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趣味地理-地球上的水圈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2、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形式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在不同季节也有明显差异,表解如下:★★★(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的水循环,对于全..最大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4、★水循环的环节(结合P55图3.3)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5、水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可以划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从低纬到高纬;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水循环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上空海洋上空环节海水蒸发变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空中,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一部分在地面流动。
形成地表径流;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海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又降到海面意义使陆地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对内陆地区意义重大水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知识拓展】(1)三种水循环跨越领域最大的是海陆间循环;从参与水量看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2)百川入海属于地表径流;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
(3)长江是外流河,参与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②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4.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①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必修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第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②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地球上的水圈
水圈指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
水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9亿立方千米,若将水圈中的水平均铺在地球表面,水深约2718米。
水圈以两种成份(97.5%为咸水,2.5%为淡水)三相形态(大部分为液态,部分为固态,一小部分为气态)存在于地球上。
一、在空间分布上,水圈主要由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三大“水体”构成。
1、海洋水
海洋总面积为3.6亿km2约占地球表面的71%,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倍,海洋水是水圈中的“大哥大”,总体积为13.7亿立方千米,占水圈总储量的96.5%。
2、陆地水
陆地水指分布在陆地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陆地水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3.5%,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的是“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陆地水按其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水、湖沼水和冰川等)和地下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其中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储量约占全球淡水量的2/3;按照水体的更新循环周期,可以分为静态水(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和动态水(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补给,其中中国东南部水体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河
流经流量(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与“降雨量”保持一致,而我国西北及青藏高原区的水体主要靠冰川溶化补给,所以其河流的经流量与“温度”保持一致。
3、大气水
指大气中含有的水汽的总称,一般用湿度表示大气中含水汽量的多少,湿度越大,一般干燥度(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就越小,皮肤就滋润,湿度越小,一般干燥度就越大,皮肤就越容易皴裂,一般“沿海湿度大,内陆湿度小”,同一个地方,也往往是当地“夏天湿润冬天干燥”(冬雨型地区除外)。
二、在时间推移上,水圈在不断在进行“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经流等方式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形成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产生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构成水循环的过程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经流”四个主要环节,原来给予我们生命的水也有它自己的生命。
水圈通过水循环,各水体得到不断地更新,其更新周期大气水约为8天,河流水约为16天,土壤水约为1年,沼泽水约为5年,湖泊水约为17年,深层地下水约为1400年,高山冰川约为1600年,大洋约为2500年,极地冰川约为10000年,水循环又可分为大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和小循环(海上水循环和陆地水循环)。
1、大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的循环过程,海洋水蒸发后,通过水汽输
送到陆在上空,再通过降水到地面,依着“由山而坡由坡由溪由溪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的原则归还大海。
2、小循环(海上水循环和陆地水循环)
指海洋和陆地分别在各自领域内所进行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