腺素能)受体有阻断作用,而引发诸多的不良反应,如抗胆碱能作用、镇静作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使患者不能耐受,降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及预防复发的作用,也增加了患者超量服药(往往是患者的重要自杀手段之一)的危险性。
米氮平与多虑平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米氮平作为新型抗抑郁药,对抑郁症疗效肯定,比多虑平副反应低,更为安全可靠。
方法对80例住院和门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相关量表测定,主要采用HAMD、TESS 等量表,并对照分析,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疗效比较:米氮平组显效率为95%,多虑平组为92.5%,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米氮平组不良反应9例(22.5%),多虑平组不良反应26例(65%),有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米氮平与多虑平对抑郁症均有显著确切疗效,并且疗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多虑平副作用明显突出,而米氮平副反应则更轻,用药依从性更好,更适合抑郁症治疗。
标签:米氮平;多虑平;抑郁症;临床疗效;对比抑郁症具有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对国家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同时,抑郁障碍也是导致非自然死亡和持续性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2]。
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并且在个别地区,患者求治率低,如有的地区仅有 5.9%求助过医疗机构,2.2%求助过精神心理专业机构[3]。
目前抗抑郁药物中三环类抗抑郁剂仍占有相当比例,但其不良反应如抗胆碱能、抗α1肾上腺素、抗组胺作用突出,有的患者存在用药依从性低,而在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起效速度、抗抑郁和抑郁伴随症状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是临床医师最关注的3个问题[4],在过去10余年里,双相障碍的治疗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总的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5],米氮平作为第一个去甲肾上腺素能与特异性5-羟色胺能的新型抗抑郁剂,具有起效快、抗抑郁作用强、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临床特点[6]。
它不抑制NE的再摄取,而是拮抗中枢突触前α2肾上腺素能自身受体或异体受体,这两种受体被激活后,分别抑制NE和5-HT的释放,终作用是增强NE能和5-HT能神经传递,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五种新型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五种新型抗抑郁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安非他酮、马普替林、文拉法辛、氟西汀和米氮平五种药物的临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系统评价目前国内常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4.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4.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4.2)、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1997-2014.2)、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14.2),PubMed(1966-2014.2)、Cochrane Library (2014年)、EMBASE(1974-2014.2)、ISI(1974-2014.2)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有关药物的临床试验,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同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进行合并,利用WinBUGS和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上述五种药物之间的OR值及其优劣顺序。
[研究结果]共纳入89项临床试验,7007例抑郁症患者,研究总臂数180。
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文拉法辛、米氮平,氟西汀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
OR文拉法辛-氟西汀=0.6741[95%CI:0.5313,0.8307],OR氟西汀-米氮平=1.5887[95%CI:1.2369,2.0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服用马普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少,其中OR安非他酮-马普替(4)干预措施包含以下任意两种(或以上)措施:安非他酮、马普替林、文拉法辛、氟西汀、米氮平;(5)疗程≥4周;(6)用药剂量不超过2006版《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推荐的剂量;(7)疗效评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治疗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8)效果指标为有效例数(或有效率),与基线相比HAMD减分率≥50%为有效;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或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