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_观赏植物学_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976.37 KB
- 文档页数:4
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是全国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不同高校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例如有称之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种植设计,也有的称之为植物配置。
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灵活运用植物材料营造景观空间,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绘图表达方法[1]。
为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景观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昌吉学院景观植物配置课程现状,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存在的问题首先,开设植物配置课程的建筑院系与农林院校及艺术设计类院系侧重点及课时安排都有所不同,其中,在农林院校中,植物课程地位最重要,在学习植物配置课程之前已经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相关课程理论基础,植物配置课程中包含课程理论及实践案例设计的内容,一般学时控制在64学时左右,其中,课程理论部分包括东西方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植物景观设计的原理、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植物景观设计程序等[2-3],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实际场地的调研分析、前期方案草图的绘制及修改、CAD植物配置方案的绘制、后期PS彩色平面图及效果图绘制等。
而在艺术设计类院系中植物课程的课时量普遍偏少。
目前,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只有42学时,且学生普遍没有任何园林植物方面的理论基础积累,基本不认识常用的园林绿化乔灌木及花卉,这对学好植物配置课程无疑有很大的障碍。
由于课时量有限,学生进行案例设计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景观类型,例如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而课时量较充足的院校学生能够接触到小尺度到大尺度等不同类型景观植物配置,循序渐进,不断增强理论认知和设计实践能力[4-5]。
其次,植物配置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教学安排基本上按照先理论讲授、后案例设计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理论知识和独立承担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的能力。
《观赏植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生态旅游学生的特点入手,在深入研究《观赏植物学》课程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的基础上,对《观赏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一、高职生态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一)思维活跃,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弱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
现在的学生是90后甚至95后,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及家人爱护有加。
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同时,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
作息时间不规律,懒散,经常有迟到或旷课问题。
课堂表现不活跃,睡觉、玩手机和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情感和想象力丰富本专业学生属文科生,性格比较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多数较强。
部分学生情绪非常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大。
学生普遍感性思维强,想象力比较丰富,对事物识别能力较好,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记住一些特色鲜明的事物,这对观赏植物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利。
(三)个性突出生态旅游专业大学生个性相对比较张扬,自我意识非常突出,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更追求个性化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上课和实习期间随意性比较强。
(四)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选择本专业是教师和家长的意愿,进校后缺乏正确引导,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行业。
所以,他们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做导游赚钱、积累经验上,对文化课的学习通常不太重视。
而且文科生生物学基础仅限于高中生物课,相对薄弱,给课程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异常的难度。
二、观赏植物学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分析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
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全面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
《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观赏植物学》是森林游憩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探讨了现阶段《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途径改革及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改革。
关键词: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观赏植物学》教学既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
而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整体学习效果,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就业竞争力。
为提高《观赏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和操作观赏植物的应用过程,扩大知识的实用范围,提高适应园林美化活动的综合素质,本文拟从分析现阶段《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理念《观赏植物学》是森林游憩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生了解观赏植物在旅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其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性,了解常见园林树木和花卉,并能正确应用于旅游景区中,为日后工作中迅速适应岗位需要,成为合格的森林资源游憩开发专门人才打好基础。
其中,正确灵活地把观赏植物应用于旅游园林中是本门课程的精髓,亦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本环节的实践教学紧紧围绕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现代景区的实际需求,以重点讲授和训练观赏植物的实际应用技术和方法为理念,积极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胜任旅游景区建设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观赏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方法各高校办学条件、办学风格和使用的教材不同,造成了《观赏植物学》实践内容不甚相同。
但总的来说,在专业实践环节建设中,有加强实验室建设的,有加强实习基地开发的,有加强与旅游单位、园林单位、园林苗木公司等合作开展广泛实习的,有加强实际案例应用解析的,有加强参与项目研发的,还有加强学生自主实践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一、背景介绍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以人为本、注重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设计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然而,在新的发展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环节不足等。
因此,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理论知识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掌握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原因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的。
但由于教师水平、时间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教学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展。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与实际项目结合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创意和实践能力,难以灵活应对具体项目的需求。
原因分析: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主要采用演讲、讲座等形式,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
另外,由于实际项目的限制,很多实践性教学难以开展。
三、方案1.融合理论与实践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可以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相关知识,然后在实践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实习、校外实践、实际项目等方式,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作品和项目,从而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鼓励创新思维4.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引进具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预期成果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成果:1.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实际工作技能。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课程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非常苛刻,实践教学即是环境艺术专业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项可以将实践能力迅速提升的方法。
实践教学发生的变化会充分推动环境艺术教学机制发生的变化,而且相对于培养很专业的人才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这篇文章正是针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来进行研究,研究它们现在所产生的问题,从而对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向做出非常专业的判断,把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落实。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教学改革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实践教学现状1.用于实践教学的团队建设不够完善想要建设一支团队必须要有硬件设备建设和师资能力建设两个方面。
现如今相对于全世界的国家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是非常慢的,理论派的师资力量比较充足,但是侧重实践的教师则是少之又少,和这些相对应的,对于实践的硬件设备资金投入的资金也是特别少的,从而导致了那些理论的事物不能通过动手实践来打磨、表现。
2.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按照当今的情况,关于设计环境艺术的方法对比多年前还是有着许多的进步,但是我国大多数的高级院校还是一成不变的用老套的方案去培养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依旧是主要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办法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当今的这种社会教学方式里。
3.时间教学方法较单一在我国,关于环境艺术方面的设计专业还是依照老套的教师来主导学生的教学方法,老师给同学们来进行做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在一旁指导纠正错误,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上实践课的时候不会深入的探索原因,只是一味的照葫芦画瓢,同样会束缚住学生们的思想。
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实践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1.完善实践教学的团队建设(1)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
现如今我国对拥有各种人才的师资队伍需求非常大,不但要招募拥有环境艺术相关教学能力的老师,还要拥有强大的理论能力,在一些高等学院招募符合要求的老师并与学院签订招募协议,招募更多拥有着高水准环境艺术相关的人才,引进大量有能力的老师,并且可以把各种项目和实践教学归结在一起,完成项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扩大学生们的思维能力等等。
高职院校观赏植物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对高职《观赏植物栽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通过课程实训结合生产任务、布置多媒体作业、鼓励学生销售实训产品等措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参与生产的热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观赏植物栽培;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观赏植物栽培是园艺、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观赏植物分类、生长习性、育苗方法、花期控制等,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农兴趣不高,教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必须随着社会形势进行改革,打破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更好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1-2]。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职观赏植物栽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实训与生产结合1.1 课程实训时布置生产任务根据季节进行各类观赏植物是本课程的特点,学校的实训基地面积相对充裕,因此每次进行生产实训时,安排生产任务给学生,教师定期观察生产情况,给予评分。
课程设有育苗实训、花卉盆栽实训、施肥喷药养护实训等,从育苗开始让学生自己选2~3种花种进行播种育苗,育出小苗后再移苗上盆,然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喷药、摘心等实训内容。
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中实训成绩占有30%~40%,而生产实训要求学生必须生产出最终的成品才能合格,实训项目一环扣一环,其中某个环节做不好就无法开展下个环节。
这样的生产任务布置后学生的责任心明显提高,有效地避免了课后几乎无人到实训场地观察、进行养护的情况,提高了课程实训的效果。
生产过程中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安排在每周的上课时间内进行,其余工作由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1.2 实训过程考核在以往的播种实训中,多数学生实训结束后甩手就走,之后不管不看,而不同的种苗在花圃管理员统一的养护管理方法下,经常造成某些花卉死苗甚至完全无苗可种,不仅造成浪费还助长了学生散漫无责任心的风气。
农村经济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7期观赏植物栽培是园艺、园林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观赏植物分类、生长习性、育苗方法、花期控制等,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农兴趣不高,教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必须随着社会形势进行改革,打破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模式,设计更好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1-2]。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职观赏植物栽培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程实训与生产结合1.1课程实训时布置生产任务根据季节进行各类观赏植物是本课程的特点,学校的实训基地面积相对充裕,因此每次进行生产实训时,安排生产任务给学生,教师定期观察生产情况,给予评分。
课程设有育苗实训、花卉盆栽实训、施肥喷药养护实训等,从育苗开始让学生自己选2~3种花种进行播种育苗,育出小苗后再移苗上盆,然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喷药、摘心等实训内容。
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中实训成绩占有30%~40%,而生产实训要求学生必须生产出最终的成品才能合格,实训项目一环扣一环,其中某个环节做不好就无法开展下个环节。
这样的生产任务布置后学生的责任心明显提高,有效地避免了课后几乎无人到实训场地观察、进行养护的情况,提高了课程实训的效果。
生产过程中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安排在每周的上课时间内进行,其余工作由学生自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1.2实训过程考核在以往的播种实训中,多数学生实训结束后甩手就走,之后不管不看,而不同的种苗在花圃管理员统一的养护管理方法下,经常造成某些花卉死苗甚至完全无苗可种,不仅造成浪费还助长了学生散漫无责任心的风气。
教学改革后强调时花生产实训必须用学生自己育出的苗上盆,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中教师定时到基地做记录、考核,不仅要考核花卉的生长情况,还要考核各个学生的工作态度。
定时考核能起到明显的督促作用,加上明确的生产任务和评分标准,可以使学生心中有数,加强其责任心,提高其实训积极性。
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讨论了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状分析中,指出了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传统、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
结论部分总结了经验,展望了未来,并提出了建议:加强与行业的紧密联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技术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旨在引起关于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和讨论,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环境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建议。
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课程设置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许多课程内容过时,与实际工作要求不符,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涵盖。
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和灵活性。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机会和实地考察的机会,导致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不足,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了解和掌握,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还有待提高。
当前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1.2 问题意识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学生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需求。
由于环境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
“观赏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初探[摘要]实验教学是“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相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
文章在分析和总结“观赏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观赏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改革对策随着我国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产业的迅速发展,“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普通的高校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①。
在许多高校中,该门课程不仅是园林、观赏园艺、城市规划、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还是林学、水土保持、生物科学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
但是,由于该门课程在我国高校中的开设时间较短,发展速度太快,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教学问题,尤其是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其教学效果更是难如人意、令人担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该门课程实验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对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和同行相互交流和借鉴。
一、教学现状1.相关人员重视不够。
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②。
具体到“观赏植物学”而言,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对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该门课程教学活动的许多相关人员都认为:实验教学只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再次验证和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只要把理论教学工作做扎实了,实验教学无足轻重。
特别是作为实验教学主体的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部分高年级同学不负责任的误导以及专业思想教育的薄弱,导致他们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以至于他们对待实验教学应付了事、敷衍过关。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2.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就“观赏植物学”本身而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复杂,与之相对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也是如此。
环境设计景观植物配置课程教学改革景观植物配H课程是全国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以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不同高校课程名称有所不同,例如有称之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种植设计,也有的称之为植物配置。
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木理论, 灵活运用植物材料营造景观空间,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绘图表达方法⑴。
为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景观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结合昌吉学院景观植物配置课程现状,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存在的问题首先,开设植物配置课程的建筑院系与农林院校及艺术设计类院系侧重点及课时安排都有所不同,其中,在农林院校中,植物课程地位最重要,在学习植物配置课程之前己经具备园林树木学的相关课程理论基础,植物配置课程中包含课程理论及实践案例设计的内容,一般学时控制在64学时左右,其中,课程理论部分包括东西方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植物景观设计的原理.植物的不同观赏特性.植物景观设计程序等[2-3],课程实践部分包扌舌实际场地的调研分析、前期方案草图的绘制及修改.CAD植物配置方案的绘制、后期PS彩色平而图及效果图绘制等。
而在艺术设计类院系中植物课程的课时量普遍偏少。
目前,昌吉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植物配置课程只有42 学时,且学生普遍没有任何园林植物方面的理论基础积累,基本不认识常用的园林绿化乔灌木及花卉,这对学好植物配置课程无疑有很大的障碍。
由于课时量有限,学生进行案例设计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景观类型,例如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而课时量较充足的院校学生能够接触到小尺度到大尺度等不同类型景观植物配置,循序渐进,不断增强理论认知和设计实践能力[4-5b其次,植物配置课程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教学安排基木上按照先理论讲授.后案例设计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园林植物配置相关理论知识和独立承担景观设计中植物设计的能力。
2014年第1期现代园艺构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主要分布在环境、园林、建筑等各专业[7]。
因此,通过将各个院校的优秀竞赛获奖作品在展览厅集中展示,或将获奖作品在网络发布,或者把学生获奖作品刊登在出版物上,以多种形式构建展示教学成果的平台,达到教学交流效果与示范的作用。
4结语园林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主要课程,应通过专业学科竞赛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注重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性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协调发展模式,实现培养适应市场环境的实用型设计人才的目标。
(收稿:2013-09-21)[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7.[2]郭戈.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一座丰碑[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21-28.[3]王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美与时代(上半月),2010(3):90-92.[4]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37-39.[5]林佳梁,王楠,李大勇,陈忆.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学科竞赛发展模式研究[J ].大众文艺,2012(4):281-283.[6]彭斗.浅析设计竞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效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202.[7]董楠楠.专业学生设计竞赛与我国的风景园林高校教育[M].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研究分会等编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79-181.观赏植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刘秀青,王晶(信阳农林学院,河南信阳464000)观赏植物学是信阳农林学院林学系林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理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加强教学中图片、动画及实物标本的利用,并注重师生的互动和学生能力的启发;在实践教学中,注重重点树种的识别特征的讲解,根据观赏植物各科的季相特点安排时间教学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穿插教学,启发学生掌握新知识,促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总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