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测量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31.00 KB
- 文档页数:17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包括地下车库、地上商业、办公及住宅等多种功能。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特制定本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成立测量小组:由具有丰富测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测量工程师、测量员组成,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
2. 测量仪器:选用高精度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三、施工准备1. 测量资料:收集项目设计图纸、地形图、地下管线图等相关资料,为施工测量提供依据。
2. 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资料,进行施工放样,确保施工位置准确。
3. 控制网布设: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施工测量提供基准。
四、施工测量1.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网布设、施工放样、轴线投测等。
2. 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包括高程控制网布设、施工放样、标高传递等。
3. 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资料,进行施工放样,确保施工位置准确。
4. 施工过程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测量,确保施工质量。
五、质量控制1. 测量仪器:确保测量仪器性能稳定,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
2. 测量数据:严格执行测量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 施工放样: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资料进行施工放样,确保施工位置准确。
4. 施工过程测量:对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测量,确保施工质量。
六、安全措施1. 测量人员:加强测量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测量设备:确保测量设备安全使用,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 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七、施工进度1. 施工测量工作在项目开工前完成,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2. 施工过程中,及时进行测量工作,确保施工进度。
八、总结本测量工程施工方案旨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为我国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执行本方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测量专项施工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工作,以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并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本方案包括对土地、建筑物、设备等进行测量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施工现场测量方法:1.土地测量:采用全站仪定位和GPS定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测量,以获取土地边界、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相关数据。
同时,进行土壤取样,以获取土地质量信息。
2.建筑物测量:利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的平面测量和立面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以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3.设备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对设备进行测量,获取设备的位置和尺寸,并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测量步骤:1.土地测量步骤:(1)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范围和目标。
(2)进行基准点的设置,确定测量的参考坐标系。
(3)利用全站仪和GPS测量土地边界、地形地貌、地下管线等。
(4)进行土壤取样,并送样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5)编制土地测量图册,包括土地边界图、地形地貌图等。
2.建筑物测量步骤:(1)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内容和范围。
(2)进行基准点的设置,确定测量的参考坐标系。
(3)利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的平面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平面图。
(4)利用全站仪和测量尺进行建筑物的立面测量,获取建筑物的剖面图。
(5)编制建筑物测量图册,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等。
3.设备测量步骤:(1)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设备和要求。
(2)进行基准点的设置,确定测量的参考坐标系。
(3)利用激光测距仪和全站仪对设备进行测量,获取设备的位置和尺寸。
(4)检查设备的准确性和符合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编制设备测量报告,包括设备位置图和尺寸数据等。
四、注意事项:1.测量前需要详细了解工程设计要求和测量计划,明确测量的目标和范围。
2.测量时要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测量时要注意安全,遵守现场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工程现场测量方案一、前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合理的测量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就工程现场测量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测量目的1. 精确控制建筑结构的尺寸和位置,确保施工质量;2. 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测量,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3.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测量内容1. 针对建筑结构的测量,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宽度等尺寸测量;2. 针对地形地貌的测量,主要包括地形地貌的起伏、坡度等测量;3. 实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监测、裂缝监测等。
四、测量方法1. 建筑结构的测量,主要采用激光测距仪、全站仪等高精度仪器进行测量;2. 地形地貌的测量,主要采用GPS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3. 实时监测,主要采用变形监测仪、裂缝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五、测量步骤1. 对建筑结构的测量步骤:(1)确定测量控制点,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2)利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建筑结构的立面测量;(3)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汇总出建筑结构的尺寸和位置。
2. 对地形地貌的测量步骤:(1)利用GPS进行地形地貌的测量,获取地形地貌的起伏和坡度等数据;(2)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地貌图。
3. 对实时监测的步骤:(1)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进行安装,包括变形监测仪、裂缝计等;(2)对监测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实时监测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测量成果的处理1. 对建筑结构的测量成果,应制作出详细的立面图和平面图,并标注出建筑结构的尺寸和位置;2. 对地形地貌的测量成果,应绘制出详细的地形地貌图,并标注出地形地貌的起伏和坡度;3. 对实时监测的数据,应进行实时的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七、测量方案实施过程的控制1. 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2. 对测量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设备、人员、时间等详细信息;3. 对测量成果进行归档和保存,确保测量成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施工测量方案
1.1.、建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
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由建筑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
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1.2、工程定位放线: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
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一、编制依据1. 《城市测量规范》(CJJ8-202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20)4. 工程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包括地上二十六层办公楼、五层裙楼及地下两层车库。
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场地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环境复杂。
三、施工测量准备1. 测量人员及其职责划分- 测量负责人:负责测量方案的编制、组织实施及监督。
- 测量员:负责具体测量工作,包括控制网布设、点位放样、施工测量等。
- 质量检查员:负责测量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2. 测量仪器配备- 全站仪:用于控制网布设、点位放样、施工测量等。
- 水准仪:用于高程控制测量。
- 钢尺:用于距离测量。
- GPS接收机:用于平面控制测量。
四、测量控制系统建立1. 平面控制网- 建立一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布设,确保控制点精度。
- 二级平面控制网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于主要建筑物周围。
2. 高程控制网- 建立一级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法,确保控制点精度。
- 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法,布设于主要建筑物周围。
五、施工测量1. 基础施工测量- 根据平面控制网,放样基础轴线,确保轴线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 根据高程控制网,测设基础标高,确保标高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2. 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根据平面控制网,放样主体结构轴线,确保轴线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 根据高程控制网,测设主体结构标高,确保标高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 装饰装修施工测量- 根据主体结构轴线和高程,放样门窗、墙柱等装饰装修部位,确保位置准确。
六、测量技术资料编制及管理1. 测量技术资料包括:测量方案、测量记录、测量成果等。
2. 测量技术资料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编制、审核、归档。
七、质量控制1. 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测量规范和操作规程。
2.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方案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下面是本次施工测量方案的具体内容:一、施工测量目的1.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量工作准确无误;2. 精确掌握施工工程的尺寸、位置等重要参数;3. 为后续施工工作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4. 防止工程施工发生错误和失误。
二、施工测量范围1. 地基测量:包括地面标高、地下水位、土质等测量;2. 地理位置测量:包括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等测量;3. 结构尺寸测量:包括地基、墙体、梁柱等各个构件的尺寸测量;4. 土方工程测量:包括挖土量、填方量等测量;5. 施工现场水平度测量:包括地面水平度、建筑物水平度等测量;6. 施工现场垂直度测量:包括各个构件的垂直度测量;7. 其他相关测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测量。
三、施工测量方法1. 传统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经纬度测量、三角测量等;2. 现代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等;3. 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等。
四、施工测量程序1. 编制测量方案:明确测量的目标、范围、方法等细节;2. 布置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的控制点位置,并进行标识和固定;3. 进行测量工作: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工作;4. 测量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5. 撰写测量报告:将测量结果和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写测量报告;6. 验收和调整: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结果的验收,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7. 备案和归档:将测量方案、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等信息进行备案和归档。
五、施工测量质量控制1. 确保测量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培训测量人员,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3. 加强施工测量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和失误;4. 对测量过程进行验收和评估,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5. 做好测量数据的保密工作,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通过合理的施工测量方案,可以保证施工工程的尺寸和位置等重要参数的准确性,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施工中的错误和失误。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项目,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
工程包括地下车库、地上建筑及配套设施。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地上一层建筑面积XX平方米,地上一层建筑面积XX平方米。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为XX度,基础形式为XX。
二、施工测量目的为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本施工方案对施工测量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具体如下:1. 确保工程定位准确,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2. 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部位尺寸符合设计要求;3. 为工程验收提供数据支持;4. 为后期维护提供参考。
三、施工测量范围1. 工程定位测量:包括地下车库、地上建筑及配套设施的平面定位;2.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础梁、柱、墙等结构尺寸的测量;3. 结构施工测量:包括框架柱、梁、板等结构尺寸的测量;4. 装修施工测量:包括门窗洞口、墙面、地面等尺寸的测量;5. 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施工测量。
四、施工测量方法1. 工程定位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平面定位,确保工程定位准确;(2)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轴线,采用钢尺进行放样;(3)对建筑物轴线进行复测,确保其精度符合要求。
2. 基础施工测量(1)采用水准仪进行基础标高测量,确保基础标高符合设计要求;(2)采用全站仪进行基础轴线测量,确保基础轴线与设计图纸一致;(3)对基础梁、柱、墙等结构尺寸进行复测,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 结构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结构轴线测量,确保结构轴线与设计图纸一致;(2)采用水准仪进行结构标高测量,确保结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对框架柱、梁、板等结构尺寸进行复测,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4. 装修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门窗洞口、墙面、地面等尺寸测量,确保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2)采用水准仪进行装修标高测量,确保装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 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施工测量(1)采用全站仪进行道路、广场、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平面定位;(2)采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测量,确保配套设施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测量方案工程概况一、测量目的本次测量的目的在于确定土建结构的准确位置、尺寸和高程,以及确保土建结构在设计图纸上的位置和尺寸的要求下进行测量,确定复合地基、土石方量和结构工程的位置和尺寸,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测量的结果将用于确保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设备的基线完整性、临时配置稳定性、使用性能持续性和无障碍性。
二、技术要求1.测量方法本次施工测量将使用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量,包括举高测量、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
2.设备要求测量设备要求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
3.人员要求测量作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测量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测量实践经验,保证测量作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量范围本次施工测量的范围包括土建结构的准确位置、尺寸和高程的测量,复合地基和土石方量的测量,结构工程的位置和尺寸的测量。
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施工作业的影响。
四、测量方案1.测量前准备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组织测量作业前,应进行现场测绘,绘制相应的现场测绘图,并对测量任务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2.测量方法测量方案采用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测绘软件综合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施工测量中,实行“先平面后高程”的工作原则,按照垂直和水平的原则进行测量。
3.测量精度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确定的坐标、尺寸和高程等重要信息进行多次验证和对比,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清晰、准确的测量数据报告,并保存相关测量资料。
五、施工措施和控制1.施工环境在进行施工测量时,要保证测量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有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测量作业的顺利进行。
2.测量控制对于测量偏差大的地形情况,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对不稳定的地质进行处理,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3.施工影响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1.1、熟悉、校核施工图轴线尺寸、结构尺寸和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2、对照总图,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
1.3、测量仪器准备: J-2经纬仪6台;S1水准仪8台;50m钢卷尺14把。
以上测量仪器均应在施工前检定合格,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1.4、测量人员配备:测量工12人,测量员2人2、建筑物定位放线:2.1、建立场区控制网:通过总平面图中说明的场区定位点定出场区控制网,设置为十字交叉主轴线。
2.2、平面控制网建立:由场区控制网建立平面控制网,控制网设置为矩形。
平面控制网测设精度为测角中误差±12 ,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
2.3、各轴线的测设:利用所建立平面控制网及图纸所反映相关关系尺寸测设各主要轴线,各轴线引测到矩形控制网上,测设时要以两端控制桩为准,拉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再校核各桩间的间距。
距离丈量采用一把钢尺往返一次,拉力50N丈量,结果当中应加入尺寸、温度、拉力倾斜等改正数。
控制桩的做法为在木桩周围浇注混凝土,用红色油漆将桩位标出,控制桩完成以后,用红机砖砌筑一个保护井,将桩位妥善保护。
2.4、高程控制建立水准点:与甲方及设计单位确认已知水准点,进行复测。
办理有关确认手续。
在现场建立水平控制网。
在建筑物的四周建立四个临时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在各面墙的中间。
3、基础施工测量:3.1、垫层施工以前的测量:基础验槽完毕以后,对基坑四周边坡上的标高桩进行校核,合格后在基槽内用混凝土做灰饼,灰饼间距2m,做为垫层施工标高依据。
用经纬仪将外墙的轴线投测到基础内。
定出各外墙的轴线桩,依据图纸放出垫层的外边线,将集水坑的位置标出。
做为支设垫层模板的依据。
3.2、垫层上测量:在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全站仪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侧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3mm。
施工测量方案一.测量依据与准备1.工程测量总体安排以设计图及建设单位规划的用地地界, 结合测绘成果和总平面定位, 现场建立相对的一级三角控制主网, 并在此基础上, 指导现场定位及轴线、标高的控制施工。
本工程定位, 将利用一级三角控制主网, 采用坐标距离定位”的方法来进行建筑物定位及各条轴线的控制, 并采取闭合检查。
工程定位全站仪、经纬仪配合定位。
水准标高采用水准仪测量。
2.测量仪器的选用注: 以上仪器均应鉴定合格, 并在计量鉴定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 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 应及时校正来保证测量精度。
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1.平面轴线控制测量1)基准一级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基准三角控制主网的设置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基准点及设计总平面图为依据, 其三角控制主网基准点精度应控制在5mm以内。
基准平面控制主网是建立在基准点的基础上的, 设置时要求同时满足稳定、可靠和通视三个要素, 其中任何一点遭到不可预见事件的破坏或移动时, 应及时复测补网。
标高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永久水准点为基准, 其数值以规划最新数值为准。
施工高程应根据最新数据及时调整, 可利用平面控制主网基准点位作为水准点控制基准点。
轴线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之后, 互相之间应进行校核, 同时检验偏差情况, 闭合检查如果超出精度允许范围应及时纠正。
2)测量施工方法: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测量成果对设计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建筑物场地进行复测, 确保建筑总平面图所反映的尺寸与场地实际情况相吻合。
在项目测量人员初步测量定位后, 由公司工程部技术科进行复核, 在复核正确的情况下, 报请设计和监理来现场对建筑物的定位进行复核, 在复核正确后, 由项目部填写好测量定位单报请设计和监理签字认可, 然后将签字后的资料交项目部资料员保存。
测量定位的精度为万分之一, 定位外包轴线尺寸允许误差为5mm.3)轴线控制测量精度及要求:长轴线上的定位点, 不得少于3个;轴线点误差, 不应大于5mm ;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 应进行角度观测, 检查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 不应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 应在180°±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