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学效应,学会一个受益终身
- 格式:doc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11
7 个实用的心理学效应1 飞轮效应想到马上要做作业,就不想动,拒绝进行下一个动作;作家开始写书,艺术家开始雕刻……都是第一步最难。
这种懈怠既是拖延症的根源,也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背后暗藏着“飞轮效应”。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
也就是,当你熬过了开头,后面也就容易了。
2 蘑菇效应曾有一个朋友向我倾诉,刚刚开始工作时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派下来的活任劳任怨加班加点的完成,明明比别人更认真,反而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功劳被无视,得不到领导赞赏。
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
但“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灰暗的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要度过一段挣扎期。
别担心,虽然“前途茫然”的感觉会持续在整个蘑菇时期,但等到长得够高够壮,就会被人重视。
应该相信所有的奋斗和努力,都可能是养育“蘑菇”的肥料。
3 鸟笼效应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这就是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逛超市时,常常因为需要性不强的东西,不自觉地往购物车里添加更多无用的产品。
为了凑满折扣下限,为了预想的附加价值,花了更多钱。
鸟笼效应对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比如想要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就每天翻开想要完成的书籍,放在书桌上暗示自己。
不要让书籍沉重的封面打败你,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正向利用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4 野马效应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在吸饱血之后就马上离开了,可是却有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
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3、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异性效应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5、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
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
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引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科学领域,而心理学效应是指在特定情境下,由于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而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效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个经典的心理学效应,这些效应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还能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们受益终身。
正文内容:一、珍宝效应(Endowment Effect)1.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物品的价值会高估,容易产生珍惜之情。
2.了解珍宝效应有助于避免流于物质主义,能够更好地享受和珍惜拥有的东西。
二、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1.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一些笼统而普遍的陈述是针对自己个人的。
2.认识到巴纳姆效应可以帮助我们警惕个人知觉的主观性,确保更加客观地判断。
三、特权效应(Halo Effect)1.人们对他人的积极品质进行评价时,可能会由于某个特殊特征而给予整体较高的评价。
2.了解特权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价他人,减少因片面评价而带来的错误决策。
四、选择支持(Choice Supportive Bias)1.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后,往往会更加支持自己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2.认识到选择支持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固执己见的状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五、两难困境(Dilemma Paralysis)1.面对两个各有利弊的选择,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扰和犹豫不决。
2.了解两难困境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决策的方法和策略,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犹豫。
六、情感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1.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传染,产生共情和情感互动。
2.认识情感传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变化,提高沟通和人际关系能力。
七、喧宾夺主(Primacy Effect)1.人们对于一系列信息中的初期信息更容易记忆和影响。
2.了解喧宾夺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信息传递的顺序,提高信息传播和学习效果。
八、特定再现(Peak-end Effect)1.人们对经历中的高峰和结束阶段的记忆更加深刻和影响深远。
七个令人震惊的心理学现象
一、一个人做了99件好事,但是只要做了一件坏事,他就是坏人。
反之,如果你做了99件坏事,但只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就会把他视作好人。
心理学上这叫做“峰终定律”。
二、当一群人在汇报工作时啊,最后一个发言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人信服。
这就是领导为什么总是后讲话,心理学上叫做“近因效应”。
三、日常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人啊感觉到好像在哪里见过,路过一个地方感觉自己曾经来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很有可能是你的大脑调用了曾经看过的某部电影或者小说,心理学上叫做“海马效应”。
四、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啊,当有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先说哪个呢?答案是坏消息。
因为人性中有一种心理叫做“损失规避”,所以适当降低对方的期待,才能对比出好消息的惊喜。
五、生活中啊,当你越想隐瞒自己的某个缺点,别人反而就越会更加关注,心理学上这个叫做“禁果效应”。
所以隐藏一个缺点的最好方式啊,就是先学会主动自黑。
六、当你想向别人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请求时,可以尝试转移话术。
比如一个年轻人问牧师,我可以在祈祷的时候抽烟吗?牧师说不行。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又问,那我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祈祷吗?结果牧师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框架效应”。
七、如果你性格内向,甚至面对陌生人还会有些自卑,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面对陌生人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给自己贴上外向的标签。
因为人的行为会被意识所支配,心理学上它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138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及给我们的启示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难题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忍不住发出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
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
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
能够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学效应1、权威效应- 描述: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权威人士的意见或建议。
- 举例:医生推荐的保健品具备更高的销售量。
2、社会认同- 描述:个体为了融入社会群体,常常会调整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以符合社会主流观点。
- 举例:一个人在团队集体讨论时,往往会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3、可及性启动- 描述:记忆中易于达到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引起注意,并影响其判断和行为。
- 举例:广告中反复播放的商品图片能够提高人们购买该商品的可能性。
4、锚定效应- 描述:人们往往会被最早了解到的信息所影响,随后的判断、决策会以此为参照点。
- 举例:为了销售一辆车,先告诉消费者原价,然后再打折。
5、心理账户- 描述:人们倾向于将个人经历或事情归类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并根据这些类别做出决策。
- 举例:在购物中,将不同类型的商品分配到不同的购买账户中。
6、流行效应- 描述:个体在做决策时,受到他人的品味或行为模式的影响,倾向于跟随社会流行趋势。
- 举例:某个明星穿上某个品牌的衣服后,该品牌的销量骤增。
:::59、臭虫效应- 描述:单一的负面观点或特征可能会激起对整体的重要性审查,并对周围环境持有更为负面的看法。
- 举例:一个糟糕的酒店评论可能导致人们对该地区酒店的整体印象变差。
60:高尔夫球综合效应- 描述:一个小问题被逐渐放大,导致一个复杂的补偿策略来解决最初的问题。
- 举例:当一个赛事计分规则有微小的漏洞时,组织者可能不断修改规则以弥补。
【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没有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心理学中的7个经典心理学效应1. 蝴蝶效应:起源——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了几下翅膀,在两周后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暴。
在心理学上,蝴蝶效应表现为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连锁效应的,因果性不明显的情绪反应和行为。
症状——因为几天前发生的一点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
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解:小小的烦躁--压抑和郁结--爆发大的爆发有时会是小的不快的长期积累和郁结所以不可忽略小的情绪让它郁结在心中同时大的爆发,也许并没有明确唯一的原因,而是小的事件的堆积、累积2. 齐加尼克效应:起源——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做的一次实验。
他将受试者分成两组,分别去完成20项工作。
其间,他对其中一组进行干预,使他们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而让另一组毫无阻碍,顺利完成全部工作。
尽管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非常紧张,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思绪总是被那些任务困扰,紧张状态持续存在。
症状——在接受一项工作时,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
而工作中的人往往不停地受到叠加任务,因此,紧张状态无时无刻存在并叠加累积,在周末假期休息时甚至都无法放松,长期疲惫不堪,最终导致神经衰弱和亚健康的出现。
解:工作的紧张确实有点无解不过“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会解除”换句话说就是“只要任务完成紧张就会解除”所以尽快完成任务就可以解除紧张了同时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也是不会紧张的于是紧张只存在于任务未完成而又没有做任务的间隙里同时增强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好了而且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这样可以维持张弛间的平衡有张有弛也很好总之解法大致为:全身心投入尽快解决提高心理承压能力任务分解[NextPage]3.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心理学的十大经典效应心理学的十大经典效应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重要的心理现象或规律。
这些效应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下面将列举十个符合要求的心理学经典效应。
1. 阿兰·班迪效应(Bandwagon effect):人们倾向于随大流,跟随他人的意见和行为,甚至违背自己的判断。
这一效应在社交媒体时代尤为明显,人们容易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盲目追随主流观点。
2. 后果偏向效应(Consequence bias):人们在决策时,往往更关注可能产生的后果而非可能的概率。
例如,人们更容易因为一次空难事件而害怕乘坐飞机,而忽视了飞机事故的概率较低。
3. 多巴胺效应(Dopamine effect):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与奖励和满足感有关。
人们在获得奖励之后会产生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加强相关行为的记忆和重复。
4. 埃克曼效应(Ekman effect):人类的表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的识别能力。
埃克曼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于基本情绪表情(如愤怒、快乐、惊讶等)的普遍认知和理解。
5. 费曼效应(Feynman effect):通过将学习内容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这一效应强调了简化和图示化对于学习和传播的重要性。
6. 调节效应(Modulation effect):人们的判断和决策会受到前一事件或经验的影响。
调节效应指的是前一经验对当前判断的调整和影响。
7. 暴力媒体效应(Media violence effect):长期接触暴力媒体内容会对观众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攻击性行为、减少同情心等。
这一效应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暴力内容的关注和控制。
8. 选择失序效应(Order effect):人们对于选择的偏好会受到选项的顺序和排列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选择时,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排在前面的选项。
9. 选择支持效应(Choice-supportive bias):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后,往往会更加支持自己的选择,忽视选择之前的不利因素。
世界著名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激励孩子超有用!天有,每天不一样!Tumyu,Different everyday!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心理学在教育方面应用广泛,很多师范生在大学都要学习教育心理学,以助于他们之后更好的从事教育工作。
除了学校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十个顶级的心理学效应,希望父母能够从中有所感悟。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启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学效应,学会一个受益终身2018-03-14 08:00____________1、飞轮效应假期过后,重新返回工作时总是异常艰难?面对工作,总觉得提不起精神,效率降低,甚至还会焦虑和神经衰弱?有人说,这是典型的“节后综合症”,也有人说,这是万事开头难的体现。
这不无道理,“飞轮效应”的理论正支持了这一点。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飞轮开始转动时需要的能量,其实是每次痛苦的突破拓展和积累。
这是在为了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而做准备。
一旦体系能够彼此支撑,那么它的运作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正如科学家富兰克林说的,“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
”写作文,最难的是开头;造房子,最难的是打地基;准备迎接新的挑战,过了心理的难关,之后的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有人不信,说“反正万事开头难,然后中间难,最后结尾难”。
可若是开头不奋力一搏,连看到中间的机会都没有。
相信“飞轮效应”不是追求一劳永逸,而是在一开始,和自己的打退堂鼓的心理打个架,别让它拖住你前进的步伐。
2、蘑菇效应踏出“舒适圈”很难。
很多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不受重视。
打杂跑腿,端茶送水,还会受到很多指责,批评,甚至代人受过,或者干脆被无视,任其自生自灭。
指导和提携,似乎总是落不到自己头上。
这种失落和碰壁感,如同被放置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
而“蘑菇定律”说的就是如此: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达尔文曾经说过:要想改变环境,必须先适应环境。
当发现“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当一个人明明心胸拥有无限蓝图,却只能在职场生涯的刚开始做着无聊的工作时。
“前途茫然”的感觉,会持续着整个蘑菇时期——直到长得够高够壮,才会被人重视。
2009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了一场观众看不出“破绽”的演出。
名不见经传的演员Rachele被临时通知顶替生病的主角凯瑟琳,演唱高难度的《木偶之歌》。
正在逛街的她,只有不到四小时的准备时间。
当晚,因为平日扎实的功力积淀,Rachele出色地完成了演出,甚至刷新了高音记录。
从此,她获得了更多的演出邀约。
若不是在平日的“蘑菇期”也不断地积累,能见天日之时,也不一定能抓住这样的机遇。
只有用现在每一秒的努力萌生,才能换取未来每一秒的不后悔。
所有的停滞不前和怯懦担忧,都会延长成为“蘑菇”的时间,终有一日,因为平日的碌碌无为,而错过一个又一个机会,无法对未来形成改变。
3、鸟笼效应1907年,心理学家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
两位学者围绕着一个有趣的赌约争论起来。
詹姆斯说:“我有个办法,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不信:“不可能,我压根没想过要养鸟。
”于是,詹姆斯为卡尔森送上一只精致漂亮的鸟笼。
从那天开始,到卡尔森家里的访客总会在看到空的鸟笼之后,关切地问他,“你养的鸟去哪里了?”卡尔森一次次的解释只能换来客人更加困惑的眼光。
久而久之,卡尔森不胜其烦,无奈只好买了一只鸟。
他被詹姆斯的“鸟笼”完完全全地控制住了,自我的意识消失、陷入了被别人操控的结果。
因为别人送了一只鸟笼,所以养了一只鸟。
这就是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其他事物操控的情况,也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人们常常说自己要“剁手”,却仍不停地买着本不需要的东西。
为了凑单买的衣服,却常常要再花费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鸟笼效应于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敞开的书比合上的书更容易让人想读。
这样一来,人们看到打开的书页便想拿起来翻翻,就更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要让“鸟笼”束缚你的生活。
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这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
4、野马结局管理情绪就是管理人生的开始。
学会管理情绪的人,已经领先了那些容易情绪失控的人一大步。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
就像在豹子耳边不停烦扰的蚊子,它们能吸饱血之后黯然离开,而不少野马却因为它被生生折磨死。
动物学家说,蝙蝠吸的血量非常少,远不足致死。
而这些野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它们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吸血蝙蝠只是一种外界的挑战。
因为一件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这样的人往往难成大事,也难有大成就。
他们常常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造成了像这群野马一样伤害自己的结局。
生气常见,可若不加控制,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2017年11月,主演过《危情三日》、《护士长的故事》等电视剧的著名男星杰森·贝吉就是因为情绪管理方面出了问题,而遭到NBC 电视台的部调查。
长期以来,电视台经常收到同剧演员和工作人员对贝吉的抱怨,投诉他在片场非常易怒,甚至会对同事有冒犯性的言语和行动攻击。
正是因为常常情绪失控,贝吉收到了正式的投诉。
他也发出了一份道歉声明:“我和情绪问题作斗争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弥补这些伤害。
”如果不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那么人生也会变得无法掌控。
当发现所有事情都不如意,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陷入了情绪的困境。
冷静一下,总没错。
5、凡勃伦效应虽然生活中,一般越贵的东西,购买的人越少。
但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曾经提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人们更愿意花更贵的价格,购买更加好的服务和享受。
其实,这一理论在职场中也能体现。
如果想要得到“好价钱”,就要思考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加“值得”,放在更合适的地方待价而沽。
但就像有些人喜欢买奢侈品、开豪车、收藏古董,其部分是想通过凸显审美的“小众”来得到社会心理的满足,而非真正在意其中的价值。
而自己的“身价”,有时候却并不是外界的物质赋予的。
提升自己真正的身份感,靠的是修。
高晓松曾经和传奇明星席琳·迪翁合作过。
那次合作,席琳·迪翁和她的团队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在录音前全部早早赶到现场、提前向合作方讲解她的习惯、鼓励合作方多提要求……甚至,在工作结束后,高晓松还收到了她的感谢。
里,席琳·迪翁非常真诚:“特别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今天的工作,我特别快乐。
”高晓松感叹:给席琳·迪翁录音非常幸福,越大牌的明星越不耍大牌。
正是因为高修养,让她成为了人人敬佩的传奇。
在工作生活中,提升修养才是拥有好口碑的根本,才能让自己的存在价值得到提升,从而变得“抢手”。
6、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身上的衣服。
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便更加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而南风徐徐地进行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普照。
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
这场比赛,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也说明了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一旦方法错误,那么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都很清楚“见人下菜”的社交法则。
其实,不仅是在人际关系间,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聪明的人需要拥有一定的“弹性”,温柔灵活比极端刻板更有效果。
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法则。
有的时候,处处给自己树敌、只想着强硬地和对方比拼,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因为花太多精力在这些看似狂风与暗涌的斗争上,势必导致工作不精和事业发展缓慢。
但是,如果学会灵活地和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处,各取所长,互相合作。
相处的方法一旦转变,正面的效果就会有所体现。
这就是温暖的南风力量。
7、毛毛虫效应为什么觉得自己在2017年明明很努力,却依然没长进?实用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实验: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放在花盆边缘,在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作为它们的食物。
然而,毛毛虫夜以继日的不停绕着盆转圈,没有因为饥饿转向食物,最终精疲力竭,相继死亡。
很多人总是用“做了多少”来评价工作质量的优劣,并不关注结果。
他们盲目地跟随着既定的路线,从未想过重新思考“重生”的方向。
这是“埋头拉车”,一味追求前进,但大多方向不明。
终有一天倾尽所有才发现,做的都是无用功,而满足感全都来自自我感动。
作家八月长安说,“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断安慰自己,无论经历什么,都将成为我的一部分。
然而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我懂得选择让哪一部分经历成为我。
全盘接受不过是懦弱。
”在新的工作生活来临之际,每个人也需要着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如果觉得停滞不前,不要再埋头苦干,试着抬起头,看看周围是否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开拓的视野。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说,“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全新的开始,认清自己的心,聪明前行。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