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基本流程 -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格式:pdf
- 大小:103.86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代码:030503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硕士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科学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
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科学的理论研究方向;熟悉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范围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胜任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工作。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
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2.博士生3.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招生人数1、各学部院系公布的招生人数中包含本科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不含各种专项计划。
2、各导师的拟招生人数已在专业目录中标注或说明。
除明确标注了拟招生人数的导师外,其他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依据其承担科研任务、生源质量、所在学部院系的招生总名额等在录取阶段综合确定。
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二、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初试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②在核心刊物(见附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及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2篇。
③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单证专业硕士如果在初试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只能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并须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北京师范大学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其学历(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应届生须在入学报到时提交认证证书)。
3、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北师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1500字回答,供您参考:北师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科学且富有针对性的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环境,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北师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思考和建议:一、培养目标北师大研究生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提高其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专业特色。
建议课程设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开设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
3. 实践环节:设置实验、实习、项目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国际交流课程:为有留学意愿的学生提供国际交流机会,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 课堂教学:采用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其学术兴趣。
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实践项目管理和实践效果评估等方面。
具体措施包括:1. 实践基地建设:与相关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
学生管理系统研究生培育部分使用手册(研究生用)1. 登录学生管理系统(研究生):。
用户名称和初始用户密码均为学号。
初次登录后,请实时改正用户密码(见下列图),以提升个人账户的安全性。
假如没法登录或许忘掉用户密码,请携带研究生证或校园一卡通到主楼 B 区 409 室进行办理,联系电话: 58806908。
1、此为系统菜单区。
2、点击此处修改用户密码。
2. 在系统菜单区点击【研究生培育】前边的能够睁开菜单。
而后分别点击【培育方案】、【课表】、【查问开课课程】、【学生选课】、【成绩查问】、【学生评教】和【中期查核】等,能够进入相应的界面。
3.点击【培育方案】即进入以下界面。
2、选择查问条件后,点击【查询】能够查问知足条件的信6、在此输入查问条息。
查问条件为“并”的关系;件进行查问,此功若置空,则默以为所有条件。
能为“迅速查问” 。
1、点击【组合查询】进入图片上方的查问条件页面。
5、点击随意一个字段名称,比如“专业” 。
3、点击方框选择需4、点击【查察】能够要查察的培育方案。
查察选中的培育方案。
4.点击【查问开课课程】即进入以下界面。
1、点击方框选择2、点击【查察】能够3、点击【查察学生名单】能够需要查察的课程。
查察选中的课程信息。
查察本教课班中的学生信息。
5.点击【学生选课】即进入以下界面,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选课。
3、点击【可选公选4、点击【已选2、点击【非本院课】查察本学期能够课程】查察本学5、点击【选课】系可选课程】查察选修的公共选修课。
期的选课结果。
选定本学期要本学期能够选修学的课程。
的其余院系课程。
1、点击【本院系可选课程】查察本学期能够选修的本院系课程。
6.点击【课表】即进入以下界面。
【注】: 1. 学生仅可查察自己的课表。
2.免修的课程信息不会显示在列表中。
3.如发现多门课程上课时间矛盾,请从头选课。
1、点击此处进入学生评教页面。
学生评教页面以下。
2、点击【应评课程】查察目前需要评教的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本培养方案是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明确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和环节,修订和制定好培养方案是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制定应体现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适应学科发展方向,符合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要求,反映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各学科自身的特色。
1、培养目标(1)基础研究领域:为该专业领域培养高质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为进一步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打下基础;(2)应用研究领域:培养本专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的人才。
本专业分别在一级学科开设5门、二级学科开设5门面向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品牌课程;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奠定基础。
强调研究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际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便于学生就业。
2、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三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
(2)非学位选修课不是必须要选的课程,培养方案中所列的非学位任选课程仅供参考,原则上由导师决定学生选修哪些课程。
必修环节只保留实践活动1学分,开题报告不计学分,但必须完成。
而学术活动已经取消,没有学分要求,学生可以自愿参加。
2.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培养方式与要求(1)课程学习:以教师讲授、专家专题讲座、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外文献查阅与撰写文献综述、课外小型实证研究与报告撰写、自学等方式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一级学科:心理学(代码:0402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1.硕士生培养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专业人才。
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心理实验、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
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心理学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独立查阅及较为系统地分析外文专业文献;具有专业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能准确地分析、阐释所从事的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问题。
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应用的工作。
2.博士生培养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
系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熟悉相关领域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熟练掌握本领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解决心理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中所研究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系统深入查阅和分析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准确分析、阐释所研究方向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能独立开展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胜任高等院校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或主持开展有关心理学应用的工作。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三、学习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硕士生必须达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和所在培养单位的毕业要求。
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至少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博士生必须达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和所在培养单位的毕业要求。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应从一级学科平台课程中的方法课中选择至少两门修读。
2. 全英文课程采用由一级学科培养单位的教师或外聘教师集中授课的形式开设。
注:博士生方法课需在导师的指导下修读。
博士生方法课包括硕博一体的各方向方法课、心理学一级平台方法课以及学校公共必修模块中的方法课等。
3. 本科直博生(最低学分:45学分)本科直博生可免除硕士阶段的中期考核、免修博士阶段的公共必修课(政治、外语、方法课),应完成除此之外的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和必修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文件师教培养〔2019〕60号为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北京师范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成绩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管理(一)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研究生入学后应按照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型(学科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课程学习计划。
(二)选课与退课研究生应在学校选课通知规定的选课时间内,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进行选、退课。
选课时间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选课阶段和退补选阶段。
如需退选,应在每学期的退补选阶段结束前办理网上退选手续。
未办理选课手续而旁听的课程,无法取得成绩及记载到教务系统。
未办理退选或缓考而不参加考核者,以缺考记载,成绩记零分或“不及格”。
(三)修读校外课程为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学校鼓励研究生在学习好本专业学位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交流学习,修读校外课程。
具体要求及流程详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修读课程认定与学分转换办法》。
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1.研究生应在规定期限内参加课程和培养环节的考核,考核通过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除实习、实验、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采用考查的形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都要进行考试。
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原则上需进行笔试。
笔试必须有规范的试卷,时间不少于2小时。
2.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和期末考试(考查)成绩综合评定。
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录,考查成绩以百分制或等级制记录。
等级制分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2不及格(0~59)五等。
百分制成绩在60分(含)以上,等级制成绩在及格(含)以上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代码: 0830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1.硕士生: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具有扎实的环境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熟练掌握外语、现代环境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学术规范,具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与实际工作的学科基础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后能胜任学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环保企业单位的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2.博士生: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研发的最新技术与方法,熟悉学术规范,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有一定的国际交流经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实际工作的能力,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深入并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毕业后能够胜任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三、学习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申请提前毕业,申请答辩前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2)须在英文SCI类期刊或环境类中文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发表至少1篇论文,所在培养单位为第一单位,论文内容要与毕业论文内容紧密相关;(3)通过系所层面组织的提前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不少于7人,其中外单位成员至少3人。
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最低学分:37分)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
2.博士生(最低学分:23学分)注: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
3. 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低学分:45学分)本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应修读全部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课程(可向研究生院培养处申请免修博士阶段外语课和政治课),并完成硕士综合考试和全部博士必修环节。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4)一、培养目标 (4)1.硕士生 (4)2.博士生 (4)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5)三、学习年限 (6)1.硕士生 (6)2.博士生 (6)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6)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6)2.博士生(最低学分:20学分) (7)3.本科直博生、硕博连读博士生(最低学分:45学分) (7)4.港澳台研究生 (7)5.外国留学研究生 (7)五、培养方式与培养环节 (8)硕士生 (8)1. 实践活动要求 (8)2. 培养单位自行规定的培养环节 (8)3. 中期考核要求 (8)核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参加中期考核的学生应按要求完成相关课程的考试,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科研文献,并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计划。
中期考核的开题报告由各专业研究方向组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研潜力、研究计划进行综合考察,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打分。
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应在3个月之内再次进行考核。
若考核仍不合格,则劝其退学或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处理。
(8)博士生 (8)1. 科研活动 (8)2. 国际化经历要求 (9)3. 中期考核要求 (9)六、导师责任 (9)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10)1. 硕士生学位论文 (10)2. 博士生学位论文 (11)八、课程一览表 (11)附件1.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14)原子核物理 (14)粒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学 (22)核分析技术及应用 (26)现代物理实验方法 (29)高级研讨课(博士) (41)学科前沿研讨课(博士) (41)核电子学 (42)辐射技术及应用 (45)辐射剂量与防护 (47)加速器原理 (49)固体X射线学 (52)导管X射线光学 (57)束流光学 (60)离子源技术 (63)表面科学与工程 (69)MEVV A离子束技术及应用 (72)X射线谱仪 (75)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及应用 (77)同步辐射光源概论 (79)多孔固体引论 (82)功能材料 (86)核材料导论 (89)晶体缺陷 (92)材料腐蚀与防护 (95)原子核反应理论 (99)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代码:0827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1.硕士生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科学素质,符合国家建设需要,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核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代码:070501)(一级学科:地理学)本专业具有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1)硕士生本专业培养自然地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专业人才。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现代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环境、生态、资源、灾害等实际问题。
工作(或继续深造)去向主要在国土资源、测绘、城市规划等专业管理部门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
(2)博士生本专业培养自然地理学相关的科研、教学高级专门人才。
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系统的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自然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地学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毕业后可以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
2.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2.5年内完成学业。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
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
二、专业研究方向自然地理学下设两个研究方向(表1)。
表 1 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要求:36分。
各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见表2。
表 2 培养环节与学分设置1: 一外为小语种的学生必修英语二外;鼓励学生多修专业课或跨院系、跨校选课获得学分。
2: 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 外国留学硕士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2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硕士生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对外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具有较为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学术前沿,治学态度严谨,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可以胜任俄语语言文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翻译、管理、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俄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学习与大力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的目标结合起来。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高修养,具有比较系统的俄语语言文学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能力。
(4)对所研究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
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2.博士生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对外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学术前沿,治学态度严谨,科研创新能力强,可以胜任俄语语言文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翻译、管理、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层次俄语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学习、研究与大力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的目标结合起来。
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深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一直以来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优秀传统和丰富经验。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北师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所名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
一、培养目标北师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原创性研究,为我国的教育、科研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外语等,旨在提高博士生的政治素质和外语水平。
2.专业课程: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旨在加深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学术研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鼓励博士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三、学术导师制度北师大实行学术导师制度,每位博士生在入学后选定一位学术导师,导师负责指导博士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及个人发展。
导师与博士生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指导关系,以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研究能力培养1.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2.鼓励博士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
3.博士生需参加至少两次校级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交流能力。
五、学位论文博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论文应体现博士生在研究领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
六、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2.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4.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总结: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严谨的课程设置、学术导师制度、研究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措施,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