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木类中药的鉴定-执业药师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六章第一节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鉴定学讲义:茎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茎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大多数):茎藤,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茎枝,如桂枝、桑枝等;茎刺,如皂角刺;茎翅状附着物,如鬼箭羽;茎髓部,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如天仙藤。
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第一节茎木类中药的鉴定(了解)第二节茎木类常用中药木通(附:川木通)(考点)【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产地】木通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三叶木通主产浙江省。
白木通主产四川省。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圆柱形,常稍扭曲。
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
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
气微,味微苦而涩。
饮片: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片。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
切面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
气微,味微苦而涩。
2.显微鉴别(了解)3.理化鉴别(了解)【质量评价】(了解)【附注】伪品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
主产东北地区。
特征主要是: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
主要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曾收入《中药药典》,但从2005年版起已取消了关木通的药品标准。
【附】川木通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
【性状鉴别】呈长圆柱形,略扭曲,粗皮多已除去,较光滑。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之中药的判定茎木类中药☆考点:茎木类中药-大血藤[ 根源 ] 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圆柱形,略曲折。
表面灰棕色,粗拙,有浅纵沟和显然的横裂纹及疣状崛起,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红棕色内皮,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
质硬,体轻,易折断。
横切面皮部呈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半细孔状导管,红棕色的射线呈放射状。
气微,味微涩。
以条匀、粗如指者为佳。
[ 成分 ] ①鞣质。
②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③苷类化合物:胡萝卜苷、毛柳苷、鹅掌楸苷等。
④β- 谷甾醇及硬脂酸。
☆☆考点:茎木类中药-苏木[ 根源 ] 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
表面黄红色或棕红色,具刀削痕,常有纵向裂痕。
横断面略具光彩,年轮显然,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质坚硬。
无臭,味微涩。
[ 成分 ] ①心材主含巴西苏木素,在空气中易氧化成巴西苏木色素,为苏木的红色色素成分。
②色原烷类。
③黄酮类化合物。
④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d- α- 菲兰烃、罗勒烯,为苏木的香气成分。
☆☆☆☆考点:茎木类中药-鸡血藤[ 根源 ]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 产地 ] 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 性状鉴识 ] 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
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栓皮零落处显红棕色。
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半;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质部相间摆列呈 3~8 个偏爱性半圆形环;髓部倾向一侧。
质坚硬。
气微、昧涩。
[ 显微鉴识 ] (1)茎横切面: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含棕红色物。
②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细胞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③维管制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摆列成数轮。
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十多个切向摆列成层;纤维束许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四周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用)《中药鉴定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
《中药鉴定学》是在继承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中药品种和质量(真、伪、优、劣)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制定规范化的中药质量标准以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该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结合中药性状讲习和道地药材的产地实习,增强学生对中药质量真、伪、优、劣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药鉴定传统的理论、方法、技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按108学时设计。
理论讲授54学时,实验课54学时。
课前2周中药性状讲习和课后1周的产地实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达到下列要求: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2.了解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第一节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一、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
二、解决中药品种混乱的途径。
三、中药品种理论的新论点(自学)。
第二节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一、中药真、伪、优、劣的基本概念二、中药材及饮片的鉴定三、中成药的鉴定第三节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第四节寻找和扩大新药源一、中药的资源1.中药的资源的概念2.道地药材的概念3.中药的资源的基本情况二、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基本途径三、中药资源的保护〔课时与方法〕课堂讲授。
共2学时。
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目的要求〕1.熟悉几本重点本草2.了解几本特色本草和近、现代中药鉴定学发展概况〔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古代药物鉴定知识一、重点本草:《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
二、特色本草:《食疗本草》、《海药本草》、《图经本草》、《救荒本草》、《本草蒙筌》、《植物名实图考》等。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一、概述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
茎类中药的药用部位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等。
如木本植物茎藤的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茎枝的桂枝、桑枝等,茎刺的如皂角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茎髓的通草、灯心草等。
◆茎类中药显微鉴别:1.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一般均为次生构造,应注意以下几部分的特征:(1)最外是周皮或表皮。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观察细胞的形态及内含物等。
(3)韧皮部的筛管、韧皮薄壁组织、韧皮射线等各组织、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4)形成层是否明显,一般都成环状。
(5)木质部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6)髓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
2.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藤,有的为异常构造,其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
有的髓部具数个维管束,如海风藤。
有的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木类中药的药用部位主要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各部分,通称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木类中药的性状鉴别: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黑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如沉香,有的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如苏木;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如苏木。
◆木类中药显微鉴别: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一般分别制作三个方向的切面:即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
注意少数木类中药具有异常结构,如沉香,具有木间韧皮部。
观察时应注意下列组织、细胞特征:(1)横切面是与茎的纵轴垂直所作的切面。
在横切面上可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等横切面的形状、直径大小和胞壁厚薄,亦可见辐射状射线。
(2)径向切面是通过茎的中心所作的纵切面。
显示了射线在这个切面上的高度和长度。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六章第二节讲义2第六章茎木类中药第二节茎木类常用中药降香【来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药材: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
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
质硬,有油性。
气微香,味微苦。
入水下沉。
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
【质量评价】经验鉴别药材以色紫红、质坚实、富油性、香气浓者为佳。
沉香*【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产地】白木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
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割取含树脂的木材,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阴干。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及树脂。
挥发油中含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等。
沉香螺萜醇、白木香酸及白木香醛具有镇静作用。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
表面多呈朽木状。
质较坚实,断面刺状。
气芳香,味苦。
饮片:呈不规则的极薄片、小碎块或细粉。
表面可见黑色与黄白色交错的纹理。
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并有浓烟。
粉末呈淡棕色。
2.显微鉴别白木香横切面:①木射线宽1~2列细胞,充满含棕色树脂状物质。
②导管圆、多角形,有的含棕色树脂。
③木纤维多角形,壁稍厚,木化。
④(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常与射线相交,细胞壁薄,非木化,内含棕色树脂;其间散有少数纤维。
⑤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
切向纵切面:①木射线条状排列,宽1~2列细胞,高4~20个细胞。
②导管为具缘纹孔,长短不一,多为短节导管,两端平截,具缘纹孔排列紧密,互列,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
③纤维细长,壁较薄,有单纹孔。
④内含韧皮部(木间韧皮部)细胞长方形。
⑤管胞壁较薄,有具缘纹孔。
ZDAY100:常用中药的鉴别(十)茎木类中药(一)这是一篇迟迟两个月的推送,不要问我干嘛去了,你们懂得,真的好忙。
我们在两个月药考之前讲到了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别,因为时间问题,后面就没讲,本想后面再看看,结果忙的两个月没拿书了。
今天我们再拿起书开始过知识点,希望开始后就不要停下来。
后面再更新,我尽量把同一科属的放在一个推送里讲,这样方便记忆。
一、知识点:茎木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1)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槲寄生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等。
(2)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
(一)茎木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一般应注意其形状、大小、粗细、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及气、味。
如是带叶的茎枝,其叶则按叶类中药的要求进行观察。
1.茎类中药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表面大多为棕黄色,少数具特殊颜色。
外表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节膨大,具叶痕及枝痕。
质地坚实。
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木部占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的茎断面可见放射状排列纹理,有的可见明显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2.木类中药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鉴定学》第六章第一节讲义
第六章茎木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的茎藤或仅用其木材部分,少数为草本植物茎藤,这类中药称“茎木类中药”。
实际上应属于两类,即:
茎类中药药用为植物的茎藤、茎枝、茎刺或茎的髓部,这类中药称“茎类中药”。
药用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大血藤、鸡血藤等;药用为茎枝的,如桂枝、桑枝等;药用为茎刺的,如皂角刺;药用为茎翅状附着物的,如鬼箭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通草、灯心草;药用为草本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等。
木类中药药用为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这类中药称为“木类中药”。
其药用部位实际为木材。
木材又可分边材和心材两部分。
边材形成较晚,含水分较多,颜色较浅,亦称液材;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物质,如树脂、树胶、单宁、挥发油等,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
木类中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第一节茎木类中药的鉴定
一、性状鉴定
(一)茎类中药
木质藤茎和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
有的可见明显小孔,如川木通、青风藤;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二)木类中药
多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不一,有的具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有的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质地和气味常可以帮助鉴别,如沉香质重,具香气;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二、显微鉴定
(一)茎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一般应制成横切片、纵切片、解离组织片、粉末制片等,观察其组织结构特征时应注意以下几部分的特征。
1.周皮或表皮草质茎大多最外方为表皮,角质层的厚度、毛茸有无是鉴别特征。
2.皮层注意其存在与否及在横切面所占比例,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以内,则初生皮层就不存在,而由栓内层(次生皮层)所代替;木栓形成层如发生在皮层,则初生皮层部分存在,其外方常分化为厚角组织或厚壁组织。
3.韧皮部筛管群、韧皮薄壁组织、韧皮射线所占比例;有无分泌组织及厚壁组织的存在等;细胞中是否有结晶体或内含物;各种组织、细胞的形态及排列情况。
4.形成层是否明显,一般都成环状。
5.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情况。
6.髓部大多由薄壁细胞构成,多具明显的细胞间隙,有的细胞可见圆形单纹孔。
有的髓周围具厚壁细胞,散在或形成环髓纤维或环髓石细胞。
草质茎髓部较发达,木质茎髓部较小。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藤,有的为异常构造,其韧皮部和木质部层状排列成数轮,如鸡血藤。
有的髓部具数个维管束,如海风藤。
有的具内生韧皮部,如络石藤。
(二)木类中药的组织构造
一般分别制作三个方向的切面:即横切面、径向纵切面、切向纵切面,以及解离组织片或粉末制片。
观察时应注意下列组织、细胞的特征。
1.导管导管分子的形状、宽度及长度,导管壁上纹孔的类型。
通常木类中药的导管大多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
2.管胞松柏科植物的木材没有导管,而为管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