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30.06 MB
- 文档页数:191
中外工艺美术史试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 彩陶文化又称。
2. 《舞蹈纹彩陶盆》是彩陶的杰出作品。
3. 唐镜中最具时代特色的纹样是4. “窑变”是的特色。
5. 我国青花的黄金时代指的是时期。
6. 斑铜是铜器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
7. 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玻璃制品都发现于8. 在染织工艺中,出现了“新月”、“虎纹”属于教的象征纹章9. 古希腊金属工艺史中第一个辉煌时期是文化时期。
10. 意大利玻璃器生产中心是11.17 世纪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是12. 骨灰瓷是属于的特产。
13.19 世纪以后,新古典主义时期,欧洲玻璃工艺的代表地是14. 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中心是巴黎和15. 包豪斯的黄金时期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于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1. 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中石器时代2. 原始社会的陶器工艺品种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灰陶和几何印纹陶B.彩陶和黑陶C.彩陶和白陶D.几何印纹陶和黑陶3. 原始瓷器创烧于( )。
A. 早商时期B.原始时期C.西周时期D.夏朝晚期4. 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 )。
A. 苏绣 B . 湘绣 C . 顾绣 D . 蜀绣5.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宴乐、水陆攻战纹铜纹壶,属于我国什么时期的青铜器。
( )A. 春秋B.战国 C .秦 D.汉6. 陆龟蒙的“九秋风路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反映的是( )。
A. 越瓷的釉色B.越瓷的造型C.刑瓷的釉色D.刑瓷的造型7. 唐三彩属于( )。
A. 彩瓷B.青瓷C. 白瓷D.彩釉陶器8. 景德镇窑最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 )。
A. 青白瓷B.青瓷C. 白瓷D.粉青9. “四小名绣”之首为( )。
A. 鲁绣B.京绣C.湘绣D.汴绣10. 日本的陶瓷工艺以( )时代为里程碑。
A. 江沪时代B.奈良时代C.古坟时代D.镰仓时代11. 伊费工艺美术的成就主要体现为( )。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它所指的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
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们渴望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要求的满足。
兴起原因 18世纪后半期,法国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在政治上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
此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需要一种足以鼓舞自己和群众的高大形象来促进革命的成功。
在此前后,罗马古城赫克拉尼姆和庞贝遗址重见天日,引动了人们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向往。
新古典主义时期陶瓷工艺法国、德国和英国的陶瓷工艺在罗可可式陶瓷工艺的基础上显示出新的特点。
其题材主要来自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此外也有一些帝王、骑士、诗人和学者的形象。
作品外形简洁流畅,常配以古典纹饰。
帝国风格 19世纪初至20年代欧洲艺术盛行的创作风格。
起源于法国,它既是拿破仑执政时期法国的官方艺术,也是法国艺术界将艺术创作主题转移到古代传统上来而开创的新风尚。
作品忠实地按照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风格来表现现实题材。
其器皿的标准造型是一种简单的圆柱体。
罗可可艺术复兴 19世纪30年代,欧洲瓷器业开始大胆地采用18世纪中叶的罗可可艺术风格,出现了所谓的“罗可可艺术复兴”。
它使欧洲瓷器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个明显的转变:对称的几何造型让位于不稳定而过分矫饰的笨重式样;浮雕装饰覆盖整个器面,只留下一点空间彩绘有限的装饰。
韦奇伍德乔桑??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 1730―1795)于1768年创办了埃特鲁里亚工场,生产模仿希腊陶瓶的陶器。
韦奇伍德最著名的瓷器是“黑瓷”和“碧玉炻器”。
黑瓷:一种质地紧密、极为坚固的黑色炻器;碧玉炻器:以绝对均匀无光泽的底子将模塑的白色装饰浮雕衬托出来,与硬石雕刻极为相似。
新古典主义时期家具工艺新古典主义家具对罗可可家具过于矫揉造作、豪华奢丽的风格作了明显修正。
1. 由于前4世纪末马其顿(Macedonia)亚历山大(Alexander)入侵古代印度西部,并带来了希腊艺术的影响。
以后的数世纪里,这里的石工艺发展很快,至贵霜王朝时期,由于国王迦腻色迦提倡佛教,于是,这里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______。
- 未答复马其顿艺术贵霜艺术迦腻色迦提倡艺术犍陀罗艺术2. ______是一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行的一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
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 未答复新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文艺复兴艺术中世纪艺术3. 在埃及,最早出现的加工精良且极具装饰意味的石工艺作品,大都产生在王朝时期开始之前的金石并用时期。
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____”的器具上进行的,这是埃及人经过精心设计之后打制或雕刻而成的专用器具,其上带有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以动物、植物和人物居多。
- 未答复方尖碑雪花石内脏壶雪花石板化妆石板4. _______是日本漆工艺技法之一,以蒙上纱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之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装饰效果。
平安时代后期成为当时非常兴盛的手法,备受人们青睐,出现了平尘、沃悬地等技法,当时最引人瞩目的是______并用的手法。
- 未答复埴轮、埴轮—螺钿莳绘、莳绘—螺钿螺钿、螺钿—埴轮莳绘、莳绘—埴轮5. 下列属于古代罗马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的是______。
- 未答复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铭文的银杯、狮纹金杯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铭文的银杯、八曲长杯翼狮形角杯、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铭文的银杯《伊利亚特》浮雕装饰银器、人物纹单耳银水瓶、有骸骨和铭文的银杯6. 下列属于古代印度陶工艺品种的是______。
外国⼯艺美术史试题1. 由于前4世纪末马其顿(Macedonia)亚历⼭⼤(Alexander)⼊侵古代印度西部,并带来了希腊艺术的影响。
以后的数世纪⾥,这⾥的⽯⼯艺发展很快,⾄贵霜王朝时期,由于国王迦腻⾊迦提倡佛教,于是,这⾥的匠师们吸取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从⽽形成⼀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的佛教艺术——______。
- 未答复马其顿艺术贵霜艺术迦腻⾊迦提倡艺术犍陀罗艺术2. ______是⼀种艺术风格的名称,是指18世纪末⾄19世纪前半期在欧洲流⾏的⼀种崇尚庄重典雅、带有复古意趣的艺术风格。
它的产⽣,⼀⽅⾯是为了反对罗可可艺术的过分雕琢,另⼀⽅⾯也是由于⼈们对重新创建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普遍要求所致。
- 未答复新古典主义巴洛克艺术⽂艺复兴艺术中世纪艺术3. 在埃及,最早出现的加⼯精良且极具装饰意味的⽯⼯艺作品,⼤都产⽣在王朝时期开始之前的⾦⽯并⽤时期。
古代埃及⼈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过程时常是在⼀种被称为“____”的器具上进⾏的,这是埃及⼈经过精⼼设计之后打制或雕刻⽽成的专⽤器具,其上带有各种精美的装饰纹样,以动物、植物和⼈物居多。
- 未答复⽅尖碑雪花⽯脏壶雪花⽯板化妆⽯板4. _______是⽇本漆⼯艺技法之⼀,以蒙上纱⽹的⽵管将⾦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之上,形成⾃然⽽美妙的装饰效果。
平安时代后期成为当时⾮常兴盛的⼿法,备受⼈们青睐,出现了平尘、沃悬地等技法,当时最引⼈瞩⽬的是______并⽤的⼿法。
- 未答复埴轮、埴轮—螺钿莳绘、莳绘—螺钿螺钿、螺钿—埴轮莳绘、莳绘—埴轮5. 下列属于古代罗马⾦属⼯艺的代表作品的是______。
- 未答复⼈物纹单⽿银⽔瓶、有骸⾻和铭⽂的银杯、狮纹⾦杯⼈物纹单⽿银⽔瓶、有骸⾻和铭⽂的银杯、⼋曲长杯翼狮形⾓杯、⼈物纹单⽿银⽔瓶、有骸⾻和铭⽂的银杯《伊利亚特》浮雕装饰银器、⼈物纹单⽿银⽔瓶、有骸⾻和铭⽂的银杯6. 下列属于古代印度⼯艺品种的是______。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英语∶Neoclassicism),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
新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有巴利(Barry)、卡诺⽡(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在建筑⽅⾯,最著名的就是杰佛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学校园。
除了维吉尼亚⼤学外,杰佛逊连住家都是⾃⼰亲⼿设计的。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在法国⼤⾰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之前,有⼀场纯粹的艺术⾰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这⼀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
它是适应资产阶级⾰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场借古开今的潮流。
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的。
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称之为"⾰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是:选择严峻的重⼤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物形象,⽽对⾊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峰。
维安是法国最早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
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
新古典主义美术是指在近代以来,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种新类型的艺术。
该流派是从独立于“古典”概念的传统中发展而来,以更加有针对性和精巧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借鉴发展。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古典主义美术以高士气的艺术风格体现,显得严谨、质朴,作品中注重内容素雅、抽象并及其强调艺术形式本身,非常能体现个人观念。
其次,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别善于运用物质形式挖掘情感内涵,以及将抽象的内容描述出来。
在作品中常能看到主题运用几何图案这样的数学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它重视元素之间的衔接,以把复杂的立体结构和元素描绘出来。
第三,新古典主义美术通过交织形式及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复合性的艺术调性,它的作品具有抽象性的内容,但又不甘于单纯的抽象而追求实用性。
在这种美术中,艺术有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及困惑性,作品既有人文的精神关怀,也有理性的现实认识,从而形成一种更为深入的对象及更加完美的艺术表述。
最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崇尚自然、崇尚美,作品内容不单单意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更多的是在呈现本身的美感10。
这种美术注重精心勾画,采用具有张力、柔和性的画廊来表现出柔力、宽大、华美的艺术精神。
1.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冶铜术出现,因而自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一阶段被称为“金石并用时代”。
2.在欧洲各地出土的这些奥瑞纳文化期的女裸小雕像,基本上都是用质地较软的石灰石和泥灰岩雕成的。
3.在德国的福格赫德,发现了距今3万多年的属奥瑞纳文化的牙雕工艺作品。
4.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的鹿角雕刻《两只驯鹿》,出土于法国的布尔尼圭。
5.古梅尔尼查彩绘陶器在公元前5000年的后期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态势。
6.欧洲的彩绘陶器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公元前30世纪前半期,考古学家称之为“坎比尼亚文化期”7.欧洲南部,尤其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和意大利南部,由于海上交通的便利,接触西亚文化较早,故而制陶艺术和装饰水平在欧洲大陆最为出色。
8.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此期的陶瓷底部呈尖形或圆形,器壁上用篦尖刻画出精美的纹样,9.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耶莫陶器出现在公元前6100年之后。
耶莫陶器一开始即为彩纹陶,它并非起源于当地,而是由邻近的、比它更早出现陶器的伊朗地区引进的。
10.继哈森纳文化之后,在幼发拉底河支流卡布尔上游又出现了哈拉夫文化。
11.现藏开罗埃及艺术博物馆的一批黑顶陶器,约制作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其造型与装饰皆相当简洁大方,具有古朴典雅之风韵,代表了埃及早期陶工艺的面貌。
12.作为纪念性公用的化妆石板名作还有《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
在这块盾形石板上,前后两面皆以浮雕形式表现了美尼斯王统一埃及全境的各种形象,是一件宣告埃及王朝时代开始的历史性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极为完美。
13.一般认为,玻璃是由古代埃及人发明创造,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制品皆发现于埃及。
14.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玻璃鱼形容器》,出土于阿玛那,是一件最能代表古代埃及玻璃工艺水准的佳作,其艺术效果和工艺技巧均达到了极高程度。
15.《睡莲纹玻璃杯》也是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典型的玻璃工艺制品,出土于底比斯。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工艺作品中出现了组成的小型女性,石雕像,通常被称为“维纳斯”。
这些雕像大都分布于欧洲大西洋及西伯利亚之间。
借于古代罗马女皇的名称,对其是否是神则不一定著名的《维兰多夫的维纳斯》出土于奥地利维兰多夫古代大洋洲树皮布:又名“塔帕布”,制作:一般选用桑科楮树或面包果树树皮的柔软树皮,将其剥下,经多次水洗浸泡,而后木槌或石棒等工具耐心槌打的同时,一面不断地浇水,使植物纤维软化,树皮在拍打中变宽,从而形成一层层薄薄的树皮布,人们采用手绘印染的方法,装饰各种自己喜爱的图案,其各种颜料则从植物根、叶、树皮中提取的植物性染料,二者合一的。
塔帕布是大洋洲土著流行的衣料。
古代美洲阿兹特克文化:月亮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古代非洲诺克:诺克赤陶塑像的特点是:头像造型成球柱状、圆柱形或卵形,眼睛呈三角形或圆周的切割形状,瞳孔深陷,眉毛弯曲程度不超过180度,嘴唇都很厚;嘴巴张开,但很少露出牙齿;鼻子宽、鼻梁长、鼻孔很大;耳朵很大(非洲比例)贝宁工艺美术:1、制作小的青铜豹作为王国使节身份的证明2、《母后青铜头像》奥巴埃西吉:为纪念已故的年轻母亲伊蒂娅阿玛板:长方形青铜饰板花纹浮雕背景利用蔷薇花图案配置乞妇:在巴卢巴族中往往见到一种称为“乞妇”的抱着器皿的女性像。
在某些部落,巫师为了给病人治病而使用它,器皿中的白色是巫师和病人受“幽灵”支配的象征。
相传有些“乞妇”像是埋在孕妇产房的门槛下面。
但是,在洛玛密河岸一带,孕妇在临产前几天把这种器皿放在自己住房的前面,路过的人就把礼物放在器皿里,因此产妇在产前不至于因为不劳动而遭遇生活上的困难。
这种风俗习惯反映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团结精神,一人有难,众人相助。
古埃及黑顶陶器:所谓黑顶陶器,就是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效果的陶制品。
这类陶器的造型异常单纯,器形外部线条十分自然流畅化妆石板:古埃及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作为纪念性功用的化妆石板名作有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其型为盾形石板,其前后两面皆有浮雕,表现美尼斯王统一埃及的各种形象,代表埃及王朝的开始的历史性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极为完善,作品的象征性表现了美尼斯王的巨大威力和宏伟业绩,同时以完美的构成形式体现了埃及艺术敦厚、古朴的特征。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课程编号:总学时:48 课内练习:32 学分:6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1.课程的性质、地位中外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熏陶,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民族艺术传统并借鉴国外的工艺美术传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更好的把中外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当中。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国内外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中外工艺美术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了解,并对各时期不同的工艺美术种类及英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借古鉴今,推陈出新。
二、教学要求正确理解中外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重点与特点,以及材料与加工对工艺美术的影响。
正确地掌握工艺美术在品种、造型、装饰纹、题材以及艺术风格等的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还要求理解中外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地位与影响。
掌握进行工艺美术设汁与制作所必须的相关技能。
三、实施说明1.成绩考核方法出勤考核(岀勤情况)占20%,日常考核(含沟通情况、学习态度等)占40%结课考核(结课作业质量)占40亂三者合计,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专题讨论、主题设计创新与应用数学、案例教学、专题知识竞赛、参观学习、论文竞赛、行业调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并结合当前的设计作品现状和学生所上的&业设汁课程进行评价和讲解。
四、课内实践环节的要求1、一所学内容的分类为专题,选取有代表性的纹样内容进行课上临墓。
2、主要包括:青铜器器型的分类图案、织绣工艺品、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纹样、洛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代表纹样。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一:(旧石器时代石工艺。
)在欧洲各地出土的奥瑞纳文化期的女裸体小雕像,基本上都是用质地较软的石灰石和泥灰岩雕成的,高度最多为5到10厘米不等,很少有超过15厘米的,代表《威兰多夫的维纳斯》,从奥地利威兰多夫出土的,特点:肥大的乳房和突出的骨盘与阴部,把女性的特怔描述的很夸张,这可能是与当时祈愿人类的繁衍有一定的关系。
《拉丝普古的维纳斯》:有悬垂的胸部,突出的腹部及肥大的臀部,所有的发展导致歪斜的效果,但从美学的观点来看,其胸部的倾斜及臀部的曲线是美丽的。
二:1,(新时期时代的工艺美术)出现了新的工艺形式——陶工艺(陶器的产生是新时期时代的标志,意味着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倒文明社会,既有划时代的意义。
2,陶工艺不仅是人类按照自己的设想创造出来的产物,也标志着农耕时代的到来。
3,欧洲陶工艺最早出现在新时期早期(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
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东南欧的新时代以及铜器时代的部落里,陶工艺就很兴盛。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工艺美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陶器和赤陶小塑像上,其造型和装饰大胆夸张和强烈奔放。
4,用水将陶土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上,形成色浆层,从而起到美化和装饰作用可避免胚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有能填补胚胎气孔。
亦称“陶衣”装饰土或者是胎釉。
5,(亚洲陶工艺)东亚是指除了中国以外的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地区。
日本:最早的陶工艺出现现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绳纹文化”时代早期。
特点:陶器底部成尖形或者圆形,器壁上用蓖尖刻划出精美的纹样,或用绳子缠在器碧上后滚动器物,或用贝壳压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其实这种纹饰是修整器物形制时留下的痕迹,被称为“押型纹”,捻绳纹“贝壳纹”等。
朝鲜半岛:最早的蓖纹土陶出土于首尔江南区的岩寺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其中尤以岩寺洞和南海岸釜山市影岛区的东三洞贝冢(zhong)遗址最具代表性。
西亚:在史前美索不达米亚的陶工艺作品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彩纹土陶。
而这一地区最早的彩陶出土于今伊拉克东北部的耶莫。
文艺复兴、巴洛克及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的异同点文艺复兴指自14世纪始欧洲出现的古典文化复兴热潮。
意大利是14-16世纪,欧洲其他国家为15-17世纪初。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
在人文主义的旗帜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也与绘画、雕刻和建筑艺术一样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它的支持者就是城市市民、商人和各行会的工匠。
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更注重造型或色彩等各方面比例与协调的感觉,如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就注意与建筑各部分比例的协调和色调的和谐,一般器物的造型也更加考虑到适用和便利的因素。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
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
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
巴洛克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
一、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Renaissance,原意为古典文化再生,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提高了审美理想的价值和作品中的人性内涵。
1、文艺复兴时期陶工艺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工艺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进而影响到欧洲各地。
陶制品的低廉迎合了新兴市民需求,地位得到重视,其创作呈现出异常活跃的局面。
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马略卡式陶器、法国的田园风格陶器、德国的哈夫拉式陶器。
马略卡式陶器a、意大利的马略卡陶器以丰富、活泼而简练的象征性线描图案进行装饰,对欧洲不少国家影响甚大。
b、工艺:先成型素烧,然后施白色陶衣,干后绘饰,再二次烧成。
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还包括有泥塑和浮雕。
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
其中最突出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以及母神雕像。
树皮画是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流行的独特工艺这种工艺制品不仅美观而且有新奇的装饰效果,是当地土著居民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其具体制作过程大致为:将大片的树皮剥下后设法压平,然后铺展在木棚内壁或棚上,用木炭条画出图形,或将树皮用碳烟熏黑,再用尖锐石刻出浅线。
化妆石板化妆石板是由早先一种碾磨化妆颜料器具演化而来的纪念性雕刻石板,形状一般为盾形,时常两面都雕刻有装饰图案。
代表作《美尼斯王征服三角洲》古代埃及人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影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
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人有把锑研碎,经调和作为眼镜膏的习惯,这种加工过程时常是在一种被称为“化妆石板”的器具上进行的,尤其是纹饰中人物头部呈侧面、身体呈正面的表现方法,奠定了埃及艺术风格的基础,此后古代埃及艺术中出现的人物形象都具有这种所谓“正身侧面律”。
黑顶陶器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釉泥,形成红黑两色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的陶制品。
它们的造型异常单纯简练,器型外部线条十分自然流畅。
具有古朴典雅之风韵,代表了埃及早期陶工艺的面貌。
《鳄鱼纹彩陶钵》:陶器的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受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已形成一定格式。
这种装饰手法在埃及的陶工艺中十分鲜见,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饰,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在中间的鳄鱼与河马的表现手法亦相当精练。
鳄鱼身上布满了交叉线条,大概是在表现鳄鱼身上的硬鳞,它与口缘部位的交叉线装饰带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整体,极富形式美感。
这种构思与表现也许受到了作为渔猎生活不可或缺的渔网的某些启示。
《黄金王棺》: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金属工艺作品最典型的代表,这是第18王朝为安置图坦卡曼王的木乃伊而做的其中一层棺材,长约180厘米,耗纯金200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