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 格式:docx
- 大小:13.44 KB
- 文档页数:2
温州鼓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析作者:谷芝杰刘煜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19期摘要: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在中国的曲艺界大放异彩,也走出国门被世界啧啧称赞,但在看似光辉的前程下却是面临着种种的危机。
本文分析了温州鼓词面临的困境,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温州鼓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温州鼓词困境对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她的独特魅力区别于其他文化遗产。
她以鼓板击节说唱为曲艺形式,以“折书儿”、“小说”、“部书”为曲本内容,它的传承见证了温州人民历史和的发展,也见证了温州人民的骄傲。
但是,如今的它却给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觉。
对此,笔者通过对温州鼓词艺人的采访调研,深入了解了温州鼓词的现状,并提出了继承的相应对策,希望借此帮助温州鼓词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同时也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到积极借鉴作用。
一、温州鼓词面临的困境(一)在职艺人数目减少尽管政府加大了对温州鼓词的保护力度,鼓词艺人在各种曲艺比赛中也频频获奖,但是温州鼓词仍然面临着艺人数目减少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老艺人的退出。
笔者首先采访了温州鼓词艺人叶海琴老师,在电话中笔者了解到,尽管叶老师获过不少奖项,也是温州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百忙官》的原唱,但叶老师在几年前便不再进行温州鼓词的表演;同时,笔者从现在仍然从事鼓词演出的陈向明老师处得知,不止叶老师,还有很多其他的艺人现今已经不再进行鼓词的表演,其中,还包括许多原先十分有名的鼓词艺人。
二是新艺人不能及时补充。
温州鼓词的学习,仅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艺人有良好的语言天赋与音乐功底。
有学者认为,在当代普及型义务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生大都不会讲地道的温州话。
以瑞安话为标准的温州鼓词传承的语言环境条件受到了破坏。
鼓词的研究报告鼓词的研究报告摘要:鼓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通过对鼓词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鼓词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鼓词保护和传承的相关建议。
一、引言鼓词是一种流传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后逐渐发展为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
它以鼓乐和词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表演者击鼓、吟唱词曲来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境。
鼓词在历史上广泛应用于宫廷娱乐、祭祀祈福、社会活动等领域。
二、鼓词的起源和演变鼓词最早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是一种用来祈福祭祀的歌颂方式。
后来,宫廷和贵族开始使用鼓词作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
古代鼓词的内容以歌颂君王和表达忠诚为主题,形式上以打鼓、吟唱为主要表演方式。
三、鼓词的特点和艺术形式1. 鼓乐和词曲相结合:鼓词是一种鼓乐和词曲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击鼓和吟唱词曲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2. 独特的节奏和韵律:鼓词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感,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
3. 精妙的表演技巧:鼓词表演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和表演技巧,能够准确地掌握打鼓和吟唱的节奏和调式。
4. 极富传统文化色彩:鼓词的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
四、鼓词的传承和发展鼓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发展价值。
当前,尽管鼓词受到了一些新兴文化形式的冲击,但仍有许多鼓词表演团体和爱好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鼓词艺术。
为了加强鼓词的传承和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鼓词团体的组织和培养,培养更多的鼓词表演人才。
2. 加大对鼓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鼓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注重鼓词的创新和融合,使其更好地与现代社会和观众需求相适应。
4. 加强对鼓词的保护和研究,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五、结论鼓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不同的发音,不像温州其他地区,许多字的发音是相同的难以辨别,所以温州鼓词也称“瑞安鼓词”。
温州鼓词多为一段体,是一种板式变化体音乐,他的节奏自由随意,有切分音、附点节奏等等,但弱起节奏较少出现,节奏是鼓词演唱中的关键,掌握在表演艺人的情绪起伏中。
而在旋律音阶方面常采用五声音阶,旋律流露着中国古代音乐风味,偶尔也有六、七声音阶。
旋律之间以级进和小跳进行为主,极少出现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
在调式上多采用A徵调式,半终止多在徵、宫、商音上,终止多在徵音上,少数终止在宫音上。
鼓词基本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板式变化有“慢板”“流水”“紧板”等,由上下腔句组成基本音乐腔调,以四句为一段,用“七字句”“十字句”的文辞格式,具有典型的南方音乐特点。
演奏者演奏的过门旋律和说唱旋律相似,大多都是用真声演唱,比讲话音调略高一点,旋律上没有很大跨度,但是一直使用真声,所以演唱者极易沙哑。
温州鼓词以瑞安话为标准演唱语言,以唱为主以说为辅。
鼓词的韵文包括三个部分:(1)唱词。
押韵也以温州瑞安话为标准音,韵脚有:先、冬、江、支、歌、渔、阳、更、贞、灰、真、山、寒、由、知、来十六部。
只分平仄,不分阴阳。
(2)念句。
念句是词中人物的对白、心理活动、定场诗、出场白等。
(3)数板句。
数板句大部分是三字或五字相同的句式,上句平仄不拘,下句押韵。
艺术特点:温州鼓词为具有民间音乐特色的“板腔体”也称“板式变化体”。
在演唱多段歌词时,会因为语言、情绪的变化,曲调旋律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
它有多种板式结构,比如【原板】、【慢板】、【快板】、【紧板】、【清板】、【散板】、【数板】等。
在音调上,温州鼓词说唱时的音调大部分都是脱离牛筋琴伴奏,旋律演奏穿插在演说之间。
男声常用的调子是C大调,女声常用的调子是C大调或者F大调。
一般来说,在双人表演中男女声音相差五度。
(二)温州鼓词的唱词“温州鼓词”为温州人民的娱乐生活增贴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年龄大、不识字、没上过书的人群中极其受欢迎,它能为人民讲述许多历史上的故事,在建国时期结合各种方针政策来宣传党的知识,这不仅起到很好的传播作用,又对教育和娱乐的结合起到了非常优秀的典范作用。
温州鼓词音乐文化探析温州鼓词,俗称“唱词”,因旧时操持鼓词的艺人多为盲人,也称为“盲词”或“瞽词”,是流行于浙南地区最大的一个曲艺品种,享有“浙北弹词,浙南鼓词”的美誉。
其发祥地于温州瑞安,故又称瑞安鼓词,它采用温州本地方言说唱以及弹奏牛筋琴的形式表演,即以瑞安话为基准的浓厚地域性曲种,此外,“太平调”作为基本说唱曲调,唱腔音乐为板腔体。
历代艺人吸取当地历史题材、传奇小说、民间音乐等材料元素,将鼓词日渐发展成文学性、民俗性丰富的说唱艺术。
传统“唱本”种目颇繁,内容涉猎广泛,多达数百种,但其大部分属口头即兴式文学,有文字记载的唱书较少见。
一、背景概况温州地处东海之岸,四季怡润,气候温和。
境内河道纵横,众多丘陵蜿蜒叠嶂,景色十分秀美。
它不仅拥有数亩沃土良田和丰厚的物产资源,自古还是名人辈出的文史之城。
那么依托这片得天独厚的天然孕床,而生成纷繁多样的本土音乐文化品种,亦属合理情形,其中,尤为温州鼓词最负盛名。
1.历史溯源“鼓词为曲艺的一种,是由古代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1}追溯温州鼓词的历史得知,民间艺人中流传着“祖师爷”的说法,即认为鼓词的“祖师爷”是唐明皇之叔,传说他从小极赋音乐才能,且善文从诗,精通音律,但后因其患目疾失明,亲尝瞽目的痛苦,遂教盲人唱鼓词以自娱,于是鼓词便在乡间代代相传下来。
温州鼓词产生的年代久远,若以文学角度视之,“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可说它和唐代的变文则是休戚相关的。
2.发展概况宋代,可以说是温州鼓词发展的萌芽期。
早期,盲艺人为了生存,不得不挨家挨户乞讨而唱。
原唱腔极为简单、规整,唱和奏分开,即说唱一句,敲奏一段,伴奏乐器只有扁鼓与拍板,总体上鼓词的表演变化较小。
明代,已由原先每家乞讨的形式转变成在人生重要礼仪上的表演,如添福做寿、婚嫁喜庆、丧事等较大节日时,有庙宇等专门供艺人演唱的固定场所,鼓词艺人的身份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与尊重。
报告_调研报告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
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
她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的成功,根据上级部署,我们就”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特色与价值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
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的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一)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
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
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
温州鼓词用瑞安话说唱,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
因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少,喷口重,快捷温柔,适于押韵,便于背诵和记忆。
因此,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
报告_调研报告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
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
她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
ﻭ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的成功,根据上级部署,我们就”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ﻭ特色与价值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
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的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一)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ﻭ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
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
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
温州鼓词用瑞安话说唱,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
因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少,喷口重,快捷温柔,适于押韵,便于背诵和记忆。
因此,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
温州鼓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温州鼓词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武术和说唱的元素。
作为温州地区的独特文化瑰宝,温州鼓词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温州鼓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温州鼓词的现状来看,它在温州地区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许多文化节庆活动和演出都会邀请温州鼓词团体参与,为人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表演。
温州鼓词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者,如今鼓词团体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这些团体不仅在温州地区进行演出,还积极参与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温州鼓词在国内外的声誉。
其次,温州鼓词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
传统的温州鼓词主要由鼓手和鼓唱手表演,但如今已经融入了更多元素,如舞蹈、说唱和戏曲的元素,使表演更加精彩纷呈。
同时,表演内容也在不断创新,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当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未来,温州鼓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温州鼓词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
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直播表演以及在线教学等方式,将温州鼓词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激发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其次,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加强培训、举办比赛、设立奖项等措施,培养更多的优秀鼓词艺术家和团队。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艺术机构和演出场所,提供更好的舞台和资源给温州鼓词艺术家,促进其创作和演出水平的提高。
另外,温州鼓词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也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参加国际文化展览等活动,推广温州鼓词的声誉和影响力。
与其他地区的鼓词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吸收和融合其他地区的表演艺术特色,使温州鼓词更具创新性和国际化。
最后,温州鼓词的发展还需要各界支持和参与。
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温州鼓词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
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温州鼓词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于瑞安鼓词的调查提纲
一、目的:为了近一步了解温州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瑞安的鼓词音乐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二、任务:在亲临瑞安后,对鼓词方言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小组还要写一篇关于《瑞安鼓词的报告》。
算是对实地调查研究的总结。
三、范围:瑞安鼓词又叫温州鼓词。
是流行于浙江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曲艺品种,俗称"唱词"。
四调查方式:是以5人一组,亲自下瑞安去了解瑞安当地的鼓词。
五项目设计:1 分类:文化背景(历史渊源)(1)起源
(2)形成和发展
(3)完善
乐曲乐谱(1)乐谱形式
(2)曲目积累、名称、来源、内容、形态特征
(3)曲目分类及使用场合
(4)与其他音乐种类曲目的关系
伴奏乐器(1)名称及由来
(2)构造和制作
(3)演奏姿势、方法、技巧、
(4)音色、音量、定音
(5)与说唱人的关系
民间艺人——调查(1)姓名、性别、年龄
(2)演唱风格
(3)表演形式
(4)演奏特点和技巧
(5)个人的观点
2由浅入深
3具体全面。
关于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特色文化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
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
她是温州四大地方曲艺(温州乱弹、温州昆曲、温州道情、
温州鼓词)中目前已被列为省民间艺术保护项目候选名录的项目。
为了进一步落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切实做好温州的民间艺术普查工作,积极发掘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准确把握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和思路,争取温州鼓词申报"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名录"的成功,根据上级部署,我们就"温州鼓词艺术文化资源保护"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现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找文章到-/-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特色与价值
温州鼓词作为温州的民间艺术和文化遗产,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独特个性,也反映了温州人的文化创造性和文化多样性。
温州鼓词包括了温州地区的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也包括了温州人的礼仪节庆、音乐创作、工艺技术和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洋溢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工艺、社会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一)演艺行规与语言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演艺行规与语言选用方面具有独特性。
温州鼓词又称"瞽词"。
解放前,鼓词系盲人操作之业,主要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鼓词,游走于温州民间,故称。
解放后,即使鼓词艺人虽非盲人,但也必须戴着墨晶眼镜闭上眼睛装成盲人演唱,否则视为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
温州鼓词用瑞安话说唱,而并非用温州话、平阳话、乐清话等来说唱。
因为瑞安方言保留着唐代以前的汉语语法和称呼,韵部数目较少,喷口重,快捷温柔,适于押韵,便于背诵和记忆。
因此,温州鼓词南北两派艺人均选择瑞安方言为标准音来叙述曲目故事(唱和念),以有声语言塑造听觉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社会理想,别具一格。
(二)流传区域与人群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流传于温州地区,流传于接受温州方言的人群之中,是温州民间喜闻乐见的说唱文艺。
因此,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温州鼓词声,温州鼓词的流传区域与人群具有明显的人种学特征。
过去,以温州市区鹿城、瓯海、龙湾为中心,南起苍南、平阳、瑞安,西起泰顺、文成,北至永嘉、乐清(乃至温岭),东到洞头海岛,凡是逢年过节,婚丧喜事,祭祀神佛,犯规处罚等时,都是鼓词的表现地方。
现在,温州鼓词的声音随着温州人的足迹,被带到全国各地和海外,成为温州人怀乡恋土的特有情结和休闲娱乐的特有方式。
(三)曲目题材与内容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在题材上,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历史小说,其内容大都跟中国戏剧内容,可以分神话、历史、武侠、世情、公案等类,以表现朝庭的忠奸斗争、社会的颂善惩恶、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爱情故事为主,"为识字不多的温州民间的百姓人家所熟悉"。
有大小传统曲目四百多本,如《高机与吴三春》、《王十朋中状元》、《封神榜》、《九美图》、《二度梅》、《陈十四收妖》、《说岳》、《粉妆楼》《双面貌》等,都通过唱和念、鼓琴拍点等激发人们的听觉思维去联想想象,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传播温州人特有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展示着温州特有的人文信息。
(四)艺术方式与手段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承受古乐衣钵、融合民间小调,集中了在野文人与民间艺人的智慧。
演唱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扁鼓、三粒板、牛筋琴、小抱月等。
其中,牛筋琴是伴随温州鼓词而产生的特有的手工艺品,使用牛筋琴伴奏是温州鼓词艺术表现特有的现象和手段。
牛筋琴的音律有宫、商、角、徵、羽五种变化,音色浑厚、柔美、响亮清脆。
牛筋琴温州鼓词基本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等,板式变化有"慢板"、"流水"、"紧板"等,由上下腔句组成基本音乐腔调,以四句为一段,用"七字句"、"十字句"的文词格式,有唱有说,以唱为主,带有浓郁的南国民歌风味。
演唱时,艺人在敲奏四至六件乐器的同时,还兼扮不同角色,会模仿各种声音,集说唱表演、音乐表演等于一身,别具特色。
(五)曲艺类型与作场的独特性
温州鼓词分两种一种叫"平词",用于红白喜庆、款待客人或认错罚词,"唱台"往往在搭在大户人家正堂屋檐下;一种叫"大词",也称"娘娘词",用于求神祭杞,"唱台"往往搭在庙宇或祠堂中。
作场时,鼓词艺人将两张八仙桌合并拢,在桌台上加放一张木制太师椅,端坐其上;把小方凳特地颠倒过来,然后把牛筋琴放在其上;将小圆凳颠倒过来,把圆竹鼓(扁鼓)放在其上;右手拿着棒儿敲打牛筋琴,左手腕上挂着由三粒板摆动节拍。
柔和的琴声、清脆的节板跟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