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被誉为“杜集七 言律诗第一”、“古 今律诗之冠”
2021/10/10
32
创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 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 庆奉接)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 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 催刀尺——催动刀尺
• 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 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 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
2021/10/10
27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 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张可久《迎仙客·秋夜》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2021/10/10 旋律的跌宕起落
10
我国古代诗歌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要求工对
2021/10/10
11
了解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 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 川,杜甫不仅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 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 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 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 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所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