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 格式:ppt
- 大小:611.50 KB
- 文档页数:9
06 外国学前教育史一:古代、文艺复兴第一章,史前幼儿教育1、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P2942、史前社会分4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P294-295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军事体育训练,宗教、唱歌、舞蹈等内容。
P295- P296△△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P296-2975、下面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的是( )P296-297A.示范与讲解B.实验与讲解C.奖励与批评D.观察与模仿6、史前社会幼儿教育随着下列哪一项的变化而变化?家庭模式P297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P297A.在家庭中进行,并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B.公养公育,民主平等C.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老人即专职教师8、史前幼儿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P297【2004.4】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1)特征:a、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b、幼儿教育公养公育,民主平等;c、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十分简陋。
(2)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家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名词解释: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1,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2,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
3,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
4,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成为每个氏族成员的必修课。
第二章,古代东方学前教育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军事等。
P301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特点:多样性、等级性。
第一编:中国学前教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 (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l)思想品德教育1 )孝悌;2)崇俭;3)诚信;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
(4)身体保健教育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选左右;重儒术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是谁的语言?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
胎教始于西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学前教育:最早的教育机构“痒.”----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中国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礼记。
内则》保傅教育制度:殷商已有,“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太保太傅太公,“三少乳保教育制度: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事务的制度。
三.母.:子师、慈母、保母原始社会特点(启示):1、对儿童实施社会共育2、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3、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结合4、言传身教和模仿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奴隶社会特点(启示):1、开始呈现一定的计划性2、家庭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3、学前教育的阶级性明显4、奴隶主贵族重视学前教育,建立了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目的:1、培养统治人才2、把学前家庭教育作为齐家治国的基础3、光耀门楣封建社会学前教育内容:1、初步的道德教育(①懂得自幼行孝悌长幼之道②自由培养正确的志向③自小积善行德④自由养成诚实无欺的品德⑤自幼学会礼让和勤俭)2、儿童生活常规的教育与培养3、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教材:三百千)4、幼儿身体保健教育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特征: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幼儿教育的局面,使幼儿教育成为普通平民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涵盖了德、智、体诸方面,并出现了许多握幼儿编写的勇用于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材3、对幼儿的潜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教育内容的难度与广度均有较大的增加4、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家实施过程中,总体上是重教轻养5、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幼儿教育的实施。
有关胎教的著作: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外象内感)胎教的经验与局限:1、注重本正(①避免近亲结婚②注重婚姻另一方的家庭及家教③注重婚姻对象,要求双方性情温顺,品行端正)慎始2、要求合理的营养3、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4、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5、注重孕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6、注重胎教和母教的结合育婴堂: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善机构。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最早实施胎教的是______ 。
2、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 "。
3、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目的是______ 和______ 。
4、古代家庭教育中,孝悌、______ 和______ 观念的形成,成为基本的道德教育内容。
5、古代家庭中的文化知识教育,主要包括识字、______ 和______ 、作诗、______ 和______ 等。
6、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包括及早施教、______ 和______ 、正面教育。
7、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秉持______ 的教育目的和______ 的教育观念,极为关注幼小子女的教育。
8、大致而言,以待人接物为核心的______ 教育,以识字、习字和基本经书学习为中心的______教育,以及______ 的养成,成为古代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选择题1、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2、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A.家庭教育B.宫廷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3、我国封建社会教育是以伦理道德为基本内容的,这种伦理道德的根本是:()A.勤俭B.诚实C.守信D.孝悌4、我国古代胎教积累的优秀经验不包括:()A.注重环境对胎儿的影响B.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C.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D.孕妇也要负荷沉重的劳动5、下列负责太子的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的是:()A.太保B.太傅C.太公D.少师三、判断题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2、西周时期的胎教主要实施于平民家庭之中。
()3、古代家长不重视及早教幼儿识字、习字。
()4、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给予寒。
()5、古教育孩子,体罚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之一。
()6、古代社会既没有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有没有学前教育的存在()7、宫廷幼儿教育成为古代唯一的一种有组织的幼儿教育制度。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认识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一般特征,及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原始社会早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实行公养公育。
史前社会是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形态,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展对大自然的斗争。
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人们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产斗争的技能,而这些品质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必须从学习中获得。
年老的一辈就自然承担起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包含对幼儿的教育。
2。
史前社会分为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幼儿教育有何变化?史前社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前氏族时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实行儿童的公养和公育。
为了谋求生存和照顾老幼,青壮年捕猎、摘果;老人和体弱者照料年幼的儿童,这是最初的幼儿教育形式。
(2)母系氏族时期:男子外出捕猎,女子留守照顾儿童兼顾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儿童在8岁前一般不分性别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
8岁后男儿跟随男子们外出,学习应做的事情。
女孩仍由妇女教养,开始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技能.(3)父系氏族时期:儿童的教育改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在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一般由成年妇女来进行.有时祖父母也来协助。
(4)军事民主制时期:这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产生,在氏族部落里出现了两个首领,酋长负责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军事长官负责作战.形成了“军事民主制”。
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
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也注重于这一方面的熏陶和培养.3。
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填空题1.世界的幼儿教育随着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
2.前氏族时期,对儿童实行。
3.母系氏族社会,男女儿童在8岁以前,一般不分性别而生活在一起,统一由负责照管。
4.父系氏族社会,对幼儿的教育一般是由来进行的。
5.教育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重视和加强了对全体部落成员的训练。
6.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2)的养成;(3)训练等。
7.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示范与;(2)观察与;(3)奖励与。
8.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紧密结合的。
9.教育是一种现象,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
二、简答题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有哪些?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有哪些?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特征?第二章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一、填空题1.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为埃及、、印度和中国。
2.古埃及的是融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为一体的一种教育形式。
3.古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和性。
4.古埃及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性。
5.古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实行家长制加。
6.古代人的早期教育颇受重视,它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为整个民族起着一种先导的作用。
7.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最主要的是传诵《》经。
8.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基本特征的是古印度的教育。
9.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所统治。
第三章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1. 人教育的任务是把全体斯巴达奴隶主后代培养成身体健壮、性格坚强、仇恨奴隶、顺从长老的勇士。
2. 人的教育是使儿童逐步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
3. 人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奠定了西方教育发展的基础。
4. 7岁前的雅典儿童,一般要在 里接受良好的养护和教育。
5. 家长制、小农经济和战备要求,决定了罗马的教育实施一种 的家庭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套最新优质课件教材章节与内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第二章: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章: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第四章: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详细内容如下:1.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3. 国外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重点介绍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4.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提炼出有益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2. 让学生掌握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 让学生了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分析2. 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与判断教学重点:1. 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2.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 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或新闻,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2. 知识讲解:(1)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2)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6.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六、板书设计1. 中外学前教育史2. 内容:(1)学前教育概述(2)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3)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4)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2)谈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3)分析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谈谈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2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
3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6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7 .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8 .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
9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10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12 .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
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
1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15 .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
17 .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18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19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20 .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21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
学前教育史XUEQIANJIAOYUSHI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部分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部分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部分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部分 古代东方国家及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部分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部分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课程框架介绍学前教育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知识点:1.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2.古代的胎教3.古代家庭的学前教育4.古代的蒙养教育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慈幼:爱护幼小者。
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演变:原始氏族社会中,儿童就得到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抚养和爱护。
实行“罐葬”。
私有制社会慈幼观念表现为政治举措。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
春秋末年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慈幼礼俗:(1)“试儿”:“试儿”或称“试晬”“试周”和“抓周”,始见于魏晋南北朝。
(2)“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儿童的命名仪式。
“吐情”: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单选,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胎教的作用:(1)胎教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1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外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学前教育的实践如同涓涓细流,源远流长。
古代社会,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完备的学前教育体系,但人们对于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视和尝试,为后世的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理念。
在家庭中,长辈们重视对幼儿品德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将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传递给下一代。
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教育幼儿要懂得谦让和尊重他人。
同时,家庭也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规范,如穿衣、吃饭、行走等方面的规矩,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古代中国还重视早期的文化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成为儿童启蒙的重要工具。
这些读物不仅教授文字和知识,更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价值观。
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天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并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儿童主动思考,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而在古代西方,学前教育同样有着自己的特点。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就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
他认为,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早期的教育能够在上面留下深刻的印记。
古罗马时期,家庭对儿童的教育也十分重视。
家长会让儿童学习拉丁语、算术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儿童的勇敢和坚韧品质。
在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儿童在神庙中接受教育,学习宗教知识和道德规范。
古代学前教育的实践虽然受到当时社会条件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但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家庭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父母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品德教育始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再者,早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传授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古代学前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只有少数富裕家庭的儿童能够接受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而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儿童则缺乏教育机会。
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分4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军事体育训练,宗教、唱歌、舞蹈等内容。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史前幼儿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a、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 b、幼儿教育公养公育,民主平等;c、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十分简陋。
2)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家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名: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萌生,部落战争出现,氏族部落出现了由推选或选举产生的酋长和军事长官两个首领;为满足军事民主制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成为每个氏族成员的必修课。
第二章古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军事等。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形式上看,特点:多样性、等级性。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从内容上看,特点:实践性、职业性 .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国家是埃及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时期。
通过充满宗教意识的家庭教育,希伯来人能保持宗教传统、维系民族信念。
重视学前教育并希望它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任务的古代东方人是希伯来人 .以传诵《吠陀》经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的是古印度婆罗门教 .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
指的是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古印度幼儿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主要有寺庵教育和家庭教育第三章 .斯巴达人教育任务:把奴隶主后代培养成身体健壮、性格坚强、仇恨奴隶、顺从长老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