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故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大班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幼儿绘本阅读》第四章第五节,内容为《朱家故事》。
故事讲述了朱家三兄弟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温馨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体验家庭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所传递的家庭亲情。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家庭亲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朱家故事》,教学挂图。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家庭生活。
(2)教师展示绘本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2. 讲解故事(10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教师分段讲解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家庭亲情。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关爱行为。
(2)教师示范回答,并给予幼儿回答问题的鼓励。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关爱行为。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幼儿倾听并给予掌声。
5. 创意手工(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家庭故事。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想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朱家故事》2. 板书内容:(1)故事梗概(2)家庭亲情(3)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庭故事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创作一个关于自己家庭的故事,可以绘画、剪纸、写作等多种形式。
答案示例:故事《我家的快乐时光》故事内容:描述一次家庭户外活动,如野餐、游玩等,重点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动。
2. 作业要求:作品需真实反映家庭生活,具有趣味性和创意。
《朱家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朱家故事》的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
(2)使学生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使学生学会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述、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学知识解读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通过阅读《朱家故事》,体会到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2)故事情节的分析,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2)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讲述家庭故事,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朱家故事》。
(2)介绍《朱家故事》的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
2. 学习故事内容:(1)教师讲述《朱家故事》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阅读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分析故事情节:(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4. 深入理解主题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思想,如何体现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美好情感。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重要性。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朱家故事》的内容,体会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美好情感。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朱家故事》的读后感,体现自己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家庭与社区》中的《朱家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日常,通过朱家四口之家每天的生活场景,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爱、合作与分享。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亲情,培养对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挂图、PPT、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家里的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关注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与帮助。
2. 讲解故事(10分钟)教师播放PPT,一边展示故事挂图,一边讲述《朱家故事》。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家庭成员的亲情表现。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如:朱爸爸给朱妈妈做饭。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该场景,并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其他故事场景,让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
5.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讨论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帮助。
6. 情景表演(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表演故事中的场景,让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朱家故事》2. 板书内容:故事主要角色:朱爸爸、朱妈妈、朱哥哥、朱妹妹家庭成员的亲情表现:关爱、帮助、合作、分享语言表达: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故事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故事中的一个场景。
2. 答案示例:朱妈妈在厨房里做饭,朱爸爸在客厅里打扫卫生。
朱哥哥和朱妹妹在房间里画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培养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快乐阅读》第四章第二十五课《朱家故事》。
内容讲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故事,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图片,找出故事中的细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及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家人,互相帮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挂图、卡片、玩具家庭成员。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朱家家庭成员的特点,引导幼儿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
2. 讲解故事:a. 播放PPT,教师讲述故事。
b. 针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情节,进行提问,引导幼儿回答。
c. 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3. 故事讨论: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情节。
b.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 随堂练习:a. 让幼儿观察故事挂图,找出故事中的细节。
b.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朱家故事》2. 主要人物:朱爸爸、朱妈妈、朱哥哥、朱妹妹3. 故事主题: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一画你心中的家庭,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
b. 编一个小故事,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2. 答案:a. 画出的家庭需包含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成员,并注明称呼。
b. 编写的故事要围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责任,语句通顺,情节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a. 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重语气、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幼儿文学阅读与欣赏》第四单元“家庭与亲情”章节,主要内容是《朱家故事》。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日常,通过朱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传递了家庭和谐、互敬互爱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责任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阅读与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培养家庭责任感。
重点:观察故事插图,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课件、挂图、录音机、磁带。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自己家庭的趣事,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家庭的快乐时光,激发幼儿对家庭话题的兴趣。
2. 故事欣赏(10分钟)播放故事录音,让幼儿边听边观察挂图,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引导幼儿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支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另一个情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故事《朱家故事》2.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妹妹3. 故事主题:家庭和谐、互敬互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家庭美好时光,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为一个温馨的家庭聚餐场景,文字描述为:“这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餐,大家有说有笑,真开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朱家故事》,让幼儿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培养了家庭责任感。
课后,教师可组织一次“家庭照片分享会”,让幼儿带上自己家的照片,分享家庭的美好时光,进一步巩固家庭和谐、互敬互爱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幼儿园大班绘本《朱家故事》进行教学。
该书讲述了朱家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分工合作,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人,理解家庭分工的意义,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能复述故事内容。
2. 培养幼儿共情能力,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懂得尊重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复述故事内容,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难点: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绘本《朱家故事》2. 绘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3. 家庭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的家庭成员都有谁?家庭成员间是如何相处的?2. 故事讲解(10分钟)老师生动讲述《朱家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变化。
3. 故事讨论(5分钟)提问:朱家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他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4. 实践环节(5分钟)分组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分工合作。
5. 绘画表达(5分钟)请幼儿用彩笔和绘画纸绘制自己家庭的情景,展示家庭和睦、温馨的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朱家故事》板书内容: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分工合作、家庭责任感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朱家故事》。
2. 和家人一起讨论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分工合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实践环节和绘画表达,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分工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
通过作业环节,延伸课堂学习,让幼儿将所学应用到家庭生活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关家庭主题的绘本,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绘本《朱家故事》的内容细节:朱家家庭成员的构成、各自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分工、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情感表达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朱家故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绘本故事》中的《朱家故事》。
故事讲述了朱家三兄弟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朱家三兄弟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以及他们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团结互助、家庭和睦的道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朱家三兄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观念。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教育幼儿学会相互帮助、关爱家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朱家故事》、图片、卡片、彩笔、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朱家三兄弟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朱家三兄弟的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爱、帮助的场景。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增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出示卡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找出对应的角色,并进行连线。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朱家三兄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朱家故事》2. 主要人物:朱家三兄弟3. 重点内容:相互帮助、关爱家人、家庭和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朱家三兄弟,并用文字描述他们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哥哥:勇敢、聪明弟弟:善良、可爱妹妹:活泼、机灵2. 课后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内容,学会关爱家人,与家人和睦相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朱家故事》,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教育幼儿学会相互帮助、关爱家人。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观察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衔接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朱家故事》的教学中,难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中朱家三兄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观念。
《朱家故事》教学设计第一篇:《朱家故事》教学设计绘本《朱家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通过故事感受妈妈的辛苦。
渗透性别平等意识,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教学准备: 在此之前,孩子已经充分阅读“妈妈”系列绘本,如:《逃家小兔》、《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换个妈妈会怎样》、《妈妈,你爱我吗》《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活动过程:一、阅读封面,探究朱家故事兴趣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2.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
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
)小结:朱家所有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人身上,朱太太心情一点也不好。
一起看《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3.(出示书封面)(1),齐读书名“朱家故事”,这是一家人,爸爸、妈妈、西蒙、帕克,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妈妈的表情和其他三个人有什么不同?(父子三个在妈妈背上,笑得多开心呀!)妈妈那么瘦小,为什么背着三个人?想看这本书吗?现在还不行。
老师要提醒大家,在看每一本书前,除了看封面上的图画,还应该注意其他信息。
(出版社、翻译、作者等)【设计意图】阅读一本书是从封面开始的。
而我们的阅读习惯往往是迅速翻过封面,但这样就忽略掉了其中的重要讯息,如作者、出版社、封面主角等等。
《朱家故事》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就是封面上的妈妈,为什么妈妈背着三个人?同样,阅读封面时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
对答案的猜测让我们立即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本书里,想要一看究竟。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好的,故事开始啦!师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朱家故事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实施在某市幼儿园大班进行。
该班级学生共计30人,男生14人,女生16人。
该班级学生的年龄在5岁以上。
近期,该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想象力、认知能力等多方面技能有所提升,而朱家故事这本绘本是最近上新的资源,正适合对学生进行深入阅读、讲解。
因此确定了该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目标是:1.;2.,让学生更好地体感故事主角的情感;3.、会读书。
三、教学准备本次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和布置。
1.;2.,浴帘、木桌、红色气球等;3.,用于记录故事内容。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前导先向学生介绍本次阅读活动的故事,告诉学生故事的背景和基本情节,并征求学生初步感受。
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引导学生穿越时空体验朱家故事的人物和情感。
2. 教师讲解教师开始讲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丰富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栩栩如生的再现了故事中的情节。
3. 互动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进行共同理解、探究。
同时,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认知。
4. 情境创设教师在故事的情节阶段中,用道具、图片等辅助工具模拟出具体的场景、环境,促进学生与情境的真实互动接触,达到动手、动心、动脑的效果。
5. 反思教学过程教师在讲解完毕后,通过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思考本次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自我反思。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入朱家故事这一资源,实现了学生成长中多方面技能的提升,创设了真实、贴近、生动的情境场景和环境,提升学生对故事理解的透彻程度,让学生在互动、思考的过程中深度体验到了朱家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发挥了大班绘本阅读活动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在故事情节的中水到了新的水平和高度。
此次教学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学生无法理解故事的情节时,教师未及时做出反馈,加强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下一步教育措施提供完善的基础。
《朱家故事》精读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话题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全家福代表着幸福和团圆,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在一起,总是会拍一张的。
拍全家福照片的时候,你们一家人一般会摆什么样的造型?你们拍照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大家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我们来看看,通常是不是这样的?(PPT出示拍照相关的图片)大家都打扮得美美的,有并排坐着的、站着的、相拥在一起的......大家都非常开心,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这张全家福的照片,你们看看,感觉有哪里不对劲吗?是的,照片上的父子三人都背在妈妈背上,他们笑得多开心呀!而妈妈呢,她看上去心情并不太不好。
看了这张不同寻常的全家福,相信你们心中一定有很多疑问,说一说你们想问什么吧?(学生提问)看来同学们都感到很疑惑:妈妈为什么要背着三个人?是父子三人得什么病了吗?妈妈那么瘦小,能背得动么?她究竟是因为什么不开心?他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细心的同学可能还会问:他们家的墙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小猪?墙上的插座为什么看起来也很像小猪?是他们很喜欢小猪吗?……大家有这么多的问题,是不是很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的,我们今天的故事要开始啦!一起开启《朱家故事》的阅读之旅吧!2.认识作者安东尼·布朗:一位英国绘本大师,他从小就喜欢艺术,经常跟着父亲一起画画。
安东尼·布朗在大学毕业后,在曼彻斯特皇家医院为一些医学书籍做插图。
正因为如此,安东尼·布朗画画喜欢精细描绘,他的绘画笔触非常细腻和写实,例如常被他拿来当主角的大猩猩,身上毛发几乎每一根都清晰可见。
此外,安东尼·布朗非常喜欢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的作品,在他的绘本故事中也常常能看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子。
超现实主义画作往往具有神秘、幽默、怪诞等特点。
安东尼·布朗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神秘与惊奇,同时勇于用作品反映现实问题,并对现代普遍的家庭现象提出深沉批判。
绘本《朱家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通过故事感受妈妈的辛苦。
渗透性别平等意识,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教学重难点:
懂得要和家人一起分担家务事,家人之间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教学准备:
在此之前,孩子已经充分阅读“妈妈”系列绘本,如:《逃家小兔》、《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换个妈妈会怎样》、《妈妈,你爱我吗》《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探究朱家故事兴趣
1.回顾拍全家福的经验。
师:你们拍过全家福吗?心情怎么样,表情是怎样的?
2.发现朱家全家福的与众不同。
师:照片上分别是朱先生、朱太太和两个孩子。
你觉得这张全家福怎么样?(出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不同寻常。
)
小结:朱家所有重量都压在朱太太一人身上,朱太太心情一点也不好。
一起看《朱家故事》,找找朱太太心情不好的原因。
3.(出示书封面)(1),齐读书名“朱家故事”,这是一家人,爸爸、妈妈、西蒙、帕克,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妈妈的表情和其他三个人有什么不同?(父子三个在妈妈背上,笑得多开心呀!)妈妈那么瘦小,为什么背着三个人?想看这本书吗?现在还不行。
老师要提醒大家,在看每一本书前,除了看封面上的图画,还应该注意其他信息。
(出版社、翻译、作者等)
【设计意图】阅读一本书是从封面开始的。
而我们的阅读习惯往往是迅速翻过封面,但这样就忽略掉了其中的重要讯息,如作者、出版社、封面主角等等。
《朱家故事》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就是封面上的妈妈,为什么妈妈背着三个人?同样,阅读封面时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
对答案的猜测让我们立即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这本书里,想要一看究竟。
二、共读故事,随机设疑。
好的,故事开始啦!师讲述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部分章节采用猜测阅读、角色模仿,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想象思维训练。
)
(2)-(3),爸爸在催、西蒙在催、帕克在催,连报纸上的画像似乎也在大声地催……“早餐弄快一点儿!早餐弄快一点!”
(4),这个家谁最早起床(妈妈)?又是谁最晚离开家(妈妈)?
(5)-(7),谁来学一学爸爸是怎么喊的?于是,他们吃上了香喷喷的红肠,柔嫩细滑的牛排,清香可口的青豆,松软酥脆的炸土豆条。
(8),妈妈在做这些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呢?猜一猜。
(9)指明学生回答。
朱先生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真享受啊!兄弟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呢!连小狗小猫也是一幅吃饱喝足满意的样子。
(回顾,贴士。
)而妈妈此时正在做着些无穷无尽的家务事,请孩子们回忆一下,从早到晚,妈妈做了哪些家务事?做早餐、洗碗、整理床铺、吸地板、做晚餐、洗碗、洗衣服、烫衣服、准备食物……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妈妈好累好累啊!如果你是妈妈,你想说什么?(有人来帮帮她,多休息一下,多想去看会电视,放松一下……)但故事里的妈妈,却一句话也没说,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地照料着一家人甚至是小猫小狗的生活。
【设计意图】黑板上原先贴着一个故事中妈妈的形象,她是那么纯净、可人。
随着孩子们回答“妈妈从早到晚做了那些家务事”这个问题,老师不断贴上床铺、锅碗、蔬菜、熨斗、洗衣机、吸尘器等等等等卡片。
看似小小的一张卡片却在不断地叠加中覆盖了妈妈的整个身体。
当黑板上出现这一幕时,孩子们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甚至有的孩子早已是泪水夺眶而出了……我想,这一
刻,不需要老师的任何言语,孩子们也会深切地体会到妈妈的辛苦。
有一天,朱家发生了一件怪事,是什么怪事呢?
(10)-(13),只有短短的四个字。
猜一猜。
(揭秘)。
齐读。
短短的四个字“你们是猪!”妈妈为什么要写这四个字?想象一下,妈妈在写这四个字时是什么心情?生气、无奈、失望还是疲惫的感觉呢?
同学们看一看,爸爸的手变成什么了?还有什么变化?(壁纸,变成了猪的图案。
)其实,细心的孩子一定早就发现,猪的图案在我们前面的画页中已经一点一点的出现了。
(6),(11),(12)。
安东尼叔叔为什么要画这么多猪的图案呢?在这里“猪”代表了什么?(父子三人就像猪一样好吃懒做。
)所以呀,小朋友们在欣赏绘本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还可以前后对照着看,这样你就会发现书中藏着很多的小秘密哦?
【设计意图】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是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
他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加一点小噱头或是出自作者个人的嗜好。
但也有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这样说,缺少了这样一个细节,整个作品就缺少了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
《朱家故事》中主角以及环境中猪形象的慢慢呈现实际上就是暗示着一个主题:爸爸和孩子们懒惰如猪!
没有了妈妈的朱家会变成什么样呢?朱家三父子会怎么办
呢?注意父子的语言,哼哼声。
(14)-(15),瞧这一桌子的盘子、瓶子、杯子、刀子、叉子……简直是一团糟!
(16)-(17),他们不会做饭、不会洗碗,身上的衣服脏兮兮,家里弄的一团乱。
(前后对比)(2)(17)他们原先的帅气与傲气,通通不见了……
妈妈还会回来吗?为什么?(18)-(19),妈妈会留下来吗?如果你是朱爸爸你会怎么求,你是西蒙和帕克会怎么求呢?师动作扮朱太太。
这样的话,我是不会留下来的,留下来还是做饭、洗碗、洗衣服……做不完的家务事,想一想,要怎么求?
【设计意图】老师扮朱太太,学生扮演跪在地上的爸爸和儿子们,来恳求妈妈留下来的情节是很有现场气氛的。
一年级孩子憨憨的神态、稚嫩的语言,以及故意做出的可怜至极的样子会让老师和其他孩子忍俊不禁。
(20)-(23),瞧!他们好像很满意自己的厨艺!20-23撕贴士。
现在,妈妈是什么感觉?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2)你瞧!妈妈笑得多开心啊! 除了妈妈,还有谁也很高兴?原来一起做家务事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
只有所有的家人都快乐,这样家不才是一个幸福的家!
(25)大家看,妈妈多能干,还把车子修好了。
看来,做饭
不一定只是女人做的事,修车也不一定是男人做的事。
【设计意图】伴随着孩子们回答“爸爸和孩子分担了哪些家务事”,老师又从妈妈身上一张张地取下象征着家务事的卡片。
以前妈妈身上的沉重在孩子们的努力下变得轻松了,此时孩子们也会不由自主的长舒一口气。
三、联系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体会妈妈的辛苦,升华情感。
1.我们的故事就到这儿结束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家都有很多的家务事要做。
现在回想一下,说说你觉得家里谁干活最多,最辛苦?
2、如果妈妈此刻就在你的眼前,你最想对妈妈说的是什么?(先老师扮妈妈,之后请两位孩子的妈妈上台来——不事先告诉孩子。
)
3、师小结:家里的事一起做,一家人才会更加相亲相爱。
只要是你们力所能及的事,能做得到得都要一起帮忙做哦,这样家里每个人都会开心。
所以,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和家人重新商量一下重新分配一下你家的家务事,好吗?
【设计意图】“如果妈妈此刻就在你的眼前,你最想对妈妈说的是什么?”当妈妈突然出现在上课的现场时,孩子们惊讶了。
原先课堂上的所有心得与感悟此刻便有了一个具体的表达的对象——妈妈。
此时,丰富的情感会如开闸的水奔涌而出,“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热泪盈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