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行业梳理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3
正文目录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军民融合、功能完备1.产业链全景:从设计研发到维修保障2.设计研发:集中大批研究院所等优质资源3.原材料:镍、钛、钢、铝四足鼎立,复合材料大势所趋3.1.“太空金属”钛合金:宝钛股份收入最高、西部超导毛利高于行业平均3.2.“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基石”高温合金: 钢研高纳产量最高、业务集中度最高3.3.“非金属发动机”复合材料:中航高科、光威复材两大龙头4.零部件与子系统:锻造、铸造各司其职、控制系统自成一体4.1.叶片、轮盘:上市公司中锻造叶片企业成熟度更高、铸造叶片企业加紧技术攻关4.2.机匣等其他结构件:航发科技其中龙头4.3.控制系统:航空领域内中航机电是龙头、航发细分赛道航发控制做龙头5.整机集成交付:航发动力唯一龙头6.运营维修:“全面聚焦备战打仗”背景下的行业增长新动力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军民融合、功能完备1. 产业链全景:从设计研发到维修保障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国防军工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军民融合、功能完备的航空发动机产业链。
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设计研发、加工制造(原材料)、加工制造(零组件)、整机集成交付、运营维修等。
设计研发环节主要由相关研究院所及高校组成。
加工制造(原材料)环节传统上以钢铁金属材料类企业、研究院所为主,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也有参与。
加工制造(零组件)环节传统上以航发集团系统内单位为主,但近些年来系统外企业参与这一配套环节的积极性高涨、现如今各类型企业众多。
整机集成交付环节基本由航发集团垄断。
运行维修分军用民用,军用主要由航发集团、军队相关单位提供维修保障;民用主要由各大航司及其与航发OEM 等组建的合资公司提供维修保障。
图27: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由设计研发、加工制造、运营维修三大环节构成表16:设计研发环节主要由相关研究院所及高校组成,无上市公司环节分类企业/单位名称航发相关主要业务或产品上市公司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大型涡喷、涡扇航空发动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航空发动机预先研究、型号研制和大型试验研究基地整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设计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民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设计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中小推力军用涡喷涡扇发动机研发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金属/非金属材料、材料制备与工艺、材料性能检测/表征子系及评价统设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计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钛及钛合金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中国航发控制系统研究所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电子控制器/控制软件、军民用柔性联轴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表17:整机集成交付环节由航发集团垄断环节分类企业/单位名称航发相关主要业务或产品上市公司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整机装配集成、试验测试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整机装配集成、试验测试航发动力600893.SH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修理整机集成交付整机集成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关键零部件加工制造、整机装配集成、试验测试航发科技600391.SH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民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轻型航空动力及衍生品中国航发南京轻型航空动力有限公司涡轮轴发动机整机产品表18:加工制造(零组件)环节传统上以航发集团系统内单位为主,近年来系统外企业参与热情高涨环节分类企业/单位名称航发相关主要业务或产品上市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宇航锻造件毛坯中航重机600765.SH西安安泰叶片技术有限公司压气机叶片、增压级叶片航发动力600893.SH原中航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已注销、并入航发动力旗下各主机厂)精铸叶片航发动力600893.SH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气机叶片、整体叶盘、盘环件、机匣、整流器等航亚科技688510.SH加工制造(零部件及子系统)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盘、特种合金锻件、模锻件三角防务300775.SZ 叶片轮盘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盘、轴等高温合金、钛合金锻件南山铝业600219.SH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叶片、钛铝叶片、单晶叶片、高温合金母合金应流股份603308.SH万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精铸叶片、粉末盘、高温合金母合金及合金粉末万泽股份000534.SZ 成都航宇超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单晶涡轮叶片炼石航空000697.SZ 无锡市润和机械有限公司压气机叶片成都航润叶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压气机叶片西安三航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叶轮叶片、压气机叶片德阳钰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叶片、盘、机匣、外部结构件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铸造铝、钛、高温合金及铸件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及热端部件贵州大东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压气机、涡轮叶片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钛、铝、高温合金精密铸件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风扇叶片、导向叶片、压气机叶片、涡轮叶片西安西艾航空发动机部件有限责任公司燃烧室组件及相关零部件航发动力600893.SH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航空航天轴承航发科技600391.SH四川安德科技有限公司发动机机匣、反推装置等零组件华伍股份300095.SZ 机匣等其他结构件四川明日宇航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结构件新研股份300159.SZ 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机匣等环形锻件北京安达泰克科技有限公司金属蜂窝、蜂窝封严、金属降噪声衬等哈尔滨广瀚动力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传动系统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齿轮传动系统、机匣、镁铝合金铸件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航发控制000738.SZ 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发动机喷嘴等晨曦航空300581.SZ 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器海特高新002023.SZ控制系统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健康监测系统、健康管理系统航新科技300424.SZ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点火系统中航机电002013.SZ 北京力威尔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摇臂组件、发动机管接头等零组件北京力威尔航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摇臂组件、发动机管接头等零组件表19:加工制造(原材料)环节以钢铁类企业、材料类研究院所及其下属企业等为主,近年来民企也有参与环节分类企业/单位名称航发相关主要业务或产品上市公司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材料、铝(镁、钛)轻质合金、高均质超纯净合金钢研高纳300034.SZ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ST 抚钢600399.SH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钛及钛合金金属纤维及制品西部材料002149.SZ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钛及钛合金宝钛股份600456.SH 钢、钛合金及高温合金江苏图南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特种不锈钢、高电阻电热合金等图南股份300855.SZ加工制造(原材料)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西部超导688122.SH 沈阳中科三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温合金母合金、航空航天用特种精密铸件中科三耐430513.OC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耐蚀合金、钛及钛合金、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特殊不锈钢、特种结构钢等江苏隆达超合金股份有限公司铜镍合金、耐蚀镍基合金、高温合金材料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不锈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精密合金等复合材料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及陶瓷基(含C/C)复合材料中航高科600862.SH 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石英纤维编织产品、复合材料菲利华司300395.SZ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加工,碳纤维制品光威复材300699.SZ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楚江新材002171.SZ 福建火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火炬电子603678.SH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预制体中材科技002080.SZ中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碳纤维织物中简科技300777.SZ苏州赛菲集团有限公司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其编织制品、陶瓷微纳米粉及纳米陶瓷金属精密构件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MC-SiC 材料航天长征睿特科技有限公司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新材料表20:维修服务军用由航发集团、军队相关单位提供;民用由各大航司及其与航发OEM 等组建的合资公司提供环节分类企业/单位名称航发相关主要业务或产品上市公司运营解放军军用飞机发动机航空公司民航客机发动机中国航发贵州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涡喷发动机修理军用发动机维修中国航发山西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维修、备件制造航发动力600893.SH 中国航发吉林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发动机维修、备件制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 厂等发动机维修厂军用航发维修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维修航新科技300424.SZ运营维修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涡桨、涡轴类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大修海特高新002023.SZ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CFM 系列、Leap 系列发动机维修商用发动机维修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CFM 系列、V2500 发动机维修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CFM 系列发动机维修厦门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CFM56 系列发动机维修、飞机维修改装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PW4000、RB211、V2500 等发动机维修厦门太古发动机服务有限公司GE90 发动机维修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维修基地航空器维修(仅限机体、部件、动力装置、特种作业)2. 设计研发:集中大批研究院所等优质资源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这一环节中集中了大量优质资源。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梳理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是指从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测试到维修和保养等一系列环节所涉及到的供应商、原材料生产商以及相关服务提供商等的组合。
其结构通常分为前中后三个环节,分别对应设计制造、成品制造和售后维护。
前端环节:设计制造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前端环节主要涉及到设计、制造和测试等阶段,包括以下关键组成部分:1. 设计领域: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是整个产业的核心。
其中,设计机构通常由原始设计者、技术支持机构、制造商和文档管理机构组成。
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包括结构设计、热力学分析、空气动力学分析、物理实验和仿真分析。
2. 制造领域:航空发动机的制造需要各种原材料和制造流程。
在制造环节中,主要涉及到原材料加工、结构制造和动力系统组装。
制造环节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包括各种加工设备、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高精度检测设备等。
3. 测试领域:航空发动机的测试是发动机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测试任务包括发动机的静态测试、动态测试和运行测试,这些测试可以确保发动机在使用时达到预期的性能水平。
中间环节:成品制造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中间环节包括了所有与航空发动机成品制造有关的领域。
这些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1. 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航空发动机需要大量零部件和原材料,比如轴承、齿轮、加热器和燃料喷射器等等。
这些零部件的供应商通常是小型企业,他们制造的零部件组合成整个发动机。
2. 生产流水线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是个复杂的流程,很多行业标准、质量标准需要保证,制定好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步骤,避免重复工序或未经检验的生产过程。
3. 动力系统组装:动力系统组装用于将各种关键零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发动机。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设备和物料运输,同时也涉及各种复杂的工艺过程。
后端环节:售后维护和保养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后端环节主要涉及到发动机售后维护和保养等领域,包括以下关键组成部分:1. 售后服务机构:一旦航空发动机出现故障,客户可以就此向售后服务机构求助。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梳理一、引言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核心动力装置,对于航空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是指从研发设计、制造加工、装备生产、维修服务等环节组成的一系列产业链条。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航空发动机产业链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组成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 研发设计环节研发设计环节是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起点,它涉及到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性能优化、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以提升发动机的效能和可靠性。
2. 制造加工环节制造加工环节是指将研发设计的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这一环节需要进行精密的机械加工、材料加工、装配调试等工序,以确保发动机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3. 装备生产环节装备生产环节是指将制造好的发动机装备到航空器上的过程。
这一环节需要进行发动机的安装、调试和测试等工作,以确保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航空器的飞行要求。
4. 维修服务环节维修服务环节是指对已使用的航空发动机进行维修和保养的过程。
航空发动机是高价值、高技术含量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其安全可靠性。
1. 研发设计环节的关键技术在研发设计环节,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包括:•发动机结构设计技术:包括燃烧室、涡轮、压气机等关键部件的设计。
•材料技术:包括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涡轮机械技术:包括涡轮叶片的制造和修复技术。
•燃烧技术:包括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和排放控制技术。
2. 制造加工环节的关键技术在制造加工环节,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控机床技术:包括五轴数控机床、高速切削技术等。
•精密加工技术:包括超精密加工、表面处理等。
•材料加工技术:包括粉末冶金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
•装配调试技术:包括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和测试技术。
3. 装备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在装备生产环节,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包括:•航空器发动机匹配技术:包括发动机的选型和适配技术。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官网()本文档。
一、航空发动机发展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类型飞机装载的发动机均是活塞式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工作时只输出功率,不能直接产生推进飞机前进的推力或拉力,因此需采用螺旋桨作为推进器,螺旋桨由发动机带转后在桨叶上产生推进飞机前进的拉力。
活塞式发动机与螺旋桨组成的飞机动力装置在二战期间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的动力系统。
但是,该动力系统限制了飞机飞行速度的再次提高,主要是因为推进飞机前进的推进功率与飞机飞行速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当飞机速度增大后,维持飞行动力所需的大功率活塞式发动机无法实现。
其次,当飞机飞行速度增大后,空气作用在桨叶叶尖处的相对速度快速提高,超出声速很多,导致能量损失激增,使桨叶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的飞机,飞行速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不可能接近声速,更不可能达到声速或者超过声速。
因此,二战期间,较为先进的飞机飞行速度也仅有 750~800km/h。
在二战后期,部分国家已经开始研制涡喷发动机,但实际用于飞机却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
由于涡喷发动机具有活塞式发动机无法比拟的优点,快速改变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方向,飞机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首先,涡喷发动机本身既是热机又是推进器,直接产生推进飞机前进的推力,而不像活塞式发动机需要用限制飞机飞行速度的螺旋桨作推进器。
其次,作为这两种发动机工质的空气,流进涡喷发动机的流量比活塞式发动机多几十倍甚至更多。
最后,在活塞式发动机中,曲轴每转二转,单个气缸才能完成吸气、压缩、混合气燃烧、膨胀做功和排气的一个循环;在涡喷发动机中,这五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只要启动,涡喷发动机就不断地做功产生推力。
由于这些原因,涡喷发动机做功能力及效率远远大于活塞发动机,其产生的巨大推力能使得飞机克服高速飞行时的极大阻力达到更高速度,使飞行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声速,超过声速,甚至达到声速的数倍。
2021年12月10日行业研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航空发动机跟踪报告一:产业链各环节主要公司梳理国防军工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为重要的设备:航空发动机作为一种典型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在高压高温、高负载以及高转速的极端特殊环境中长期反复工作,对其设计、加工及制造能力都有极高要求。
根据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航空发动机可以分为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等,燃气涡轮发动机又可细分为涡轴、涡桨、涡扇、涡喷发动机。
其中,涡扇发动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动机类型,是目前最为核心的航空发动机。
民用航发市场寡头格局明显: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仅有美国、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形成了全面的开发及产业化能力。
GE 航空、普惠(P&W )、罗罗(RR )以及赛峰(SAFRAN )四家公司及由这四家公司交叉经营的CFM 、IAE等合资公司占据了各型民用客机航空发动机市场。
军用航发完整研制技术仅少数国家掌握:目前世界上具备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
GE 航空、普惠、罗罗以及赛峰这四家民用发动机巨头在军用发动机领域依然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属于市场竞争第一梯队。
国产军用发动机已开始装配在现役主力战机上,随着主力军机型号的量产以及实战化训练演习频次的提升,其需求有望持续增加。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两机专项”进一步提升中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消除中国航空发动机在产业发展的体制、经费、技术上的制约因素。
“飞发分离”打破沿用已久的飞发联合生产的模式,将飞机制造企业和发动机制造企业分离,有利于加快国产航空发动机产业化进程。
国防预算保持较高速增长,国防预算结构向装备特别是重点装备领域倾斜,航空发动机作为制约中国航空产业发展的短板,整体行业投入预计将不断加强,行业需求预计保持旺盛。
看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主要逻辑:(1)国产化替代:此前国内的军用飞机,以及民用飞机初期产品,均采用国外发动机产品进行配套;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目前国内已有WS10系列等发动机开始替代进口产品装配军机,国产民机发动机CJ1000等型号未来有望在C919等客机机型上实现国产化配套。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发展,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已成为推动航空业不断进步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等方面探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前景。
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航空发动机还处于萌芽阶段,功率和效率都很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经历了活塞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不同阶段。
1、活塞发动机阶段活塞发动机是早期航空发动机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汽缸中燃料的燃烧产生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转化为飞机的动力。
然而,随着飞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活塞发动机的功率和效率逐渐无法满足需求,逐渐被更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所取代。
2、涡轮喷气发动机阶段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一种将空气吸入后,通过高温高压的燃烧室将其加速到超音速状态,然后通过喷嘴高速喷出产生推力的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推进效率和速度,但同时也存在着噪音大、燃料消耗高等问题。
3、涡轮风扇发动机阶段为了解决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涡轮风扇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风扇,既增加了推力,又降低了噪音和燃料消耗。
目前,大部分民用飞机所使用的发动机都是涡轮风扇发动机。
二、航空发动机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空发动机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安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趋势:1、更高的推力与更低的油耗未来的航空发动机将会朝着更高推力和更低油耗的方向发展。
通过优化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降低飞机的油耗和排放。
2、智能化与可靠性智能化技术将在航空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此外,智能诊断和健康管理系统也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以便更早地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一、航空发动机行业概述航空发动机是指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飞机的核心部件。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对结构力学、材料学、气体动力学、工程热力学、转子动力学、流体力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等学科都有极高要求,世界上具备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等少数几个。
独立研制发动机是一个国家成为航空强国的重要标志。
航空发动机可以分为活塞式和喷气式两大类。
其中,活塞式是飞机或直升机最早采用的动力形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发展到巅峰状态。
但是活塞式飞机不能超越音速,随着人们对飞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喷气式发动机产生了,这也为飞机突破“音障”提供了可能。
目前主流的发动机是燃气涡轮发动机。
图表:航空发动机的分类二、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现状1.航空发动机行业仍处朝阳期由于基础工业和材料技术的落后,加上制度性的桎梏,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发展相对落后,即便是代表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最高水平的“太行”发动机,其技术水平也仅仅相当于西方70年代末的航空发动机水平。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其技术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作战能力,甚至作为中国21世纪主力歼击机机型歼-10目前所使用的发动机都是依靠从俄罗斯进口,发展航空工业,提高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已经迫不及待。
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同样也是确立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2006年大型飞机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专项,2007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于批准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2008年11月按照国家战略决策中国航空工业也完成了历史性的重组整合,所有这一切都从国家战略上明确了中长期重点发展航空工业的方针,也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决心,航空工业的战略地位已经确立,作为航空工业的核心和最大的短板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将借航空工业的东风,迎来其快速发展的朝阳期。
2、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提速中国从俄罗斯购进两种发动机:价值350万美元的AL-31(配备苏-27/30、歼-11、歼-10)和价值25.万美元的RD-93(一种米格-29战机所用RD-33发动机的升级版本),RD-93用于中巴联合研制的类似美国F-16级别的JF-17战机。
航空发动机产业全景解析查行业数据,就用行行查? 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
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器的“心脏”-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装置,约占到飞机整机价值量的20%~30%。
全球航空发动机主要分为涡扇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浆发动机四类,其中涡扇发动机是目前最为核心的航空发动机。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俄、英、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民用领域则由美、英两国垄断,技术工艺门槛较高。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历经“引进—仿制—自主研发”,目前已全面进入涡扇阶段。
资料来源:《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根据空天界发布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现状与趋势,2019年各类航发总产量14144台,总产值728亿美元,其中涡扇发动机6322台,数量占比为44.7%,其高昂的制造价格使得其价值占比在90%以上。
战斗机(例如F-35、F-22、歼-20、歼-31)和民航客机(C919、波音、空客的绝大多数客机),都采用的是涡扇发动机,军用战斗机多采用小涵道比,民用客机多为大涵道比。
预计未来15年间航发生产结构大致稳定,总产量23.8万台,总价值1.3万亿美元,其中涡扇发动机11万台,总价值占比92.9%。
资料来源:民生证券涡扇发动机:军民用飞机主要动力涡扇发动机由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展而成,在核心机基础增加了风扇和低压涡轮。
由风扇、外涵道、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组成,涡扇发动机相当于是涡喷发动机加上风扇及其外涵道的部分。
20世纪60年代出现风扇化热潮,70~80年代以后涡扇发动机高速发展,开始取代涡喷发动机成为军民用飞机的主要动力,分别向小涵道比的军用加力发动机和大涵道比的军民共用发动机两个方向发展。
涵道比(Bypass ratio,简称BPR)是指外涵道与内涵道空气流量之比,又称为流量比,是影响涡扇发动机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招商,王超、芮鹏亮)一、国内外航空发动机供应商体系1、发动机主机厂的“主承制商-供应商”商业模式航空发动机是一个进入门槛极高的行业,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
目前能够独立研发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产品的,主要是美国、欧洲的英国和法国,此外俄罗斯也自成系统,尤其是在军用航空发动机上有比较强的实力,但在商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整体呈现三极格局。
在行业巨头地位稳固的情况下,航空发动机行业逐步形成了“主承包商-供应商”发展模式。
(1)“主承制商-供应商”模式概述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其供应链涵盖从原材料冶炼到复杂产品系统装配集成的全产业链,根据供应商的规模及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性和预期用途,可将主供模式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层面,四个层面包括:在主供模式中,大多数供应商不再是按图生产的配套企业,而更多的是主制造商的风险收益合作伙伴的角色。
供应商从产品研制的初始的开始阶段就参与项目,根据与主制造商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风险投资、成本收益分配方案等协议规定的分工原则,采取前端进入、全程合作、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与主制造商建立起以产品纽带的、全方位的、关系密切的、高度集成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采用主供模式的主制造商,专注于“产品创新”、“工程设计”、“供应商管理”、“产品装配集成”、“产品交付和服务”等价值链的前端和终端,将资源和精力聚焦于市场和客户对接和产品设计等关键环节,以提高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产品技术创新的能力。
相应的,主供模式下的供应商,需要具备足够的工程设计、工艺设计的能力和经验,以完成零件甚至部件的细节设计,工艺开发和制造交付工作,支撑主制造商的产品研发和装配交付,以及产品交付后支持。
在主供模式下,从项目研制的启动阶段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就开始共同研发和制造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链条。
主制造商变成了“大规模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将其供应链上的供应商整合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保持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准确、及时的信息交换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的沟通。
国防军工行业谨慎推荐(维持)长坡厚雪,逐渐步入红利期风险评级:中风高险航空发动机产业深度报告2022年3月30日分析师:卢立亭SAC执业证书编号:S0340518040001电话:*************邮箱:*****************.cn研究助理:吕子炜SAC执业证书编号:S0340120030035电话:*************邮箱:****************.cn行业指数走势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Wind相关报告投资要点:◼“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长赛道厚积薄发。
航空发动机是为航空器提供飞行动力的装置,也是航空器的“心脏”,是保证航空器飞行性能与安全的关键部件。
航空发动机的构造与运作原理高度复杂,涉及材料和机械制造等众多基础科学的交叉融合,典型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核心部件包括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零部件多达3万多个;运作环境要求高温、高压、高转速而整体上又要求其重量轻、可靠性高、寿命长等,研发难度极高,因此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军用航发更新换代。
我国现役战机数量为1,571架,其中二代机数量为789架,占比为50.22%,是占比最多的战机,而同期美国二代机数量为0,数量和占比最多的是四代机,其次是五代机;作为美国主要空军力量的四代机数量达2250架,占比为82.81%,而我国四代机数量只有620架;美国五代机数量为393架,我国只有19架。
我国空军装备实力与美国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后续航空装备升级与更新换代下,航空发动机需求庞大。
当前部分歼击机已换装国产WS10发动机,后续换装国产发动机的战机数量将日益提升;同时,随着WS15在十四五期间的交付与批量列装,预计将为国产发动机提供广阔的空间,整个航发产业链将直接受益。
◼民用需求空间广阔。
按交付数量统计,预计到2039年,单通道喷气客机为5937架,占交付总量的68.0%,其中近八成的单通道喷气客机机队为160座级,双通道喷气客机1,868架,占总交付量的21.4%,以250座级喷气客机机队为主,占双通道喷气客机交付总量的75.3%;其余为喷气支线客机,二十年时间里将交付近千架,均为90座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