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军事思想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3 MB
- 文档页数:79
《孙子兵法》主要军事思想一、1.重战思想(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慎战思想(火攻篇)“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3.备战思想(九变篇)“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指导思想(战争的普遍规律)(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5.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战略思想(1)庙算制胜(始计篇)“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诡道制胜(始计篇)“兵者,诡道也。
”(3)“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武主张“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6.“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行军篇)7.作战用兵原则(1)先胜而后求战,“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军形篇)(2)示形、动敌(计篇)(3)避实而击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虚实篇)(4)我专而敌分,“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虚实篇)(5)因敌而制胜,“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虚实篇)(6)奇正相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势篇)这种特殊的战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谋略制胜。
二、(10点)1.重站、慎战、备战——强胜论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胜论(“知”的基本内容是“五事”“七计”)5.谋形造势以镒称铢——势胜论(“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
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
"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
正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当时,战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③。
孙子瞧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她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
兵凶战危,不就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
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
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她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就是科学,战争就是艺术。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
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她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就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她概括为"五事"--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
"称'就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瞧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