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设计复习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5
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4)拇趾参考点(BOF)在侧视图上过AHP点作人体样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点203mm处的一个点。
座椅在整车内饰中,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体积上,它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分以下几个部份来介绍座椅:一、座椅的功能二、座椅的分类三、座椅的结构四、座椅的开辟座椅的开辟周期及流程介绍1 、座椅前期开辟需要考虑的问题2 、3C 认证资料的准备3 、座椅数模校对需要考虑的问题4 、座椅的执行标准5 、座椅图纸问题五、座椅的失效模式六、心得体味一、座椅的功能汽车座椅和其他家用、公用座椅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只无非在车这一特定的环境下,附加了许多额外的功能。
现在就其在车中的功能简单介绍一下,座椅可先后、上下调节,靠背角度可前倾、后倾,座椅可360 度旋转,后座椅可以折叠、翻转。
头枕可以上下、先后调节,还可以装备DVD 显示屏,方便后排的乘客观看。
二、座椅的分类在乘用车中座椅分为前座椅front seat 和后座椅rear seat,其中前座椅按功能分1 手调节式前座椅2 手动调高座椅3 电动六向座椅4 电动八向座椅5 手动四向座椅6 手动六向座椅1 针织面料座椅2 织绒面料座椅3 全真皮面料座椅前座椅前排乘员座椅frontpassenger’s seat√√√√√车型A11A11、S11B11B11A11A11 、A15 、S11A11驾驶座椅driver’s seat√√√√√√备注先后两向调节先后两向调节,上下两向调节按调节方式分按面料分附加功能有:1 、座椅上装配电加热垫,全车可装备四套电加热垫,坐垫和靠背都可加热,而且可以做到先后排所有乘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开控制是否需要加热,还可以控制加热到适合个人的温度;2 、前排驾驶员座椅带腰托,有手动和电动之分;3 、头枕带DVD 显示屏;4 、摆布前座椅均带侧安全气囊;5 、更加先进的是在前座椅上配备写字台、笔记本电脑、脚蹬等。
举例:B11 车座椅的最高配置是1 、左前座椅八向电动可调,带手动腰托,右前座椅四向手动可调;2 、摆布前座椅均带两向的DVD 头枕,带电加热垫、侧安全气囊,真皮面料;3 、后排座椅为整体式座椅,带电加热垫,真皮面料,靠背上带中间扶手箱和双杯托,而且可以打开后盖,再也不用愁钓鱼杆、雪橇等体长物品没法放了。
座椅设计开发流程1.项目预研2.BENCHMARK座椅分析主要对座椅的配置、在整车中的布置及边界进行测量分析。
接着,Benchemark座椅进行拆解及相关分析,包括座椅的调节力、功能及相关结构、材料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3.座椅配置表及设计构想根据市场调研及销售确定的预售价格及整车配置、市场要求,对座椅相关配置进行细化整理,完成初版的座椅配置表。
然后,根据确定的配置表设定设计参数及法规、性能要求明细,制作座椅的设计构想书。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座椅技术招标方案,确定座椅供应商。
4.座椅造型效果图制作将确定的座椅配置及设计构想输入给造型部门,进行整车及座椅的造型草图设计,进而完成座椅的造型效果图。
5.座椅造型可行性分析设计针对座椅的造型效果图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法规及配置相关符合性分析、造型的工艺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一旦在效果图分析中发现重大工艺问题或者法规、配置符合性问题,则需要将问题反馈输入给造型部门,重新制作并交付造型效果图。
6.座椅造型冻结造型部门根据工程部门针对造型效果图的问题输入及反馈,修改并重新提交效果图以供分析评审,直至最终确认效果图并冻结。
7.A面数据制作造型根据确认冻结的效果图制作座椅A面数据并提交工程部门。
工程部门对座椅A面数据进行检查,包括和造型效果图的匹配,以及座椅在整车总布置进行的人机工程、法规符合性、舒适性等方面。
然后完成A面数据冻结并下发座椅供应商。
8.座椅骨架及附件设计座椅供应商根据输入的A面数据进行匹配的骨架及相关附件设计(包括座椅调节机构及装饰件、面套等)。
其中骨架设计的相关参数设定需要输入给整车总布置进行布置分析,并最终确定座椅的相关设计参数(包括调节行程、头枕调节高度等)。
9.手工件制作及设计验证完成座椅骨架及附件设计后,座椅供应商需对原始设计进行验证。
首先按照设计数据制作手工样件,然后对手工样件进行DV验证(设计验证)。
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即对数据进行相应修改,并再次制作样件进行试验验证直至完成DV试验验证。
汽车研发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
一、Car Seat Design
1.设计调研
在设计车座椅之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调研目的是收集有关汽车座椅设计、结构、功能、舒适性、安全性等市场需求。
另外,也要知晓市场存在的潜在日后发展趋势,让自己了解未来的市场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竞争力的汽车座椅产品。
2.设计说明书
在开始实际设计座椅之前,需要编写设计说明书,其中需要包括座椅尺寸、功能、结构、材料、安全性及舒适性要求等。
此外,也要设置不同的车型根据不同的需求各自单独设计,并进行重新判断,以确保最终设计的座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3.零件设计
首先是骨架设计,根据座椅尺寸设计合理的支撑架,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质量因素及功能性因素。
在设计支撑架时,要进行模拟及分析,以保证支撑架的可靠性及受力平衡性。
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4)拇趾参考点(BOF)在侧视图上过AHP点作人体样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点203mm处的一个点。
汽车座椅工艺流程汽车座椅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填充、安装等多个环节。
本文将详细描述汽车座椅的工艺流程,并对每个步骤进行解释。
设计1.设计需求分析: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调研,确定座椅的功能、样式和规格等要求。
2.座椅结构设计: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座椅结构设计,包括底座、背部支撑结构和头枕等。
3.座椅外观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牌形象,进行座椅外观设计,包括面料材质、颜色和纹理等。
4.3D建模和样机制作: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并制作样机进行实际验证。
裁剪1.选择面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料,考虑面料的强度、耐磨性和舒适度等因素。
2.制定裁剪方案:根据座椅的尺寸和形状,在面料上标出裁剪线,并制定裁剪方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
3.面料裁剪:根据裁剪方案,使用电动切割机将面料按照尺寸和形状进行裁剪。
缝制1.缝纫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缝纫线、拉链、扣子等缝纫辅料。
2.缝纫工艺:根据座椅结构和外观设计,制定缝纫工艺流程,包括缝边、插袋、压线等步骤。
3.缝制面料:将裁剪好的面料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缝制,确保接缝平整、牢固。
填充1.选择填充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和舒适性需求,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如海绵、弹簧和棉花等。
2.填充座椅:根据座椅结构和填充要求,将填充材料逐层加入到座椅内部,并确保填充均匀。
3.整形调整:对填充后的座椅进行整形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安装1.安装座椅结构:将填充好的座椅结构安装到底座上,包括固定螺丝和连接件等。
2.安装面料:将缝制好的面料覆盖在座椅结构上,并使用夹子、针线等工具进行固定。
3.安装配件: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头枕、扶手和调节装置等配件。
4.质检和调试:对安装完成的座椅进行质量检查和功能调试,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
包装1.清洁和整理:对座椅进行清洁和整理,去除污渍、折痕等,并确保外观完好。
2.包装材料准备:准备好适合的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泡沫板和纸箱等。
汽车座椅生产工艺流程一、设计和研发阶段在汽车座椅生产工艺的第一阶段,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首先进行座椅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他们根据汽车厂商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和舒适性要求的座椅结构和外形。
二、原材料采购在座椅生产的第二阶段,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工作。
座椅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泡沫材料、皮革或织物等。
厂商会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确保座椅的品质。
三、座椅骨架制作座椅骨架是座椅的基本结构,通常由钢材制成。
在制作座椅骨架时,首先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剪裁和弯曲,然后进行焊接和磨光,最后进行喷涂等表面处理。
四、泡沫垫料制作座椅的垫料主要由泡沫材料制成。
在制作座椅垫料时,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剪裁和粘合,然后进行成型和压缩,最后进行修整和质检。
五、座椅面料制作座椅的面料可以选择皮革或织物等材料。
在制作座椅面料时,首先需要进行剪裁和缝制,然后进行填充和压花等加工工艺,最后进行熨烫和质检。
六、座椅装配在座椅装配阶段,将座椅骨架、垫料和面料等组件进行组装。
座椅装配需要进行固定和调整,确保座椅的稳固性和舒适性。
七、质量检测在座椅生产的最后阶段,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检测和耐久性测试等,以确保座椅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八、包装和出厂在座椅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工作。
根据客户要求和运输方式的不同,座椅可以采用纸箱包装或塑料薄膜包装等。
最后,座椅被打包完毕后,可以出厂交付给汽车厂商或销售商。
总结:汽车座椅生产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和研发、原材料采购、座椅骨架制作、泡沫垫料制作、座椅面料制作、座椅装配、质量检测以及包装和出厂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执行,以确保座椅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通过精细的生产工艺流程,汽车座椅得以高效生产和交付,为汽车使用者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乘坐体验。
汽车座椅开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汽车座椅开发的流程和注意事项驾驶员H 点设计首先我们要确定H 点定义及其意义H 点的定义及不同表达方式H 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
在确定驾驶室布置工具在车身中的位置时常以此点作为定位基准点。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 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设计H 点(DESIGN H-POINT)2 B6 b" f- J z设计H 点是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最后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95百分位的男子人体模型在最后位置时的胯点,最前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5 百分位的女子人体模型在最前位置时的胯点由最前和最后设计H 点便可以求得座椅的水平行程和垂直升程。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实际H 点是指当H 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上左右H 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
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
汽车的实际H 点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的尺寸、质量及质心位置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座板与背板的轮廓线形状均是真实人体臀部和背部轮廓线形状的统计描述,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如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N座椅参考点(SGRP)座椅参考点是指座椅上的一个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
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
它表征了当第95 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 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
SgRP 点相对于车身坐标系的X Y Z 坐标为SAE 中的L31,W20,H70 着三个硬点尺寸。
H 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驾驶员在车身中的位置(H 点的位置)决定着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和眼椭圆、头廓包络线、手伸及界面等在车身中的位置。
因此H 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表述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性能和驾驶室环境间的关系,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H 点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驾驶室环境与驾驶员的相互关系是“人……机……环境”中“人”与“机”的衔接链。
汽车座椅设计
摘要: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针对汽车驾驶座持,从驾驶员生理特性与作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驾驶舒适性及安全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坐姿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安全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应用,完成了对汽车驾驶座椅从分析到设计的系列开发过程。
关键词:人机工程汽车设计座椅
引言: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冈。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其目的是让人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感到“安全、健康、舒适、高效”。
汽车设计是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不仅关系到有效利用车内空间及提高乘用舒适性,而且影响整车内外造型和尺寸参数,进而影响整车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一、舒适驾乘首要在于座椅设计
通过对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人机因素分析,即尺度、形态、功能、色彩四方面的具体分析,寻求汽车座椅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从而论证目前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一些局限性,即学科内涵与目标的矛盾、共性原则与个性需求的矛盾、统计与个案的矛盾以及合理与合情的矛盾,通过对这些应用矛盾的透析,探求出汽车座椅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应用的原则,从而最终为汽车座椅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探索出一条道路。
而人机工程学在汽车座椅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确定汽车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2、为设计汽车座椅提供依据。
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二、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设计
汽车驾驶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安全舒适的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意识坐姿舒适性(静态舒适性);二是振动舒适性(动态舒适性);三是操作舒适性;四是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两个方面)。
上述要求具体到驾驶座椅的设计中满足驾驶员坐姿舒适性的座椅尺寸结构设计、满足驾驶员振动舒适性的座椅抗振减振设计、满足操作舒适性的座椅空间位置设计以及满足驾驶员的安全性的汽车驾驶座椅主动安全性及被动安全性的设计。
1、座椅结构设计
驾驶座椅结构设计的研究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体生理结构特点对驾驶舒适程度的影响上,寻求最佳的座椅结构形式、尺寸、轮廓形状及材料选择。
(1)座椅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座垫上合理的体压分布,座垫应坚实平坦。
太软的椅子容易令使用者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从而导致腰酸背痛现象的产生。
研究表明:过于松软的椅面,使臀部与大腿的肌肉受压面积增大,不仅增加了躯干的不稳定性,而且不易改变坐姿,容易产生疲劳。
依据靠背上体压分布不均匀原则,在座椅靠背设计时应保证有靠背两点支撑,即就是人体背部和腰部的合理支撑。
汽车座椅设计时应提供形状和位置适宜的两点支撑,第一支撑部位位于人体第5—6胸椎之间的高度上,作为肩靠;第二支撑设置在腰曲部位,作为腰靠。
肩靠能减轻颈曲变形,腰靠能保证坐姿下的近似于正常的腰弧曲线。
(2)座椅材料选择
座椅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振动舒适性以及座椅对人体热环境的主要影响。
座椅材料是座椅的主要减振元件,要想使座椅获得较低的振动传递率,使座椅有较高的振动舒适性,必须采用合适的座垫和靠背减振材料。
根据驾驶室的微气候环境,调整座椅表面的湿温度特性,可以适当调节人体代谢,达到减轻疲劳的目的。
2、座椅舒适性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由生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承受高强度的全身振动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
主要是腰脊和相关的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
新陈代谢以及源于机体内部的一些其他因素会恶化这个影响,通常认为环境因素,如身体姿势、低温及气流会引起肌肉疼痛。
(1)、座椅舒适度的指标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为保证良好的舒适度,针对静态舒适度,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座椅尺寸应与人体测量尺寸相适宜;②座椅应可调节,能使乘坐者变换姿势,并最大范围满足各类人体的乘坐要求;③座椅应能使乘坐者保持舒适坐姿,靠背结构和尺寸应给腰部充分的支撑,使脊柱接近于正常弯曲状态。
(2)、座椅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座椅的几何尺寸是影响座椅舒适度的因素,但研究发现这并非唯一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许多文献都提及腰部支撑的重要作用。
腰托的形状和位置,对于是否能使人保持良好坐姿,减少人体疲劳具有重要作用。
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讲,腰部是体现座椅功能的关键部位。
因此,座椅的腰托是影响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腰托的安装位置在座椅靠背结构设计中十分
重要。
乘员正常入座时,人体身躯与大腿的连接点—胯点(hip point)简称H点,H点的位置是决定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性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
此外,座椅的调节特性对座椅的舒适度影响很大,已成为座椅舒适度设计中重点考虑的因素。
压力分布是导致不舒适的最主要的生物力学因素,通过界面压力对座椅舒适度进行评价是一种重要客观、有效的方法。
(3)、座椅舒适度的研究方法
从汽车座椅设计及改善的角度出发,消除座椅不舒适性最理想的方法是能建立定量模型,预测座椅的不舒适性。
国内外研究中,建立的模型主要有如下3种:利用模糊理论建立的模型、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
目前,国内在座椅舒适度的研究上还存在一些缺陷:①没有针对中国人体特征尺寸的座椅舒适性研究;②对于座椅静态舒适性评价还没有形成一套客观系统的体系;③在应用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评价舒适性中,对输入量的界定还不够清晰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4、座椅安全性设计
座椅安全性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座椅强度的设计、座椅结构型式的设计、靠背的设计、坐垫的设计、头枕的设计。
(1)座椅强度的设计
座椅强度的设计是安全性设计的首要内容。
汽车行驶中,座椅要承受复杂的载荷。
汽车座椅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座椅上的人所受的伤害最小;座椅的寿命应足够长,不致过早变形或损坏;受冲击载荷作用时,座椅不应发生断裂、严重变形等损坏现象。
所以设计座椅时必须对汽车座椅的强度进行计算,尽量以最少的材料、最小的质量满足强度要求。
(2)座椅结构型式的设计
座椅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应考虑的是其对其他约束系统效能的影响及与其他约束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3)靠背的设计
靠背的安全性设计应考虑靠背的强度、倾角、基本尺寸及其形状。
靠背的强度设计不但应该在“追尾”等后部碰撞时给乘员提供良好的保护,而且也要考虑侧碰时对乘员的保护。
而靠背倾角、基本尺寸及其形状对尾部碰撞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影响。
(4)坐垫的设计
坐垫一般不会造成对乘员的直接冲击伤害,但坐垫的结构可以影响到乘员运动过程、约束力加到乘员身体上的方式及外部载荷(加速度、力等)的绝对值大小。
坐垫深度设计的原则是在充分利用靠背的情况下,使臀部得到合理的支撑。
坐垫深度不应该超过人的大腿长
度。
(5)头枕的设计
头枕是一种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于躯干向后移位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在发生碰撞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
尤其是在汽车受到追尾碰撞时,可抑制乘员头部后倾,防止或减轻颈部损伤。
现多采用模拟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存储信息量大、开发周期短且开发费用低。
三、设计方案
汽车驾驶员座椅外观尺寸与设计依据
四、结束语
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汽车驾驶座椅的设计,使驾驶座椅具有良好坐姿,是实现座椅舒适性、振动舒适性、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手段。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人机工程学对我们生活的极其重要,所以学好人机工程学,运用好人机工程学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