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化和液化
- 格式:ppt
- 大小:10.98 MB
- 文档页数:52
九年级物理第二节汽化与液化摘要: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四、应用与实例正文: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汽化与液化是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则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汽化与液化的过程及其特点1.汽化过程:物质在吸收热量的作用下,液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直至无法维持液态结构,从而转变为气态。
汽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2.液化过程:物质在放出热量的作用下,气态内部的分子能量减少,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直至形成液态。
液化过程放出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
三、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物质的分子能量越大,汽化与液化的速度越快。
2.压强:压强越大,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越强,汽化与液化的难度越大。
3.物质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其汽化与液化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也有所不同。
四、应用与实例1.汽车冷却系统:利用水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原理,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2.制冷系统:利用制冷剂在汽化与液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低温环境。
3.气体储存:通过压缩气体使其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4.蒸发冷却:利用水在汽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原理,实现自然冷却。
通过对汽化与液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从而应用到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了解影响汽化与液化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初一液化和汽化知识点归纳总结液化和汽化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移过程。
本文将对初一液化和汽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液化液化是指物质从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液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相变概念:相变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液化就是一种相变。
常见的相变还有凝固和汽化。
2. 液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液化温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液化温度随着压强的增加而降低。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液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3. 液化原理:液化是通过增加物质内部分子间的吸引力来实现的。
当物质的内部分子间吸引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空间变窄,从而转变为液体状态。
4. 液化的条件:液化的条件包括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
当物质的压强超过临界压强且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会发生液化。
5. 液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液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
这个热量称为潜热,液化的过程称为潜热转化。
二、汽化汽化是指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汽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汽化温度:不同物质的汽化温度不同。
与液化相反,汽化温度一般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升高。
水的常规汽化温度为100摄氏度。
2. 汽化原理:汽化是由于物质的分子能量增加,分子运动加剧,从而分子能够克服内部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转变为气体状态。
3. 汽化的条件:汽化的条件包括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临界温度且压强低于临界压强时,会发生汽化。
4. 汽化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汽化过程中需要释放热量,使得物质的分子能量减小。
汽化释放的热量也称为潜热。
5. 饱和汽化:当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与其饱和蒸气达到动态平衡时,液体内部与外部的汽化和液化速率相等,称为饱和汽化。
总结:初一液化和汽化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概念。
液化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需要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而汽化是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和降低压强。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课时汽化和液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物质由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主要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是:(1)_______只发生在液面,而_______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2)_______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_______只有当温度达到_______时才能发生.2.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慢水分_______,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种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3.商场里的保洁员在拖过地后,常用电风扇对着地面吹,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地面尽快变干。
4.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________.(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二、单选题5.下列事例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6.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A.B.C.D.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8.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9.最近“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汽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10.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11.在烧煮食物时,若把食物放在水中煮,只要水没有烧干,食物不会煮焦;但若把食物放在油中煎,虽然油没有干,食物却很可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A.水能渗入食物,而油不能渗入食物B.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C.水的沸点较高,油的沸点较低D.水的传热本领差,油的传热本领好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水沸腾后,碗中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的温度一定是100℃B.水沸腾时,停止对水加热,水仍能继续沸腾C.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再升高D.水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1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山林中雾的形成B.路面上的水结冰C.河面上冰雪的消融D.窗户玻璃上冰花的形成1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三、实验题16.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_(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填“外焰”、“内焰”或“焰心”)位置.(2)如图甲、乙所示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在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_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3)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4)根据记录在提供的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__________.(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种原因即可)参考答案1.液气蒸发沸腾蒸发沸腾蒸发沸腾沸点【解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只是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才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比较缓慢,沸腾发生在液化表面和内部,比较剧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1). 液(2). 气(3). 蒸发(4). 沸腾(5). 蒸发(6). 沸腾(7). 蒸发(8). 沸腾(9). 沸点【点睛】本题属于对基本概念的掌握,要求同学们熟记并理解。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docx第二节汽化和液化教案苏科版初二上2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看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明白一些物质的沸点,同时能依照这些沸点讲明一些生活现象,明白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1、明白蒸觉察象,蒸发吸热;了解减慢蒸发的方法与途径。
2、明白沸腾现象及条件,会画沸腾图象,能依照沸点讲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把握液体沸腾时虽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大自然中雨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5、在实验中注重提高学生依照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提高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6、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具:1、酒精、塑料袋、8090C的热水、细绳;注射器、乙醚。
学具:1、酒精、酒精棉、温度计;2、烧杯、中间有孔的塑料盖、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钟表;3、蒸发皿、锥形瓶、温水、冰块。
教学重点1、观看蒸发和沸腾现象;作液体的沸腾图象;2、模拟大自然中的雨的形成过程,液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蒸发过程需要吸取热量;2、液化过程放出热量。
1、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坎儿井的相关知识;2、查阅有关资料或在互联网上查寻有关蒸汽机的相关知识;了解蒸汽机的进展史;对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过程能有初步的了解。
样变成液态贮存在钢瓶里的呢?
解读探究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
取一干燥的铁片(玻璃片)放在瓶口上
仔细观察瓶口附近是否出现了什
上方的铁片底部出现了什么?
瓶口上方有雾气出现;铁片底部有水珠出现。
如图乙所示,将圆底烧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蒸发皿放在瓶口上方,在蒸发皿内倒入适量热水。
要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并进行
甲
甲乙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热。
】这个实验中采用的液体方法是什么?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哪)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
通过不断向钢瓶充入石油天然气,
,使之在常温下液化。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会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镜面上发生
实验现
明显,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好香啊!就是看不清楚啦!
食物纱布
甲乙
请你根据图所展现的情景,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
加快水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