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利用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8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规划方案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污染、过度开采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为了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方案。
一、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还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和过度利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1. 综合管理:水资源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
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政府和公众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水资源意识,鼓励节约用水的行为。
3. 水资源优先分配: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满足人民的饮水需求和农业灌溉需求。
工业和其他用水需求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
4. 水资源保护: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是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水资源规划方案1.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和利用情况。
同时,开展水资源评估工作,确定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潜在问题。
2.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根据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重点关注人民的饮水需求和农业灌溉需求,同时合理安排工业和其他用水需求。
3. 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节水设备,优化生产和生活用水方式。
4.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工作,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
5. 发展水资源替代方案:积极探索和发展水资源替代方案,如海水淡化和水资源再生利用等技术。
一、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1、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水资源的现状和发
展趋势,制定水资源的发展规划,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
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利用状况、发展
趋势、可利用量、可利用方式、可利用效果等。
2、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是指利用水资源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包括水的供应、排放、污染控制、水质保护、水资源保护等。
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内
容包括: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
江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1. 引言江河流域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江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包括资源调查评估、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
2. 资源调查评估在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前,必须对目标江河流域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评估。
这包括对河流水文、水质、水量、水生态环境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了解该流域的水资源潜力、特点和限制因素。
同时,还需评估该流域内的现有水利设施和水利工程的状态和利用效率,为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开发利用规划基于资源调查评估的结果,制定江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该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合理利用该流域的水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规划内容应包括水资源的分配、供需匹配、保障用水和重点开发项目等方面。
同时,还应考虑跨流域联合开发和水资源调配等区域合作机制,提高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益。
4. 环境保护措施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江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规划中应明确环保措施和监测机制,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的环境友好性。
可采取的环保措施包括生态补偿机制、水土保持措施、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以维护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管理制度为了有效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应包括计划编制、考核评估、监测监管和法规法规定等方面。
各级政府部门、水利企事业单位和相关社会组织应共同参与水资源管理,形成多元化、合作共赢的管理模式。
同时,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求。
6. 结论江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调查评估和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章节题集一、选择题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为了满足不同用水需求而进行的水量调节称为()。
A. 径流调节B. 水质调节C. 水压调节D. 水温调节2. 能将年内全部来水量按用水要求重新分配而不发生弃水的径流调节称为()。
A. 完全年调节B. 不完全年调节C. 日调节D. 周调节3. 当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满足兴利部门枯水期的正常用水,水库兴利蓄水的最高水位称为()。
A. 死水位B. 正常蓄水位C. 防洪限制水位D. 设计洪水位4. 水库从死水位开始蓄水到正常蓄水位再放水到死水位,经历一个完整的蓄放水过程所需的时间称为()。
A. 调节周期B. 蓄水周期C. 放水周期D. 水文周期5. 某水库的总库容为 2 亿立方米,其兴利库容为 1.2 亿立方米,则该水库的库容系数约为()。
(保留两位小数)A. 0.06B. 0.60C. 6.00D. 60.006. 水库调洪计算中,用于描述水库蓄水量与下泄流量关系的曲线称为()。
A. 水位流量曲线B. 库容曲线C. 水库蓄泄曲线D. 洪水过程线7. 设计洪水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设计洪峰流量B. 设计洪水总量C. 设计洪水历时D. 设计洪水频率8. 以下哪种库容主要用于削减洪峰流量,以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A. 兴利库容B. 死库容C. 防洪库容D. 调洪库容9. 具有调节性能好、水头损失小等优点的水电站开发方式是()。
A. 坝式水电站B. 引水式水电站C. 混合式水电站D. 潮汐式水电站10. 对于无闸门控制的表面式溢洪道,下泄流量一般按()公式计算。
A. 有压管流B. 堰流C. 孔口出流D. 明渠均匀流11. 在来水、用水及设计保证率已定的情况下,计算所需要的兴利库容,属于()课题。
A. 兴利调节计算B. 水库调洪计算C. 水能计算D. 经济分析12. 以下关于水库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校核洪水位是水库在发生大坝校核标准洪水时,经调节后达到的最高水位B. 防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C. 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就是兴利库容D. 死库容是指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它不参与径流调节13. 当按照水库实际蓄水位在水库调度图中查得位置在正常工作区时,水电站应()工作。
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水资源的利用规划和水环境的保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水资源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基础,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水资源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最大效益。
首先,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水量分配,可以避免浪费和滥用水资源。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灌溉方式的改进和节水技术的应用,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在城市供水方面,可以通过建设水厂和水库,提高供水能力,提高供水质量,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水库周边的湿地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田水源的水质。
最后,水资源利用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推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灌溉水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工业用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城市建设中,通过合理利用城市供水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的发展。
二、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水环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水环境对于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水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保护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健康。
首先,水环境保护可以保障人民的健康。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作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进行与水有关活动的基础,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供水决策的依据。
1、水资源评价的要求2、水资源数量评价3、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影响评价1 水资源评价的要求⑴技术原则按照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水资源评价工作要客观、科学、系统、实用,遵循的技术原则有:★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协调★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⑵一般要求①水资源评价工作应该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在必要时再辅以观测和试验工作。
②水资源评价应分区进行。
各单项评价工作在统一分区的基础上,可根据该项评价的特点与具体要求,再划分计算区或评价单元。
③全国及区域水资源评价应采用日历年,专项工作中的水资源评价可根据需要采用水文年。
④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环境变化情况,每隔一定时期对前次水资源评价成果进行全面补充修订或再评价。
2 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主要包括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以及水资源总量计算。
2.1 降水⑴降水资料的收集降水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通过水文气象部门的水文站、雨量站、气象站、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等观测获取。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对观测值和特征统计资料做合理性检验。
⑵计算要求降水量计算应以雨量观测站的观测资料为依据,且观测站和资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选用的雨量观测站,其资料质量较好、系列较长、面上分布较均匀。
在降水量变化梯度大的地区,选用的站要适当加密,同时应满足分区计算的要求;②采用的降水资料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成果;③计算分区降水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应采用同步资料系列;而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应采用尽可能长的资料系列;④资料系列长度的选定,既要考虑评价区大多数观测站的观测年数,避免过多地插补延长,又要兼顾系列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并做到降水系列与径流系列同步;⑤选定的资料系列如有缺测和不足的年、月降水量,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插补延长,经合理性分析后确定采用值。
水资源规划与利用
摘要】: 通过对项目实例的给排水系统规划,综合分析研究各种水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和潜力,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关键词】: 水资源水系统规划非传统水源利用水量平衡
如今,人们的节水意识越来越强,国家的各项相关规定对节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设计,需要在设计前就进行详尽的给排水系统的节水规划,以求系统的合理,同时也达到较高的节水效果。
本文就苏州的某办公楼项目的节水规划作个介绍,也是作为更好规划建筑给排水的系统的一个初步探讨。
一、水资源分析
苏州位于江苏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其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31°19′,东经 120°37′,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资源壮况呈现“降雨量较为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水资源缺乏”的特点。
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为1088.5mm,其中汛期(5-9月)占全年雨量的60%以上,降雨最少月份为12和1月。
苏州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污水多,可利用水资源少。
河湖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其中ⅴ类及超ⅴ类以上水体占总水体的近50%,已被国家列入水质型缺水地区之一。
故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很有必要。
二、项目水系统规划
本项目为某公司的办公楼,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
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前,根据本区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气候特点等客观环境状况,再结合该项目的项目特点,制定建筑给排水系统规划方案,增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减少市政供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具有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的综合经济及社会效益。
规划方案如下:
1、本建筑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本工程给排水设计包括:室内冷水给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消火栓消防系统、自动喷水灭火消防系统、水幕系统、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及人防给排水系统。
2、生活给水系统充分利用城市供水压力,在水量水压满足的情况下尽量直接利用市政水供水,当水量及压力不满足使用要求时设置变频设备供水,并采用合理的分区,严格控制用水点的压力,达到减压限流的目的。
3、室内实行雨水、污水、废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和非传统水源回用系统,合理规划雨污水系统的排放、回收、处理及利用。
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及盥洗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及消毒后,水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用于本办公楼卫生间冲厕、洗车、绿化灌溉、冲洗道路。
多余的废水及雨水分别排入市政污水管及雨水管网。
通过雨水及中水的回收利用,既能节省水资源,又使污水无害化,是保护环境,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非传统水源提供的中水用水量与实际的中水使用量进行了水量平衡评估及
计算,使中水得到充分的利用,彰显最大的经济效益
4、该项目采取了增加绿地面积,部分场地铺装采用植草砖,使透水地面覆盖率超过 40%。
为增加雨水渗透量,还采取了雨水渗透管和渗透井等有效的雨水入渗措施,削减洪峰,以缓解市政雨水管的排水压力,同时补充地下水的涵养。
5、本项目中所有用水器具选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目录中公布的节水设备和器具,所有器具应满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 及《节水型产品和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 的要求。
主要是节水型坐便器和感应式节水器。
坐便器采用3l/6l两档喷射式冲洗节水型坐便器,蹲式大便器、小便斗采用感应式冲洗阀,洗手龙头采用红外感应水龙头。
6、屋顶花园及室外绿化的灌溉采用自动喷灌及滴灌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有效地达到节水的目的。
7、在给水系统中,根据使用用途和水量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不同用途和不同计费单位分别统计用水量,实现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也可用作统计各种用途的用水量、分析渗漏水量等
8、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管网的渗漏:比如选用合格的给水管材、选用性能高、零泄漏的阀门;合理设计供水压力;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管道的基础处理和覆土施工,控制埋深
9、雨水或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设置完善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雨
水或再生水管道、各种设备和接口设计明显标识,与其它生活管道严格区分,防止误接、误用;供水系统设有备用水源、溢流装置及相关切换设施,保证水量安全;在采用自来水补水时,设计防污染措施。
三、非传统水源利用
本项目本项目属于办公建筑,办公人数为1000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设计目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的40%的节水要求。
本项目可再生水源考虑为室内优质杂排水-盥洗排水及室内外雨水,将室内优质杂排水-盥洗排水及室内外雨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消毒后,达到水质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用于本办公楼建筑卫生间冲厕、洗车、绿化灌溉、冲洗道路。
3.1总用水量计算
3.1.1室内生活用水量
3.1.2汽车冲洗用水量
汽车总数为423,按每天冲洗20%车辆考虑,冲洗定额为30l/ 辆.d 每天冲洗水量为2.54m3/d ,年冲洗水量为(250天)
2.54x250=634.5m3/a
3.1.3绿化浇洒用水量
绿化浇洒用水定额选用:5~9月,2 l/ m2.d,用水天数按150天考虑
3、4、10月,1.5 l/ m2.d,用水天数按90天考虑
其它月份按不浇水考虑
绿化面积包括室外及屋顶绿化地面及植草砖铺设面积,总绿化面积为
s=8230m2
5~9月总绿化需水量为8230x2x150=2469m3
3、4、10月总绿化需水量为8230x1.5x90=1111m3
年绿化浇洒总需水量为3580m3/a
3.1.4冷却系统补水量
本项目设计冷却循环水量为900t/h.根据规范,冷却循环系统补水量取设计循环水量的1.3%考虑,冷却系统按5~9月五个月补水考虑,每天按工作八小时考虑。
6,7,8月按21个工作日考虑,补水量为900x21x3x0.013x8=5897m3 5、9月按10个工作日考虑,补水量为900x10x2x0.013x8=1872m3 冷却系统年需补水总量7769m3
3.1.5道路、广场、车库地面冲洗用水
道路、广场等硬化地面面积为7000m2,用水定额为2 l/ m2.次,两天浇洒一次
年用水量为7000x2x182/1000=2548m3
3.2、室内中水回收系统水量计算
3.2.1建筑物内部中水原水量
本建筑回收的中水水源为室内办公盥洗用水,其每日原水量为:q= α×β×qd×b
式中:α:最高日折算成平均日的折减系数,取0.8
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取为0.9
qd:建筑物内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b: 建筑物内分项给水百分率,室内办公盥洗用水按建筑物总用水量的
40%考虑
q=0.8×0.9×1000×50×40%=14400l=14.4 m3
则年原水量为:14.4×250=3600 m3
每月提供的原水量为300 m3/月
3.2.2冲厕需水量
本项目冲厕采用中水提供,冲厕用水量按建筑物内生活用水量的60%考虑,再考虑1.1的原水系数,平均日系数为0.8,250个工作日,则冲厕需水量为:
1.1×qd×0.8×60%×250
=1.1×1000×50l×0.8×60%×250
=6600 m3/年
=550 m3/月
3.3、再生水月水量平衡计算
3.3.1计算参数
苏州月份气候及雨量表平均温度(℃ ) 月降雨量(mm)
考虑到实际雨水径流及早期弃流等因素,雨水收集利用率取75%。
硬质屋面径流系数为0.9,绿化屋面径流系数为 0.4,硬质地面径流系数为0.9,透水地面径流系数为0.15,设计重现期为5年。
下表中补水、排水水量一栏中带括号的为需要自来水补给的水量,其余为需要外排的富余水量
3.3.2逐月水量平衡计算
3.3.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
根据逐月平衡计算表可知,建筑物全年用水量为31796t,全年中水利用量为wu=13362.3t-9.3-268.8-25=13059.2t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设计前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对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量化的数据和可实施的技术策略,为建筑物后期的优化运行、分析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应该成为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计手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