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波机床加工蜂窝芯的误差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
超声波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 kHz的机械波,因其具有易于调节、浅表性加工等优势,近年来在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加工技术。
本文将从超声波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领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超声波加工技术的原理超声波加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传导的机械振动引起物体的微小位移,从而实现加工目的。
超声波加工技术通常采用高频振荡器产生超声波,其能量通过声波振幅传递到加工工具,再通过工具的振动作用于被加工物体。
这种超声波传导的振动能量有强烈的破坏性,可以使材料迅速产生渐进性断裂,从而进行相应的加工。
超声波加工技术可分为振动智能控制,超声冲击波加工控制,超声波整理和超声波车削几类。
二、超声波加工技术的特点超声波加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易于调节。
由于超声波频率可随意变换,所以加工过程中易于调控,不会对材料本身造成过大的损伤。
(2)针对表面加工。
由于超声波加工的振动频率大,因此只能实现浅表性的加工,通常用于表面修整、去毛刺、去污等精细处理。
(3)高效节能。
超声波加工技术的加工效率高,同时由于其加工方式具有局部性,因此能够充分利用能量,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三、超声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超声波加工技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超声波加工的机理、材料性能变化、加工参数优化等方面。
近年来,超声波加工技术在新材料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新型金属材料、高强度焊接材料等都可以用超声波加工来进行修整、加工、处理等。
此外,超声波加工技术还在精密加工、微机械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典型的应用就是超声波打孔技术,多用于石英和陶瓷等硬质材料的加工。
四、超声波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超声波加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应用最广的无疑是超声波手术刀,已成为现代微创手术的首选器械。
同时,在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超声波加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超声波焊接、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测厚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特殊结构无损检测研究1.研究内容本文以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试验件的过渡区为主要被检测对象,该试验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NOMEX蜂窝夹芯结构,预制缺陷设计较为特殊,采用发泡胶模拟预制缺陷,位于蜂窝过渡区与平板区的三角区域,缺陷宽度仅有2mm,对无损检测的实施提出了较高要求,试验件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为掌握试验件在规定疲劳试验周期内损伤扩展特性,试验过程检测与飞机在役检测更为相似,对其检测方案及可行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损坏材料或产品原有的形状、性能的基础上,利用光、声、电、磁、热和射线等技术检测其是否有损伤,以确保其可靠性的检测技术。
利用不同的无损检测技术,对材料表面和内部进行检测,并对缺陷的类型、大小、深度、范围、数量等做出准确判断,由此可以判断材料或构件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生产制造或者维修服役情况。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1.敲击检测法敲击检测法是使用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物体进行适当的敲击来获取试件的振动信息通过振动频率是否改变来判断试件内部是否含有损伤,敲击检测法主要并且广泛应用于蜂窝夹芯结构、多层结构和网状结构对胶粘剂质量的检测。
它适用于结构内部的脱胶、夹杂、分层等缺陷,但对小尺寸缺陷的检测不敏感。
传统的敲击检测是利用适当的敲击工具(小锤、硬币等)对被测材料进行敲击,并通过被测材料振动产生的声咅来判断材料的内部损伤。
现代数字敲击检测是利用传感器对振动信息进行采集,然后对采集的振动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1.1.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法是目前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根据复合材料自身和其缺陷对超声波传播的阻碍来判断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缺陷,能检测复合材料中的内部缺陷如疏松、分层、夹杂、裂纹等,还能对材料厚度和性能进行评估。
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对较厚的材料进行探测,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对缺陷的深度、大小,范围进行精准检测。
关于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分析笔者具体分析了加工精确度和加工误差等的基础内容。
以实践情况为例,具体的论述了误差产生的缘由,并且论述了降低误差现象发生几率的措施。
标签: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减小误差引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乏见到加工方面的内容,对精确性和误差等都不陌生。
不过真正深入了解的话,会发现其是一门非常深入的学科知识。
不管我们工作中如何努力,都无法将误差发生的几率降低为零,因此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切实的提升精确性,进而降低误差现象的发生几率。
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概述所谓的精确度,具体的说是零件在生产之后的具体的数值和设想数值之间符合程度。
不论是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保证生产的零件和我们期待中的一模一样,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将这种问题称为误差。
以工艺体系来看,它的组成部分有四个,分别是机床、刀具、工件以及夹具。
它们在工作的时候会生成很多不一样的误差,而此类误差在不一样的状态中会通过不一样的形式体现出来。
2 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分析2.1 工艺系统集合误差2.1.1 机床的几何误差。
在工作中,刀具的的成形活动均是经由机床来实现的,所以,零件的加工精确性会对机床的精确性产生很大的干扰。
常见的机床生产方面的误差有如下的一些: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等。
如果机床磨损的话,就会导致它的精确性明显的变低。
(1)主轴回转误差。
主轴是机床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把力和运动传递给刀具等,一旦它出现了回转误差的话,就会导致零件的精确性受到很大的干扰。
所谓的回转误差,具体的说是主轴短时间的回转轴线比对于它的平均轴线来讲,出现的变动量。
常见的类型有三个,分别是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
导致它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轴承自身的问题,主轴的挠度等等。
不过它们对回转精确性的影响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会因为加工状态而产生变化。
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差。
数控机床的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数控机床的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数控机床的精度是机床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影响工件精度的重要因素。
那误差的差源有哪些呢?补偿的方法是什么?YJBYS店铺为你解答如下!数控机床的精度可分为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
静态精度是在不切削的状态下进行检测,它包括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两项内容,反映的是机床的原始精度。
而动态精度是指机床在实际切削加工条件下加工的工件所达到的精度。
机床精度的高低是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的。
数控机床的生产者与使用者对数控机床精度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机床生产者要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是很困难的,一般只能保证机床出厂时的原始制造精度。
而机床使用者只对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感兴趣,追求的是工件加工后的成形精度。
数控机床误差源分析根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情况,可将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误差源分为以下几类。
1)机床的原始制造精度产生的误差。
2)机床的控制系统性能产生的误差。
3)热变形带来的误差。
4)切削力产生的“让刀”误差。
5)机床的振动误差。
6)检测系统的测量误差。
7)外界干扰引起的随机误差。
8)其他误差。
误差补偿方法提高数控机床精度有两条途径:其一是误差预防;其二是误差补偿。
误差预防也称为精度设计,是试图通过设计和制造途径消除可能的误差源。
单纯采用误差预防的方法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是十分困难的,而必须辅以误差补偿的策略。
误差补偿一般是采用“误差建模-检测-补偿”的方法来抵消既存的误差。
误差补偿的类型按其特征可分为实时与非实时误差补偿、硬件补偿与软件补偿和静态补偿与动态补偿。
1)实时与非实时误差补偿如数控机床的闭环位置反馈控制系统,就采用了实时误差补偿技术。
非实时误差补偿其误差的检测与补偿是分离的。
一般来说,非实时误差补偿只能补偿系统误差部分,实时误差补偿不仅补偿系统误差,而且还能补偿相当大的一部分随机误差。
静态误差都广泛采用非实时误差补偿技术,而热变形误差总是采用实时误差补偿。
超声波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机械加工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加工方法,逐渐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超声波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加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
超声波技术的原理超声波指的是大于人类能听到的20千赫(kHz)频率的声波。
超声波技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物理效应,实现对物体的加工、清洗、焊接等作用。
超声波具有高频、高能、高效的特点,可用于加工和处理利用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材料和工艺。
超声波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1. 振动加工超声波振动加工是超声波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将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传导至刀具上,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和加工精度。
超声波振动加工可用于薄壁零件的薄切削加工、坚硬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等。
研究表明,超声波振动加工可以显著降低加工力和磨损,提高表面质量。
2. 清洗技术超声波清洗技术是超声波技术的另一项常见应用。
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高频振动可以有效地使污垢与物体表面分离,从而实现高效的清洗效果。
在机械加工中,超声波清洗技术可用于清洗零件表面的油污、金属屑等杂质,使加工过程更为干净、快捷。
3. 精密焊接超声波焊接是超声波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另一项应用领域。
通过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和热作用,可以将材料接触表面的分子间距离减小,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焊接目的。
超声波焊接主要应用于精密仪器、电子元器件等领域,能够实现高强度、高效率的焊接效果。
超声波技术对机械加工的影响1. 提高加工效率超声波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例如,在超声波振动加工中,由于超声波的振动作用,切削力可以减小,切削速度可以增加,从而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
此外,超声波清洗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零件表面的快速清洗,减少了加工中的停留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2. 提高加工质量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加工质量。
蜂窝材料回转体外圆双刀超声波切割方法引言:超声波切割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非接触式切割方法,其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蜂窝材料为对象的回转体外圆双刀超声波切割方法,旨在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
该方法通过合理设计刀具结构和切割参数,实现对蜂窝材料的高效切割,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背景蜂窝材料是一种具有孔隙结构的轻质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建筑等领域。
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切割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对蜂窝材料的高效切割要求。
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蜂窝材料的切割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超声波切割原理超声波切割是利用高频振动产生的声波能量对物体进行切割的技术。
超声波振动通过刀具传递到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微小的振动,从而使工件表面发生剪切破坏,实现切割目的。
三、回转体外圆双刀超声波切割方法回转体外圆双刀超声波切割方法是一种针对蜂窝材料的切割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合理的刀具结构:根据蜂窝材料的特点和切割要求,设计合理的刀具结构。
刀具应具备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切割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
2. 选择适当的切割参数:根据蜂窝材料的硬度和厚度,选择合适的切割频率、振幅和切割速度等参数。
切割频率要与蜂窝材料的固有频率相匹配,以获得更好的切割效果。
3. 进行切割试验: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进行切割试验,通过调整切割参数和刀具结构,不断优化切割过程和效果。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 评估切割效果:根据切割试验的结果,评估切割效果。
主要从切割质量、切割速度和切割精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切割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化方向。
5. 优化切割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对切割方法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改进刀具结构、调整切割参数、优化切割路径等方式,提高切割效率和质量。
四、切割效果与优势回转体外圆双刀超声波切割方法在蜂窝材料的切割中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切割:该方法采用双刀结构,可以同时对蜂窝材料的两个表面进行切割,提高了切割效率。
基桩钻芯法检测的芯样缺陷取样分析分析与探讨摘要:桩基施工属于隐蔽性工程,其施工过程受地层条件、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钻孔灌注桩来说很难保证其施工质量。
桩基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低应变法、高应变法、超声波法以及钻芯法,其中钻芯法客观直接,可以直接检测出桩基的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近些年来应用广泛。
结合钻孔灌注桩基的芯样缺陷,分析了导致芯样缺陷的各种原因,然后讨论了桩基钻芯法检测分析的可靠性,并对钻芯法检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基桩钻芯检测法的准确性,保证桩基检测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桩基检测;钻芯法;取样;缺陷分析一、引言桩基是目前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型式,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施工操作、控制不规范,导致很多高层建筑的桩基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一般来说建筑桩基,特别是一些钻孔灌注桩其施工质量要受到地层条件、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有一个因素控制不到位,就可能影响整个桩基的施工质量。
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建筑桩基的施工质量,我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标准,并加大了桩基的检测力度,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超声波法以及钻芯法等,对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桩基承载力等进行检测,其中钻芯法能够客观直接的反映出桩基的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近些年来在桩基的检测中应用广泛。
但是钻芯法检测对于芯样的采取数量、记录分析要求较高,如果控制不严格也会出现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因此现阶段做好做好基桩钻芯法检测的芯样缺陷取样分析分析与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二、桩基芯样缺陷原因分析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主要包括蜂窝麻面、孔洞、桩身缩径、桩身扩径等问题。
一般来说钻孔灌注桩的混凝土成桩质量受混凝土质量、导管提拔速度、导管埋入深度、卸料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小,导管提拔或卸料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桩身常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或是桩身缩径,如果导管埋入深度不够,就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夹土、断桩,如果混凝土塌落度过大就可能出现桩身扩径等问题。
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波加工机床成为工业界的新宠。
超声波加工机床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能量,通过与加工对象相互作用,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一、发展历程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将超声波应用于金属加工中。
1961年,美国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超声波金属切割机,开创了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先河。
随后,超声波加工机床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切割、钻孔、焊接、清洗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声波加工机床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原始的超声波金属切割机仅能在硬度较低的金属上进行切割,而现代的超声波加工机床已经可以在各种硬度的材料上进行加工。
此外,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也大幅提高,使其在微细加工领域更具竞争力。
二、技术原理超声波加工机床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能量,通过将振动能量传递给加工工具或加工对象,实现加工目的。
具体来说,超声波加工机床由发生器、共振器、驱动器和工具等部分组成。
发生器产生高频电能,并将其转换为机械振动能量;共振器将机械振动能量传递给工具;驱动器则用于控制共振器的振动幅度和频率。
超声波加工机床的加工过程主要由三个参数控制:振幅、频率和压力。
振幅是指共振器中工具的机械振动幅度,决定了加工的切割深度;频率是指振动的周期,决定了加工的稳定性和速度;压力则是施加于工具上的力量,影响加工的表面质量和加工力度。
通过合理调节这三个参数,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
三、应用领域超声波加工机床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器件、医疗器械等。
具体应用如下:1. 切割与钻孔:超声波加工机床在金属切割和钻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振动频率高、能量集中,超声波切割和钻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且不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变形。
机床的动态误差测试⼀台性能优异的数控机床在追求加⼯精度的前提下还要保证低振动,低噪声。
⽽机床⼯作过程中产⽣的振动⼜会影响其加⼯精度。
可以从这两个⾓度来提升机床的性能。
1)通过降低误差来提⾼机床的加⼯精度。
2)减⼩机床⼯作中的振动(机械振动与噪声是相伴⽽⽣的)从机床本⾝结构的布置等⽅⾯考虑。
下⾯分析机床的误差来源。
具体归纳有以下⼏点:1)机床系统的空间误差,包括:①由于结构⼏何误差、热误差和承载变形误差引起⼑具与⼯件作⽤点上的相对位置偏差;②由于伺服系统的跟踪误差、进给传动机构误差和位置检测误差等引起的位移误差。
2)⼑具系统的位置误差,主要由换⼑、⼑具的尺⼨调整误差、受⼒变形、热⾝长和磨损等因素引起的。
3)⼯件和夹具系统的位置误差,主要由装夹弹性变形、切削热和⼯件材质不匀等随机误差引起的误差。
4)检测系统的测试误差,主要指加⼯过程中实时检测,或⼯序间在机检测的测试误差。
5)外界⼲扰误差,主要指环境条件的扰动和运⾏⼯况的波动所引起的随机误差。
机床的误差分为两类1.准静态误差。
2.动态误差。
[1]准静态误差是指⼑具与⼯件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缓慢变化并且直接与机床⾃⾝的结构形态相关的误差。
[2] 准静态误差包括:1)机床结构部件的制造与装配缺陷引起的⼏何误差,这类误差会受到平⾯度、表⾯粗糙度和轴承与载荷等因素的影响;2)机床热变形引起的误差,可将其定义为随时间变化的⼏何误差;3)联动误差,指在机床进⾏多轴联动⼯作时多个运动轴为了与精确地函数条件相⼀致的相对运动误差。
动态误差主要是由⼑具受⼒变形、机床结构振动、⼯件受⼒变形和控制器的跟踪误差等引起的误差。
动态误差可通过模态分析研究进⾏研究。
影响机床动态性能主要是机床的动刚度,这是评价⼀个机床优劣的重要因素。
[1]R.J.Hocken.Technology of machine tools:Machine Tool Accuracy.1980.5:1~85[2]V.S.B.Kiridena,P.M.Ferreira.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model verification of first order quasistatic error model for three-axis machiningcen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15%5.7%5.6%5.7%5.13%28%22检测误差操作误差⼯件热误差夹具误差⼑具误差加⼯过程误差热误差⼏何误差机床误差根据美国E . K . K l i n e 等的研究成果, 误差权重⽐已经在下侧标定。
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动态修正方法研究研究背景五轴数控机床是一种先进的工具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精度加工领域。
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如机床的刚度、工件的变形等,会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为了提高加工精度,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误差修正方法,其中动态修正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动态修正方法的意义动态修正方法可以实时校正机床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通过采集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并结合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动态调整机床的运动轨迹,减小加工误差,保证加工质量。
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误差的来源加工误差主要来自于机床的几何误差和运动误差。
几何误差包括机床基床的变形、导轨的摩擦等;运动误差包括机床动力系统的非线性、驱动器的滞后等。
机床几何误差1.机床基床的变形是由于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的影响,如切削力、重力等,导致机床的形状发生变化。
2.导轨的摩擦也会引起加工误差,摩擦力导致导轨的位置产生偏移,进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机床运动误差1.机床动力系统的非线性是由于机床在加工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热的影响,使得机床的动态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2.驱动器的滞后是由于机床运动过程中驱动器的动态响应速度有限,无法实时跟踪所需的加工路径,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动态修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动态修正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误差检测和误差修正。
误差检测是通过采集机床的运动数据和工件的测量数据,计算机床加工误差;误差修正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机床的运动轨迹进行调整,使其接近理论值,从而减小加工误差。
误差检测1.采集机床的运动数据,包括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
2.对加工过程中的工件进行测量,得到实际加工误差。
误差修正1.利用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数学模型,计算机床的加工误差。
2.根据误差值,通过算法和控制系统调整机床的运动轨迹,使其接近理论值。
常用的动态修正方法1.自适应控制方法:根据机床的实际运行情况,自动调整控制参数,实现误差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