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640.6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题目: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职称:年月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4)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7)2.1 传动方案特点 (7)2.2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 (7)三、电动机的选择 (7)3.1 电动机的选择 (7)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8)四、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9)五、V带的设计 (9)六、齿轮传动的设计 (14)七、传动轴和传动轴承及联轴器的设计 (20)7.1 输入轴的设计 (20)7.2 输出轴的设计 (24)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9)8.1 输入轴键选择与校核 (30)8.2 输出轴键选择与校核 (30)九、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0)9.1输入轴上轴承的校核 (30)9.2 输出轴上轴承的校核 (31)十、联轴器的选择 (33)十一、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33)11.1 减速器的润滑 (33)11.2 减速器的密封 (34)十二、减速器附件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34)12.1 附件的设计 (34)12.2 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36)设计小结 (37)参考文献 (37)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6 /2007 学年第学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起迄日期:课程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07年月日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1 传动方案特点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V 带、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分布。
3.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V 带具有缓冲吸振能力,将V 带设置在高速级。
选择V 带传动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2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543321ηηηηηη⋅⋅⋅⋅=a式中η1、η2、η3、η4、η5分别为带传动、联轴器、轴承、齿轮和开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针对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轴的课程设计,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轴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二、课程目标
1.掌握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熟悉轴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
3.掌握轴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4.熟练掌握轴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轴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
3.轴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4.轴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5.课程设计实践操作
四、课程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轴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2.实验操作:通过轴的制造和检测等实验操作,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轴的设计和制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考核方式
1.课程设计报告:对课程设计实践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2.实验操作考试: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考核。
3.理论考试:对学生对轴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轴承设计与制造》
参考书目:《轴承设计原理》、《轴承材料与热处理》、《轴承制造工艺
与加工方法》、《轴承检测方法与应用》。
七、结语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轴的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期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摘要本说明书着重研究机床主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根据已确定的运动参数以变速箱展开图的总中心距最小为目标,拟定变速系统的变速方案,以获得最优方案以及较高的设计效率。
在机床主传动系统中,为减少齿轮数目,简化结构,缩短轴向尺寸,用齿轮齿数的设计方法是试算,凑算法,计算麻烦且不易找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本文通过对主传动系统中三联滑移齿轮传动特点的分析与研究,绘制零件工作图与主轴箱展开图及剖视图。
关键词分级变速;传动系统设计;传动副;结构网;结构式;齿轮模数,传动比目录摘要. (I)第1 章绪论. (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设计的内容. (1)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 (1)图样技术设计. (1)编制技术文件. (1)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 (2)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 (2)技术要求. (2)第2 章运动设计. (3)运动参数及转速图的确定. (3)转速范围. (3)转速数列. (3)确定结构式. (3)确定结构网. (3)绘制转速图和传动系统图. (3)确定各变速组此论传动副齿数. (4)核算主轴转速误差. (4)第3 章动力计算. (5)带传动设计. (5)计算转速的计算. (6)齿轮模数计算及验算. (7)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11)第4 章主要零部件的选择. (12)电动机的选择. (12)轴承的选择. (12)变速操纵机构的选择. (13)第5 章校核. (14)轴的校核. (14)轴承寿命校核. (15)第6 章结构设计及说明. (16)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 (16)展开图及其布置.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1章绪论1.1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和其他选修课程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所学的知识。
2: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真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见,熟悉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范围、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择电动机;传动系统计算;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工作:1.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2.减速器零件图2张(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四、传动方案:五、设置参数:原始数据1 2 3 4 5 6 7 8 9 10运输带拉力F (N)250230220210210200220260245240运输带速度V(m/s)1.82.2 2.4 2.5 2.6 2.7 2.5 2.1 2.3 2.4滚筒直径D(mm300 330 340 350 360 380 380 300 360 320六、设计者具体计算条件1、运输带拉力2200N。
2、运输带速度2.4m/s。
3、滚筒直径340mm。
4、滚筒效率0.96。
5、工作情况:两班制(8 小时/班),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6. 使用期限:10 年,每年按300 天计算;7. 工作环境:室内,最高温度35℃,灰尘较大;8. 电力来源: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9. 维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10. 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七、课程设计工作量1. 减速器装配图1 张(A0 或A1);2. 零件图2 张(高速级小齿轮,低速级(齿轮)轴);3.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约5000~7000 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009-2010学年第3学期
学院:工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生姓名:龙绪安
学号:08328030
起至日期:2010-7-13至2010-8-1
指导教师:高群
目录
A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B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5)
一、传动方案拟定 (5)
二、电动机的选择 (5)
三、运动参数的计算 (6)
四、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6)
五、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7)
六、轴的设计计算 (8)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10)
八、键的选择计算 (10)
九、联轴器的选择 (11)
十、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11)
十一、箱体设计 (11)
十二、总结 (12)
十三、参考文献 (12)
C
老师批点 (13)。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347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1CourseDesign课程学分数:1课程学时数:1周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等。
一、课程设计简介(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为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C其工作量相当于以单级(设计时间为一周)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1)装配图(轴系部件装配)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图1~2张(轴、齿轮(或蜗轮)、带轮等);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许用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和掌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基础。
3)能够正确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三、进程安排时间表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老师对其质量进行检阅得出成绩。
2、成绩评定优秀:图面整洁,结构合理,标注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良好:图面较整洁,结构较合理,标注较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中等:结构基本合理,标注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及格: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个别结构不合理,有些线条不正确;不及格:结构不合理,标注错误较多,设计计算不够完整并有较多错误,资料不够齐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03005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课程学时:3周,集中进行课程学分: 3实践周数:实践学分:教学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执笔人:审校人:拓耀飞修订时间:200X 年X 月(如果是新开课程,项目名称改为编写时间)一、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是学生完成《机械设计》课程学习后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综合训练类型必修课程,它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能力训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15-17周,即机械设计课程结束之后进行。
二、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会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绘图训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意识,增强责任感。
2、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保证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2)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个数据的确定要有根据。
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
(3)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到位指导,注意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4)设计题目为一般机械装置(主要为减速器),设计工作量与多级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工作量相当。
(5)每个学生应完成:A0号装配图1张和A2号零件图2张,设计说明书约6000-8000字。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成绩可根据平时表现(20%)、图面质量(30%)、说明书质量(30%)和答辩情况(20%)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目录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 (2)二、设计步骤 (3)三、零件设计与图形展示……………………………………四、设计小结……………………………………五、参考资料……………………………………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休闲与时尚的结合正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鞋,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有着巨大的市场。
然而我们还常常抱怨、不满,因为现在的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当你还在为冬天脚冷而恐惧时;当你还在为孩子的炫灯鞋的巨大电池消耗而烦恼时;当你还在夜间行走没有光源而抱怨时——一种带发电装置的多功能鞋被期待发明着……我们的设计是一款多功能鞋的发电装置。
通过在鞋内设置简单的机构系统和能量转换系统,就可以让我们的脚不再寒冷,让我们炫灯有用不完的电,夜间出行将不再可怕……如果我们的装置被应用到实际中,那么鞋将不再是功能单一生活必需品,而真正成为休闲与时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我们的设计构思是:将脚走路时下蹬的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再利用旋转磁铁切割线圈生电的原理,提供电能给耗能装置和储电装置用。
设计中要解决的难题:1.由于整个装置需安装在鞋内,所以要求其尺寸必须紧凑。
2.由于下蹬的行程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增速机构让旋转磁极尽可能多转,来产生较多的电量。
3.要保证旋转磁极单向旋转。
二、设计步骤1、功能分析(1).要实现的功能鞋子的保暖、跑马灯及照明(2).功能实现的原理发明简单的发电装置供电给发热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储电装置使用发电装置原理: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发电分析:现有运动为脚部蹬地进行的直线或弧线往复运动,所需要的运动为线圈切割磁力线时的旋转运动。
2、功能求解(1)运动形式的转换:直线(弧线)运动旋转运动齿轮齿条、绕线轮机构、外棘轮机构。
(其简图如下)齿轮齿条外棘轮机构绕线轮机构摇杆的摆动转化为绕线轮的旋转(2)增速机构;由于整个机构空间有限,为满足机构的的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电量,此时需要增速机构。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概述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主要从课程设计的目的、设计流程及其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毋庸置疑,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动手制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参与综合设计,可以使学生们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机械制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提高其对机械制作实践中的经验感悟和技能的掌握能力。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通常涵盖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机械理论等众多专业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需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针对实际问题展开思考和解决。
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有助于拓宽其眼界、提升其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会让学生面对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中寻找机会,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习创新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也有助于发掘出他们的潜在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流程机械类综合课程设计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设计任务。
首先,需要确定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并根据相关的教材、课件、综合教程等教材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指导。
2.开展实验研究。
针对所确定的设计任务,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整合所学知识,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索研究。
这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3.设计方案。
学生在了解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需要构建机械的总体设计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技术方案,并开展初步的技术参数设计。
4.制作样板与测试。
根据最终确定的方案,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制作操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这些设计师们需要不断地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敞开心扉地分享自己所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机械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与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设计能力。
3. 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基本的加工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机械设备进行加工。
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机械故障排查与维修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项目中发挥各自专长,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
2.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综合实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欲望高,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备的构造、功能、工作原理等,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 机械零件的识别与分类- 机械运动与传动方式- 常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功能2. CAD软件应用: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设计,涉及课本第二章内容。
-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简单机械零件的绘制方法- 机械零件的三维建模与渲染3. 机械加工工艺:包括基本加工方法、加工工艺过程等,涉及课本第三章内容。
- 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设备- 铣工、车工、钳工等基本操作-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编制与实施4. 实践操作: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 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 小组项目: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机械设备5. 故障排查与维修: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与维修能力,涉及课本第四章内容。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1.1 机械课程设计的目的..................................................1.2设计题目 .............................................................1.3设计要求 .............................................................1.4原始数据 .............................................................1.5设计内容 .............................................................二、.......................................................................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2.1传动方案 .............................................................2.2电动机选择类型、功率与转速............................................2.3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及其分配..........................................2.4计算传动装置各级传动功率、转速与转矩 ..........................三、.......................................................................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3.1 V带传动设计 .........................................................3.1.1计算功率.........................................................3.1.2带型选择.........................................................3.1.3带轮设计.........................................................3.1.4验算带速.........................................................3.1.5确定V带的传动中心距和基准长度...................................3.1.6包角及其验算 ......................................................3.1.7带根数...........................................................3.1.8预紧力计算 .......................................................3.1.9压轴力计算 ......................................................3.1.10带轮的结构.......................................................3.2齿轮传动设计 ..........................................................3.2.1选择齿轮类型、材料、精度及参数 ...................................3.2.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或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3.2.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或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3.2.4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四、铸造减速器箱体的主要结构尺寸...........................................五、....................................................................... 轴的设计.....................................................................5.1高速轴设计 ...........................................................5.1.1选择轴的材料 ......................................................5.1.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5.1.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5.2低速轴设计 ...........................................................5.2.1选择轴的材料 ......................................................5.2.2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 .............................................5.2.3轴的结构设计,初定轴径及轴向尺寸 .................................5.3校核轴的强度 ..........................................................5.3.1按弯扭合成校核高速轴的强度 .......................................5.3.2按弯扭合成校核低速轴的强度 .......................................六、 ..........................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6.1高速轴上的滚动轴承设计•-6.1.1 轴上径向、轴向载荷分析6.1.2轴承选型与校核•••6.2 低速轴上的滚动轴承设计•6.2.1 轴上径向、轴向载荷分析6.2.2 轴承选型与校核•••七、联轴器的选择和计算••••7.1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7.2 许用转速•••••••••7.3 配合轴径•••••••••7.4 配合长度•••••••••八、键连接的选择和强度校核•8.1 高速轴V 带轮用键连接••8.1.1 选用键类型•••••• 8.1.2键的强度校核•••••8.2 低速轴与齿轮用键连接••8.2.1 选用键类型••••••8.2.2 键的强度校核•••••8.3 低速轴与联轴器用键连接•8.3.1 选用键类型••••••8.3.2 键的强度校核•••••九、减速器的润滑•••••••9.1 齿轮传动的圆周速度•••9.2 齿轮的润滑方式与润滑油选择9.3 轴承的润滑方式与润滑剂选择十、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十一、设计小结•••••••• 十二、参考文献••••••••设计任务书1.1机械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第一次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机械综合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设计;3.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机构和传动方式,并能合理选择与应用;4.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2.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与优化;3. 学生能够运用工程图纸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并撰写设计说明书;4.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综合设计项目,展示其设计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关注国家机械产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综合设计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和系统性训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教师应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设计方法,涉及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系统组成与功能:分析典型机械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 机械零件设计: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选用原则和结构特点,包括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