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音系与英语音系的初步比较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
[转贴][分享][楼主看了觉得很有用]中国人英语口语发音缺陷的系统总结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说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困难并不特别严重。
所以,即使我们的发音不太理想,但听起来也不象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人那么“可怕”。
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说英国话。
其实不仅仅是印度人,日本人讲英语似乎也比较“难受”,另外,整个阿拉伯语国家的人讲英语普遍难懂。
就连法国人讲英语也不怎么好听,看过美剧《Gilmore Girls》的朋友一定对那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吧哥所讲的难受的英语有着深刻印象。
尽管如此,中国人讲英语依然普遍透出浓厚的“中国口音”,就连不少在美国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人,也难以去除这种口音特征。
究竟是那些因素构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味语音呢?下面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汉语中的元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前汉语的元音系统,极少使用后元音。
汉语拼音中的五个基本元音(韵母)e、i、a、o、u,属于前元音(i、u)或中元音(a、e、o),由它们构成的双元音或多元音自然而然也属于前、中元音效果。
但是,在英语中,这五个元音对应的音素中只有两个属于前元音(e、i),另外三个都是后元音(a、o、u)。
当今的汉语,真正的后元音只剩下[-ng]音素了。
即使是汉语中的[-ng]音素,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口音中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部分汉字在北方人口音中发[-ng]音而在南方人的口音中却被[-n]取代(有趣的是,美国俚语中也大量存在把-ng音发成-n音的倾向);二是南方人发[-ng]音时,发音部位也比北方人靠前一些,听起来没有北方人那么明显的喉音效果。
我们知道,英语的十二个基本元音中,只有四个是前元音,另有三个中元音,其余五个是后元音。
而后元音与前、中元音合构形成双元音甚至多元音时,自然而然地这种双元音和多元音听起来同样具有明显的后元音特征。
这种发音部位的靠前与靠后,造成的听觉效果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后元音比重较大的语言,听起来浑厚、明朗,丰满,富有力度,底气充足,音域宽广;后元音较少的语言,语音显得比较轻柔、纤细,音色比较单调,显得细声细气,缺少底气,胸音不明显。
四川宜宾方言语音初探作者:代天才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2年第12期内容摘要:此次探究的主题是以普通话中的读音为ge、ke、he与ji、qi、xi的常用字在四川宜宾方言(以下称宜宾方言)中的不同读音及二者的变化关系为载体初步探究宜宾方言语音体系。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普通话中以ge、ke、he与ji、qi、xi发音的字在宜宾方言中其声母、韵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成系统的。
关键词:宜宾方言普通话舌面音方言研究是语言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不仅有利于方言区的居民更好地学习普通话,也有利于对古代文本的解读。
王浩等在《宜宾话与普通话的声韵研究》中说道:”普通话与宜宾话在整体上保持了相对一致……其差异远比这复杂得多,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1],但是它们的差异又在哪里呢,它们的差异又表现力什么呢?本文通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普通话中读音为ge、ke、he与ji、qi、xi的常用字在宜宾方言中的不同读音及二者的变化差异为载体初步探究宜宾方言语音体系。
初步探究选取的是普通话中声母的舌面音(g、k、h为舌面后音,j、q、x为舌面前音)及开口呼韵母e和齐齿呼韵母i。
此次注音主要采取国际音标注音,音调采用“五度标记法”标注。
(以下所涉及到的普通话读音资料主要来源于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字典》第五版[2],下文涉及不一一注明。
)一.普通话与宜宾方言中的ge、ke、he1.关于ge[ke]音在普通话中以g为声母发音的字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以g为发音字(除开ge)的都能像发音为ge的字一样能在宜宾方言中找到对应的字,并且是在生活中能普遍运用的。
正因为ge所具有其它以g为声母的字所具有的系统性和优越性,所以成了发现二者关系的首选。
通过收集整理有下表:注:普:常用汉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宜:常用字在宜宾方言中的读音;下同。
分析⑴:①.在普通话中的[ke]音常用字中读去声与部分阴平音的字在宜宾方言中分别读为[kuo13]与[kuo44];②在普通话中的[ke]音常用字中阳平与部分阴平音在宜宾方言中分别读为[kei41]与[kei44];③.普通话中发音为ke的字在宜宾方言中的声母仍然为k。
四川方言对高职院校英语语音教学的负迁移及对策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语音基础差,底子薄,为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英语语音面貌,根据语言负迁移的相关理论,以四川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为切入点,并结合学习者具体的职业背景,从学习动机、方言与标准英语的切合点,语音教学内容整合三方面,提出了有效克服四川方言负迁移的对策。
高职院校英语语音负迁移对策语言是传递思想的工具,语言本身也是思想,并在交际过程中与工具相互作用生成新思想。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工具发生变异,或磨砺,或磨损。
迁移是指目标与任何其他已经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语言的迁移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完全一致时,往往出现正迁移。
当母语和目的语大相径庭时,学习者还是借助母语的学习规则,就会产生负迁移的现象。
用本族语的语音特征去感知目的语的语音结构,这就是目的语中的语音负迁移。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英语的需求及运用主要是作为语言工具,也就是交际。
如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这对语音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语音正确是交际所需的起步,语音准确是交际所需的进步,而语音精确是交际所需的止步。
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者由于生源类型和层次的不同,导致生源之间素质存在较大差异,交际所需的起步较差,而对交际所需的进步及止步还有很长的距离。
一、四川地区高职院校的语音现状四川地区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的生源主要来自成都、自贡、宜宾、广安、巴中、泸州等地区。
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习者来说,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了一套母语符号系统,就会“通过对第一语言系统的换码而获得已知的概念”。
四川方言作为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西南地区影响很大。
因此,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常常受方言习惯的影响,发出带有四川特色的英语语音,英语语音整体水平不高。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严重的地方口音不仅给英语语音教学带来了困扰,使得学习者语音错误的反弹率极高,听辨能力较弱。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八章语言的接触一、名词解释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
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
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二、填空1、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的接触)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接触。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摘要:语言,作为媒介,是一种以任意发音符号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的手段,而语音在交际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经济贸易、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学习,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必须。
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当以语音为首要学习任务,因为语音关系到发音、听力、背诵、口语等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和理解。
然而,学生在学习语音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地区,地方母语方言的负迁移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学习者。
本研究将问卷调查及教学实例相结合,通过观察及列举,分析方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音;方言;负迁移;英语学习1 四川、陕西两省的方言实例:笔者接触过四川、陕西两省份的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从小他们的汉语发音就有些许方言的味道。
四川学生和陕西个别地区的学生,很多人将发音 [ai]和[an]不分,音节[ai]和[h][b][p][m]相拼时,就容易将[ai]发成[an]。
[zh][ch][sh]和[i]相拼,容易读成[zi][ci][si]。
例如,将还(hái)读成hán,徘(pái)读成pán,是(shì)读成sì,水(shuǐ)读为(suì)。
宝鸡、汉中农村一带方言将拼音/l/和/n/混淆,例如,来(lái)读成nái,南(nán)读成lán,老(lǎo)读成nǎo。
在我班学生关于青岛崂山游记的英语作文中,崂(láo),大部分学生写成náo。
因此,导致崂山的英文Mount Lao 读成Mount Nao,引起了误解。
目前,高中生的发音也存在类似问题。
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初学英语时(农村学生小学很少接触英语),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对字母,音标和单词的正确读音,有的学生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标注读音,再加上方言的混淆,容易形成错误的拼读。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一、引言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官话方言以四川西南官话为代表。
作为汉语官话的一支,四川西南官话在语音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旨在对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该方言的了解。
二、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声母音系包含有19个声母,与普通话相比少了p, q, zh, ch, sh等音。
同时,四川西南官话增加了一些特有的声母音,如j, gw, kw, k等。
2. 声母的发音特点(1)清浊音的区分:四川西南官话区分清浊音,如b, d, g与p, t, k的区别。
(2)送气音:四川西南官话的b, d, g辅音在某些发音环境下成为送气音,即在音节末尾或者在鼻子音前发送气。
三、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韵母音系较为丰富,包含有31个韵母。
与普通话相比,韵母发音更为复杂,多音节化程度更高。
2. 单元音的发音特点四川西南官话韵母中单元音的发音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分口腔前后:四川西南官话对鼻音及其前后的元音进行了区分,如进一步区分了-i和-in的发音。
(2)分清颚化和扁化韵尾:四川西南官话对-x和-ɣ的虚化程度进行了区分。
(3)同元音的韵尾分颚化与唇化:四川西南官话对-i, y 和-u加唇或腭似口尾的后音整体化处理。
四、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的声调系统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2. 各声调的发音特点(1)平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平声在声调平坦发音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个“肩尖”声调与普通话平声的渐变。
(2)上声:与普通话相比,四川西南官话上声音调更为陡峭,调高得更加明显。
(3)去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去声调比普通话更为平稳,音调起伏较小。
(4)入声:四川西南官话的入声的塞音化程度较高,音调转折处较为明显。
五、四川西南官话的语音变异现象1. 简介四川西南官话作为一种方言,其语音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异现象,如声调的变异、发音的变异等。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语音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一、引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根据以英语作为母语的人数计算,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二语言, (1999年统计为三亿两千两百多万人) , 说英语的国家有171个, 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超过70个, 而中国作为拥有16亿人口的大国, 就有近1亿儿童学习英语, 因此中国也将会成为世界上说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拼音和英语语音的比较学习音标是英语学习的第一步。
可是, 中国人学习音标的现状却不乐观, 有些人对音标一知半解, 甚者对英语产生厌学。
其实, 作为中国人来说, 音标是最容易学的, 因为汉语的拼音和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大部分是相通的。
接下来我们把拼音和音标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
(一) 定义对比1. 拼音:中文汉子的读音叫拼音。
比如汉字“好”的拼音是hǎo。
2. 音标:同理, 英语单词的读音就是音标, 比如单词“like”的音标是[la?k], 音标一般要用一个方框符号[]括起来。
(二) 构成对比1.汉语拼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3个部分构成。
2. 英语音标是由辅音音标、元音音标和重读3个部分构成。
由以上对比可知:拼音与音标相互对应;辅音音标相当于声母;元音音标相当于韵母;重读相当于声调;(三) 分类对比《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正式公布, 用以记录现代汉语标准音。
声母有: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有: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1. 在此之前, 有几种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最早是用汉字注音的直接发音(如:“困难”“南方”的发音) 和反演方法(两个汉字, 第一个取首字母, 第二个取元音、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