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6.91 MB
- 文档页数:31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是指在露天环境下种植和管理各种花卉的技术方法。
下面将对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适合的栽培地。
露地花卉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栽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花卉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花卉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栽培地。
进行土壤改良。
露地花卉常见的土壤要求是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
可以在土壤中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猪粪、鸡粪等,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进行合理的播种和移植。
在露地花卉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花卉的种类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播种和移植时间。
一般来说,多年生的花卉可以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移植,而一年生的花卉多在春季进行播种。
然后,进行适量的施肥。
露地花卉生长期长,需充足的养分供应。
可以根据花卉的要求,定期施肥。
一般来说,每年需要进行3-4次的施肥,可以使用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进行施肥,但要注意施肥的量和时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营养过剩。
接下来,进行病虫害防治。
露地花卉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可以定期巡视花卉,发现病虫害及时处理。
可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但要注意选用适当的防治方法和药剂,避免对花卉产生负面影响。
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
露地花卉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枝叶过多、植株过密等问题,需要定期进行修剪和整形。
可以修剪掉病弱、死枝和过密的枝叶,保持植株的健康和整齐。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选择适合的栽培地、土壤改良、合理的播种和移植、适量的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适当的修剪和整形等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保证花卉的生长和观赏效果。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露地花卉是指在户外地面进行栽培、种植和养护的花卉。
在进行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管理土壤是花卉生长的重要基础,需要掌握好土壤管理技术。
在种植之前,需要清除掉杂草、梗秆等,将土地整平,以便进行肥料和水的施用。
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和肥料种类,可以促进花卉生长和提高产量。
2. 基本手段在进行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时,要注意基本手段。
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以促进花卉的生长。
在旱季或干燥天气时,需要增加浇水频次,保持土壤湿润。
另外,需要使用适量的肥料,以提供花卉生长所需的养分。
对于有害生物和病毒,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和传播,确保花卉的健康生长。
3. 光照管理花卉对光照的需求不同,需要进行光照管理。
夏季阳光较强烈,需要遮阳;而冬季日照时间较短,需要增加照明设备以保持足量的光照。
另外,定期修剪花枝、枝叶等可以促进花卉向阳生长,使花卉保持健康的生长状况。
4. 温度管理不同季节温度不同,需要进行温度管理。
夏季需要及时浇水、增加通风,增加花卉温度适应性;冬季需要增加保温措施,保持花卉温度适宜,防止受寒而死亡。
5. 灌溉管理花卉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需要进行灌溉管理。
旱季需要加大水量,不浪费水资源。
在不同季节中要根据生长情况,适度增加或减少灌溉量,并保证水质量,以防止土壤污染。
综上所述,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地管理和维护。
只有保证了基本手段的正确操作和科学的花卉管理技术,才能使得花卉生长健康,质量稳定,达到预期效果。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露地花卉栽培是指将花卉直接种植在露天场地上,不经过保护措施的一种栽培方式。
它相对于温室花卉栽培更加自然,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栽培管理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1. 土壤准备:选择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
在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松耙或耕翻,以改善土壤结构,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2. 种植时间: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非常重要。
不同花卉有不同的种植时间要求,一般要根据气温和日照时间来确定。
确保在适宜的时间内将花卉种植在露地上,有利于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3. 植株间距:根据不同花卉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植株的间距。
一般来说,夏季开花的花卉植株间距可以稍密一些,以增加夏季的遮荫效果,而春季开花的花卉植株间距要稍宽一些,以便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4. 浇水管理:根据花卉的需水量和天气情况来合理浇水。
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浇水,以免导致花卉生长不良或水分过多引发病害。
一般来说,夏季高温时要增加浇水次数,而春季和秋季要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5. 施肥管理:根据花卉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合理施肥。
新栽种的花卉在根系未完全建立之前要适量施入底肥,以提供足够的养分。
生长期的花卉需要定期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或化肥进行施肥。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花卉,注意观察是否有病虫害发生。
一旦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的方式,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的合理性,以免对花卉造成损害。
7. 剪除管理:定期进行剪除和修剪是花卉栽培中的重要工作。
及时剪除过期枯萎的花朵和叶片,以保持花卉的美观和营养供应的合理性。
可以通过修剪来控制花卉的生长方向和形态,使花卉保持良好的姿态。
8. 支架管理:有些花卉需要支架来支撑生长,例如藤类花卉和多年生草本花卉。
在种植时要根据需要设置支架,并根据花卉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和加固支架,以保证花卉的良好生长和展示效果。
露地花卉栽培管理技术涉及到土壤准备、种植时间、植株间距、浇水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剪除管理和支架管理等方面。
秋季露地花卉管理六要点作者:信国彦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9年第10期1、合理施肥度过高温季节的花卉于秋季又将迎来一个生长高峰期,此时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所以要加大肥水、营养的供给,使花卉植株在冬季来临之前有一个强健的营养体。
如非洲菊在10月~11月之间将又有一个开花高峰期,充足的肥水可保证花开得又大又鲜艳。
香石竹、菊花等要在9~10月份搭好茎叶的架子。
为保证茎秆粗壮,施肥时应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以及增施有机肥。
施追肥的原则是薄肥勤施,施肥量应随花卉品种、植株大小及土壤的温度不同而有所区别,尤其是小苗更应注意。
一般的人粪尿要稀释5~10倍水,饼肥则要稀释100倍以上(用充分发酵的饼肥),要在土壤干燥时进行。
施肥后的第二天清晨还必须再浇一次清水,否则根系易腐烂,但在现营时切忌施肥,否则会引起落花。
另外,还可以根外追肥,土壤过湿,花卉又急需追肥时就可采取此措施了。
喷施的时间以清晨、傍晚或阴天喷于叶背效果更好,常用的肥料有尿素、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浓度要掌握在0.1~0.2%,采用喷雾器喷施。
2、科学浇水浇水时要“七看”:一是看种类,草本花木要多浇,木本的要少浇:二是看习性,湿生花卉可多浇,早生花卉要少浇:三是看叶质,叶片大、质地软的要多浇,叶片小且有蜡质层的少浇:四是看土壤,沙质土多浇,黏质土少浇;五是看季节,天气炎热时要多浇,天冷时少浇;六是看天气,天旱时要多浇,天阴时可少浇,七是看长势,长势强的要多浇,长势弱的可少浇。
浇水以清水为好。
一般河水最为适宜,其次是塘水。
井水因为温度低不宜直接使用,可经短时存放后再用。
浇水的时间,不宜在中午土温过高时进行,而应在早晚时浇灌,不致伤害根系。
3、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温度,促使土壤内的空气流通,促进土壤中养水的分解,为花卉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除草可避免杂草和花卉争夺土壤的养分、水分和阳光,也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花卉的栽培管理花卉的栽培管理第一节、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一、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1、整地:①选地:露地花卉栽培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平整、水源方便和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整地。
②整地的目的:整地可以改进土壤物理性质,使水分空气流通良好,种子发芽顺利,根系易于伸展;土壤松软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不易干燥,可以促进土壤风化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增加,可以将土壤病虫害等翻于表层,暴露于空气中,经日光与严寒等灭杀,有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效果。
③整地深度:一、二年生花卉宜浅耕,一般20~30cm;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宜深耕,一般40~50cm,同时施入大量有机肥料。
深耕可使松软土层加厚,有利于根系生长,使吸收养分的范围扩大,土壤水分易于保持。
深耕应逐年加深,否则心土和表土相混,对植物生长不利。
砂质土壤宜浅耕,粘质土壤宜深耕。
2、作畦:高畦多用于南方多雨地区及低湿地,畦面高出地面,便于排水,畦面两侧是排水沟,有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及促进风化的效果,一般畦高为20~30cm。
低畦多用于北方干旱地区,畦面两侧有畦埂,以保留雨水及便于灌溉。
畦面宽为100cm,视植株的大小种植1~4行。
3、繁殖:见繁殖一章。
4、间苗:(疏苗)目的:幼苗过于拥挤,予以疏拔,以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即扩大间距,使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茁壮,防病虫害。
间苗在子叶发生后进行,间苗应分次进行,一般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
间苗后要浇定根水。
5、移植:①移植的主要作用:移植可以加大株间距离,即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增加日照、流通空气、使幼苗生长强健;可以切断主根,促使侧根发生;移植可以抑制徒长,使幼苗生长充实、株丛紧密。
②移植的方法:其一,幼苗栽植后不再移植,称为“定植”;其二,栽植后经一定时期的生长,还要再行移植者,称为“假植”。
移植的方法:裸根移植和带土移植。
裸根移植:通常用于小苗及一些容易成活的大苗。
带土移植:多用于大苗,少数根系稀少较难移植的种类一般采用直播的方法,不得已而移植时也可采用此方法。
露地花卉的养护管理施工方案露地花卉是指种植在户外露天环境中的花卉。
养护管理施工方案是指针对露地花卉进行的一系列养护措施和管理计划。
下面是一个针对露地花卉的养护管理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土壤改良: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其肥力和通气性。
可以在开花前期,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鸡粪、腐叶土等,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此外,还可以加入适量的蛭石、珍珠岩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浇水管理:对于露地花卉来说,合理的浇水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不同花卉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进行浇水。
一般来说,浇水应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湿润为准则,避免水分积聚导致花卉病害的发生。
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避免阳光直射时浇水,以免伤害花卉。
3.施肥管理:除了土壤改良中添加有机肥料外,还需要定期施肥来满足花卉的养分需求。
一般来说,花卉在生长期和开花期需要较多的氮肥、磷肥和钾肥。
可以选择有机或无机肥料,根据花卉的需求进行适量施肥。
注意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促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4.病虫害防治:露地花卉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需加强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如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间作,保持育苗基地的清洁卫生。
其次,在发现病虫害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雾,或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剪修整形:随着花卉的生长,需要进行适当的剪修整形工作,保持花卉的形态美观。
剪修时间一般选择在花卉的休眠期或非生长旺盛期。
可以根据花卉的生长形态和需求,进行适当的修剪,如去除病叶、枯枝、病虫害部位,调整花卉的枝条和叶片分布等。
6.环境维护:对于露地花卉来说,环境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保持花卉周围的环境整洁和通风良好,避免杂草的滋生和扩散,防止花卉被杂草竞争养分。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花卉周围的垃圾和落叶,避免病虫害滋生。
7.适时移栽:根据不同花卉的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合理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
L i n y e y u a n y i露地花卉是指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能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露地栽培的,包括一二年生草花、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木本花卉。
一、整地整地的目的是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和透水条件,便于根系伸展,能促进土壤风化,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加速了有机肥的分解,有利于花卉的吸收。
整地还可将土中杂草、病虫暴露于空气中,通过紫外线、干燥、低温等杀害它们。
整地的深度以花卉种类的土壤状况而定。
土壤贫瘠,耕作层浅,翻耕前必须施入有机肥,逐年增加深度,使土层不断加深熟化。
一、二年生的草花,生长周期短,根系浅,要求深耕20厘米左右。
宿根、球根、木本花卉,生长周期较长,根系大,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深耕达40-50厘米。
二、做畦花卉栽培做畦的方法很多,可按花坛的设计、花卉种类、当地雨量及栽培目的进行。
在长江以北,雨量较小,为了保墒,习惯做低畦种植,畦面一般宽度1.2-1.5米,不宜过宽,过宽不宜操作间苗、移植等工作。
长江以南雨量较大,为了及时排除田内多余的水,习惯做高畦。
在北方,怕涝的花卉,如大丽花、美人蕉、唐菖蒲等栽培时打做高畦,畦面一般为南北方向,长10米左右,东西向排列,使苗木得到均匀的光照。
三、移植露地花卉除花坛直播外,都需进行移植。
由于移植,主根被切断,可促进侧根大量产生,并抑制苗期的生长,增加分蘖以扩大着花部位。
从苗床把苗起出为起苗。
由于花卉的种类及习性不同,可分为带土团起苗和裸根起苗。
草花一般带土团,尽量保持根的完整。
木本花卉在休眠期移植可保根起苗。
移植的株行距一般为,一、二年草花株行距为30厘米×40厘米,宿根、球根花卉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木本花卉60厘米×80厘米。
移植时要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空气湿度大,利于缓苗,提高成活率。
四、灌水花卉植物生长在露地,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生长时吸收大量水分,而天气炎热又使土壤水分加速蒸发,使栽培地干燥、缺水,故应对栽培地及时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