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理解
- 格式:ppt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通过认真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实践教学感受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在大学时代中,利用课余时间所看到过课堂教学和体育课程标准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学习,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在读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以后,为我今后体育教学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指航灯,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下就自己所读谈谈体会: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
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参考体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爱玩好动的自然天性,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从年龄角度而言,没有老教师有经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我觉得首先要学生喜欢你,和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是上好课堂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摩公开课以及视频,让我懂得尽量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一味的教师教,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来上好课堂,吸收学生的想法。
所以在教学中师生间应多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小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课程理念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通过勤学苦练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竞赛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建立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
4. 注重教学方式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 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素质、学习态度、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发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6.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这些理念是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该标准是为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体育方面得到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培养和发展。
以下是本标准中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体育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 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
- 研究运动技能,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 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提高兴趣爱好;
- 了解体育知识和竞赛规则,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 了解体育的历史和文化,并弘扬体育精神。
教学内容
- 体育基本功训练:包括毅力、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方面;
- 常见体育项目训练: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等项目;
- 体育教育知识的研究:包括体育相关知识、技能、竞赛规则
等方面;
- 课外活动:包括学校组织的体育竞赛、体育文化体验活动、
健康促进活动等。
教学要求
- 教学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年龄和性别等情
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 教学时应当注重安全,专业教师应该在场指导;
- 学校应当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体育竞赛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热情。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控制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加深他们对体育的
认识和了解。
义务教育新课标2011版【小学体育】分析与解读义务教育新课表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是在教育部统一领导组织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上受到广泛认同,获得的成效并得到充分肯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和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又要考虑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更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看待课程标准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一、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统一了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中小学体育课程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式给这门课程赋予时代的色彩,符合学科发展观,更有利于实践工作的开展。
第一,它更加充分体现“体育为健康”的思想,也是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第二,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应从小抓起,尽早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第三,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课程名称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统一课程名称的,要么从小学到高中都取名为体育课程,要么都取名为健康与体育课程。
第四,听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包括政府、学术团体、专家、一线体育教师等,大多认为应统一课程名称,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好。
二、更加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第一部《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到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均未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
期间有不少高校的学校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定义或概念进行了论述。
最早的196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体育教材和中学体育教材(教师用书),这套教材把大纲和教材合编为一本,首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
从那以后“增强学生体质”就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的负责,发展学生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标需要理解和把握的几个方面理解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新课标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
这不仅仅是关于运动技能的教授,更多的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 核心素养。
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确保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进行。
3.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衡量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标准,它确保了教学活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相关。
4. 课程内容。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5. 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新的课标精神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成为重要议题。
这有助于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并为推进新时代的课程改革提供指导依据。
6. 课程的优化与实施要求。
XXXX年的版本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明确了以身体素质、体育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新课标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为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这是一篇深度解读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文章,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探讨新课标的内容、主题和概念,并提供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以加深读者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我会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新课标的背景和意义1. 新课标的引入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体育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现状,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与体育和健康相关的新课标,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 新课标的意义和目标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出台,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质和体能水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增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1. 课程目标和重点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意识。
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表现、运动技能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以及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承。
2. 课程内容和模块新课标将体育和健康的学习内容分为多个模块,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训练、体育赛事与竞技和体育文化与艺术等。
学生在每个模块中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实践。
三、新课标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性,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实践性任务,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体育和健康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出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体育和健康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从体育新课标说起作者:郑志平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年第01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在学习方面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合而为一,小小的完善,笔者理解为是对体育学科育人功能的强调。
体育教学在育人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突破“学校体育就是身体体育”这一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育人观,下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一、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只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怕累、怕难、怕苦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学生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中长跑)、一些“较难”的内容(如跳山羊)、一些较苦的内容(如综合素质练习),往往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
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坚定的信念和行动上的大力支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以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长跑练习中,当学生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出现“极点”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运用语言鼓励的方法,如“坚持就是胜利”、“你有能力完成”、“老师和同学在为你加油”等等,带领学生完成练习,及时表扬那些平时怕苦怕累,而今却能坚持跑下来的学生,提醒他们:“你看,这不是跑下来了吗?你也很棒,希望今后更棒!”“身教”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永远大于“言传”,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教师一个标准的动作示范,会远远超出动作本身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动,会希望自己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会努力模仿教师去练习。
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尽力做到,利用“身教”的魅力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我们常看到某些人因情绪过激,不能控制自己的不当行为。